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注册 登录
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返回首页

猪悟静的个人空间 http://gy99.org/bbs/?1097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邵氏杂谈

热度 2已有 3722 次阅读2012-2-20 13:04

香港八十年代,邵氏电影停产,一大批老演员,甚至是老牌导演进入电视界,再出不来,也许算是奇观。
邵氏兄弟倒了牌,邵家不倒,铁打的老板流水的营,大家都跟着邵家老六浩浩荡荡从电影业,去向电视业了。
      邵家老六年轻的照片找不到。但恐怕也不会太帅。他手下帅哥太多,无须他有美丽容颜了。
      中国电影的起步其实与西方同时。
  对于第几代第几代的分法,大部分人是很熟悉了。
  头两代的电影人,两岸三地是共通的。
  第一代,一二十年代拍默片的代表如张石川、郑正秋。
  第二代,三四十年代的是蔡楚声、费穆。
  那时候,中国的电影中心城市应该是上海。
  到了第三代,基本上是以49年解放战争为分界,许多电影人南迁去往香港,中国电影界有了新的格局。
留在大陆的一批电影人,代表的如谢晋,崔嵬等,是通常所说的中国第三代导演。
  另一批去了香港的电影人,则开创了龙头地位延续至今的香港电影工业。
  由于政治等等的原因,五十年代,香港主要的电影公司分了左派和右派。
  左派的一边主要是长城,凤凰。
  右派的一边主要是邵氏,电懋。
  左派的很多片子基本上是延续第二代导演的风格。
  凤凰的前身,龙马影片公司,就是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大导演费穆为核心的。
  长城就更有名了,聚集了一大帮的文人名士。
  长城和凤凰的电影取材传统的比较多,代表的影星来说,有现在依然知名度颇高的“长城三公主”,夏梦,石慧,陈思思等等。
  陈思思的《三笑》,现在算是知名度比较高的越剧老电影了。天涯上就不少人看过并感叹于她的美貌。
      夏梦,现在的知名主要是由于“金庸老爷子的梦中情人”这么一说了。
      长城的一群编导。为接近夏梦混入其中的查老爷子为左二。

      由于政治为主的很多原因,左派和右派的市场是不太一样的。
  左派主要是香港与大陆。右派主要是香港与台湾。
  
  左派的片子在1956年之后开始多元化,后来于大陆的十年动乱中没落。
  
  邵氏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同为右派的电懋。
  电懋的创立人都是陆运涛。
  陆运涛是大财团国泰的公子,接手了出财务问题的电影公司永华而成立了电懋。永华的电影人一部分进入了凤凰和长城,设备场地和另一部分员工留在了电懋。
  
  电影对于邵氏兄弟是糊口买卖,对于陆运涛来说大概更多是兴趣和梦想,他的父亲陆佑是当时新马首富,电影只是陆家很小一部分产业。
邵氏而是年代叫天一,后来叫南国,到了香港以后才先后以“邵氏父子”和“邵氏兄弟”为名,经营院线和制片业务。  
  掌管邵氏兄弟主要运营的,是老三邵仁枚和老六邵逸夫。  
  邵氏Vs电懋,邵氏兄弟的第一战,对手陆运涛是一个非常文艺的人。
  
  陆运涛的家庭背景给电懋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这是邵氏的不利,但陆运涛追求的更多是艺术而非商业效应。
  陆运涛总是想精益求精的拍片子,旗下笼络了如张爱玲等一帮人才。而邵氏的竞争手段不得不让他放下精英论调。
陆运涛
邵氏与电懋的竞争基本处于一种很崩溃的状态。
  电懋如果要拍什么,邵氏立刻加班加点先推出类似题材。以至于相同电影的总是成双成对。竞争十分恶性。
  
  邵逸夫是个很时髦的人,他下重金购买场地,更新设备。
  邵氏集中的摄影棚成了公司的一大特色。尤其是拍武侠片时及其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邵氏的另一个动作是挖角电懋和左派的电影明星,如林黛,李丽华,关山等等。此外并组建南国训练班,培训新人。此后邵氏七十年代力捧的一众小生小旦大部分都是从中而来。
  
  而邵氏早期最最宝贵的资源,当属天才导演李翰祥。
李翰祥是个天才,是个极富含蓄幽默感的敏感文人。
  他几次改变风格,就几次开拓中国电影的新片种。
  
  据说在五十年代末,邵老六有精准的眼光,知道当时观众喜欢有很多歌可以唱的电影。
  于是区别于西方的歌舞片,李翰祥开拓了是黄梅调电影,代表作包括《貂禅》(1958),《江山美人》(1959),《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貂禅》是李翰祥对黄梅调电影的初次尝试。立刻大获成功。票房大获成功,并在亚洲影展上获得最佳导演在内的五项大奖。
  
  次年林黛主演的《江山美人》更加气势如虹,不但是当年卖座No.1,更在亚洲影展上拿下最佳影片在内十项大奖。
  
  黄梅调电影的大热让其他公司也纷纷效仿,但再没有李翰祥的有号召力。
  
  除去黄梅调电影,李翰祥的《后门》(1960)也获得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倩女幽魂》(1960)和《武则天》(1962)更获得嘎纳金棕榈提名。 
  1963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让李翰祥达到了巅峰状态。
  这部片子颇具传奇色彩。
  它的构想其实先源于电懋。由名导演严俊掌机,大明星李丽华主演。
  电懋已经开镜之后,邵氏跟上,花半个月就拍摄完毕。轰动程度空前绝后,整个南洋都为之疯狂。片子里的歌曲传唱不休,光是在台北就放映了半年多,许多人看了十几遍仍然拍手叫好。
  
  但《梁祝》的成功让邵氏赚翻天的同时,却促使了李翰祥叛离邵氏,前往台湾发展。
  
  这是邵逸夫第一次面对的重要人员叛逃。他暴跳如雷,安插了很多人前往李翰祥身边,并利用自己的院线资源极力打压李翰祥,终于在快十年后成功让他倒台,这是后话。
我个人认为为,李翰祥是邵氏电影氏上艺术成就最高的导演。他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细腻的文人气拍摄手法和头两代导演十分相似,但又有很多自己的创新。直到如今也没有人能在类似体裁中超越。
  由于之后他回归邵氏之后还有很多故事,其他的以后再说。
由于黄梅调等类型片的极大成功,在63年李翰祥的叛离之时,邵氏的工业化路线风头已成功压过电懋的精良制作。
  
  多年的恶性竞争让两方的日子都不好过。邵氏的李翰祥离港之时,电懋也面临了高层的严重人事纠纷。
  1964年,邵氏与电懋达成良性竞争的协定。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协定达成后仅仅三个月,一场改变华语电影史的空难发生了,包括陆运涛在内的一群电懋电影人逝世。
  电懋内部顿时一片混乱,后经陆家派人改组,在电影方面却一蹶不振,再无建树。

邵氏Vs电懋一战,以邵氏完胜收场。
  
  虽说其中偶然因素太大,但是以当时的趋势,邵氏的称霸是迟早的事。
  
  这场战争中,香港电影的工业化有了极大发展。
  宽屏,量产,大制作,邵氏的片场制度等等都已发展得非常完备。
  
  李翰祥出走之后,邵氏出现了两位风格完全相反,却都对日后香港电影影响极深的两位导演,胡金铨与张彻。
  从他们开始,功夫片动作片风头无二,延续至今。
  香港电影市场,由“文争”时代,进入了“武斗”时代。
  武侠是中国特有的文化。
  
  武侠片的源头应该是1928年郑正秋与张石川拍摄的《火烧红莲寺》。
  此片上映后轰动异常,万人空巷,三年内续拍了18部。直到1931年被政府查禁为止。
  
  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短短三年时间,仿制的作品有两百多部。
  这个时候的武侠电影一般称做是武侠神怪片,类似《蜀山剑侠传》中的什么御剑飞行,隐形遁迹,掌心发雷之类是重头,拼的是特技。

由于宣扬怪力乱神,武侠神怪片被政府查禁。到1938年南下香港,长寿的《火烧红莲寺》终于拍出了第19部,风格不变。
  
  
  胡金铨小的时候和著名的武侠小说家还珠楼主是隔壁邻居,听了很多故事,一度对武侠文化十分狂热。
  和李翰祥一样,他深受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影响,后考入国立艺专,与李翰祥同学。
  
  到香港之后,他最初是在左派的龙马和长城做美工,后经李翰祥介绍进入邵氏,开始了演员生涯。
  作为电影人他十分好学,与李翰祥等导演都有极好的人际关系。除了演员以外,他也逐渐开始助理导演和编剧的工作。

胡金铨的电影给人的第一感觉不是武侠,而是艺术。
  
  这种艺术说不上是来自角色,来自情节,来自布景还是来自拍摄手法,而是一种格调之美。
  
  对于胡金铨,武侠只是一种形式,不过是借助武侠形式的自由来追求艺术的单纯的美。
  
  胡金铨的浪漫非常有中国古典气息。
  不用说配乐悠扬,布景精美,空灵清妙。每一个镜头都如诗入画,主角随便一坐一躺都得山高水长。
  
  胡金铨的武打动作是短兵相接的形势,没有什么花哨,但十分优美而干净利落。
  往往是两人对峙许久,相交一两招既跳开,再对峙。真是古龙说的“决胜在一两招”。
  
胡金铨其实不能算是邵氏的导演。
  他在邵氏的武侠片只有唯一的一部《大醉侠》,之后就去往台湾了。但这部电影的影响如此之大,让邵氏不得不深深记得他。
  
  
  《大醉侠》是胡金铨的武侠处女作,虽然技巧还未成熟,但胡金铨的武侠电影被人津津乐道的种种元素,却已包含大半。
  有潇洒的男装女侠,神秘的浪荡隐士,清幽的高山流水,悠扬畅快的配乐,和集中了所有冲突的边疆客栈,禅林寺院。
  草木山石,蓑衣刀剑,皆考究至极。每个动作眼神,都拍得美轮美奂。镜头和音乐的运用至今都十分震撼。
  
  此片上映之后,扮演大醉侠的是王岳走红程度远不如扮演金燕子的郑佩佩。
  ——男装女侠见过一万次仍然是太帅太帅,何况这是第一次。
  
  郑佩佩是舞蹈演员出身,身手的优美流畅与胡金铨的风格非常契合。男装帅气,女装俏丽,一下子跃身成为当时的武打皇后。
  
  
  胡金铨的新派彩色武侠片被称为是“文人武侠”。
  在武侠片的方面,邵氏的楚原等等颇受他影响。
  大多非动作片导演偶尔拍摄武侠片,如李安王家卫等等,走的都是胡金铨的诗意化一路。
  
  然而受胡金铨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徐克。
  徐克受胡导的影响是如此直接,很多时候简直就到了要让人拍桌叫抄袭的地步。
  
  胡金铨是个艺术家,徐克则是个鬼才。
  相比胡导,徐克的艺术性要少些,可看性却要更强。
  
  虽说两人拍摄《笑傲江湖》时闹翻,但有如此优秀的一个继承人,胡导应该更多的还是欣慰。
与胡金铨相对应的是张彻。
  胡金铨展示的是诗意之美,张彻展示的就是暴力之美。
  
  张彻应该是和邵氏合作得相对最愉快的导演之一,大概也是邵逸夫最喜欢的一个,或者说是任何一个商人都会喜欢的一个。
  胡金铨是厚积薄发的类型,一共就拍过十来部片,部部考究,绝无次品。
  张彻夙愿是拍摄一百部电影,最后的数字是有点哭笑不得的九十九。有极好的,有极烂的,大多数是评价大概可以说是“能看”。
  
  
  胡金铨的影响绝大部分是“武侠”,张彻带来了给整个动作片领域,甚至可以说是很长一段时间整个香港电影工业化一套规范。
如果说胡金铨的片子如山水画,张彻就的取镜就有点油画的味道。
  胡金铨是行云流水,取意;张彻则喜欢用慢镜头和定格,有着凝固时间一般的雕塑美感。
  张彻这些慢镜头,手提摄像,跟镜头的运用,几乎成为了香港动作片的一个标志,电影和电视剧里都大量运用,一直看到我们现在有点倒胃还不停歇。
  
  
  胡金铨和张彻都受传统戏剧影响非常深刻。
  
  胡金铨热爱传统戏剧一般的配乐和场景设置的舞台效果。
  而张彻则偏爱京剧中的动作美感。他镜头运用的这些特色,如打到关键处放慢速度,时不时来个定格等,正是京剧里武戏非常常见的。
  在配乐方面,张彻偏爱当时还比较少的西式配乐,来营造大气磅礴的阳刚美感。
如今说起香港电影的没落,最常拿来举例的就是电影年产量。
  那个时代,台湾电影是手工作坊,香港是机械化工厂。
  而作为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代表导演张彻,也是这种工业化运作的典型。一部片子红了,他就立刻趁火加班拍出类似的产品,一直把观众填到腻味了再换。不开发尽了决不罢休。
  
  这种模式造就了港片的鼎盛时代,但弊端也十分明显,如今更不用多说了。
  对张彻个人来说,就是分散了他的才华,次品太多。
  张导虽为一代宗师级人物,离一流大师却比胡导要远了。
  
  
  张彻是商业头脑极好的一个人。
  记得原来看过他说,观众爱看什么,看西方片子就知道。当时好莱坞很多让男主角牺牲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于是他也拍,很受欢迎。后来好莱坞流行酷哥,他就挖掘了姜大卫,果然又十分成功。
  
  站在观众的角度,想观众爱看什么优于自己想拍什么,这正是成功的商业片导演第一要具备的素质。邵逸夫是懂得的,张彻是懂得的,并把这个思想贯彻下去,到楚原,再到王晶。
张彻的片子,最大看点就在于人,或者说,男人。
  无论是怎样的故事,怎样的时代,怎样的情仇虐杀,生死予夺,翻来覆去的中心,便一定是男性之美。
  男性情谊的美,男性身体的美。
  动静生死,无不为此。
  
  
  既然是要看男人,那男人非得好看才成。
  正是因此,张家班的一众小生地位极高,中国电影史上,终于开始了男演员地位高于女演员的小生时代。
  
  张家班的弟子有五代,但其实真正红了的只有前三代。
  第一代的王羽,罗烈,郑雷。
  第二代的姜大卫,狄龙,陈观泰,王锺。
  第三代的傅声,戚冠军,李修贤
张彻也是49年离开大陆的。
  因为识得蒋经国,他先赴台湾,57年来到香港。
  他在台湾拍了台湾的第一步国语片《阿里山风云》,片子怎么样不知道了,里面张导亲自填词的“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恐怕没有人不会唱吧。
  
  到达香港之后,他最初专业写稿,后来进入邵氏的对手电懋做编剧,62年进入邵氏。由编剧慢慢发展为导演。
  
  李翰祥和胡金铨的关系非常铁,但张彻与李翰祥的关系一直很恶劣。据说是刚进邵氏的张彻花很大力气给已经成名的李翰祥写了个剧本,被李导一脚就踩进地狱里。从此开始了两人在影评稿件里长期骂战。最后邵氏高层为避免同室操戈,出面熄火摆平。
  但事情其实没有完。张彻是李翰祥走后冒的头,李翰祥回来的时候正值他旭日东升,两个人虽完全不是一个类型却一直龃龉不断,一直到临死了些回忆录,都相互打压,永无绝期。
  
  
  为张彻打响第一炮的作品是1967年的作品《独臂刀》。主演是第一代弟子王羽。
  票房的成功让张彻跃居一线,自此之后,张百万的名头响彻江湖。
张彻的电影和张家班的小生换代紧密相连,在此之前,先说邵氏。
  
  1970年,邵氏面临了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在邵氏的坐第二把交椅的第一能臣邹怀文脱走,自立门户。
  不同于李翰祥的远走台湾,邹怀文领着从邵氏拐带的一帮手下,成立嘉禾,就在香港立地摆台,与邵家公开对垒。
  
  邵逸夫雷霆大怒,否认所谓管理理念分差,或是自己对邹怀文有任何不好之处,一口咬定邹怀文是狼子野心,早就图谋不轨。
  
  管理理念的不同是一定的,但邵逸夫的想法也不是没道理。
  邹怀文是个商人,和文艺气的李翰祥不一样,他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除了联系台湾,新马和日本一代,还联合了邵氏的老对头,由电懋改组成的国泰,誓于邵氏拼一拼死活。
  
  嘉禾Vs邵氏的第一战,就由《独臂刀》系列拉响。
  嘉禾怀揣拐来的王羽,想联合日本拍摄《独臂刀大战盲侠》,邵氏版权官司打下来,两边的开始无休止拉锯战,诉讼费花上百万都不肯罢手。
  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旧仇又添新恨,邵氏开始了第二次持续十多年的两雄争霸。
  老员工,新对手,邹怀文,嘉禾。
下面说张导和他的小生们。
  
  由于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黄梅调电影的蓬勃发展,男性角色都由女星来反串,中国演员界本来就阴盛阳衰的局面更加失调,除去比较美貌的小生赵雷以外,走红的基本都是女星。女明星的片酬也远远高过男演员。先有成名已久的林黛,乐蒂,李丽华,后有邵氏自己培养的反串女王凌波。
  
  
  
  张彻的男性的电影捧红的第一个小生是王羽。
  张彻的第一代弟子中,罗烈午马等是从他还未成名就一直追随着的,但最后大红的只有后挖掘的游泳冠军王羽。
  
  亲生子女也有偏爱,何况弟子。
  张彻也是个很偏心的导演,偏得还很厉害。但若别人要说他偏心,他是决计抵赖不肯认的。
  
  后面的几代暂且不提,但在这第一代中,换谁都会捧王羽,却是怨不得张导的。
  其他几位……怎么说呢……
  结实的身材是要的,但俊美的脸也不能少……
  阳刚是有限度的,BH到一定程度,会吓倒女观众的……
  
  
  王羽并非武家出身,但是身体条件极好,后来的功夫却是真的。据说他后来还成为黑社会的打手,卷入台湾的黑道纠纷之中。
  
  《独臂刀》的创意和当时在连载的《神雕》是紧密相关的。
  王羽随着《独臂刀》大红之后似乎一直跳不出来这个形象。69年拍了《独臂刀王》,到嘉禾拍了《独臂刀大战盲侠》,《独臂拳王》,《座头市与独臂刀》,后来和姜大卫拍了《独臂双雄》,还和成龙拍了《独臂王大战血滴子》。似乎隔段时间就定会跑出来“独”一下。
  
  
  王羽离开张家班仍然走红了很长时间,但这绝对是一个大大的失策。
  张彻对王羽的宠爱是无以复加的,据说出国取外景时他莫名的闹脾气要回家,张导竟然毫不犹豫的就同意,未完工便手工走了。
  王羽的修长身形,俊朗外貌,叛逆个性都正对张彻的脾胃。此后张家班所有的宠臣,都有王羽身上的某些特质。
  
  不过王羽的失策对于大部分影迷来说是兴庆的。若他不走,不知压住后面多少人。
《独臂刀》新海报
爱徒王羽跟随邹怀文叛变,自然让张导大大的伤心。
  
  张彻力捧的第二代小生是一对非常漂亮的双生。姜大卫和狄龙。
  这两人是张家班中最红最成功的。在张导的九十九部电影中,这两个人参演的占了一半。
  
  1969年的《死角》是两人第一次当家。狄龙主演,姜大卫挎刀。
  这部片子虽然不算精品,但是却是第一次的时装打斗片,是中国电影史上很重要的一次尝试。里面关于青春的迷茫与探讨,甚至青春期的性的探讨,都当时很新的题材。
  狄龙长得无比俊朗正气,玉树临风,丰神如玉,即使演技再好,气质上也很难突破。这部片子里,他演了并不合适他的叛逆少年,片子和人都没有大红。
   
