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标题: 郑州最真实的鬼事~~~连载中 [打印本页]

作者: 赵明明    时间: 2011-9-28 11:28     标题: 郑州最真实的鬼事~~~连载中

之一:紫荆山弯路
  郑州最早并不是河南省的省会,是后来1955年从开封迁来的。同时迁来的还有一个对整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的部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自古水患成灾,治河费用要占当时全国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我爷爷解放前就在黄河上工作,当时他是黄河水利委员长孔祥熔的秘书,孔委员长是四大家族中孔祥熙的堂哥,据我爷爷说非常迷信,所以直到解放以后,黄委会里还有很多奇怪的事情。
  要说郑州真实的怪事,我也准备从黄委会说起。
  黄委会从迁到郑州以后就在现在这个位置,从来没有动过,从最早的家属区二宿舍到上班的办公区要经过一段弯路,就是我图上标出来的红圈部分。说来奇怪,郑州天天道路改造,俗语称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但这段弯路从1955年到现在都没有变过。这种弯路,在郑州绝无仅有了。路两边是两层楼高的高墙,墙的一边是紫荆山公园,公园树多,本来就阴森森的,另一边是黄委会的一座办公楼,楼很旧,还是五六十年代的老式红砖楼,但比较高,平时把弯路上的阳光全挡完了,人走在弯路里象进了迷宫,莫名其妙地会心情烦燥,都想赶快走出去。
  有一年夏天下大暴雨,郑州全市积水,弯路西边属于紫荆山公园的墙倒了,当时是晚上八点多,正巧砸死了一个从北往南路过的女子,有30多岁,可能是急着赶回家看孩子,据说死的时候穿着红衣服,嘴里一直念叨着小孩小孩什么的。
  这件事过后,第二年夏天又下大暴雨,有一个出租车司机,是晚上十点多,不知道怎么着撞到弯路西边紫荆山公园的墙上,当时就车毁人亡,走这条弯路的人本来也不多,所以当时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就当一般的交通事故处理了。这是七月的事,紧接着八月,又出了一起和六月一模一样的事,也是出租车司机,大家都想这一段是弯路,可能驾驶员开太快,刹车失灵,可检查刹车发现刹车没有任何问题。
  到了十月,本来这个季节郑州不会下大暴雨了,可偏偏有一天下得很大。当天晚上,还是在这段弯路,同样有一个出租车司机撞到了同样的墙上。不过这个司机没死。
  昏迷了三天两夜,那个司机醒过来了,一醒过来,他第一句话就是:“那个人撞死没有?”大家都很奇怪,说:“现场只有你一个人啊!”司机就讲了当时的经过:当时是晚上8点多,他看着雨比较大,怕一会路上积水把车淹死,就想着收车回家算了,本来他是准备走紫荆山路的,他象喝了酒一样,晕晕乎乎地不知道怎么提前左转,拐到这条弯路上来了。他还以为不会有生意了,结果拐到弯路上要左转的时候,忽然看到路右边站着一个穿红衣服的女的,30多岁,看着很着急,一个劲地冲他招手,好象还在说着过来过来,他本来想刹车的,可脚好象不听使唤,竟然踩到油门上,猛地撞了过去!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接二连三发生交通事故,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尤其是黄委会的人,不只是咱老百姓迷信,可能是人都迷信,当时黄委会的领导就把黄委会院子里的大树砍了,这样一来,那条弯路就没有那么阴森森的了,可没想到的事情又发生了。

