【115礼包】【大陆】【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年】【vob/4.25G】【普通话】
[attach]50778[/attach]
影片名称 八千里路云和月
外文名称 Eight Thousand Li of Cloud and Moon
其他名称 胜利前后
出品时间 1947年
出品公司 联华影艺社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导 演 史东山
编 剧 史东山
类 型 剧情,爱情
主 演 陶金,白杨,高正,黄晨,周峰
片 长 124分钟
上映时间 1947年
对白语言 汉语 普通话
色 彩 黑白
导演:史东山
副导演(助理):王为一
编剧:史东山
摄影:韩仲良
剪辑:邬廷芳
道具:姚志荣
美术设计:牛葆荣
服装设计:曹明
录音:李烈鸿
剧务:祝宏刚;钱风;孙杰
布景师:李恩杰
制片:夏云瑚;陶伯逊;周伯勋
化妆:王铁彬
印片:吴增荣
洗片:周教大
演员表
江玲玉----白杨
周家荣----高正
高礼彬----陶金
夏光原----石羽
摄制公司:联华电影制片厂
发行公司:昆仑影业公司
电影剧情
女学生江玲玉家住江西,在上海某大学就读,寄居姨母家。抗日战争爆发,玲玉不顾姨母和表兄周家荣的阻止,毅然参加救亡演剧队,沿京沪线宣传抗日。不久,她与同队青年音乐家高礼彬相爱。随着战争发展,演剧队长途跋涉,辗转湘桂黔,到达重庆。这时周家荣假公务之名,来重庆做投机生意,以金钱为饵纠缠玲玉,被玲玉拒绝。抗战胜利后,玲玉与礼彬成婚。周家荣摇身变为“接收大员”,返沪前寻访玲玉,欲携同行,得知玲玉已婚,悻悻而去。玲玉与礼彬复员回沪,无处栖身,不得已仍寄居姨母家。周家荣靠“接收”大发横财,礼彬和玲玉则一贫如洗,幸得老友夏光原相助,租得一间阁楼栖身。礼彬当小学教师,玲玉在一家报社任记者。不久,礼彬因营养不良和过度疲劳,患了肺病,玲玉怀孕后仍坚持工作。一夜,大雨倾盆,玲玉准备写稿揭发周家荣“劫收”的罪恶,因体力不支,回家途中晕倒街头。礼彬和演剧队员们四出寻找,后得悉玲玉已被送往医院,即赶赴医院探视。玲玉已早产,医嘱需长期休养。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影片评价
中国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海报《八千里路云和月》(原名《胜利前后》)以抗战时期抗敌演剧队四、九两队的生活为蓝本,纪实性地描写了演剧队员们战时和战后的遭遇。由于编导者史东山曾经有过和剧中人物同样的经历,致使他得以深刻地认识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并在影片中对它进行鞭鞑和揭露。在影片中,观众不仅看到了鲜明的纪实性画面,而且也感受到一种浓烈的政论风格。《八千里路云和月》于1946年9月在极其简陋的物质条件下开拍,1947年2月完成上映,轰动了海内外,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报刊纷纷发表评论,赞扬它取得的成就,认为它“替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了一块基石,挣到了一个水准”。认为它“继承了战前国片的优良的作风,而且将中国的电影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影片名称 八千里路云和月
外文名称 Eight Thousand Li of Cloud and Moon
其他名称 胜利前后
出品时间 1947年
出品公司 联华影艺社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导 演 史东山
编 剧 史东山
类 型 剧情,爱情
主 演 陶金,白杨,高正,黄晨,周峰
片 长 124分钟
上映时间 1947年
对白语言 汉语 普通话
色 彩 黑白
导演:史东山
副导演(助理):王为一
编剧:史东山
摄影:韩仲良
剪辑:邬廷芳
道具:姚志荣
美术设计:牛葆荣
服装设计:曹明
录音:李烈鸿
剧务:祝宏刚;钱风;孙杰
布景师:李恩杰
制片:夏云瑚;陶伯逊;周伯勋
化妆:王铁彬
印片:吴增荣
洗片:周教大
演员表
江玲玉----白杨
周家荣----高正
高礼彬----陶金
夏光原----石羽
摄制公司:联华电影制片厂
发行公司:昆仑影业公司
电影剧情
女学生江玲玉家住江西,在上海某大学就读,寄居姨母家。抗日战争爆发,玲玉不顾姨母和表兄周家荣的阻止,毅然参加救亡演剧队,沿京沪线宣传抗日。不久,她与同队青年音乐家高礼彬相爱。随着战争发展,演剧队长途跋涉,辗转湘桂黔,到达重庆。这时周家荣假公务之名,来重庆做投机生意,以金钱为饵纠缠玲玉,被玲玉拒绝。抗战胜利后,玲玉与礼彬成婚。周家荣摇身变为“接收大员”,返沪前寻访玲玉,欲携同行,得知玲玉已婚,悻悻而去。玲玉与礼彬复员回沪,无处栖身,不得已仍寄居姨母家。周家荣靠“接收”大发横财,礼彬和玲玉则一贫如洗,幸得老友夏光原相助,租得一间阁楼栖身。礼彬当小学教师,玲玉在一家报社任记者。不久,礼彬因营养不良和过度疲劳,患了肺病,玲玉怀孕后仍坚持工作。一夜,大雨倾盆,玲玉准备写稿揭发周家荣“劫收”的罪恶,因体力不支,回家途中晕倒街头。礼彬和演剧队员们四出寻找,后得悉玲玉已被送往医院,即赶赴医院探视。玲玉已早产,医嘱需长期休养。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影片评价
中国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海报《八千里路云和月》(原名《胜利前后》)以抗战时期抗敌演剧队四、九两队的生活为蓝本,纪实性地描写了演剧队员们战时和战后的遭遇。由于编导者史东山曾经有过和剧中人物同样的经历,致使他得以深刻地认识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并在影片中对它进行鞭鞑和揭露。在影片中,观众不仅看到了鲜明的纪实性画面,而且也感受到一种浓烈的政论风格。《八千里路云和月》于1946年9月在极其简陋的物质条件下开拍,1947年2月完成上映,轰动了海内外,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报刊纷纷发表评论,赞扬它取得的成就,认为它“替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了一块基石,挣到了一个水准”。认为它“继承了战前国片的优良的作风,而且将中国的电影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购买主题
已有 1 人购买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6 金钱 才能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