  紧接其后的《保镖》,便是姜大卫主演,狄龙挎刀。
  这部片子票房如何不知道,但当时的亦舒师太和现在的很多姜大卫粉丝都很喜欢。
  张彻对姜大卫的特质挖掘比对狄龙的要成功得多。
  姜大卫放到一般人中都是太瘦太瘦,在张家班一帮彪悍到极点的肌肉男里面基本上就是插牙签的纸片人。他的优点不在于外形,而在于表现力极强的复杂的气质和演技。
  张彻挖掘他,是认为他有James Dean那样的酷味能吸引年轻人。《保镖》里不但找准了这一点,姜大卫的酷里参杂着的丝丝寂寞,天真与孩子气,极能激起女性观众的母性。
张导的偏心在姜狄两人的问题中被讨论得最多。他非要说自己一碗水端平了,其实谁都知道他偏心姜大卫。
  
  《保镖》之后是《游侠儿》,这是张彻专为姜大卫写的戏。
  姜大卫不再是“酷”,而是灵气调皮,依然是死,依然是悲剧。
  姜大卫在戏里的笑得很多,张导很得意,“屏幕上姜大卫笑一笑,屏幕下女观众心跳一跳”。
  姜大卫电死了一票人——仍然是女人。他的女性观众缘大约是张家班中最顺利的,但热爱张彻精壮热血的男影迷却仍然不认同他。 
  
  《游侠儿》之后是《报仇》。
  若让我评选张彻电影,第一名是《刺马》,第二名就是《报仇》。
  
  这是公认张彻的电影语言表达的最好的作品。把他京剧化的镜头表现直接连上京剧舞台。剧情极简单,就是片名的两个字,“报仇”。整部戏基本就是RPG形式的过关砍人切瓜,最后是一贯的同归于尽。
  能把这样的片子拍得不无聊,导演是非常了得的。
  姜大卫在片中之酷,基本上很难用语言形容。
  
  此片获得亚洲影展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姜大卫凭借此片成为第一个华人亚洲影帝。
张彻是暴力美学的开山祖。
  他的阳刚美学,就是把首先男星脱光秀肌肉,再上兵刃SM得鲜血直流,最后再让他死。死的时候如果不是脱光了,那多半就是穿着鲜血染红的白衣。
  所以,当看到张彻片子里重要男性角色突然换成白衣出场时,基本上可以断定他就要死了。
  
  张家班的所有弟子,不管第几代,不管红不红,都不间断的重复这“脱衣——流血——死亡”这个三部曲。
   
  唯一的例外是姜大卫,少了脱衣这一步。
  不脱本来也没什么,他却反向得又太极端了点,始终包裹得和粽子一样,领口都绝难松一松,手臂都一直裹到底。
拍自己喜欢想拍的,才能拍得好。
  张彻喜欢拍男人,也只喜欢拍男人。
  他不是拍不好爱情戏,恋爱中男方的一笑一颦都言之有物,迷人深邃。
  但他根本就对女性角色无爱,不会好好去拍。
  
  张彻电影里像样的女性角色极少极少,台词编得乱七八糟,戏份不讨巧,完全不着调。
  张导根本不爱拍她们,却又坚持不懈的要让她们露脸,实在让人无语。
  
  张彻片子里的女角色很可怜,单单是被忽视也就罢了,她们却连做花瓶的资格都要被剥夺,只能做角落里的旧花盆,丑且碍眼。
  
  正如尊迷常常感叹的,导演的镜头该有多爱他,才能把他拍得这样帅。
  换成女演员,就得郁闷,导演的镜头该有多无爱,才能把李菁,井丽,李丽丽邵氏这些名花旦拍得这样丑!
  
  胡金铨钟爱帅气女侠,大概觉得这样的女子无男人能配得上,反而很少安排直接的爱情戏。
  不禁希望张彻也有这样的想法才好,别再糟蹋女演员,也别再糟蹋自己的片。
  也许是年纪长了以后知道了这一点,也许是资格老了更无所谓眼光,张彻最后期的片《上海滩十三太保》之类,终于是“纯男人”的电影了。不过,这也可能是因为男人已太多,他舍不得再放女人来抢镜头了。
唯一例外的只有《刺马》。
  
  这是一部可以称得上完美的作品,放到任何一个时间也不会失色。
  故事紧凑跌宕,也不再是简单的RPG式通关。
  片子里最好的是人物,不管男女主次,个个血肉饱满。每个人都有好坏两面,优缺点皆备,张彻对人性的复杂,混着男儿的野心与血性,以一种不同以往的对比形式表现出来。
  
  
  片子里的人物形象和演员特质结合的非常之好,三男一女都十分生动。
  狄龙那个玉树临风的反派野心家马新怡被夸赞得最多,说是突破形象。
  
  一个马新怡,再加一个后来的光绪帝,基本上就可以肯定狄龙是个演技很好的演员。
  但狄龙形象单一化这一点的评价,却是永世脱不掉的。其实正是因为他形象单一,才有“突破”这一说,才会格外觉得他演得好。
  对姜大卫这种多面手,就绝不会有这种评价,刺马电影版和电视版两个对立角色他都演得好极,但他演什么都不突破。因为他本来就应该是什么都能演的啊。
  
  
  当初《投名状》要拍,我就觉得不看好,虽然我还挺喜欢陈可辛。
  张彻的片子是很要翻拍的,但我觉得唯一动不了的就是《刺马》与《报仇》。
  《投名状》到底怎么样,我没看不好评价。只是写点当初的想法。
《刺马》井莉、狄龙
再说几句张彻,过会儿要先转回李翰祥。
  
  首先是倪匡。
  这个人,大家都认识。是与金庸、蔡澜、黄霑并称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张彻的大部分电影,都是倪匡做的编剧。
  倪匡其实不会写剧本,张彻让他就是按写小说一样写,他也就毫不客气地按小说写了,赚赚外快,不另外下功夫。
  
  倪匡的编剧生涯的牛X程度,恐怕世界罕有。
  他先收钱,再写稿,几天之后就交货,再不修改。导演满意不满意,完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写武侠剧多轻松,他直言是在中间时不时加上“此处武打”。
  倪匡编剧的东西通常整体立意还可以,中间细节乱七八糟,一大半都是大同小异,偶尔有精品,但大多数是很烂很可笑的。
  
  他的这种编剧风格影响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动作片和动作电视剧。据说当时的剧本甚至有仅仅千字,满纸满页以“此处武打”来填充的。
再一个是唐家与刘家良。
  
  喜欢港片,喜欢功夫动作片的人大概没有一个不知道他们吧。
  此两人一个南派一个北派,香港之后所有著名的武术指导,武师,一大半的功夫片演员,都是唐家班和刘家班的传人。张彻时代开始活跃。
  
  
  
  还有一个是早就该讲的,国语片和粤语片的问题。
  
  前面说过了,早年的香港电影人,基本都是49年以后大陆过去的。香港电影的受众面其实仍然和以前一样,只不过制作地点搬到了香港。
  粤语片和厦门语片一样,最初是作为一个新片种而出现的。
  
  右派的电影,主要的观众群在香港本地,台湾,以及东南亚的华人。
  虽然在当时的香港,粤语是下层人民说的,但毕竟人的基数摆在那里。电影是拍给需要的观众看的,当时香港人民爱看电影,粤语片就慢慢发展起来了。在六十年代后期,成了仅次国语片的第二大片种。
  
  
  七十年代初期,不知道是粤语片制作水平问题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市场一下子萎缩。甚至在一年多的时间之内,主要几家制片公司全部发行的都是国语片。但实际上,香港本地说国语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召集上来培训的新演员,很多都是得完全得从头学起的地步。
  
  
  邵氏的几个大导演,如李翰祥,胡金铨,张彻等,基本上都是拍得国语片。当然李翰祥还拍黄梅调,这类电影之类能大受欢迎,与其打破语言问题是非常相关的。大部分国语片导演,都有游走于香港和台湾之间的趋势。
  
  片子要拍国语,演员又不会讲,张彻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电影全程后期配音。这个方法很受欢迎,沿用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
  许多非香港出产的国语电影都加上了国粤双语音,反向输入香港。
  
  此举打破了不同地区的语言障碍,并给了狄龙等一批有才华的演员一个上位机会。
  
  香港六七十年代的老一代演员,没有说不好国语的。但八十年代的新一批人,不会说粤语的反而要被挤下来了。

李翰祥脱离邵氏,远走台湾,成立了国联影业。他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拍片,并提拔了一大批电影人,对台湾电影的发展贡献不可估量。
  
  李翰祥在台湾的电影经历,基本上就是典型的叫好不叫座。大奖小奖一大堆,但就是卖不出钱。
  
  李翰祥在台湾的片子有如此后果,原因可能很复杂,但邵逸夫绝对功不可没。邵氏的一大竞争力,就是制片和发行一起包办,掌握了极大的院线资源。邵家要打击李翰祥,他的片子在邵氏掌握的院线之中就不能放映,他自己又没有原来的电懋,后来的嘉禾那样的商业资源,票房大打折扣也是可以预测的。
  
  到了七十年代初,李翰祥怀揣一堆卖不出钱的奖杯,背了一身巨额债务,在政府监控下举步维艰,电影大亨的美梦彻底幻灭。
  1971年,他趁着电影去日本后期制作的机会,连妻女也顾不上的叛逃回到了香港。
  
  此时的李翰祥生活遭受巨变,心态早已不复当年。他当年一直是邵氏的票房金手,但赚钱的愿望恐怕从未如此强烈。
回到香港的李翰祥目的很明确。除了赚钱,其他都靠边。
  
  于是精良大制作的梦想被抛到九霄云外,三十多万成本,几天就拍完的骗术系列电影新鲜出炉,票房竟然彪上百万,是当年港片的头几位之一。
  
  
  72年,李翰祥重返邵氏。旁人都道邵逸夫有容人之量,李导恐怕是有口难言。
  邵逸夫要是放弃李翰祥,才是失掉了一部吸金机器。还能有谁比邵老六更了解李导的价值呢。
  
  1972年,《大军阀》,《风月奇谭》上映。果然广受欢迎。
  “啼笑皆非的世情百态“、“人心险恶的骗术大观”、“风月无边的香艳传奇”,李翰祥开始了他黑色幽默的风月喜剧片时代。
  
不止一个人解释,风月片就是色情片,对此,我只能无语向苍天。
  也许其他人的跟风作品的确品味低俗,但李翰祥本人的作品不如叫作“世情片”更为合适。
  
  他原本志向是写《史记》,但无奈现实风转,开始编撰起《世说新语》了。
  
  比起李导自己钟爱的宫廷巨制,我觉得这些世情片其实更能表现他的才华。
  
  李翰祥本来就是一个极具八卦才华之人,自小就喜欢坊间传说,野史故事。经历过世情冷暖之后,拍起世间奇情丑态来格外得心应手。把三教九流的人物都端上台面,他嬉笑怒骂的各种调戏手段,才能尽情释放。
  
  李翰祥是一个古典味很浓的文人,总是悬着点而不透,藏而不藏的味道。他的电影里绝对没有平面化的人物。往往是短短几分钟,就能把可笑可鄙,可赞可叹的几面都刻画得惟妙惟肖。
  各式各样人的百样面孔,他都拉出来给你看,自己却不裁决评判。
  
  李翰祥的电影大多有着松散但绝不散漫的结构,几段故事围着一个主题,将看似不相关的事情松松的扎在一块儿,转出一个啼笑皆非,或是又爱又恨的矛盾主题。
  
  其实结合着李导的艺术风格和生活背景,我很希望他当初能够改编白先勇短篇小说集《台北人》。无论是主题,形式,都和李导十分契合。如果真能实现,必然是精品佳作。 
  由于这些风月片被斥为很黄很暴力的前半部分,现在很多都很难找到。前些日子风传成龙拍过的三级,就是李导的《金瓶风月》双艳。
其实我挺奇怪,尊迷里面提到《游侠儿》的概率远低于《新独臂刀》等等。
  
  我觉得《游侠儿》是张彻仅次与《刺马》和《报仇》这种极品的的第二档次的精品。
  从这个片子其实是最能体现张彻对姜大卫的偏爱的。为他量身定做的这部片子从剧本到布景拍摄都很优秀。
  剧情算是那个年代武侠片里逻辑比较通顺,没有太大纰漏的.
  最难得的是主题很罕有,不是为任何人的报仇,而是为自我救赎。对应前面的轻松行侠,越发沉重,其实是很有嚼头的。
  
  游侠儿的调皮灵气的性格很适合姜就更不用说了,而且那种以灵巧取胜的带点幽默的打斗方法远比那种近身肉搏适合他。
  
  上面是大原因,其实这部片子连布景之类都比张导很多片要精致得多,看得出张导为了捧阿尊实在是煞费苦心。
  
  
  片子提得少,我猜是不是因为龙哥没有在里面演。那个大反派其实和马新怡一样是相当有魅力的,非常适合狄龙来演。没有选他有点可惜。
《游侠儿》里面的对话和张彻一贯那种为推动情节才有的平面对话完全不一样,更多的是刻画人物,而且非常生动,在张的片子里实在很难得。
  有一段我印象特深刻,阿尊故意丢一大锭银子给小二问他够不够,却又不让别人说“够”,非得等小二说“太多了”,才满意道“这还差不多”。
  
  另外那个《年轻人》……其实是张导男性美的禁欲思想的体现吧……
  优秀的男人就该把女人都甩了,彼此拥抱成一团才是王道……昨晚真的拍桌笑得好欢……
邵氏Vs嘉禾,拳脚相向的小序曲,师徒过招。
  
  前面说到,因为《独臂刀》的版权问题,邵氏和嘉禾开始了长期诉讼战。
  
  第一次判决是嘉禾胜。但邵逸夫毫不在意,继续上诉。
  诉讼费的成本快高过电影收益,但邵逸夫不在乎。问题已不在于《独臂刀》,他想用巨额的诉讼费拖住嘉禾。
  独臂已经不够了,非砍死对方不可。
  
  1971年,两家公司同时制作独臂电影上映。
  邵氏方面,是《新独臂刀》,导演依旧是张彻,主演是影帝姜大卫,兼有狄龙挎刀。
  嘉禾方面,是《独臂拳王》,由王羽自导自演。
  
  师傅带着新徒弟,和叛出师门,却痛爱至极的大弟子过招,这其实也是上好的武侠题材啊。
  张彻的票房为一百五十万,王羽的一百万,都属卖座。但师傅终究是胜了。

李小龙探班《刺马》剧组的照片
邵氏Vs嘉禾,真功夫相较的第一章,猛龙过江。
  
  
  李小龙是何许人物,我也不用多说了。他是第一个,也几乎是唯一一个,让我彻底拜伏,明白一部没有情节,只展示打斗的电影,如何能的的确确成为当之无愧的经典的人。
  
  
  李小龙的青少年时期都在香港度过,并作为童星演出了不少电影。
  七十年代初,三十岁的李小龙在美国的武馆蓬勃兴旺,出演了几部电视剧,并担任了一些剧目的武术指导。为了寻求大荧幕上的发展,他想回到香港。
  
  
  李小龙希望他的电影能够精良制作,首要考虑对象自然是规模庞大的邵氏。
  但邵逸夫财大气也粗,邵氏的武侠片已经卖得很好,他并没有太看重李小龙。
  
  李小龙对于邵氏,应该说是比较诚心的。他看了很多当时的香港武侠片,去邵氏片场探班,并请教姜大卫等当红动作演员,学习香港的电影制作。
  邵逸夫给李小龙开的条件基本上和旗下的一般明星没有区别,签长期的死约,固定片酬,数目也不丰厚,李小龙对此也表示可以接受,但希望能够有详细规划资料,再进行详谈。
  
  但邵逸夫并没有太看重李小龙,他的回应很强硬,要李小龙先放弃美国的事业回来香港,其他的到时候再说。受到怠慢的李小龙一怒之下也变得万分强硬,绝不肯做一步妥协。
  两边都认为自己才是应该被争取的那一方,协商自然是进行不下去的。
  
  
  正在网罗人才的邹文怀当时正派出亲信前往美国游说已婚的郑佩佩。听闻此消息,立刻转往李小龙家中拜访。
  嘉禾登门拜访,就已经显得对合作心意极诚,加上有邵氏三四倍的片酬,高自由度,并承诺李小龙对于制片投资的几乎一切要求,合约迅速签订。
  
  李小龙在嘉禾的第一部电影《唐山大兄》在泰国全程拍摄。71年末上映,轰动整个亚太地区。之后的《精武门》(1972),《猛龙过江》(1972)更是一部比一部卖得好,不但不停的刷新这香港的本埠票房记录,甚至打开了西方市场。
  
  虽然在总票房上,仅仅李翰祥一个人就能超过李小龙,但单片平均收入以及其超越时代和国籍的影响力,让邵家如何不眼红!
  