[attach]28756[/attach]
作者: 赵明明    时间: 2011-9-28 11:35

咋木人回复呢?木人感兴趣么?
作者: 边缘    时间: 2011-9-28 11:37

楼主有语音版吗?看着太累眼了。
作者: 赵明明    时间: 2011-9-28 11:40

边缘 发表于 2011-9-28 11:37
楼主有语音版吗?看着太累眼了。

不好意识。这个冇有语音版哪。。
作者: 小凤    时间: 2011-9-28 11:54

看完了,有点长啊,不过本人是一向不信这些的,当趣闻看看
作者: 赵明明    时间: 2011-9-28 11:57

之二:黄委会的老树
  如果是郑州人都会知道,走这条弯路开车的话一般都是从北向南开,如果你想从南向北走,经常会在南边上一个路口即顺河路向这条弯路转弯时,莫名其妙地错过这个路口,开到紫荆山路上。郑州有很多道路单行,但这条弯路始终没有单行,却都是向南的车多,向北的车少。虽然我叫它紫荆山弯路,但实际上它只是在紫荆山一带,我们当地人都不知道它的名字。
  弯路接连出事的那一年,不知道有没有必然的联系,黄委会的领导们决定把院子里的大树砍掉。这是非常大的一片老核桃树林,从黄委会搬到郑州就种上了,很多当年黄委会的老人退休了,不在了,但那片核桃林始终没人动过。不知道领导们开会最后是谁定的,那片老核桃树林最后被砍掉了。原来老树林的位置,现在谷歌地图上看到的是黄委会办公大楼(我用大方框标出了)。现在黄委会院子的树是后来补种的绿化树,全是小树。
  当时砍树的时候遇到了一件怪事,施工工人用的是电锯,有很多老树第一锯下去的时候喷出来好多液体,绝对不象树本身的汁液,是透明的,没有任何颜色,没有任何味道,而且是喷出来的,好象人很愤怒猛地一下射出来的,绝不是慢慢地/缓缓地/象眼泪那样流出来的,砍树工人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非常奇怪,就停下锯看那种液体,发现落在地上圆圆的,象一颗颗珍珠,也不变形,也不往地下渗,非常好看,大约过一分钟就渗到土里了,但会在地表留一个铅红大点。
  因为是好多工人一起施工,所以工人们也没有停,但继续锯的时候就不再出现这情况了。
  树锯以后,黄委会每年在汛期开始和结束的时候有一项工作叫查勘河势,就是勘察当年黄河水对河道的影响,再决定怎么加固修防河堤。查勘河势本来不是黄委会具体实施,更不用黄委会的领导们参加,具体负责的是黄委会下面各省河务局的修防处,但因为这年砍了老树盖大楼,领导们可能不愿在临时办公场所呆着,就决定自己亲自下去实地考查一番。
  出发那天,有个领导发现自己有件东西忘在家里,就让司机开车从弯路从北向南方向回家取东西,取完东西,司机为了赶时间,又从南向北开回办公楼,过弯路的时候还说了一句,咱这是从鬼门关上走了一趟又回来了。
  领导下乡是坐中巴车,开始很顺利,沿着河堤一路向西,过洛阳到三门峡的时候,路过一个坝头,太阳当头,万里无云,司机也是老司机,忽然紧急打转向,不知道司机看到了什么,但黄委会历史上最严重的交通事故发生了,领导们非死即伤,只有两个毫发无损,一个是反对锯树的老头,一个是从南向北走回来弯路的那个。
  谁都知道,发生车祸的地方盛产核桃。
  车祸之后,从山东调来了一个人当河南河务局的局长,他在办公区进门的位置镇了一块大石头,见地图左边的小圆,这才消停了。
  声明:因为本篇涉及领导,我比较害怕说我造谣,所以我要强调这是文学作品,纯属虚构,如果找到现实的影子,是你的幻觉,请勿相信,也请不要跨省拘查。

[attach]28757[/attach]
作者: 赵明明    时间: 2011-9-28 13:41

看来还得我自己顶才行啊,大家快来顶哪
作者: 风中叮铃    时间: 2011-9-28 14:01

听起来挺玄乎的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作者: 赵明明    时间: 2011-9-28 14:46

风中叮铃 发表于 2011-9-28 14:01
听起来挺玄乎的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
作者: 小怪物    时间: 2011-9-28 16:46