  更要命的,李小龙的腾空崛起,让邹文怀挺直了腰,冒出了头。嘉禾自此站稳脚跟,与邵氏苦战近二十年。李小龙的武打风格对于邵氏的导演也有不小影响。
  感觉张彻在李小龙出名之后,出名的快速剪接用得更多了,早期更代表性的慢镜头和定格用得比原来要少。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张彻在1972年的那部《四骑士》。
  此片从头到尾都是李小龙式的快打风格,直到四个主角死的时候才分别来了一下张彻式的慢镜头,而且都没有拖太久就结束了。
  这部片子大部分在韩国出的外景,棚内的部分也很鲜亮,镜头的亮眼程度也是张彻片子里的另类。
  
  姜狄两人在其中展现的演技震到了我。从两人分别出场的那两场戏开始,就让我惊喜不断。
  看《刺马》和《报仇》我是感觉导演好,但这部戏我是真的被演员表演萌到了。
  姜大卫是一贯不错。但对比《无名英雄》,狄龙的演技在一年之内进步如此神速,真的是非常努力的演员,让人不服都不行。
  陈观泰和王钟在对比之下就太寒碜了。人肉背景状态。
  
  这部片子好的地方很多,剧本也算跌宕起伏亮点不少,悲剧意义也够,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有哪里不太对头,反而有一些张彻戏里少见的松散之感,并不扣人心弦,“好看”的感觉反而要弱。
  大约那个张彻还并不善于处理群戏。可惜了。
邵氏Vs嘉禾,喜气洋洋的黄金时代。
  
  
  1973年7月,李小龙的电影星光路因大家都知道的猝死奇案嘎然而止,留下给嘉禾尚未完成的《死亡游戏》。
  同年年底,李小龙给华纳拍摄的《龙争虎斗》在港上映,本着李小龙一贯的冲天票房加上猝死的新闻效应,这片无论如何都应该成为票房冠军才是。
  
  但1973年的香港票房冠军,是一部极为本土化的粤语戏剧《七十二家房客》,导演名叫楚原。
1973年7月,李小龙的电影星光路因大家都知道的猝死奇案嘎然而止,留下给嘉禾尚未完成的《死亡游戏》。
  同年年底,李小龙给华纳拍摄的《龙争虎斗》在港上映,本着李小龙一贯的冲天票房加上猝死的新闻效应,这片无论如何都应该成为票房冠军才是。
    
  但1973年的香港票房冠军,是一部极为本土化的粤语喜剧剧《七十二家房客》,导演名叫楚原。
  
  
  楚原是个很有意思的导演,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最兴旺的片种便是武侠和喜剧。楚原两种都拍到顶级。
  他有点像李翰祥,胡金铨和张彻三个人的混合体,三人的有缺点他都各有一些。
  ——但是,楚原是个彻底的南方人。他生长在广州,功成在香港,在拍摄第一部国语片之前是个资深粤语片导演,作品有六七十部之多。
  他虽有着李导胡导一样的文艺气,张导一样的武侠浪漫风,但不一样的生长背景,必然让他拥有与这些“北客”们不同的个人风格。
  
  
  《七十二家房客》原本是上海大公滑戏团的一部舞台剧,1963年,一句粤语也不会说的名导演王为一,将其改编成一部粤语电影。
  王为一的版本在大陆比较出名。据说文革的时候批判它,讲起里面的情节时全场都哈哈大笑,以至于批判不下去。
  
  
  《七十二家房客》是邵氏推行低成本策略的产物。楚原的版本沿用了王为一的剧本。
  因为当时粤语片市场的不景气,本来的计划是拍摄成国语片。楚原坚持粤语对白,据说邵逸夫想了一晚才答应。
  
  《七十二家房客》的成功,被公认是粤语片复兴的号角。粤语片,尤其是粤语本土喜剧片的潜力得到了公认。
  
  楚原和许氏兄弟,这些生长于广州的南方人,是香港喜剧兴旺发展的重要推手,是香港娱乐圈粤语化的奠基人。
虽然楚原是以粤语片的编导而知名,但他最为今天的观众所津津乐道的,却是楚原+狄龙+古龙的铁三角武侠片。
  
  楚原第一次拍古龙的作品是1976年的《流星.蝴蝶.剑》。但其实在这部作品之前,楚原文艺风浓厚的奇情武侠风格,早在1972年中的《爱奴》一片中尽情展示了。
  
  此片牵涉到女女之爱,甚至不止一次的出现女性舌吻的场面,放到今天恐怕也有些麻烦。在当时,更是争议极大。片子票房不好,在欧洲却有很高的评价。
  
  从一开头的洋洋白雪,精致庭院,离奇凶杀,电影就一直弥漫着一种诡异的美感。
  贝蒂披散头发,身手利落的杀了人,吮吸着手指的鲜血时,笑容却无比妖治美艳。
  
  野性的少女越成长,却越像自己仇人。一样的装扮,一样的武功,一样的恨男人。她的武器是性,目的是死。
  当两人镜子一样的站到一起,嘴里重复着“我们是一个人”的时候,大家都要感叹,这样的人不拍古龙,还有谁能拍。
  
  大侠楚千万的诞生,众望所归。
  
李翰祥导演挖掘捧红了无数新人,却没有哪个,是他非用不可的。
  
  许冠文本是电视明星,和弟弟许冠杰合演的电视节目曾是收视冠军。
  1972年,李导在同是邵氏产业的TVB发现了一起主持节目的两兄弟,提拔许冠文,让他接连主演了《大军阀》,《一乐也》,《丑闻》,以及《声色犬马》。
  
  李导许演的组合势如破竹,每部片都票房口碑大好的极品佳作。李导以实力证明了他回归之后的仍然是当之无愧的邵氏头牌,许冠文以“冷面笑匠”之名,一跃成为香港头号谐星。
  
  
  1973年,许冠文面见邵逸夫,交出苦心创作出的剧本《鬼马双星》。
  
  许冠文要求再只拿工资,而要分红影片利润的要求被邵逸夫理所当然的看成了非分之想。六爷指斥为剧本太差,不肯拍摄。
  
  不肯屈才的许冠文,于是就马不停蹄的投奔弟弟签约的嘉禾而去了。
  
  
  在粤语本土喜剧复兴的热潮之下,《鬼马双星》本埠票房超过六百万,刷新历史纪录。此后,一直到1981年,许氏自编自导自演的讽刺喜剧三次刷新本埠票房纪录,五次夺得年度票房冠军。
  
  许氏兄弟笑傲江湖,风头无二。
  港产粤语喜剧片也因此蓬勃发展,成为香港电影最红火的分支。
  
  
  不用别人来嘲笑,六爷想必已追悔莫及。
  嘉禾从成长一始,便是吸着邵氏的骨血长大。然而这骨血是你亲手推开的,却又能怪得了谁?
  
  李翰祥,邹文怀,李小龙,再到许冠文。
  六爷该反省了,但他没。
  于是这就注定了嘉禾将继续蚕食着邵氏,并越来越强壮。
1975年的焦点,仍旧回到李翰祥导演。
  有的人大约就天生的偏执倔脾气,牛马也拉不回。
  
  
  李导演生长在东北,青年时期开始在北京城里走街串户。
  
  李导爱八卦,电影管它历史与风月,都是坊间野史大集合。
  对于移花接木,李导很是了得。老舍和但丁,都能化进风月。吕后的故事套给慈禧,也入情入理。只要符合人物与主题,没有什么他不敢用。
  故事深深挖,人性本一家。
  
  李导爱生活。七老八十依旧鱼肉不休。
  背负巨债逃回香港,却仍然玉盘珍馐,五星酒店。
  
  李导演爱读书,尤其钟爱金瓶,红楼与聊斋。为拍一部红楼梦,先闹邵氏,后骂金汉,连带李丽华,凌波,干女儿李菁,一起闹翻。
  谁知这三部书真交给了他,反倒拍得一部比一部糟糕。你说奇怪不奇怪。
  
  
  大家都说他道具道具考究。可不能吗,李导最大的爱好就是收古董。当初在台湾欠下巨债,除夕夜借钱本为拿来吃饭,他却转身就花到古董店里去了。邵氏片场对面的住宅里,据说被明清家具和盘盘罐罐堆到走路的地方都没有。
  虽说依照蔡澜的回忆,李导虽酷爱向旁人炫耀,指着某件骨器道其年份,辨其真假,其实水平实在有限。但这样个人要拍个戏,却是再不能允许道具上有丝毫错误,来打自己耳光的了。
  有时看那些“汉服”爱好者们拿些寒碜的图片宣传的辛苦,真想告诉他们,若要宣扬正宗的汉服之美,截几张李翰祥的剧照,不同的朝堂年代与身份,又美丽,又正确,比他们手上所有的都强。
  
  
  李导最最爱的,是大场面。
  六十年代的《江山美人》,《梁祝》,其大气精美,可谓是棚内拍摄的极限,现在都让很多人赞叹咂舌。
  赴台之后的一部《西施》,为了梦想中的千军万马而调动台湾军队,发行股票集资,拖垮了他的国联,毁灭了他的电影大亨梦。他却仍不悔改。
  1975年,他又要拍《倾国倾城》了。
  
  
  张导爱型男,胡导爱侠女。李导爱的,就是妩媚又BH的SM女王。
  李导的所有的片子里,最出彩女人从来都是娇柔无限,又泼辣无边。
  银幕下,李导自己的妻子就是这么一个美丽又传奇的女性。当她听闻李导和女演员传绯闻,居然裸奔示威,吓坏很多人。
  而银幕上面,李导最后而最深的爱,就交给了一位更加美丽而传奇的女性,叶赫那拉氏,西太后慈禧。

李导为什么拍不好自己喜欢的书,我觉得原因还是他那颗永远八卦而不安分的心。
  
  他不单爱挖古人的八卦,还要将今人的也说给大家听。
  堂堂一个头牌导演,竟然去给报纸写了花边专栏叫做《三十年细说从头》,爆料片场的秘闻轶事。他对这个专栏是相当的热爱,不但改编了电影,以后的自传都要取这个名字。
  
  他拍历史,无论是黄梅调版的,风月版的还是宫廷版的,无不是添薪加柴的再创作。
  所谓的“真面目”不过是框架,电影要拍的,是李翰祥眼睛里的人和人性。
  
  所以,当拍名著时,这便不通了。
  因为观众去看《红楼梦》,要看的首先是红楼,其次才会是李翰祥。
很多朋友奇怪,《新独臂刀》里雷力,到底是缘何活了下来。
  我觉得对比一下王羽的《独臂刀》,便知道答案。
  
  《独臂刀》的情节与人物关系,与《神雕侠侣》基本上一模一样。杨过,小龙女,郭靖,黄蓉,郭芙和武家兄弟,都能一一对应。
  《独臂刀》里的这些人物,都取了小说里人物的一部分特征,把性格处理得更加简单,更加舞台化。王羽演得方刚正气凌然,也很像金庸笔下的大侠。
  
  《新独臂刀》则有点像《多情剑客无情剑》。姜大卫饰演的雷力骄傲却孤寂,很典型古龙喜欢创作的人物。
  
  
  方刚自小背负父仇,承蒙师恩。断臂源于同门纷争。他的武器是父亲的断刀。
  他因残臂而练成了特殊的武功,使残剑避开了特殊的兵刃,报了父仇,还了师恩。
  独臂配断刀,并因缺失而获胜,多么典型大残若缺,因缺失本身而产生的美感。
  
  
  雷力的出场却是作为一个青年才俊却很孤寂的风云人物。他的断臂,是因为自己的骄傲与单纯。
  而封俊杰的出现,却让雷力比从前还快乐得多。断臂前不懂得的道理,没体会过的幸福,全都因此来临。决斗时一只手却使出三把刀,正是与之的对应。其实这不就相当于他与封俊杰两人的相加吗。
  残缺本身不再是被赞美的对象,知己的出现,才让雷力比断臂前更加完整。
   
  一个是师徒恩,一个是兄弟情。
  《独臂刀》里的长辈,能让年轻一代衷心感激,接连不断的为之赴死。
  《新独臂刀》里,值得尊重的,却是兄弟知己。老一辈的盟主高人,却是无耻下流之徒,是打倒的对象。
  
  无论从哪个方面,两部电影的主题都是相呼应的。
  方刚没有死,雷力也就不会死了。 
  
  《新独臂刀》的禁欲色彩比《独臂刀》要更浓厚些。
  《独臂刀》里两个女主角,一个蛮横的断了方刚的手臂,一个善良却不能理解他。虽然都不讨人喜欢,好歹性格还说的比较清楚,还有男主角几段深情的告白。电影的最后,两人一起奔赴了平凡人的日子。
  《新独臂刀》的女主角基本一个傻大姐。完全是可有可无的人物,拿掉不会有任何的影响。和雷力有互动的,只有封俊杰一个人而已。最后封兄的仇一完,电影也立刻没了。
李翰祥筹拍《倾国倾城》和《瀛台泣血》的时候,邵氏本来正值是降低拍摄成本的时候。
  李翰祥的拍摄计划却通过的很顺利。
  圈内人都笑,谁都知道李翰祥志在拍摄大场面历史文艺片,憋足了力气忍耐许久,给六爷赚足了钱才提出来,若是通不过,只怕他要再次跑走。
  
  六爷也的确够意思,邵氏对此次的拍摄用足了心。
  这是一部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电影。哪儿都好,处处都好,绝大多数的正常人都会交口称赞的好。
  
  
  如果说六十年代的《江山美人》与《梁祝》是达到了棚内摄影的视觉极限,那么《倾国倾城》就是已经超出极限了。
  当这部片子传入大陆的时候,内陆的电影人完全是跌破眼镜,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因贪心和省钱而频频出现的广角镜头也被反复模仿。
  八十年代政治压力一松,北影立刻请他来内地在故宫实景拍摄了《火烧圆明园》与《垂帘听政》。这两部片子,刘晓庆的慈禧,至今仍然在电影台反复播放,我们这一辈应该很多人都还有印象。
  
  实景拍摄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李翰祥此后所有的历史片,有《火龙》(1986),《末代皇后》(1986),《八旗子弟》(1988),《西太后》(1989)等,都在内地拍摄。
  
  其中的《火龙》可能是最让他郁闷的了,这部构想宏大的片子本来是改编与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在和《末代皇帝》的竞争中,因为出现版权问题没有能完全实现,中间还赔上了一个为自己而讲义气的梁家辉。对中国文化了解极深并且是清宫戏第一人的李翰祥看着外国人拍的。末代皇帝》称雄奥斯卡,成国际经典,心中有多不平自然是不用说了。
  这是后话。
自从重新开始拍摄历史片以后,李翰祥的风月片质量似乎下降得很厉害。也许是喜欢的元素都有阵地发泄了,风月片就真的成了单纯的捞钱手段而已。
  
  对比1972年的《大军阀》和1979年的《军阀趣史》,后者简直就像别个人没有抓住精髓的模仿之作。
  许多人怪罪于秦煌,说是他的演技远不如许冠文,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这部片子从剧本的根上就坏了,演员只是点点的皮毛而已。
  
  《大军阀》里,许冠文演的庞大虎虽然荒唐,但绝不乏可爱之处。其中的风月部分也只限于前两段,点缀得恰如其分。
  《军阀趣史》则从头到尾只有香艳,一段并不重要的回忆供状,也要胡锦咿咿呀呀的放浪半天才能结束。若不是开头结尾两遍点出“这是在讲军阀,他们荒唐啊荒唐啊荒唐”,恐怕别人早就忘记了,搭这么大一个历史架子到底是要干嘛。
  
  
  当然,这也是后话。
如果说邵逸夫是皇帝,那么李翰祥和张彻大概就可以算是左右仆射了。
  
  在SB,他们两人的牛X程度无疑比其他人都高了好几个等级。
  邵氏片场仅有的两台移动冷气机,便是一人后面跟一个。
  
  两个大导演相片子没有交集却互看不顺眼,大约是因为两人个性截然相反。
  张彻是个浪漫主义情节非常严重的人,不注重现实细节。喜欢阳刚之气,一堆契儿。
  李翰祥则是个很现实,十分享乐主义的人。干女儿无数。
  
  
  李导和张导倒都很大牌。
  张导是烈士的豪情,一有不满意便破口大骂,把三十多岁的副导演骂得泪洒片场都不歇歇。
  李导是文人的傲气,若有无名氏于他打招呼,多半是鼻孔朝天睬也不睬。
  
  两个导演都是电影圈中德高望重之辈,提拔后辈的骨灰级人物。培养了无穷无尽的徒子徒孙,遍布香港和台湾电影界,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贡献。
  
  如果单说演员,张彻善于挖掘演员固有的特质,再给他一个最能让他的魅力光芒万丈的角色。
  李翰祥善于挖掘演员所有的潜力,再让他以不可思议的契合度融入角色。
  
  张家班的小生是如何红透半边天的已经讲过了,但李翰祥提拔的女演员,成就更是可观的多。
  
  单就金马奖来说,从第2届到12届的所有最佳女主角得主,除归亚蕾以外,都是和他有长期合作的女演员,并且大多因他的影片获奖。
  这之后的得主张艾嘉,林青霞以及甜妞初入圈时也是由他一手引导,有极深的渊源。19届的得主汪萍,也是因出演他的《武松》。
  
  现在人爱说王家卫善于挖掘演员潜力,但要比起这位李前辈,王导恐怕暂时还差得远。
李翰祥在台湾的电影之路,对他自己是福是祸不好说,但对于台湾电影业绝对是有着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的影响。
  台湾老一辈的大部分知名电影人和演员,都受到了国联的帮助和提拔。
  
  叹一下秦沛叔叔。据说李导引他进行时给他取这个艺名,意思是让他做“勤奋的配角”,还真是一语成谶……
  
  李导跑去台湾的时候,把本来要在邵氏拍的《七仙女》也带过去了。但结果邵氏竟然也没有放弃这个计划,不但拍了,编剧还写李翰祥。李翰祥自己在台湾编导的《七仙女》也同时上映,结果不但是同一题材双黄蛋,而且还是李翰祥大战李翰祥,这么寒的事情也恐怕很难遇到了。
在天映公司的邵氏光碟宣传品之中,最耐人寻味的肯定是这副巨星扑克牌——用比较学术的说法,是深具研究价值。老影迷的兴奋是必然的,仿佛多年前翻阅《南国电影》和《香港映画》一月特大号的乐趣都回来了,排名次序的迷思在真相大白之后居然还保持吸引力。也可见好胜的心理是如何强烈,虽然事不关己,毕竟念念不忘。
  
   粉丝最难伺候
  
   大致上金字塔的编排合情合理,尽管挑剔还是有的——从古到今粉丝都是最难伺候的动物。四个至尊烟士是李丽华、林黛、乐蒂和凌波。前三人属于旧时代产物,地位超然。要不是因为她们老的老、死的死,乐于吃老本的老板也不会心生一计,积极培训下一代,一个不小心把已呈僵化的公司推进全盛期。凌波的入围亦算实至名归,黄梅调大行其道,她居功至伟,邵氏六十年代宛如在台湾开了家有入无出的银行,也完全拜她所赐。而且不将她供奉在这不限男女的阶层,只好把她列为四个皇后之一,那肯定会引起性别专家大做文章的。她的事业以反串为主,要拿奖合该拿最佳男主角,也幸好我们广博的民间故事有《花木兰》这么就手的易服个案,当年才让她名正言顺坐上了影后宝座。
  
   烟士没有性别限制,选出来的却清一色是女性,正反映了张彻大胆开创武侠新世纪之前,的确是女明星母仪天下的阴盛阳衰时代。四个皇帝全是张导演一手发掘、培养和提携的打仔,一点也不奇怪:王羽、狄龙、姜大卫、傅声。他最令人敬佩的贡献,悉数凝聚在手下武将光芒四射的肌肉裏,为美学写上新的章回。至于电影本身,还是留给大惊小怪的西方影评人继续当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吹捧罢。
  
   老一批男明星,只有关山成功保著地位,荣膺阶砖积,和他同期的赵雷只得到葵扇十。其实赵雷的履历表更威水,代表作包括光碟卖座鼎盛的《江山美人》——关山爬头,是否有点父凭女贵?还是排位者心水清到记得他曾经当过国际影帝?
  
   鲜血签卖身契
  
   其他三个积都是武打明星,张家班的陈观泰、刘家班的刘家辉、杂家班的岳华。也就是说,白脸小生们全军覆没:擅歌舞的陈厚和阴柔的乔庄榜上无名,宗华排梅花九,杨帆列葵扇七,凌云要不是后期改演武士,恐怕不会取得梅花八的崇高位置。
  
   李菁、何莉莉、郑佩佩和井莉这四个皇后,前三名打风打唔甩,我认为有斟酌必要的是井莉。为什么不是胡燕妮?不错,井莉演的戏多很多,戏路也更广,然而又不是颁勤工奖,苦劳不应该是考虑条件罢?可能潜意识裏这透露了邵氏作为一家工厂的性质,效率高的女工最被表扬——巧得很,四后都舞动过拳脚,在刀光剑影中出生入死。而最操劳的无可置疑是李菁,历史宫闱、民初、神话、黄梅调、山歌、歌舞、青春校园、文艺、武侠、喜剧、色情样样有份,唯一没有演过的似乎是间谍片。说得好听是多才多艺,疑心重的不免要怀疑她荣获亚洲影后的前夕,是不是以鲜血签了浮士德式的卖身契。
  
   为金字塔垫底的,是一批潮人熟悉的名字:张曼玉、周润发、林青霞、张艾嘉、李连杰、李嘉欣、张国荣、梅艳芳、刘德华……是的,他们都主演过邵氏出品的电影,但是老老实实,从来不是影迷认许的邵氏明星。俾面派对当然越人头涌涌越热闹,然而堂堂的大公司,几时要移船就磡叨别人的光了?单为了渴望与时代发生关系而给人晚节不保的感觉,恐怕得不偿失。连两张皇牌小丑,许冠文和周星驰,合逻辑得来也有点啼笑皆非。
  
   我看了两年多的邵氏光碟,最意外的收获也是个外劳,不过没有在扑克牌出现:《落花时节》的柯俊雄。秀色可餐到……没有文字可以形容!
岳华在《大醉侠》里演的男主角范大悲也是很好的,只不过这部片里金燕子才是绝对的主角,他的光芒被郑佩佩盖住了
  《楚留香》里演无花,演技是没得说的,就是外貌和年龄感跟原著里相差太远了,我看原著时就觉得无花应该是《刺马》里的狄龙那个样子
  岳华后来还在梁朝伟版《绝代双骄》演燕南天
李翰祥懂得挖掘演员的潜力,在电影界是非常有名的。
  跟随他很久的蔡澜非常形象的记录过这么几段:
  
  “李翰祥提出的是《大军阀》,由谁来演呢?当年许冠文在电视上的《双星报喜》极受欢迎,李翰祥要用他,其他人都反对,那个极现代感的演员岂能扮演一个清末的人物?李翰祥说什幺人一到他手上,都有把握拍得像样。”
  
  “我在片厂的餐厅遇到张瑛独自一人喝茶,上去和他聊两句。与这群老牌明星谈天,乐事也。张瑛告诉我:「当了那幺多年小生,现在才知道什幺叫演技,都是李导演让我开的窍。」 ”
  
  “在《武松》一片里教台湾明星汪萍演潘金莲,最后被武松一刀刺死,汪萍怎幺演也演不出。李翰祥讲戏:「她一生爱武松,一直渴望和他来一下。这一刀,就像操进她的啤里!」说完李翰祥教了一个欲死欲仙的表情,汪萍照做,得到金马奖女主角奖。”
  
  
  李翰祥善于挖掘演员的演技是出了名的,但当他在《倾国倾城》这个场面恢宏,大牌云集的年度制作里启用了张家班在内的一帮武打演员时,质疑声仍旧不绝于耳,即使姜大卫已经当了影帝,在众人眼里仍旧是靠打闯天下,并不会演戏的。
李导和张导的关系的确没有糟糕到不向往来的地步,但李导启用狄龙,多少也有些迫不得已。经过在台湾的大退败,这样的大制作有些孤注一掷的味道,李导是无论如何都要用有保证票房的大牌演员的。
  
  李翰祥本来就挖掘女演员多过男明星,早一辈的小生都变成了老生,有极度票房保证的,张导自己培养的男演员大多只有笑果多多的喜剧明星,剩下的,只有从台湾借外援或是用张家班的武打演员了。
  
  喜剧明星转型的难度比武打演员还大的多,日本观众看见北野武这样大佬的悲情戏往往难以带入,就是因为北野武从前干相声出生。从台湾借演员麻烦多多(借用林青霞和张艾嘉拍红楼,也是因为和邵氏高层选角上有纠纷),张家班小生有型又有款,勤奋耐操劳,绝对是好的多的选择。
  
  
  《倾国倾城》之后,虽说这帮武打演员的表现都很好,溢美之辞颇多,李翰祥后来也有再和狄龙合作过《武松》。但在文戏方面,他们其实仍然不多起色,基本上都还是重新回到老路上。
  
  不止武打演员,这部空前的大戏里云集的众多明星,个个都表现绝佳,但却都没什么更进一步的事业突破或转型。不过能在这样的一部佳作中有所表现,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无论如何都是很荣幸的事。
  
  而李翰祥导演的艺术生命,却无可质疑的因此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974年对于张彻导演也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得到更大的创作自由,他向六爷提出去台湾发展,建立邵氏的卫星公司长弓,由邵氏投资,分红收益,自负盈亏。
  
  这种卫星公司的高自由度管理模式,原本是嘉禾能够笼络有天赋的电影人,与邵氏取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因素,若换成张导以外的其他人,或再早些时候,六爷是未必会同意的。
  
  然而这个对于大多数优秀电影人都有益的模式,却成了张家班由鼎盛而转向衰落的开始

正如他的电影一样,张彻是个讲义气的人。
  他提拔新人,若手底下的演员或助手有更好的出路,他绝对鼓励。
  助手吴宇森在他的力挺下去了嘉禾当正导演。
  弟子午马,鲍学礼,姜大卫与狄龙要做导演,他也全力支持。
  但好心并不一定干好事,他与长期合作的武术指导之一的刘家良就是因为指导影片的事闹翻,长弓的经营不善,恐怕也与他的过分好心不无关系。
  
  
  长弓建立的同时,张家班小生也开始了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转变。
  
  张彻的第二代弟子,发展由双侠(姜狄)-〉三人众(姜狄+陈观泰)-〉四骑士(姜狄+陈观泰+王钟)-〉五虎将(姜狄+陈观泰+王钟+李修贤)。
  姜狄两人不用说了,始终是张导心头肉,尤其是姜。
  陈观泰有现在都响当当的《马永贞》。算是被力捧过。
  王钟出镜率非常之高,戏份不少,但好像没有演过什么主角。李修贤现在有名气,但和张导没有什么大关系,在当时是不受非常不受DJ。第三代一崛起之后,这两个人就被抛开了。
  
  张彻第三代弟子的核心是傅声,其次是戚冠军。犹如当初捧陈观泰的《马永贞》一样,张彻先让姜大卫带傅声着演了《朋友》(1974),再让陈观泰带着傅声与戚冠军演了《少林子弟》(1974)。
  
  
  姜狄两人开始尝试当导演,与张彻开始力捧傅声之间,到底何为因何为果,甚至是否有因果,我们都无从而知了。
  
  若是二三代弟子一起出现,那么姜狄两人的戏份,至少姜大卫的戏份要绝对好过和多过傅声,但姜狄两人单独主演的戏基本没有了,单独的戏留给了傅声。
  傅声其实是个很不错的演员,长相很西化,他活泼有趣的风格其实正是未来以洪金宝成龙为代表而红透半边天的动作喜剧片的先行者,追求悲剧美的张彻导演虽然为他量身打造了很多戏,也有些票房成绩不错的电影,但和鼎盛时期的王羽与姜狄,还是没法比了。
  1974年的票房大胜利属于许冠文和李翰祥的喜剧,以及程刚的悬疑。
  
  在这个第二代和第三代弟子的交接期间,张彻出现了成堆的质量糟糕的大群戏,大多为钱而拍,塞一堆明星,至少五个以上的主角,头晕眼花的几场群架,最后谁的戏也没说好。
  
  两年多以后,长弓再无力维持。仍然引用蔡澜的话吧。
  “换作别人,一走了之。但是张彻遵守合约,用导演费来付清欠款,一共要为邵氏拍二十几部戏抵还。每天再由片场回到宿舍,从宿舍到片场,一个摄影棚到另一个摄影棚,剧本上的镜头分了又分。
  因为他完全不走动,骨头退化,腰逐渐弯了。有一天,从楼上走到车子,司机等了好久,从倒后镜中也看不见人,打开门去看,才知道张彻倒在地下,动也不动。
  病过之后,他照样每天拍戏,闲时又来到我办公室喝茶,向我说:人在不如意时,可以自修。”
  
  
  属于张彻的阳刚悲壮武侠时代,逐渐由楚原的悬疑奇情取代,之后是
  洪金宝与成龙的动作喜剧。
  到了1986年,他曾经的助手吴宇森把剑改成了枪,协同他曾经的弟子狄龙,洗刷了自己和周润发票房毒药的恶名,开创了枪战片的新时代。
  
  
  “张彻本人能劝人,自己却停留着。动作片的潮流更换了又更换,李小龙的魄力、成龙的喜感、周润发的枪战等等等等,张彻的动作,还是京剧北派的打斗,一拳一脚。”
  
  “从电影赚到的钱,张彻完全投资回去,有过光辉的人不肯退出舞台。我曾经写过,张彻像他戏中的英雄,站在那里被人射了一身的箭,还是屹立不倒。
  我在嘉禾的那段日子,和张彻的联络没中断过。出来吃饭时他的听觉已经丧失,眼又不大看到东西,互相的对话有困难,就用传真书信。张彻的身体不行,但思想还是那么灵活,传真机中不停地打印出他的种种要求。
  也曾帮他卖过一些小地方的版权,张彻在大陆拍的戏,我没有力量为他在香港发行。
  老态越来越严重的他,年纪并不比李翰祥大,在李翰祥晚年还是大鱼大肉到处跑的时候,张彻已经连门口也不踏出一步了。
  2002年4月,香港电影金像奖发出终身成就奖给他时看到他的照片,已觉惨不忍睹。
  英雄,是的,不许见白头。”
原来对于蔡澜形容傅声“长得极美”一直很寒,但看他在《朋友》里面很现代的打扮,的确显得西式的面孔五官很精致。他实在是不太适合古装。
  
  张家班里面,王羽半路习武,底子比较薄弱,但原来是游泳冠军,身体条件很好,动作没有多好看但有气势,适合长刀长剑。
  姜大卫原来只是喜欢打架,为当武师没学两年,太瘦弱力气不够,但胜在灵巧轻盈,合适短剑匕首。
  狄龙和李小龙一样学的咏春拳,打斗和李小龙也很类似,身形高大,虽不如王羽修长但更结实,打起掌法极漂亮。
  陈观泰的倒三角恐怕是除了王羽之外最完美的了,几个主角里面被脱得最厉害。他也是从小习武,各种兵器都会些,但属拳法用得最多最漂亮,手臂伸出去极有力量。
  傅声从小学习南派武功,受过名师指点, 且日久年深,根基厚实,我觉得使爪的时候很好。
乐蒂:
  李翰祥经典《倩女幽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女主角,很有古典美,幽雅恬静
  乐蒂也在《红楼梦》里演过林黛玉,被称为“林黛玉转世”,可惜袁秋枫导演拍的这部《红楼梦》实在没水准,太粗糙了,毫无意境,把贾府拍得那么贫穷寒酸,弄得像个农村地主似的。要是乐蒂能在李翰祥导演的《红楼梦》里演林黛玉就好了,配上林青霞的贾宝玉,就天衣无缝了,可惜不是同一年代的
赵雷:
  邵氏的“皇帝小生”,后来接他的班的是刘永
  李翰祥导演的《江山美人》、《貂蝉》、《武则天》、《倩女幽魂》、《西施》等片的男主角,也客串了《杨贵妃》
  我不赞同把赵雷归入“奶油小生”,他一点也不奶油,他也是阳刚的,但他是文人才子那种温文儒雅的阳刚,跟张彻式的阳刚完全不同类型的,不能作比较
      赵雷是天生的古装人,演古代才子和帝王最有说服力
      乐蒂这一张超级美啊
1969香港电影票房
  
  排行—片名—上映时期—日数—票房收入(港元)
  
  1 独臂刀王 28/02/69- 12/03/69 13 $1,295,394.20-------------------SB,张彻,(王羽)
  2 毒龙潭 27/03/69- 09/04/69 14 $1,200,385.30---------------------SB,罗维,(郑佩佩,岳华,罗烈)
  3 龙门金剑 15/10/69- 29/10/69 15 $1,183,379.60-------------------SB,罗维,(罗维,谷峰,郑佩佩)
  4 三笑 24/09/69- 07/10/69 14 $1,106,860.00-----------------------SB,岳枫,(凌波,李菁,井淼)
  5 保镖 25/12/69- 08/01/70 15 $1,031,768.90-----------------------SB,张彻,(姜大卫,狄龙,李菁)
  6 虎胆 14/08/69- 26/08/69 13 $1,017,437.60-----------------------SB,罗维,(罗维,岳华,郑佩佩)
  7 钓金龟 21/05/69- 04/06/69 15 $947,447.50-----------------------SB,井上梅次
  8 铁手无情 01/07/69- 11/07/69 11 $843,030.70---------------------SB,张彻,(罗烈,李菁)
  9 猎人 10/05/69- 21/05/69 12 $815,662.80-------------------------SB,杨树希,(金汉)
  10 飞刀手 18/06/69- 26/06/69 9 $778,288.70-----------------------SB,张彻,(郑佩佩,罗烈)
  11 飞燕金刀 19/07/69- 30/07/69 12 $760,718.40--------------------SB,何梦华,(岳华,秦萍)
  12 豪侠传 14/02/69- 27/02/69 14 $691,411.00----------------------SB,程刚,(李菁,唐菁,谷峰)
  13 大盗歌王 14/02/69- 27/02/69 14 $655,378.40--------------------SB,张彻
  14 十二金钱镖 13/03/69- 26/03/69 14 $635,105.60------------------SB,徐增宏,(井莉,罗烈,田丰)
  15 燕娘 08/10/69- 14/10/69 7 $551,681.90-------------------------SB,张瑛,(秦萍,宗华)
  16 虎山行 16/10/69- 29/10/69 14 $546,543.30----------------------国泰
  17 千面魔女 10/04/69- 16/04/69 7 $543,858.90---------------------SB
  18 裸血 04/09/69- 11/09/69 8 $539,675.20-------------------------SB
  19 裸尸痕 17/04/69- 24/04/69 8 $521,039.50-----------------------SB
  20 人头马 11/11/69- 18/12/69 38 $519,393.40
  21 死角 12/07/69- 18/07/69 7 $519,097.00-------------------------SB,张彻,(狄龙,李菁)
  22 阴阳刀 01/01/69- 10/01/69 10 $446,440.30
  23 八步追魂 18/12/69- 31/12/69 14 $417,166.30
  24 相思河畔 26/11/69- 02/12/69 7 $355,211.20---------------------SB,秦劍,(胡燕妮,金漢)
  25 春蚕 14/11/69- 19/11/69 6 $344,598.40
  26 神经刀 11/09/69- 19/09/69 9 $339,213.90
  27 一剑情深 15/02/69- 26/02/69 12 $298,272.50
  28 碧海青天夜夜心 13/03/69- 19/03/69 7 $294,359.30
  29 桃李春风 02/05/69- 06/05/69 5 $280,369.90
  30 飞女正传 22/08/73- 30/08/73 9 $279,059.20
香港电影票房 1970 <华语电影>
  
  无张彻的《报仇》,此片应该票房已过百万,不知何故。
  
  
  片名 上映时期 日数 票房数入 (港元)
  
  1 龙虎斗 27/11/70- 17/12/70 21 $2,076,658.60 ---------------SB,王羽
  2 十二金牌 01/07/70- 17/07/70 17 $1,440,547.40 -------------SB,程刚,(岳华)
  3 五虎屠龙 26/03/70- 10/04/70 16 $1,405,936.60 -------------SB,罗维,(郑佩佩,金汉,岳华,罗烈 )
  4 十三太保 14/08/70- 28/08/70 15 $1,395,310.50 -------------SB,张彻,(姜大卫,狄龙,李菁)
  5 小煞星 22/12/70- 31/12/70 10 $1,005,514.90 ---------------SB,张彻,(姜大卫,狄龙)
  6 喜怒哀乐 10/09/70- 23/09/70 14 $955,698.10 ---------------李翰祥,胡金铨,李行,白景瑞
  7 路客与刀客 20/02/70- 18/03/70 27 $911,466.20 -------------国泰,张曾泽
  8 七擒七纵七金刚 29/07/70- 20/08/70 23 $881,245.50 ---------外国片?
  9 荒江女侠 27/02/70- 11/03/70 13 $800,547.50 ---------------SB,何梦华,(郑佩佩,岳华)
  10 游侠儿 04/02/70- 17/02/70 14 $778,119.70 ----------------SB,张彻,(姜大卫)
  11 饿狼谷 06/10/70- 15/10/70 10 $752,914.90 ----------------SB,郑昌和,(罗烈,李菁)
  12 大罗剑侠 24/10/70- 03/11/70 11 $743,801.50 --------------SB,徐增宏,(井莉,張翼)
  13 双喜临门 04/02/70- 17/02/70 14 $714,119.30 --------------SB,秦剑,(井莉)
  14 新不了情 18/07/70- 28/07/70 11 $648,325.80 --------------SB,潘垒,(胡燕妮)
  15 江湖三女侠 05/08/70- 13/08/70 9 $600,894.00 -------------SB,申江
  16 那个不多情 16/10/70- 23/10/70 8 $557,272.60 -------------SB,桂治洪,(何莉莉)
  17 插翅虎 18/02/70- 27/02/70 10 $552,565.60 ----------------SB,申江
  18 家有贤妻 08/01/70- 29/01/70 22 $547,348.60
  19 金衣大侠 17/04/70- 27/04/70 11 $547,205.20
  20 武林风云 15/09/70- 23/09/70 9 $505,990.30
  21 铁罗汉 12/11/70- 19/11/70 8 $469,645.30
  22 女校春色 18/02/70- 26/02/70 9 $459,121.40
  23 女侠卖人头 06/05/70- 13/05/70 8 $441,566.70
  24 女子公寓 20/11/70- 26/11/70 7 $429,343.80
  25 鬼门关 05/06/70- 12/06/70 8 $419,209.10
  26 歌王歌后 11/09/70- 23/09/70 13 $398,046.50
  27 儿女是我们的 12/03/70- 18/03/70 7 $342,621.40
  28 痴心的人 09/07/70- 22/07/70 14 $342,384.60
  29 爱情的代价 06/11/70- 11/11/70 6 $340,502.90
  30 一池春水 08/01/70- 14/01/70 7 $333,417.30
其他:
  51 鬼狐外传 26/03/70- 01/04/70 7 $201,363.90 ---------------李翰祥,(李丽华)
  
  64 龙沐香 31/12/71- 06/01/72 7 $137,125.60 --------------------国泰,楚原
香港电影票房 1971 [华语电影]
  
  
  片名 上映时期 日数 票房数入 (港元)
  
  1 唐山大兄 31/10/71- 22/11/71 23 $3,197,416.50 --------------------嘉禾,罗维,(李小龙)
  2 拳击 01/10/71- 14/10/71 14 $1,727,738.10 ------------------------SB,张彻,(姜大卫,狄龙)
  3 新独臂刀 07/02/71- 24/02/71 18 $1,596,530.00 --------------------SB,张彻,(姜大卫,狄龙)
  4 大决斗 21/04/71- 06/05/71 16 $1,375,619.20 ----------------------SB,张彻,(狄龙,姜大卫)
  5 无名英雄 24/07/71- 05/08/71 13 $1,201,152.90 --------------------SB,张彻,(姜大卫,狄龙)
  6 骗术奇谭 05/06/71- 18/06/71 14 $1,073,440.70 --------------------香港新国联,李翰祥,(谢贤)
  7 影子神鞭 06/08/71- 17/08/71 12 $1,044,582.10 --------------------SB,罗维,(罗维,谷峰,岳华)
  8 缇萦 08/07/71- 21/07/71 14 $1,024,132.70 ------------------------中国电影制片,李翰祥,(王引,谢贤,甄珍)
  9 独臂拳王 02/08/72- 15/08/72 14 $1,020,535.50 --------------------嘉禾,王羽
  10 淘气姑娘 15/09/71- 29/09/71 15 $944,421.10 ---------------------荣华
  11 天龙八将 22/01/71- 04/02/71 14 $924,005.30 ---------------------嘉禾,罗维
  12 双侠 22/12/71- 30/12/71 9 $898,736.10 --------------------------SB,张彻,(姜大卫,狄龙)
  13 鬼流星 11/08/71- 23/08/71 13 $883,968.70 -----------------------嘉禾,罗维,(苗可秀,谢贤)
  14 来如风 25/08/71- 03/09/71 10 $836,857.10 -----------------------SB,鄭昌和,(罗烈,金汉)
  15 刀不留人 30/04/71- 11/05/71 12 $730,864.00 ---------------------嘉禾,叶荣祖,(苗可秀,谢贤)
  16 鬼太监 12/05/71- 21/05/71 10 $704,766.20 -----------------------SB
  17 昨夜梦魂中 16/04/71- 29/04/71 14 $697,063.10 -------------------荣华,龙刚,(胡燕妮)
  18 鹰王 01/01/71- 08/01/71 8 $694,412.00 --------------------------SB,张彻,(狄龙,李菁)
  19 剑女幽魂 05/03/71- 15/03/71 11 $683,018.30 ---------------------SB
  20 夺命金刚 28/07/71- 05/08/71 9 $681,812.30
  21 侠女 18/11/71- 01/12/71 14 $678,320.90 -------------------------联邦,胡金铨,(徐枫)
  22 火并 06/11/71- 16/11/71 11 $659,670.10
  23 六刺客 25/03/71- 01/04/71 8 $602,836.80
  24 财色惊魂 12/08/71- 24/08/71 13 $601,608.10
  25 万箭穿心 10/12/71- 21/12/71 12 $601,318.70 ---------------------SB
  26 庭院深深 25/06/71- 07/07/71 13 $601,223.00 ---------------------凤鸣
  27 追命枪 08/12/71- 16/12/71 9 $584,777.30
  28 浪子与修女 06/05/71- 19/05/71 14 $565,610.70
  29 侠士行 31/12/72- 07/01/73 8 $533,600.70
  30 钻石艳盗 25/02/71- 05/03/71 9 $515,710.50
 其他:
  