怎么那么吓人呀.不知道是真是假.希望只是个故事而已
作者: 大马甲    时间: 2011-9-28 17:22

这个在莲蓬鬼话看过,还不错,现在居然配图了
作者: 水潸羽零    时间: 2011-9-28 21:05

可以有个什么所以然吗,有点晕乎乎的啊
作者: 赵明明    时间: 2011-9-29 07:51

之三:吃螺蛳
  这些年,郑州夏天流行吃螺蛳大虾,但在黄委会这一带从来没见过这种地摊。以前黄河上的人有两种东西是不能吃的,螺蛳就是其中之一。我听我爷爷说过,以前黄河上每年都要淹死很多人,这些人全是夭亡,阴间也不要,还阳也不可能,只能化成冤魂,躲到螺蛳壳里,螺蛳头上黑黑的一团就是那股戾气凝聚而成。不过这只是传说,估计现在说出来都是无机无稽之谈了。但不知道为什么黄委会这一段的确没有卖螺蛳大虾的。
  不过有一件是真的,有个解放前就在黄委会的老头,姓吴,最早是河工出身,后来到机关里做后勤,就住在黄委会二宿舍。二宿舍门口有个粮店,粮店前经常有一个夏天卖汽水冰棍的老太太,就是他一家子。老吴有一个儿子,我们给他起的外号叫吴汉(谐音武汉),从小调皮捣蛋,老吴说的话,他都反着来。老吴比较信解放前那一套,不让吴汉吃螺蛳,吴汉偏吃,而且去金水河里摸很多,拿回来还让他爹娘吃。那时候我们都是七/八岁,老吴没办法,有一回说,孩啊,你不听爹的话,过三十年你就知道了。
  后来吴汉参军,转业回来又到黄委会,结婚生子,一切平安。其实吴汉不是特别喜欢吃螺蛳的人,但他爱喝酒,郑州人夏天经常在外面喝酒吃螺蛳,所以下着酒,吴汉吃的螺蛳也不少。
  这一年夏天,吴汉开始头痛,不知道啥原因,去黄河医院全身查了个遍,什么毛病也查不出来,但就是头痛得想打滚,觉得象有个东西在脑袋里爬来爬去。
  郑州夏天的晚上经常有阵雨,有天晚上,电闪雷鸣一阵急雨,吴汉头痛得不太厉害,就先睡了,吴汉的老婆在外间看电视,等她看完电视,吴汉已经睡熟了。没想到,她一开灯,看到吴汉鼻子里有一条绿色的鼻涕,一躬一躬地向外流,吴汉的老婆没有太在意,以为吴汉感冒流鼻涕了,就拿纸替吴汉擦,没想到刚碰到那团鼻涕,那鼻涕突然一缩,没了,纸上什么也没有,连一点湿的印迹都没有!
  肯定不是鼻涕!吴汉老婆吓一大跳,还没等她叫醒吴汉,吴汉已经腾地一下从床上蹦起来,捂着脑袋嗷嗷大叫。全家人慌得不得了,赶快送到黄河医院,可还是什么也查不出来,病危通知都下了。全家人24小时不离左右,吴汉的爹自从吴汉媳妇说吴汉鼻子里发现过一个怪东西后比较仔细,一眼不眨地看着,后来发现吴汉只要说不痛,睡着以后鼻子就一躬一躬,好象有什么东西要向外爬,终于有一天,那东西露出来一截,绿莹莹的,身上一道一道环纹,老吴当过河工,眼疾手快,两个手指一捏,把那个东西硬生生地捏出来了,是一条一寸多长的蚂蟥。
  仔细算算,这事距当初吴汉吃螺蛳正好有30年。
作者: 赵明明    时间: 2011-9-29 07:52

大早上运气咋就嫩不好类,一来就扣分
作者: 忙碌的小依依    时间: 2011-9-29 10:49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都是科学以外的事情。。。
作者: 草帽西索    时间: 2011-9-29 10:53

这个在不少地方看过,其实不管真的假的,浮云罢了,反正到时候自己也会变成一缕鬼魂或者干脆连鬼魂都没有`
作者: 赵明明    时间: 2011-9-29 11:57