  37 红胡子 09/07/71- 15/07/71 7 $473,393.30 -----------------------SB,张曾泽
香港电影票房 1972 <华语电影>
  
  
  片名 上映时期 日数 票房数入 (港元)
  
  1 猛龙过江 30/12/72- 24/01/73 26 $5,307,350.50 -------------------------嘉禾,李小龙
  2 精武门 22/03/72- 19/04/72 29 $4,431,423.50 ---------------------------嘉禾,罗维,(李小龙)
  3 大军阀 17/08/72- 06/09/72 21 $3,464,724.80 ---------------------------SB,李翰祥,(许冠文)
  4 十四女英豪 27/07/72- 16/08/72 21 $2,569,001.90 -----------------------SB,程刚,(井莉,凌波,卢燕)
  5 风月奇谭 16/11/72- 05/12/72 20 $2,023,104.20 -------------------------SB,李翰祥
  6 马永贞 11/02/72- 28/02/72 18 $2,006,935.30 ---------------------------SB,张彻,(陈观泰,姜大卫)
  7 水浒传 17/03/72- 29/03/72 13 $1,602,156.50 ---------------------------SB,张彻,(姜大卫)
  8 饿虎狂龙 06/12/72- 20/12/72 15 $1,248,293.50 -------------------------富国,吴思远
  9 黑名单 02/11/72- 15/11/72 14 $1,235,117.40 ---------------------------香港開發,羅馬
  10 年轻人 07/07/72- 19/07/72 13 $1,223,950.00---------------------------SB,张彻,(姜大卫,狄龙,陈观泰 )
  11 恶客 29/02/72- 09/03/72 10 $1,221,526.30 ----------------------------SB,张彻,(狄龙,姜大卫)
  12 窄梯 12/10/72- 26/10/72 15 $1,201,734.30 ----------------------------谢氏,谢贤(谢贤,金霏,胡燕妮,甄珍 )
  13 吉祥赌坊 30/03/72- 11/04/72 13 $1,197,365.10 ------------------------SB,张曾泽
  14 佩诗 29/03/72- 07/04/72 10 $1,194,736.20 ----------------------------荣华,龙刚,(甄珍,柯俊雄,關山,秦祥林)
  15 黑吃黑 10/08/72- 24/08/72 15 $1,177,312.80 --------------------------宝树,高宝树(甄珍)
  16 霸王拳 23/02/72- 02/03/72 9 $1,126,506.40 --------------------------第一影业,丁善玺,(王羽)
  17 爱奴 07/09/72- 19/09/72 13 $1,108,436.70 ----------------------------SB,楚原,(何丽丽,贝蒂)
  18 四骑士 22/12/72- 29/12/72 8 $1,095,137.30 ---------------------------SB,张彻,(姜大卫,狄龙,陈观泰,王钟)
  19 群英会 11/05/72- 22/05/72 12 $1,062,847.40 --------------------------SB,岳枫,程刚,张彻
  20 仇连环 14/10/72- 24/10/72 11 $1,059,092.50---------------------------SB,张彻,鲍学礼,(陈观泰,井莉)
  21 骗术大观 11/02/72- 24/02/72 14 $1,054,251.40 ------------------------香港新国联,李翰祥,(甄珍,邓光荣)
  22 壁虎 01/11/72- 10/11/72 10 $984,320.70 ------------------------------SB,楚原,(陈宝珠,岳华,罗烈)
  23 合气道 12/10/72- 25/10/72 14 $873,804.10 ----------------------------嘉禾,黄枫,(茅瑛,洪金宝)
  24 血爱 12/07/72- 29/07/72 18 $853,105.70
  25 快活林 20/09/72- 28/09/72 9 $843,047.70-------------------------------SB,张彻,(狄龙 )
  26 唐人客 04/10/72- 13/10/72 10 $838,708.30
  27 硬汉 19/10/72- 27/10/72 9 $807,286.20
  28 天下第一拳 28/04/72- 10/05/72 13 $761,166.10
  29 仇 27/05/72- 06/06/72 11 $703,121.20
  30 淘气夫妻 13/07/72- 21/07/72 9 $698,559.20
香港电影票房 1973 [华语电影]
  
  
  片名 上映时期 日数 票房数入 (港元)
  
  1 七十二家房客 22/09/73- 22/10/73 31 $5,626,675.20 -------------------SB,楚原
  2 龙争虎斗 18/12/73- 06/01/74 20 $3,307,520.40 -----------------------李小龙
  3 应召女郎 19/04/73- 16/05/73 28 $3,078,062.00 -----------------------荣华,龙刚,(丁佩,恬妮,秦祥林)
  4 一乐也 08/11/73- 28/11/73 21 $3,015,595.00 -------------------------SB,李翰祥,(许冠文,胡锦,恬妮)
  5 风流韵事 04/08/73- 23/08/73 20 $2,385,473.70 -----------------------SB,李翰祥,(岳华,井淼,许冠英,胡锦)
  6 北地胭脂 05/04/73- 19/04/73 15 $2,100,733.90 -----------------------SB,李翰祥,(何丽丽,岳华,胡锦)
  7 冷面虎 02/02/73- 16/02/73 15 $2,034,591.30 -------------------------嘉禾,罗维,(王羽)
  8 马路小英雄 17/02/73- 01/03/73 13 $1,567,174.80 ---------------------嘉禾,罗维,(许冠杰,上官灵凤)
  9 毒女 11/05/73- 24/05/73 14 $1,357,722.40 ---------------------------SB,何梦华,(陈萍,罗烈)
  10 刺马 24/02/73- 08/03/73 13 $1,283,896.30---------------------------SB,张彻 ,(姜大卫,狄龙,陈观泰)
  11 春满丹麦 28/06/73- 12/07/73 15 $1,198,031.60 ----------------------維道
  12 丹麦娇娃 16/03/73- 29/03/73 14 $1,182,450.60 ----------------------SB,呂奇,(李菁)
  13 大小通吃 28/06/73- 11/07/73 14 $1,178,404.40 ----------------------宝树,高宝树
  14 爱欲奇谭 18/05/73- 30/05/73 13 $1,176,337.40 ----------------------良友,張森
  15 明日天涯 12/07/73- 25/07/73 14 $1,129,230.70 ----------------------谢氏,谢贤,(谢贤,甄珍,邓光荣,沈殿霞)
  16 迎春阁之风波 06/12/73- 20/12/73 15 $1,091,063.40 ------------------嘉禾,胡金铨,(李丽华,徐枫)
  17 女集中营 21/12/73- 02/01/74 13 $1,042,230.50 ----------------------SB
  18 猛虎下山 26/01/73- 08/02/73 14 $1,014,388.10-----------------------恒生,吴思远
  19 双龙出海 25/07/73- 02/08/73 9 $921,463.60 -------------------------第一影业,岳枫,(王羽)
  20 铁娃 10/05/73- 22/05/73 13 $921,304.40 ----------------------------嘉禾,罗维,(郑佩佩)
  21 愤怒青年 15/02/73- 23/02/73 9 $840,570.10 --------------------------SB,张彻
  22 古灵精怪女煞星 07/06/73- 15/06/73 9 $794,380.90
  23 桃色经纪 29/11/73- 07/12/73 9 $779,749.50
  24 大海盗 27/07/73- 03/08/73 8 $762,460.30 ----------------------------SB,张彻,(狄龙,姜大卫)
  25 麒麟掌 01/03/73- 11/03/73 11 $722,848.90
  26 叛逆 20/04/73- 28/04/73 9 $698,165.50 ------------------------------SB,张彻,(姜大卫,狄龙)
  27 小杂种 02/06/73- 08/06/73 7 $684,731.30
  28 大除害 15/03/73- 21/03/73 7 $671,901.70
  29 荡女奇行 24/08/73- 30/08/73 7 $668,393.00
  30 香港式的偷情 22/03/73- 30/03/73 9 $664,675.60
  
  
  其他:
  
  31 警察 16/06/73- 22/06/73 7 $657,076.50 ---------------------------SB,张彻,(王钟)
  46 大刀王五 08/12/73- 14/12/73 7 $446,474.50 ---------------------------SB,张彻,鲍学礼,(陈观泰)
  50 江湖行 04/05/73- 10/05/73 7 $424,202.60 -----------------------------SB,张曾泽
香港电影票房 1974 [华语电影]
  
  
  片名 上映时期 日数 票房数入 (港元)
  
  1 鬼马双星 17/10/74- 14/11/74 29 $6,251,633.90 ----------------------嘉禾,许冠文
  2 天网 28/11/74- 18/12/74 21 $2,164,598.00 --------------------------SB,程刚,(罗烈,樊梅生,胡锦)
  3 声色犬马 16/08/74- 29/08/74 14 $2,105,822.50 ----------------------SB,李翰祥,(许冠文,胡锦,白小曼)
  4 金瓶双艳 17/01/74- 04/02/74 19 $1,842,469.60 ----------------------SB,李翰祥,(杨群,胡锦,陈萍,恬妮)
  5 少林五祖 25/12/74- 08/01/75 15 $1,693,684.00 ----------------------SB,张彻
  6 绰头状元 18/07/74- 01/08/74 15 $1,675,464.00 ----------------------嘉禾,罗维,(许冠杰)
  7 贩卖人口 02/08/74- 15/08/74 14 $1,599,013.50 ----------------------宝树,高宝树
  8 天堂 19/07/74- 01/08/74 14 $1,542,058.00
  9 成记茶楼 19/10/74- 02/11/74 15 $1,437,336.00 ----------------------SB,桂治洪,(陈观泰)
  10 小英雄大闹唐人街 04/04/74- 17/04/74 14 $1,411,784.20 -------------嘉禾,罗维,(许冠杰,上官灵凤)
  11 朱门怨 19/09/74- 02/10/74 14 $1,408,038.50 -----------------------SB,楚原
  12 方世玉与洪熙官 19/01/74- 01/02/74 14 $1,363,601.70 ---------------SB,张彻,(傅声,陈观泰)
  13 阿福正传 19/01/74- 31/01/74 13 $1,303,485.50 ---------------------协利
  14 海鸥飞处 11/04/74- 24/04/74 14 $1,296,347.00 ---------------------马氏,李行,(甄珍,邓光荣,谢贤,秦汉)
  15 洪拳与咏春 03/08/74- 15/08/74 13 $1,283,178.00 -------------------SB,张彻,(傅声,戚冠军)
  16 丑闻 12/04/74- 12/04/74 1 $1,233,116.50 --------------------------SB,李翰祥,(许冠文,恬妮,李丽丽)
  17 阿牛入城记 01/06/74- 12/06/74 12 $1,117,915.20 -------------------SB
  18 大乡里八面威风 26/09/74- 08/10/74 13 $1,062,494.50 ---------------协利
  19 黄飞鸿少林拳 22/01/74- 05/02/74 15 $1,048,710.00 -----------------嘉禾
  20 太平山下 01/05/74- 10/05/74 10 $1,044,330.50
  21 阴阳界 30/10/74- 13/11/74 15 $1,027,487.00
  22 街知巷闻 16/05/74- 28/05/74 13 $972,417.70
  23 香港屋檐下 23/08/74- 04/09/74 13 $960,716.50
  24 蛇杀手 05/02/74- 14/02/74 10 $924,424.00
  25 至尊宝 31/05/74- 10/06/74 11 $908,628.00
  26 广岛廿八 11/04/74- 23/04/74 13 $851,648.40
  27 女魔 27/11/74- 05/12/74 9 $829,827.00
  28 少林子弟 03/04/74- 11/04/74 9 $822,329.00 ------------------------SB,张彻,(陈观泰,傅声)
  29 舞衣 23/03/74- 02/04/74 11 $791,636.00
  30 香港小教父 28/06/74- 09/07/74 12 $788,238.00
  
  
  
  
  其他:
  
  37 面具 13/06/74- 20/06/74 8 $658,676.50 -----------------------SB,张曾泽
  38 四大天王 25/04/74- 01/05/74 7 $650,570.50 -------------------第一影业,王羽
  40 七金尸 11/07/74- 19/07/74 9 $643,405.50 ---------------------SB,洛以活柏克,(彼得古城,羅賓司徒華,姜大卫)
  44 哪咤 27/09/74- 03/10/74 7 $516,604.00 -----------------------SB,张彻,(傅声)
  48 吸毒者 10/05/74- 16/05/74 7 $479,763.50----------------------SB,姜大卫,(狄龙)
  49 朋友 29/06/74- 05/07/74 7 $470,687.00 -----------------------SB,张彻,(姜大卫,傅声)
  
  张彻,仍缺《五虎将》,《福建少林拳》
香港电影票房 1975 [华语电影]
  
  
  片名 上映时期 日数 票房数入 (港元)
  
  1 天才与白痴 21/08/75- 11/09/75 22 $4,553,662.90 --------嘉禾,许冠文
  2 廉政风暴 21/08/75- 11/09/75 22 $2,543,074.40 ----------恒生,吴思远
  3 倾国倾城 21/03/75- 09/04/75 20 $2,433,483.60 ----------SB,李翰祥
  4 大家乐 24/12/75- 08/01/76 16 $1,904,362.70 ------------宝鼎,黄霑,(黄霑,谭咏麟)
  5 大哥成 16/07/75- 31/07/75 16 $1,566,048.60 ------------SB,桂治洪,(陈观泰)
  6 港澳传奇 09/01/75- 22/01/75 14 $1,448,209.00 ----------SB,李翰祥
  7 神打 28/11/75- 10/12/75 13 $1,419,441.00 --------------SB,刘家良,(汪禹,林珍奇,陈观泰)
  8 洪拳小子 28/06/75- 10/07/75 13 $1,319,161.60 ----------SB,张彻,(傅声,戚冠军)
  9 双星伴月 08/02/75- 18/02/75 11 $1,281,752.50 ----------SB,罗马,(李菁)
  10 三笑姻缘 08/02/75- 20/02/75 13 $1,269,101.50 ---------兴发
  11 马哥波罗 25/12/75- 05/01/76 12 $1,198,860.20 ---------SB,张彻,(傅声)
  12 直捣黄龙 31/07/75- 12/08/75 13 $1,087,235.00 ---------嘉禾,王羽
  13 忠烈图 19/02/75- 05/03/75 15 $1,067,130.50 -----------金铨,胡金铨,(徐枫)
  14 拍案惊奇 05/12/75- 17/12/75 13 $1,062,938.40 ---------嘉禾,朱牧,(恬妮,邵音音,成龙)
  15 花飞满城春 08/02/75- 18/02/75 11 $1,062,710.50 -------嘉禾,朱牧,(恬妮,刘一帆,成龙)
  16 血滴子 18/02/75- 02/03/75 13 $1,061,719.00 -----------SB,何梦华,(陈观泰,谷峰)
  17 一帘幽梦 11/07/74- 23/07/74 13 $943,171.60 -----------第一影业,白景瑞,(甄珍,謝賢,汪萍,秦祥林)
  18 扭计祖宗陈梦吉 23/04/75- 02/05/75 10 $939,527.60
  19 雌雄变 06/03/75- 14/03/75 9 $922,555.50
  20 吾土吾民 27/03/75- 09/04/75 14 $915,027.20 -----------马氏, 李行,(邓光荣,林凤娇,秦汉)
  21 捞女日记 27/02/75- 07/03/75 9 $903,219.50-------------协利,陈浩,(金燕玲,关山)
  22 堕落经 04/09/75- 12/09/75 9 $873,534.20
  23 女逃犯 07/08/75- 20/08/75 14 $827,120.30
  24 长发姑娘 11/12/75- 20/12/75 10 $826,364.00 -----------SB
  25 荡寇志 10/05/75- 19/05/75 10 $817,246.30--------------SB,张彻,(姜大卫)
  26 社女 18/09/75- 26/09/75 9 $748,044.10
  27 降头 02/10/75- 09/10/75 8 $722,961.00 ----------------SB,何梦华,(狄龙,罗烈)
  28 十三不搭 18/09/75- 26/09/75 9 $714,414.10
  29 酒吧女郎 17/04/75- 25/04/75 9 $708,207.30
  30 大老千 23/01/75- 01/02/75 10 $671,746.50
  
  
  
  其他:
  
  51 大劫案 19/09/75- 24/09/75 6 $421,644.10 -----------------SB,楚原,(李修贤,王钟,陈观泰,井莉)
  52 新啼笑姻缘 10/04/75- 16/04/75 7 $417,568.10 -------------SB,楚原,(宗华,井莉)
  64 逃亡 25/10/75- 29/10/75 5 $335,359.50 --------------------SB,张彻,(陈观泰)
  77 红孩儿 15/08/75- 19/08/75 5 $263,488.10 -----------------------SB,张彻,(傅声)
  
  
  给尊迷:
  
  54 的士大佬 28/08/75- 03/09/75 7 $384,547.10 ---------------SB,鲍学礼,(姜大卫)
  59 七面人 09/08/75- 15/08/75 7 $364,848.30 ------------------SB,鲍学礼,(姜大卫)
补充楚原导演的:
  
  1973:
  
  27 小杂种 02/06/73- 08/06/73 7 $684,731.30 ----------------------------SB,楚原,(宗华,李丽丽)
  36 烟雨斜阳 11/09/73- 19/09/73 9 $599,394.20 -----------------------文艺,楚原
  45 土匪 09/03/73- 15/03/73 7 $452,820.60 --------------------------SB,楚原,(岳华,贝蒂)
  
  
  1974
  
  29 舞衣 23/03/74- 02/04/74 11 $791,636.00 ---------------------------SB,楚原,(何丽丽,岳华)
贴76年和77年的,再往后该再写楚原了。这两年是他的天下。
  
  
  香港电影票房 1976 [华语电影]
  
  
  片名 上映时期 日数 票房数入 (港元)
  
  1 半斤八两 16/12/76- 14/01/77 30 $8,531,699.70 -------------------嘉禾,许冠文
  2 她的爸的妈妈的 22/12/76- 29/12/76 8 $5,811,389.00 --------------恒生,黄华麟
  3 跳灰 26/08/76- 15/09/76 21 $3,875,745.60 -----------------------缤缤,萧芳芳
  4 帝女花 30/01/76- 19/02/76 21 $3,448,498.60 ---------------------嘉禾,吴宇森,[戏曲电影]
  5 乾隆皇奇遇记 02/06/76- 17/06/76 16 $1,755,494.50 ---------------SB,王风,(刘永,汪禹)
  6 官人!我要 13/05/76- 26/05/76 14 $1,636,742.70 ------------------凤鸣,杨群
  7 流星蝴蝶剑 20/03/76- 02/04/76 14 $1,596,557.20------------------SB,楚原,(宗华)
  8 拈花惹草 26/06/76- 09/07/76 14 $1,533,422.20 -------------------SB,李翰祥
  9 七百万元大劫案 14/08/76- 24/08/76 11 $1,515,564.50 -------------得利,吴思远
  10 陆阿采与黄飞鸿 07/05/76- 19/05/76 13 $1,417,740.60 ------------SB,刘家良,(陈观泰,刘家辉)
  11 她 29/01/76- 10/02/76 13 $1,392,204.40
  12 洞房艳事 03/04/76- 15/04/76 13 $1,390,396.90 ------------------SB,李翰祥
  13 捞家邪牌姑爷仔 25/11/76- 08/12/76 14 $1,369,562.10 ------------协利,杨权,(周润发,黄秀杏)
  14 独臂拳王大破血滴子 24/04/76- 10/05/76 17 $1,269,987.30 --------嘉禾,王羽
  15 少林寺 22/12/76- 31/12/76 10 $1,220,594.10 --------------------SB,张彻
  16 凶杀 14/08/76- 25/08/76 12 $1,212,950.80 ----------------------SB
  17 神拳三壮士 29/01/76- 06/02/76 9 $1,172,518.70------------------SB,张彻,(傅声,戚冠军)
  18 大毒后 04/03/76- 17/03/76 14 $1,170,917.40 --------------------协利,杨权
  19 密宗圣手 20/02/76- 03/03/76 13 $1,123,865.90
  20 阿茂正传 27/05/76- 09/06/76 14 $1,101,037.10
  21 男妓女娼 23/09/76- 01/10/76 9 $1,085,809.50
  22 江湖子弟 20/07/76- 30/07/76 11 $1,056,563.10-------------------SB
  23 温拿与教授 15/04/76- 27/04/76 13 $1,052,686.00 ----------------嘉禾,康威,(谭咏麟,钟镇涛)
  24 天涯明月刀 10/07/76- 19/07/76 10 $1,050,149.50-----------------SB,楚原,(狄龙,罗烈)
  25 名女人奇异录 03/03/76- 12/03/76 10 $1,037,937.50
  26 骗财骗色 11/09/76- 17/09/76 7 $1,029,209.10 -------------------SB,李翰祥
  27 鬼才伦文叙 05/08/76- 12/08/76 8 $915,279.40
  28 蔡李佛小子 03/09/76- 09/10/76 37 $909,239.60
  29 池女 23/09/76- 30/09/76 8 $892,090.10
  30 瀛台泣血 21/02/76- 02/03/76 11 $883,943.50 --------------------SB,李翰祥
  
  
  其他:
  
  33 香港奇案 16/01/76- 26/01/76 11 $838,067.20 -------------------SB,集体
  45 五毒天罗 28/10/76- 04/11/76 8 $664,347.10 -------------------SB,楚原,(岳华)
  85 辞郎洲 04/12/76- 05/12/76 2 $72,489.70 -----------------------SB,楚原
香港电影票房 1977 [华语电影]
  
  
  片名 上映时期 日数 票房数入 (港元)
  
  1 俏探女娇娃 31/03/77- 06/04/77 7 $7,704,046.70 ------------------SB,鲍学礼,(刘永)
  2 发钱寒 29/07/77- 18/08/77 21 $5,056,559.90 ---------------------嘉禾,吴宇森,(吴耀汉,许冠英)
  3 面懵心精 29/12/77- 11/01/78 14 $2,691,154.00 -------------------先锋,麦嘉,(吴耀汉)
  4 洪熙官 16/02/77- 04/03/77 17 $2,655,185.90 ---------------------SB,刘家良,(陈观泰,罗烈)
  5 楚留香 05/03/77- 18/03/77 14 $2,505,283.10 ---------------------SB,楚原,(狄龙,岳华)
  6 三德和尚与舂米六 25/08/77- 08/09/77 15 $2,283,594.40------------嘉禾,洪金宝
  7 狐蝠 15/12/77- 28/12/77 14 $2,134,259.30 -----------------------缤缤,梁普智
  8 金玉良缘红楼梦 26/10/77- 10/11/77 16 $2,089,886.30 -------------SB,李翰祥,(林青霞,张艾嘉)
  9 乾隆下江南 03/06/77- 18/06/77 16 $1,951,615.20 -----------------SB,李翰祥
  10 应召名册 30/09/77- 13/10/77 14 $1,894,391.90 ------------------SB,程刚
  11 财子名花星妈 16/06/77- 29/06/77 14 $1,782,031.60 --------------SB,吕奇,(艾蒂,凌黛,欧阳莎菲)
  12 四二六 20/10/77- 28/10/77 9 $1,715,724.50 ---------------------嘉禾,林国翔,(米雪)
  13 庙街皇后 19/06/77- 30/06/77 12 $1,672,100.90 ------------------SB,桂治洪,孙仲,(潘冰嫦)
  14 点只捉贼咁简单 02/03/77- 13/03/77 12 $1,667,012.90 ------------先锋
  15 三少爷的剑 07/07/77- 19/07/77 13 $1,635,911.70 ----------------SB,楚原,(尔东升)
  16 入册 23/09/77- 05/10/77 13 $1,614,935.80 ----------------------协利,杨权,(周润发)
  17 多情剑客无情剑 14/10/77- 25/10/77 12 $1,603,264.00 ------------SB,楚原,(狄龙,尔东升)
  18 红楼春梦 18/11/77- 01/12/77 14 $1,587,495.20 ------------------SB,集体,(余莎莉)
  19 出册 23/11/77- 02/12/77 10 $1,544,582.50 ----------------------大荣,邓光荣
  20 射鵰英雄传 30/07/77- 08/10/77 71 $1,540,867.00 ----------------SB,张彻,(傅声)
  21 唐人街小子 02/12/77- 14/12/77 13 $1,537,867.40 ----------------SB,张彻,(傅声,余莎莉)
  22 白玉老虎 07/05/77- 18/05/77 12 $1,529,472.40-------------------SB,楚原,(狄龙,岳华)
  23 紫钗记 12/02/77- 01/03/77 18 $1,471,908.60 --------------------金凤,李铁,(龙剑笙,梅雪诗)
  24 明月刀雪夜歼仇 22/12/77- 30/12/77 9 $1,464,748.10 -------------SB,楚原,(狄龙,刘永,罗烈)
  25 艺坛照妖镜 02/11/77- 11/11/77 10 $1,369,349.30 ----------------思远,魏平澳,吴思远,(毛舜筠)
  26 讲数 01/06/77- 10/06/77 10 $1,321,654.30 ----------------------石英
  27 王 11/08/77- 19/08/77 9 $1,254,811.50
  28 四大门派 07/04/77- 19/04/77 13 $1,243,297.50-------------------嘉禾,黄枫
  29 鹰爪铁布衫 29/06/77- 07/07/77 9 $1,191,146.40------------------丽华,吴思远
  30 香港艾曼妞 14/04/77- 20/04/77 7 $1,156,778.30 -----------------文艺,文华,(狄波拉)
  31 功夫小子 03/11/77- 11/11/77 9 $1,128,607.40 ------------------雷鸣,刘家荣,(汪禹,刘家辉,刘家荣)
  32 风花雪月 01/01/77- 09/01/77 9 $1,119,909.00 ------------------SB,李翰祥
  33 变态女杀手 19/03/77- 26/03/77 8 $1,105,496.80
  34 南拳北腿斗金狐 20/04/77- 28/04/77 9 $955,420.10
  35 决杀令 20/08/77- 30/08/77 11 $876,539.00 ---------------------SB,孙仲,(姜大卫)
  36 破戒 03/12/77- 10/12/77 8 $874,621.80
  37 奸魔 11/11/77- 17/11/77 7 $828,197.00
  38 老爷车纵火谋杀案 04/02/77- 15/02/77 12 $827,456.90
  39 初哥初女初夜情 15/12/77- 21/12/77 7 $818,438.40
  40 江湖汉子 27/05/77- 02/06/77 7 $813,185.60--------------------SB,张彻,(傅声,戚冠军,姜大卫)
  
  
  其他:
  46 海军突击队 07/04/77- 14/04/77 8 $694,325.70------------------SB,张彻
  52 佛跳墙 31/12/77- 04/01/78 5 $625,516.50 ---------------------SB,李翰祥
张彻被叫做张百万,是因为《独臂刀》是香港第一部本埠票房过百万的电影。
  
  楚原被称作楚千万,则是因为他一年电影的票房总合竟然超过一千万。
  
  楚原爱电影,就是爱这个工业本身。
  他什么题材,什么风格都拍过。当自己做导演的灵感枯竭,竟然放下身段去做小龙套,仍旧能悠然自得。比起霸道得出了名,把同行敲得满头包的李翰祥与张彻,他的个性自然可亲得多。
  
  楚原+古龙+狄龙的铁三角能够保证票房,但我个人并不太喜欢。以下言论仅仅是个人想法,不代表普遍立场……

楚原和古龙的合作是毫无疑问的双赢。
  两人在碰到对方之前也都是自己领域里的行家,但遇到彼此之后,人气和名气有了爆炸式的提升,奠定了自己的宗师地位。
  
  楚原之前,古龙的小说已有改编成电影的,但并不成功。
  
  楚原接手的第一部是《流星蝴蝶剑》。
  本来做改编的编剧是倪匡。但楚原接到剧本以后郁闷的发现,倪匡天马行空的连男女主角都给删掉了,于是他之后自己重新再写。终而得到了票房大胜利。
  
  
  
  楚原说,“我的电影,其实可以叫做楚原的古龙小说电影,那里面有很多我的成分在内,我很喜欢国画中的写意派画风,《三少爷的剑》中的燕十三,一个冷寂的江头,一个残破的鱼网,他一面在那儿补网,一面煮药,只是这些,燕十三的遗世味道已经出来了。”
  
  
  古龙的武侠,重点在悬疑,空灵,以及男性阳刚感的洒脱颓废之气。
  楚原在悬疑部分的处理非常成功,和程刚风格很类似。
  楚原善于用画面感烘托环境,很善于营造冷寂和萧瑟的感觉。在空灵方面,他有些像胡金铨,但是不及。在颓废方面,大概因为他本人实在不是这类型的人,塑造的人物够冷够傲,但浪子的味道实在欠缺。
  
  
  也许是我的原著癖又在作怪。我越是喜欢的小说,电影版我越不爱。没有太大感觉的作品,改成的电影反而比较惊喜。
  只能说,楚原和古龙的合作,是好电影。
  但这电影只属于楚原,不属于古龙。
楚原合作较多的女演员有何莉莉,井莉和余安安。
  我觉得何莉莉有抢眼的美貌,带棱角的气质和凌厉的眼神,是最适合楚原奇情武侠风格的。
  
  他用的男演员基本都是继承张家班,其他外带张家班边沿的岳华。
  狄龙在他的戏里很帅,但也只限于帅。表演上却有些千人一面的感觉,角色之间区分性太小,演技反而退步了一样。狄龙本人演技是很好的,会这样首先应该归过于导演对人物的理解。
  其次一些,狄龙作为演员,本身的特质太强,而这种特质偏偏并不合适古龙,尤其是古龙的男主角,也许去演金庸和梁羽生会更好些,后来的温瑞安笔下,更有很多适合他的角色。
  
  我觉得他在古龙剧里拍得最有感觉的,是他自己捧起来的尔东升。虽然也有着表演模式化的问题,但尔东升气质冷冽,眉目犹如水墨画出来的,文艺气息也更浓厚。比起狄龙雕塑感的美貌,他和电影里气氛往往融合得更好。
楚原的古龙戏,我最喜欢的一部是《三少爷的剑》,这部戏成就了尔东升的一线地位。
  
  楚原其实并不喜欢拍武侠,《爱奴》里面,何莉莉演的爱奴原本也是安排不会武功,只是用计谋报仇,因为武戏好卖钱才改成现在这样。
  他自己也说过,他拍古龙的小说,其实就是当作文艺片来做的。
  《三少爷的剑》这样本身武戏少,立意在人物内心挣扎的作品,自然会更合他的口味。
  
  尔东升的谢晓峰,和原著里描绘得完全不是一回事。
  书里面的谢晓峰应该是带着久经江湖的沧桑,疲倦而淡然的人,化去了身上的锐气,才能成为没用的阿吉。
  
  看尔东升演阿飞,我嫌他不够稚嫩,没有能激起母性的少年气。
  轮到他去演这个历经世事的三少爷,偏偏又显出嫩来了,颇为惹人怜爱。虽然总是落落寡欢的样子,但依旧是冷冷的气势非常锐利,感觉完全不像过尽千帆的人。
  
  不过如果抛开原著,单单电影里的角色,却是很有魅力的,而且帅得如此要命。
  片子自己加的情节和主题也很吻合,不断烘托着无奈无常之情。人物和情节虽然和原著不同,但要表达的东西却是一分不差的,实在是精品。
  
  
  前面说过楚原在奇情方面和善于拍摄悬疑作品的导演程刚很类似。
  SB出过一部叫《群英会》的电影,岳枫,程刚和张彻各拍一个小故事。程刚拍的那段《胭脂虎》如果布景漂亮些,简直就和楚原一模一样了。
  最奇怪的是两个人有个毛病都差不多,就是剪接很失败。不知道是我看得版本有问题还是怎样,情节对话的时候明明节奏很慢,但情景转化的时候却极快,特别突兀。没看过其他人觉得有这个问题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想。
 楚原的片子其实武打部分不讲究,尔东升一点不会的人都能做武打明星。在张彻热减退以后,楚原的电影对于姜大卫,岳华这样底子比较弱,身体条件和打斗都没那么好看,文艺气比较强的武戏明星是更好的出路,还有利于往文戏转化。
  
  狄龙这样的漂亮极了的身手,放在里面有点浪费。偏偏文艺感也没有出来,转型也没有成功。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不过好在票房大红。
  
  我始终觉得姜大卫去演楚原的古龙电影,龙哥去演刘家良,鲍学礼这样需要真功夫的电影,可能更好些。
  不是说阿泰啊汪禹啊他们不好,但毕竟远不如龙哥。
  
  
  我这样一说,恐怕几边的Fans全要得罪了。汗。
  (不要和我提那要命的武林外史啊……迟了几年真是不行……幻想碎裂一片片……)
四大都说了,来总结一下。只说在SB的部分。
  胡导只有一部片,就省略一下了。
  
  
  李翰祥。
  
  北派。
  镜头特点:精美讲究,层次感强(代表:《梁祝》的重重纱帘)
  喜好:华丽的道具,大场面
  擅长:生动细腻的刻画人性复杂面
  
  风格:
  (1)黄梅调
  
  代表作品:
  题材为民间故事类:《梁山伯与祝英台》,《江山美人》
  题材为文学名著类:《金玉良缘红楼梦》,《倩女幽魂》
  
  此类作品常合作明星:
  凌波,乐蒂,林黛
  赵雷
  
  (2)风月喜剧
  
  代表作品:
  题材为大人物野史类:《大军阀》,《乾隆下江南》
  题材为小市民世情类:《声色犬马》,《一乐也》
  题材为文学名著类:《金瓶双艳》,《武松》
  
  此类作品常合作明星:
  胡锦,恬妮,邵音音
  许冠文
  
  (3)历史类
  
  代表作品:
  
  早期:《杨贵妃》,《武则天》
  晚期:《倾国倾城》(棚内),《垂帘听政》(实景)
  
  此类作品常合作明星:
  李丽华(早期),刘晓庆?(后期)
  
  
  接班人:
  ……无……
张彻
  
  北派。
  镜头特点:手提摄像,慢镜头,定格运用,结构感强(代表:《金燕子》开头的几何取景)
  喜好:裸男,死亡,血浆四溅的盘肠大战
  擅长:男性友情,阳刚美
  
  风格:
  暴力美学,阳刚武侠
  
  代表作:
  《独臂刀》(成名)
  《报仇》《刺马》
  《新独臂刀》《保镖》
  
  非典型性佳片:
  《金燕子》,《五毒》
  
  对动作片的影响较大的题材开创:
  民国打斗类,《大决斗》
  上海滩类,《马永贞》
  喜剧性动作片,傅声的方世玉系列
  此外还有少林系列,时装打斗片,神化打斗片,泰拳等
  
  常合作明星:
  王羽,姜大卫,狄龙,傅声
  
  接班人:
  吴宇森
胡金铨
    
  北派。
  镜头特点:行云流水,诗意,逼真
  喜好:女侠,客栈,禅院,明朝
  擅长:营造空灵的艺术感
  
  风格:
  人文武侠
  
  代表作(SB只有这一部了):
  《大醉侠》(成名作)
  
  常合作演员:徐枫(和SB没啥关系……)
  
  接班人:徐克
楚原
  
  南派
  
  喜好:精美布景,文艺片?
  擅长:气氛营造
  
  风格(之前还有粤语片,和SB没关系就是了):
  
  (1)粤语喜剧
  
  代表作:《七十二家房客》
  
  (2)奇情武侠
  
  代表作:
  原创,《爱奴》
  古龙,《流星蝴蝶剑》(成名),《三少爷的剑》
  
  
  (3)此外在SB的文艺片,戏曲电影也不少,风格太杂,成就不如前两类
  
  
  
  常合作演员:
  狄龙,尔东升,岳华
  井莉,何莉莉,余安安
  
  
  接班人:
  ???
一部电影能融合的悬疑,回合数是有限的。但古龙一部小说里悬疑的次数太多。拍出来让人觉得又突兀又疲倦。没铺垫好也没展开。可能一部小说分几部电影比较好。
  
  还有一个就是武术设计的问题,还是打得实了点,感觉一下就下去了。胡金铨一样舞蹈性质的交手可能更好些。
  
  只能说,古龙小说的影视化做得实在太差了。
  楚原虽然对原著也体现得不是很好,但电影本身至少还是可以的。而且又是和古龙直接合作,用古龙自己钦点的演员。比寒鸦过境的那些版本强多了,所以现在还被捧为经典吧。
  
为体现张导的文才,把张导在《金燕子》里面填的词放上:
  
  萧然一剑天涯路
  鹏飞江湖
  
  九霄云高不胜寒
  关山万里
  枝栖何处
  
  问王谢旧时燕子
  飞入谁家户
  
  
  王羽写完词后,如同水墨画一样的舞剑镜头,是整场电影里如今让人提起的最多的了。
  
  张导宠爱的王羽和姜大卫,都是由于他们有孤独的叛逆偶像的气质。但又有他们自身的特点。
  安排给他们的角色,有两部是对应的。
  一个是前面说的《独臂刀》和《新独臂刀》,还有一个是《金燕子》和《保镖》。
  
  这两部不同的电影,简直就是为了告诉观众姜大卫和王羽有何不同而拍的。尊迷们看了,肯定更会感叹张导的用心啊。
关于张彻结束长弓,我还看到过另外一种说法。
  但是因为蔡澜与SB的密切关系,我取信了蔡澜的说法。
  
  另一种版本如下:
  
  《少林五祖》票房大卖后,台湾片商积极接洽张彻,愿意为长弓新片投入资金,譬如《八国联军》开拍前就被林崇丰以100万港币买走台湾版权,即便该片公映后票房不佳,仍愿意继续与张彻合资拍戏。此举立即引起邵逸夫警觉,认为这样发展下来,张彻早晚会自立门户,于是亲赴台湾要他结束长弓,重返香港,并许以五年25部片,每部片酬20万的合同。
  张彻抱负成空,他又以忠臣自居,只好带着一班新旧弟子回邵氏继续厂棚作业,偶有佳作《五毒》、《残缺》、《生死斗》,惜乎仍未脱拳脚武侠旧路,票房亦难敌楚原的古龙武侠与刘家良的南派功夫。5年之后,邵氏无意续约,张彻亦感无趣,20年宾主自此结束。
邵氏Vs嘉禾,动作,依旧是动作……
  
  如果看了前面的票房榜,一定会注意到,在张彻的鼎盛时期,能与他在票房的质与量上一争高下的,还有一个导演,就是张彻的前辈,邹文怀出走时从SB挖走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直到现在还很有名的罗维。
  
  若只论电影,罗维可以说是绝对的动作片之王。动作片的几次大兴盛,他都是风口浪尖的人物,票房纪录之好,走红时间之长,再没有第二个导演可以匹敌。
  
  可是,在他的电影生涯里,第一次在SB的高峰里,大家只记得郑佩佩,第一次在嘉禾的高峰里,大家只记得李小龙。在持续到如今的高峰里,大家又只记得成龙。
  
另外要提的一个人,是吴思远。他是大导演,后来大多做监制。现在来说,笼统的叫做电影人更合适些。
  
  他曾经被张彻狠狠地坑过,当然,当时大多拍武侠片的都被张彻坑过。张导长得有点阴柔,性子比电影还有坚硬。
  这段往事我记不太清,纠缠的中心好像是因为陈观泰,吴思远用了还是新人的他给自己刚成立的电影公司拍头一部片,张彻是挖了角过去拍《马永贞》,吴思远求死求活,张彻却连一天拍特写的时间也不肯给。把赔上了家当的吴差点整死过去。
  原文又找不着了。哪位帮个忙。
  
  这部片子就是吴思远赖以成名的《荡寇滩》,最后票房上胜了张彻的同期影片,吴思远当然是兴高采烈,但发现张彻自己似乎根本不记得这事。
  
  总之他指导的片子很成功,他的公司思远影业也成功。挖掘的人才络绎不绝,八十年代至今都是香港电影的风云人物,现在的港片迷应该无人不熟,也就不用多说了。

在楚原大红的时候,还有一个冒出头角的是吴宇森。
  吴宇森原本是也是跟着张彻的。邹文怀独立了,张彻作为忠臣留在SB,但和嘉禾关系也不坏。后来把吴宇森推荐过去,颇为顶着。
  
  吴宇森的SB生涯是跟班。嘉禾生涯,和楚原一样,属于拍片类型很杂的人。
  他做为张彻的人去了,开始也是拍动作,但无奈何票房很烂。后来拍喜剧片,甚至戏曲电影,却相当成功,终于算是站稳脚。但他在嘉禾也就限于此。
  
  邹文怀带走的人里,罗维是显而易见的重量人物。还有两个当时的小人物也脱离了SB加入了嘉禾,但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会如此重要。这两人就是洪金宝与成龙了。
  
  这两人开始都是武师,后来洪金宝做了武术指导,和罗维合作了很多戏,再后来就和很多名武指一样顺利上位,自导自演了。他演的戏一票就红了,星途比较顺当。
  
  成龙的武师转行是做演员。无奈此人大概是长相那个啥一点,邹文怀,罗维都算力捧过他,但结果非常囧。
  林冰写过,罗维拍古龙小说的时候拉他与古龙一起吃饭,结果古龙笑说姜大卫与狄龙才好当他的男主角,成龙不够格。林冰笔下,古龙似乎是玩笑,但后来成龙大哥成名多年了在电视里回忆此事,还耿耿于怀,说他当初听完此话,便到厕所里拉着姜大卫的手痛哭。
  
  当然现在人人都知道,成龙最终凭着《醉拳》大红了。这片子是吴思远做的,袁和平是武指。
  嘉禾一直对他很好,开的条件也优越,成龙红了之后便还是回了嘉禾,成为与之合作时间最长久的大明星,不但抢滩本埠票房排名,还开拓了海外市场,为邹文怀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彻说:
  “每个片种虽由我开始,但发挥尽致的往往不是我!我总是扮‘为王先驱’的角色,如陈胜、吴广之于项羽、刘邦,想来也颇悲哀。
  《醉拳》无疑受我《洪拳与咏春》启发,成龙更由此大红至今日;武侠片有徐克,有《卧虎藏龙》;《报仇》也影响了李小龙的《精武门》;少林系列片的高潮有李连杰的《少林寺》。
  尤其是吴宇森,我影片中的一些元素,如枪战慢镜、男性友谊、阳刚情节,无不在他手中发扬光大,以至影响及于好莱坞……”
  
  
  无论如何,傅声是早早死了,如果有他在,怎样怎样不好说,但就目前来讲,喜剧型的动作片不是洪金宝与成龙独创的,却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发扬光大的。这批片子放到现在也十分好看,绝对是商业片里的顶尖作品,能创造票房奇迹是理所应当的事。
在SB,楚原之后的动作或武侠片,顶上的是曾经张家班的武指刘家良。他是武指升导演的第一人,成就上除了晚辈洪金宝以外也没有人赶得上。
  
  刘家良非常执着于国术,很重视武学的尊严,极度鄙视成龙那一套,觉得成龙是在毁灭武人之荣誉。
  他的执着值得敬佩,但票房上最初能接替张彻笑傲江湖,之后能与嘉禾分庭抗礼,再之后落了下风,在邵氏限制制作成本的情况下,差距终于越来越大。
  即使SB的树倒猢狲散,他最鼎盛的时期过去了,固执却依旧一点不改。无论风云怎样变幻,声明在外的刘家班依旧坚定如磐石。
  
  
  唐佳的脾气很温和,也没有什么野心。
  而刘家良与张彻,其实真真正正是一样脾性的人。这样两个人若不是极铁,便是极僵。果然两人的关系也就如此转化了。
  
  刘家良的电影需要真功夫,而且酷爱说教,说教到角色头上笼罩着闪闪光环才罢休。我私下觉得其实是十分合适同样爱说教的狄龙去演的。无奈乎这两个人也有很大矛盾,终究是没到一起来。其中缘由,大家可以818。
再转一篇林冰的挑拨文。本来有图片版的,不知道丢到哪儿去了。
  
  孖公仔姜大卫与狄龙感情如何
  林冰 1971《国际电影》
  
  姜大卫与狄龙本来并不熟识,姜大卫做龙虎武师每月赚三千余元的时候,狄龙还在南国剧团受训。姜大卫认识狄龙是在张彻先捧狄龙再捧大卫的时候。
  
  姜大卫与狄龙整天在一起。好似孖公仔一般,那时候他们感情不错。而最主要的是,这是张彻的意思。张彻把他们弄在一起,主要是有利于宣传。张彻加姜大卫加狄龙,可以壮声势,形成一个坚硬的铁三角。果然,这声势壮起来了。
  
  后期,狄龙与姜大卫较少在一起,人们说,那是因为姜大卫当选了影帝,狄龙心里不舒服,这或许是原因之一,或许不是。
  
  姜大卫与狄龙根本是两种不同性格的人,大卫好交游,不羁,任性,吊儿郎当,狄龙呢?他拘谨,死板,不苟言笑,一本正经,在狄龙看来,大卫跟他格格不入的,大卫呢,他需要的是一个类似他自己的人做好朋友。
  
  早期,姜大卫还可以好好的跟狄龙相处,据张彻说的,大卫很能迁就狄龙,狄龙死心眼,说什么是什么,没有商量的余地,大卫看准了狄龙的牛脾气,知道跟他相处,只有委屈自己一下,张彻说,大卫有时很能顾全大局。
  
  张彻兴了一个例子说:有一次邵氏公司不知是搞什么宣传,要狄龙大卫都参加,到了那一天,狄龙气鼓鼓的说不去了,张彻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没有车子。”姜大卫当时已经是一个有车阶级了,虽然那是一辆看起来很有趣的老爷车,他见狄龙为了车子的事临时改变主意,就说“我的车子给你开。”狄龙当时可能是以车为借口,见大卫如此说,也不好再推搪,大卫呢,那天便乘公司的班车出去。张彻说这件事时,并无责备狄龙的意思,但,听得出,他是很赞扬大卫的。
  
  两个不同性格的人,是不能长期好好相处的,渐渐,大卫找到黄钟(应是王钟吧,黄王同音),他们比较接近,而黄钟又很能迁就大卫,他们常常一起工作,一起夜游,狄龙一向是规规矩矩的人,不是有特别的应酬,他都留在宿舍,或是陪女朋友陶敏明。于是,狄龙大卫就难得一起去消磨时间了。
  
  姜狄在表面上是没有什么分歧的,他们都是很重友情的人,但,你猜得出,两种截然不同性格的人住在一起,那是要很劳神的,很小心的在相处的,像一个盆中的两只碗,很容易撞损的。
戏说张家班1
    
    1949年,上海国泰的导演张彻和张英,从大陆至台湾拍摄《阿里山风云》,他们原以为只是出外景的么,还挺高兴地游山玩水,没准儿还应了亲朋好友带点儿土特产品回家的美好愿望。没想到半截儿风云突变,活生生地一道海峡就是跨不回去。困在那边儿,掐指一算便近了四十年——1949真是个邪乎的年代啊,忌远游,否则想回来真就只能游回来了。
      
      1957年,张彻由台湾流蹿至港,把文艺片儿《野火》拍得两袖清风一身绯闻,颓丧之余便用笔名“何观”在报上写影评,没想到反而引起电影公司瞩目。电懋的宋淇来找他写剧本儿,这人兴高采烈地当场应下。结果就在第二天,邵氏的邹文怀也来找他,张彻又心动,无奈已经许了前边儿那位,只好应道:只在电懋签一年,一年后返邵氏。他的措辞是“返”邵氏哎,还真没拿自己当外人——顿时想起来《大刺客》里边儿,王羽跟田丰表忠心,“我虽然没有答应过你什么,可我心里早就许了你了”之类的,感人肺腑。
      
      后来张彻真入了电懋,眼看着邵氏换了彩色阔银幕,而自己的公司还停留在黑白标准银幕,思前情想往事,他的肠子就这么悔青了。老板钟启文没事儿就诅咒邵氏崩溃,比如“邵氏投资太重,一定会崩溃”之类的,他可能也觉得不太科学。最重要的是,在剧作上难有作为,这个太影响前途了,因为同期为电懋写剧本的人中,还有个叫张爱玲的呀……一年后电懋约满,张彻“返”了邵氏。
      
      在邵氏,这人也仍是写剧本、卖文为生。彼时全邵氏最炙手可热的导演是李翰祥,当然,那会儿全邵氏也就十来个导演。这俩人地位悬殊,平时也没时间聊聊,但李翰祥曾撰文说他推荐过张彻。后来张彻为李翰祥写了个剧本《一毫钱》,呕心沥血,由邹文怀推荐。不知道李翰祥那天心情不佳、有急事儿还是怎么,看罢剧本儿,往邹文怀桌儿上一摔,嚷嚷了句:“这叫做什么剧本?”,扭头匆匆走了。
      
      由此看来,李翰祥对待张彻这个新人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朗:鼓励他、打击他、打击他、打击他……但是他那天走得太急,全然忘记了,张彻还在晚报写影评这件事。从此张彻更加笔耕不辍,每天都对李翰祥口诛笔伐、无情抨击,几乎变成一个诗人,产生了不少好句子传颂至今,比如“李翰祥是一代霸才,然而亏在太有算计,好比一个锦衣银甲的霸王,腰间却露出半截算盘”之类的。这件事也开启了李翰祥的文学生涯,美工出身的他,也开始往那家晚报投稿了……总之,这两人骂来骂去,最后,是邹文怀挺身而出,熄灭战火。嗯,也太难看了,这两位邵氏同事。
      
      许多年后,李翰祥仍孜孜不倦地写着,其短章在《东方日报》上连载三年,最终出版《三十年细说从头》。这人不仅长了一张黑脸,还长了一张黑嘴,什么破人烂事都敢诉诸笔端,整本儿书简直可以改名叫做《三十年睚眦必报》了。唯独对张彻,一些事件被选择性地隐匿了,李翰祥甚至一脸慈爱地写道:“我推荐当时仍以何观为笔名的张彻,进入邵氏审阅剧本之后,就研究和筹备拍摄起新式武侠片。”——张彻原来还真是被他推荐的么,这人是间歇性失忆了还是怎么着?
      
      至于张彻稍后开创的新武侠,在李翰祥的眼中,则几乎是场闹剧了:“开始,招考了一群年轻好动、孔武有力的孩子,在邵氏的后山上拍起武侠试验片来。据说,完全放弃了龙虎武师的套招方式,缠头裹脑的花拳绣腿,全部不要,一上来就是三本铁公鸡,真刀真枪,拳拳见肉。所以每天都把小哥儿几个打得鼻青脸肿,每天都打伤七八个,后来一看拍出来的拷贝,个个都傻了眼了:全部镜头,都是一字长蛇阵,雁别翅排开得乱打一锅粥,不是中景,就是大远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还怎么行。所以闹哄了一阵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李翰祥的确是间歇性失忆,武侠试验片没有不了了,他笔下那几位“鼻青脸肿的小哥儿”,也成为了最初的张彻班底。而张家班由一个王羽、半个罗烈为始,以大陆董志华、杜玉明等人为止。弟子六代,中途有聚有散,互敬互爱,又有娶妻生子,渐渐开枝散叶,发展成浩浩荡荡的一群了。
      
      1960年,王羽由上海至港,先落脚在珠海学院念了两年书。在上海,王羽是个不算出色的游泳运动员,到了香港读书之余重操旧业,轻轻松松拿下三项冠军,并且一连拿下两届。一度误传,说王羽是游水至港,估计起因就在此处,压根儿哪儿都不挨着。张家班里,后期弟子孟飞倒是游水过来的。每次想起,就忍不住一阵悲从中来:无论如何,“游水至港”这四个字听上去,就比“翻柏林墙”难度大多了。
王羽两届冠军,原本惦记着三连冠,前途一片大好,但赛前他被游泳队开除了——因为打架。在上海时,他已经是个爱打架的小孩儿了,当年跟郑佩佩做邻居,俩人住在同一条街,只隔着几间屋。但郑佩佩简直没法儿跟这个人说话,因为她乖。王羽那样一小孩儿,绝对是会得到左邻右舍父母特别关注的,而关注的方式往往就是隔离。好在,张彻一生都爱叛逆的孩子,他的张家班,几乎是不良少年收容所,王羽是第一个。郑佩佩后来说:“那时候他一直在打架,张彻非常非常喜欢他,张彻就是喜欢这一类的。”径直道明了张彻的趣味。
      
      1963年,王羽考入邵氏,并没有像一般演员那样参加过南国训练班,就出任了1964年《虎侠歼仇》的男主角,这也是张彻在邵氏导演的第一部戏。王羽自然是当之不让的大侠,张彻在这样一个人物身边儿,又安排了亦正亦邪的一个罗烈。罗烈没有优待,他是南国训练班的产物,并非张家班的御用,况且是出了名的滥拍,他有一句名言:“导演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然而这个人戏是好的,有时亦正亦邪,有时亦正亦谐。
      
      1967年,《独臂刀》横空出世,张导演从此成了张百万。尽管在他手下干活,负伤率还是那么高。从前“鼻青脸肿的小哥儿”,这次因为要把右手绑扎起来,常常失去平衡跌到满身淤紫。工作的苦,王羽是不埋怨不退缩的,但仍称不上十足敬业,他有另外的毛病。统计下来,彼时张家班人丁兴旺,已经有一个王羽,半个罗烈。那半个,倒有随叫随到的把握,滥拍嘛;可那位正儿八经的御用,真说不准。张彻爱叛逆的小孩,不过,孩子叛逆起来,也要有降伏的手段才好。王羽还是打架,做了明星,也不收收心,但也有所长进,做了明星,可以和明星打架;和平常人么,倒也不是不打的。
      
      其外,便是无以复加的情绪化,真是个天生的明星啊。无以复加到何种地步?1968年,拍《金燕子》时一干人马在日本出外景,王羽心中挂着林翠,却怎么也打不通国际电话,闷闷不乐,于是宣布:不拍了,即刻回香港去。张彻知道了,照例是个“宠”字,跺跺脚,望望天,猛抽他的雪茄。换了另一个人,怎么敢?当年跟这戏的副导演是午马,负责把服装和道具从香港押运日本。因为少了几件,被张彻破口大骂。每每看姜大卫、狄龙回忆恩师的访问,这两位爷不住强调,张导演对他们很好,从来不用粗口骂人——可不是么?满心火气早都冲着不得宠的倒霉鬼发过了。对他们,自然心平气和,想不慈祥都难。
      
      王羽罢演这事儿,最后在蔡澜的笔下,竟然很诗意地解决了,那天《金燕子》全剧组在田野里等太阳:“天上飞来一群红蜻蜓,有一只停在我面前的白花上。我静悄悄地伸出手指在它的眼睛前面画圈圈。蜻蜓有复眼,圆圈越画越小,它变会头昏,等它心迷,更能一把抓住。王羽看得神奇,也找了只蜻蜓画圆圈。一抓,让它飞走,再找来画。大家看着这两个疯子画圆圈。郑佩佩、午马、杨志卿,甚至张彻也拿着雪茄画圆圈,把所有的事都忘却了。太阳出来,我们继续拍戏。”梦一样啊,一群童心未泯,两个大小不良。
      
      终于,把这个徒弟宠到叛出师门,何况原本就是那样情绪化的人。一纸合同纠纷,一句人各有志,从邵氏到嘉禾。1971年,原本写给王羽的《鹰王》,主演只好临时换成了狄龙。但翻翻电影目录,早在1969年,张彻便开始着力打造新一代双生,姜大卫与狄龙,已经各有一部主演作品问世。张家班改朝换代,归根到底,师父最早动手。
戏说张家班2
    
    1968年的《金燕子》是部有故事的电影,戏里戏外。《大醉侠》之后,胡金铨脱离邵氏远走台湾,邵氏要张彻来拍摄续集。在原片中成功塑造了女侠金燕子的郑佩佩,却并不愿意再度出演,这个倔姑娘觉得“金燕子”这个人物是属于胡金铨的。张彻找到郑佩佩整夜长谈,苦口婆心地劝到凌晨四五点,这姑娘就从了,就从了——具体怎么劝的不太清楚,估计少不了说谎保证你是绝对主演之类,连片名都是《金燕子》么。
      
      胡、张两位导演风格有异,却一致地拍出了最名不副实的电影:凭心而论,《大醉侠》实在应该叫作《金燕子》,而《金燕子》却更应该叫做《银鹏》。尖锐的矛盾发生在拍摄的过程中,有场戏,王羽从窗口跳下去了,罗烈也跳下去了,张彻跟郑佩佩说:“你绕过窗子,从门口走出去吧。”他觉得姑娘应该优雅一点,不要那么粗鲁,郑佩佩这回不从了,又倔。张导演恫吓道:“你要是从窗口跳出去,恐怕就没人敢跟你结婚了。”倔姑娘说:“那不关你的事。”坚持着,跳出去了……郑佩佩后来嫁得很不错。
      
      实际上,那天除了几位主演,还有一个人也跳了出去,镜头没有拍他的脸。戏中设计,演员井淼从酒楼上摔落街道,老先生彼时快六十岁了,要用替身。做替身的年轻人瘦削修长,不满二十岁,用手捂着脸从酒楼翻身跃下,干净漂亮地一次完成动作。有人对张彻说,他是红薇的儿子,叫姜大卫——往事瞬间蜂拥而至,张彻知道,这孩子就是故人严化(原名姜克琪)的遗孤了。张导演混迹上海的时候,经营过一阵戏院,与国泰、大同电影公司的人来往密切,此生所写的第一个剧本,担任男主角的就是国泰公司的当红小生严化。
      
      严化早逝时,几个孩子都还年幼,其中姜昌年五岁,姜伟年四岁。母亲红薇后来嫁给制片人尔光,得小宝尔冬升。尔光为照顾家人,特别开拍儿童戏,常常举家上阵。后来,李翰祥导演为姜昌年小朋友取艺名秦沛,岳枫导演为姜伟年小朋友取艺名姜大卫。
      
      姜大卫生性叛逆,小学、中学各留过一次级,为躲避读书而离家出走,被哥哥秦沛在街上逮到,押解回家。十七岁辍学,第一份工作在写字楼当后生,月薪180块,只做了十三天;有朋友介绍他到古董店上班,月薪200块,这次做得比较长久,三个月,终于还是整天无所事事地闲荡。彼时秦沛做演员正当红,拍霍士公司的《圣保罗炮艇》,把这个弟弟拉过去,和外国武师学点东西,也认识了刘家良和唐佳两位师傅。如此,姜大卫做起了龙虎武师。
      
      张彻对这孩子起了恻隐之心,虽然做武师收入颇丰,但毕竟是以性命相搏。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又细心观察,发现他不仅身手灵活,可以做一些惊险艰难的动作,或许还有可以演戏的潜质。《金燕子》拍摄完毕,张彻要去台湾小游,那时姜大卫的家在台湾,这个外表叛逆内心温和的男孩子从自己的薪水中,分出一半,托张导演带给母亲红薇,还有一些手表之类的东西给弟妹,这是名副其实的血汗钱。
      
      对于这段往事,张彻曾撰文《我与姜大卫》,字字句句将温情吐露:“我这人一向讷于言辞,心里想的,写出来比说出来容易,这一段经过,我的‘心理过程’从未对人说过,即便姜大卫本人,也要看到这篇东西才会知道。‘姜大卫’这名字,有人认为不似艺名,曾劝我为他改过,但我终于没有改,因为这是本色。‘姜’这个姓,更是做为我怀念故人的一个标志。”(《香港影画》第47期,1969年11月)
      
      《金燕子》之后,是1969年的《独臂刀王》,王羽主演。姜大卫听从张彻的建议,与邵氏正式签约,做了只有一句台词的演员,一些人的命运正在不远处等待与他汇合。在这部戏中,另一个年轻人同样因为得到了一句台词而兴奋不已,他当时住在姐姐家里,抱着刚刚出世的外甥女林姗姗,把这句台词念了一千次。念得多,因为国语不好,狄龙后来回忆这一段,笑着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府人讲官话。林姗姗直到现在都会念那句台词,因为已经深入脑海。” 林冰的确是个爱说人是非的小人,比起来她来,难怪张彻一直夸亦舒是第一流的,他说亦舒如果算八九十分,紧跟着她的只能得六七十分而已。
  
  关于吴思远
  来源:《香港电影》杂志第4-6期
  《银色之梦》——吴思远电影之旅
  
  銀色之夢
  吳思遠電影之旅 肆
  
  好吖拯c
   第二部電影[蕩寇灘]對我來說講很關鍵,很重要。
   其實這個故事老早就有了,我想「標榜」的是裡面演員都要有真功夫。以前邵氏雖然有些明星會打,但只是手腳靈活而已,並不是有真功夫。我想拍一部真正的功夫片,一早就想好這個題材,劇本也寫好了——好多年的劇本都是自己寫,到後來自己比較忙才跟人家合寫,或者是一起討論由人家來執筆——這個[蕩寇灘]完全每一個字都是自己寫的,在一個朋友美指盧建明家裡,經常到那邊去寫,當時我直覺覺得這部戲應該會賣座。之前第一部電影的劇本不是自己寫的,人家給你拍,有的拍就拍了。但這個戲我自己蠻有把握的,裡面那個主角,就想找當時在邵氏演大反派的陳星。陳星有真功夫,習空手道的,手上練得都是繭;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不是很紅。我想主角不一定要找那些非常俊俏的人,想找一個比較有性格的,因為那個劇本的需要。
   這個戲是說一個給通緝的重犯逃亡,他一直逃亡,結果跑到一個村裡,剛好那裡生產一種能夠抵抗瘧疾的草藥。當時全國各地發生瘧疾的瘟疫,日本人也要來搶。所以他就決定留下來幫村裡面的人對抗日本人。他知道非常危險,因為朝廷的追兵就要到了,抓到就要殺頭,但是為了村民,他最後還是留下來跟日本人抵抗。這個戲我自己認為劇本刻畫得非常好,我很有把握,但因為我第一部戲[瘋狂殺手]不賣座嘛,當時明星公司的第一個老闆就沒興趣了,拿到了劇本也不了了之,交給他劇本就被丟在一邊,被卡在那裡。
   過了一段時間,我記得當時那個老闆要坐飛機去別的地方。我一想,老在他那裡他也不拍,沒辦法,就跑到機場去送他的時候,我說,老闆你能不能把那個劇本還給我?可能我要到別的地方去拍。他說好、好、好……我覺得很遺憾的是,他第一個找我拍戲,但是賺大錢的電影就沒他份。這個也是註定,我已經劇本都給他了,他也知道這個劇片製作費用不大,只要他說好,這個片子你繼續拍吧,他就賺大錢了。之後這部戲賺非常多的錢。
劇本拿回來以後,剛好有一個菲律賓的華僑朱煥然在香港看了我的[瘋狂殺手]。他覺得戲雖然不賣座,但是拍得很好,於是通過剪接師郭廷鴻找到了我,約我聊天,提出要投資新戲。但他很聰明,就說只願意投資一半,其他一半呢讓我們自己搞定。年輕時候哪有錢啊,但又很想拍,那麼我們就把自己的酬勞……我導演費大概值多少錢我擺進去,武術指導袁和平的人工多少錢擺進去,剪接師的也是,反正酬勞就全打在預算裡,但是還是差一點,就每一個人再拿一點錢出來,每個人好像要拿八千塊。當時八千塊也算是蠻大的一筆錢,大家都很小心拿出來,就拍了。
   這個戲的意義在兩個方面:第一就是找一批真正有功夫的人去拍動作片;第二是打破了以前片場的規則,全部用實景來拍,就是到新界那些村屋取實景。以前香港人不拍實景,都是在片場裡面搭佈景,很奇怪大家都習慣這樣,可能也是很多原因的吧。因為要用的攝影機及水銀燈都很大、很笨重,拍實景不方便。到我們的時候已經是用小的ARRI攝影機,原子燈等等。反正條件各方面就是可以拍實景。那我可以說是比較早,或者說是第一個來拍的實景。當然,這樣做肯定成本低嘛,不用搭佈景,不用租金。以前沒有人是這樣做的,後來很多香港獨立製片興起也是有這個原因的。畢竟香港只有幾個片場,或者未必夠錢去付那個租賃費用,或者沒有錢搭佈景,所以拍實景就可以把成本降低很多,而且隨便就能去選景。當時的新界還沒有像現在那麼興旺,還有不少農村,很有地方風味。反正拍攝時遮遮掩掩,然後加一點東西,大家不會察覺。我還記得,一個房間裡面有一堵牆很白,我都自己動手用泥巴調了以後去抹,把它抹舊一點兒、黑一點兒,條件很艱苦。
   因為這個戲可以說是我自己真正全面做主,演員怎麼配搭、戲怎麼拍、劇本怎麼樣都是我做主,所以我自己心裡有一定的把握。我說只要能拍得出來,肯定賣座。當時剛剛開始流行拳擊片,不是刀劍那種噹噹噹的,那我這個戲是拳擊片。
   演員方面,陳星當時是邵氏演員,邵氏是比較摳門的,薪水都很低,他當時的薪水是非常低,大概才八百塊一個月。恰好他合約也到期了,要重新談合約。我就跟他說,陳星啊,這樣吧,你反正現在要談合約了,我看基本上他們也不會加多少錢了。其實陳星要求也不高,能加到一千塊就留下來了,到底是大公司嘛,但邵氏大概只給加一百,他就很氣。那麼我就跟他講,這樣,我第一部戲給你一萬元。你拍我一部戲,你等於就是說一年不拍也可以,我也不相信,一年你就拍不到第二部戲。陳星是一個很謹慎的人,就想了半天,終於給我說服了,一萬塊錢第一部戲。因為這個戲他是主角戲,很討好,我設計了很多很多場景襯托這個人物。
   反派就找陳觀泰,他那個時候沒有紅,還是在拍粵語片,也很高興來加入。我就叫他演一個日本浪人,披頭散髮,穿著一個黑的空手道的袍,很神秘的。還有其他的打星。很多啦,泰國拳的、空手道的,奇奇怪怪的、不同的兵器都有。
   然後我就開始拍了,卻發生了一個很離奇的事。
飛來橫禍
   [蕩寇灘]有一個插曲,非常離奇的插曲吧。
   陳觀泰接了我的戲,我就先去拍了一場結尾的戲——因為我知道這個非常重要。我們叫拍ending戲,在大浪西灣拍他跟陳星決鬥,打得個落花流水,先是空手然後用兵器,兩節棍對那個雙叉——陳星玩這個玩得很棒,但這個東西人家從來沒看過,在其他電影裡面也沒有弄過,我都把它用得淋漓盡致,兵器打得都丟下來了再拳打。很累啊,拍了約半個月,我知道觀眾那個時候是喜歡這個東西。
   好了,這個ending的戲是拍完了,要再拍前面的戲了,結果發生了一件事情。張徹導演——張徹導演當時是大導演,非常大的導演,拍[馬永貞]就要用陳觀泰,覺得他很合適,那陳觀泰就和他簽約。當然啦,大公司、大導演找他能不開心嗎!之後突然他就不接我的通告……我這個血本啊,那我就找他,到處找,急死人了。找到後他卻說不拍了,現在去拍張徹的戲。我說不行啊,我們行規是誰先拍,要先完成。當時有合約也沒什麼用,他不拍你怎麼辦,真的很慘,要了我的命了,絕望了。
   我記得很清楚,一天在彌敦酒店見到李行導演,我跟他很好,就把這個情形說了。恰好我那個攝影師張麒以前是跟張徹導演的,他們有一點親戚關係,也是以前是跟張徹出來的新攝影師。李行就說,你們兩個去求求張導演,前輩嘛,總是會照顧你們的,去求一下就沒事了。晚上,我跟那個攝影師張麒,就到邵氏片場的宿舍去求張徹導演,把前因後果跟講出來,請他幫忙讓我們拍。張徹導演說,不行。我們這些都是湊一點錢出來的,苦得厲害,我接著問張徹導演怎麼辦呢?他說你把它燒掉,你們拍的戲把它燒掉。因為我自己副導演出身,經驗比較豐富。我就說,那你就這樣,給我一個禮拜啦。一個禮拜我一定可以全拍好他的戲份啦。不行!那我說你給我一天。我全部拍他的特寫,其他都用替身來拍。他說,不要說是一天,一個小時都不會給你……。
   哎!講這個話。當時我就非常生氣,就說,張徹,你不要逼狗跳牆。我從來不罵人的,我都生氣了,那時候年輕啊。張徹看到我這樣,以為我要揍他,就從客廳裡面跑到書房裡去,逃進去,躲起來。這個事第二天《明報》有刊登——因為他當時關係很好,他打電話給那個編輯,就說我威脅他,如果有什麼事情發生,就是我幹的事。這個事報紙還可以找得出來,如果有興趣的話。那都是頭條,娛樂版的頭條。我完全沒有加油加醋,他人已經不在了嘛。好多年前,我把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寫了一篇文章,寫得非常詳細準備登在《明報周刊》的,《明報周刊》都準備給我登了,後來想想不好,張導演那時候已經非常老了,身體也不好。這個對他指責那個不太公道,不好嘛。最後我還把那個稿扔掉,沒登。後來有一次張徹做訪問,他說我總共看走眼兩個人,一個是李小龍,一個是吳思遠,怎麼樣怎麼樣的,反正這個事情他可能自己也忘記了……。
   所以我常常講,藝術成就跟一個人的品格有時候是不對比的。我們有時候很欣賞某些演員,或者是欣賞某些導演,這不代表這個人的人格很完整。兩回事,所以我常常也跟影迷或者是跟學生講,演員,因為他的形象是通過電影,通過那個戲表現,真人呢,可能很不堪。那我現在不是說指摘,只是把這個事實講出來,畢竟事情都過去了。
   當時,我真的是走投無路,絕路。跟我那個攝影師晚上從清水灣——清水灣晚上很靜很靜,沒人啦——兩個人出來以後,一句話都沒說。我們兩個知道,這個就完了嘛。拍了一點,最多六分之一的後面一點戲。打是雖然很精彩,但前面全部沒拍成。我就真的是絕望透頂,兩個人是一句話都不講。我還記得。當時偶然有個小巴開過,我們坐小巴的往回走——當時非常窮。也沒什麼辦法,那個戲也停在那裡大家也沒轍了……
找老资料的时候看到某些人的话……关于《倾国倾城》的戏份问题再说两句。
  
  首先我觉得寇连材的戏是有点抢,当堂呐喊与冒死上书两段有重复,只取一场比较好。鉴于对主角慈禧的塑造以及整场电影的结构,我觉得应该取前者,删掉后一段。不过放进去也说得通,问题并不大。
  
  李翰祥为什么给姜大卫加戏,通常的说法是姜大卫演得好。
  因为《倾国倾城》涉及到姜狄两人的决裂,谣言就不可胜数。
  
  有真伪待定的日记里的打架事件,这个不讨论。
  由这个延续下去,在尔东升的贴吧里还有人冒似知道内幕一样的爆料说,姜大卫一方动用了人事压力,才让李翰祥加戏,狄龙因此不爽云云。要命的是,这样荒谬的说法还有一些资深Fans会相信,简直不可思议。
  
  姜大卫的人品问题我不讨论。
  但首先,那时导演和演员的地位根本不在一个水平。而且李翰祥何许人也,他会屈于什么人事压力?邵氏有谁能压他?连方逸华他都不见得会多重视。姜大卫一个演员,恐怕挖了九族也没有这么大的能量。
  姜大卫唯一能影响到李翰祥的后台,也只有一个张彻而已。说他给张彻耳风,让张老师去拜托李翰祥,人本来就是从他这里借的,这样好歹还可能性大一点。但张彻有这样的必要吗,想想他和李翰祥两人的状态就知不可能。
    
  而且《倾国倾城》对于李翰祥的意义非同一般,李翰祥的风月片会随便些,对于自己想拍的电影,他是非常认真的人。看看拍红楼时掀起的人事风波,就知道他是多强硬的。他如果真觉得不合适,会这样毁自己的戏?
  
  还有,《倾国倾城》就算当时是空前的大戏,但也没有重要到把SB其他电影都踩到脚底的地步。
  何况谁都知道,狄姜仍是张家班里的人,拍完回去要继续演张彻的电影。当时的导演都知道,张家班的小生不外借,只有李翰祥能够稍微动一动。
  姜大卫那时正当红,是SB第一小生,张彻也还在状态,而且对他宠爱到极点。他有什么必要性费足精神,削尖脑袋往李翰祥的戏里钻?难道他觉得李翰祥是高过张彻的吗?
  红薇尔光一家人又都与李翰祥私人关系密切,虽然没有太大后门可走,但他本来就是人气名演员,若说是为将来做打算,他要接李翰祥的戏难道会接不到? 
  
  某些揣测太恶意……对李导,对姜大卫,对狄龙都是污辱。不可忍。
八十年代初期,同时也是香港新浪潮导演崛起的年代。跟在后面的名字有徐克,许鞍华,谭家明,章国明,方育平,严浩……
  于此同时,零零星星的独立小制片公司,也逐渐形成了浪潮,成了电影工业的主力军。 
  
  新浪潮导演中,票房成绩最好的,是胆子极大,敢于尝试的徐克。
  小制片公司里,上位最快的,则是麦嘉、石天、黄百鸣组办的新艺城。
  
  嘉禾经过多年的积累,有着独立制片的先进制度。新艺城得到大财团支持,敢于开发新人新思路。
  天马行空,具有想象力的鬼马喜剧,以及大投资大制作的电影,逐渐成为了票房主流。
  
  于此同时,邵氏固守着老旧的片场制度。望着票房的滑落,越来越固步自封,一味的降低成本,影片质量越来越差。能够卖座的,只剩下善于制作小成本喜剧的王晶与张坚庭了。
   
  邵逸夫为什么不改变经营策略?也许并不是因为他商业头脑不够。
  而且也许是恰恰相反的,他看到了香港电影风起云涌,竞争越来越惨烈。对于他这个标准的商人来说,这已经不再是桩划算的买卖。
  
  尚还稚嫩的电视业,才是方便成为霸主的好市场。
  
  邵氏的重心,由SB,转到了TVB。
  1985年,邵氏兄弟停产电影,院线业务租出,曾经是香港电影标志的清水湾片场,变成了电视剧的拍摄基地。
   
  六爷开始了他新的霸主征程。
  那些还有合约的电影人们,被迫低下了头,堕入了小屏幕的厮杀之中。
  也有些强硬的,无论如何不愿意放下电影人的尊严。离开了邵氏的他们却离不开邵氏的势力,绝大多数,仍旧离开了电影行业 
  
  很多人赞TVB原来的武侠剧好看。这是当然的。
  因为他们的幕前幕后,都是曾经电影业里带金冠的人啊。
吴宇森:
  John吴最难忘的邵氏岁月,就是与John大卫一起工作、喝酒聊天的时光。当年张彻要开拍一部叫《年轻人》的电影,需要男三号一个,姜大卫就伙同狄龙租了摄影棚,请来摄影师,拉来化妆师,想给当时怀揣明星美梦的吴宇森拍一段试镜戏,虽然后来被张彻断然否定,但望能助好友走上演员之路的不辞辛苦,实在令人感慨万千。吴宇森还是副导演之时,邵氏不安排宿舍,姜大卫贵为一线巨星,却还是有福同享地把自个房间让给了他。穷困潦倒之时,吴宇森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姜大卫,姜大卫有个储钱的竹筒,每次一见吴宇森,二话不说就拿起竹筒,把里面的钱哗啦啦全倒在他手里。姜大卫身上这种古代侠士的性格,让吴宇森钦慕不已,他把姜大卫与詹姆斯·迪恩并论,几十年如一日地强调:“姜大卫是我的偶像。”吴宇森一生中最为推崇的就是男性之间的情义,而重情重义的姜大卫之于他,就是这种情义的现实化身。 
  
  陈观泰:
  我和姜大卫和李修贤还有联系……姜大卫跟他电影里的角色很相像,是个侠客,他沉默,不自夸。当年我拍《马永贞》时他已是影帝了,却毫不犹豫地客串当配角,我非常感动。李修贤演了很多警察后,交了很多警察朋友,他是个很懂电影市场的制作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独孤鸟 2012-2-22 16:46
学习了。昔日辉煌虽然不在但精神不倒!
回复 征凌超 2012-3-27 12:10
好东西啊,呵呵……
回复 征凌超 2012-3-27 12:11
一直在收藏邵氏尽可能清晰的电影!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论坛注册

关于我们|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 粤ICP备10240225号 )   联系管理员

GMT+8, 2024-4-27 03:26 , Processed in 0.05124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Theme by Admin987.com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