之四:东大街吊死鬼
  再次声明:我讲这些事情全是真实发生过的,每一件事都有据可查,而且我提供了充分的线索,供有兴趣的朋友考查。
  郑州的东大街是一条老街,新中国成立以前郑州只是京汉铁路上的一个小火车站(那时还没有陇海线),整个城市也只有车站前的两条阴暗的街道,东大街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住在东大街南北两边的全是小手艺人、干力气活儿的、铁路上的、拉三轮车的。。。三教九流中也属于下九流。东大街路南,靠近文庙附近有一家,老两口是黄河发大水从山东逃荒过来的,四十多快五十的样子,带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儿,靠拉水车卖水为生。
  女大当嫁,当时十七八岁已经是年纪比较大了,因为家里穷,一直想找个家境好点的人家把闺女嫁出去。
  但没有想到的是,女儿的肚子忽然慢慢大起来了,老两口整天送水,没有在家,不知道女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问女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对方能够明媒正娶,谈婚论嫁也是父母意愿之中,可女儿就是不说,老两口开始还能和言悦色,后来就开始打骂。当时这是一种没脸见人、非常严重的丑事,不止左邻右舍,整个东大街都沸腾着,等着看笑话。
  可那个女儿始终不说一个字,后来有一天晚上,吊死在文庙东边的一棵槐树上。老两口可能觉得伤心或是丢人,后来就不知下落了。但到底是谁把女儿的肚子弄大的,女孩至死也没有说,也没有人知道。东大街的人都觉得女孩死得冤。
  当时文庙门前有两棵树,都是槐树,枝繁叶茂。
  直到现在,郑州人还比较爱吃槐花,女孩死那年估计也是如此。她死的时候是冬天,转眼春暖花开,槐花盛开,一股股甜香吸引了很多小孩来够(郑州人不说摘,说够,摘的意思)。大家都忽略了女孩吊死的事。因为树高,小孩把低处够完以后就叫大人帮忙。有一个裁缝,姓张,20多岁了,小孩够的时候他站在树下看,没想到有棵树枝忽然被小孩拉断,一下子戳到他的眼里,把眼珠挑了出来,血乎乎地弹到天上。大人小孩全吓傻了。张裁缝过没几天就死了。
  夏天雷雨多作怪,又遇上带鬼字的槐树。东大街当时还是土路,一下雨坑坑洼洼地泥泞难行。有一天晚上下大雨,有一个拉三轮的也是二十多岁,从文庙东边出来,当时树下站了一群躲雨的人,里面有人认识拉三轮的,心想着这么大的雨,他还不过来躲躲雨,就叫了一声:“张。。。”
  一个张字音没落,只见槐树上顶上突然劈下来一道闪电,把拉三轮的从头到脚瞬间劈成一截黑炭。槐树下的人虽然个个胆战心惊,但全都没事。
  连出了两起意外,大家就觉得这槐树邪门了,后来想到吊死在树上的女孩,就有人提议把这两棵槐树出(郑州话,就是挖)掉。
  建议归建议,这事要文庙的人说了算,但大家都躲着槐树走。不过文庙一直没说要出树。
  雷劈人之后秋天很平静,到了冬天,有一天刮大风,当时郑州还没有黄河防护林,一刮大风,飞沙走石。一列运兵车在火车站停靠,有队士兵下来转车,当天晚上走不了,军官让士兵自由活动一会儿,在市里吃完饭再集合。有两个新兵,转悠到东大街上,那天风大,街边的小摊全收了,东大街上冷冷清清的,这两个新兵心想这么冷,连个避风的地方也没有,一眼看到那两棵槐树了,他俩就站在槐树下避风。站了一会,心想不如砍点枯树枝,生个火烤烤,暖和暖和,就把刺刀拿出来了,树高,他们把刺刀上到枪上去砍,没想到有个新兵的刺刀没上好,他一使劲,刺刀飞到天上,直直地落下来正扎进自己头顶,当时就头破血流,咽气了,说是死的那个士兵也姓张。
  发生这件事以后,东大街的人啥也不说直接把那两棵槐树出掉了,但那两棵树原来的位置种什么也活不了。
[attach]28863[/attach]


作者: 杨君    时间: 2011-9-29 12:49

谢谢分享恐怖故事,先大概看看,回头晚上仔细看,呵呵
作者: 简单    时间: 2011-9-29 12:50

其实换个角度,如果真有鬼就好了
作者: 赵明明    时间: 2011-9-29 14:14

之五:人油馄饨
  高校扩招以前,河南医学界的最高学府是河南医学院,后来改名叫河南医科大学,虽然现在划归郑州大学了,但很多公交车站还是用医学院这个名字。
  叫医学院的时候,金水河正好流过整个校区,分为教学区和宿舍区两个部分,当时的女生楼在校区最南端,紧临中原路,现在改成了郑州大学附属的口腔医院。出女生楼就上了金水河堤,河堤自西南向东北穿过校区,到建设东路,一共建有四座小桥,一座大桥。
  从这段金水河堤走过的人,会发现河堤两边的树高大参天,比其它地方要茂盛许多,但即使是夏天也感觉不到凉爽,而是阴森森的,毛骨悚然。其实树长得高,并不是水源丰足,而是树下面埋了很多人体。
  医学院离不开人体解剖,前苏联帮我们建设河医的时候,解剖完的人体就埋在金水河两岸。后来老毛子走了,河左岸埋不完了,又开始埋到右岸,后来,右岸埋得比左岸多,所以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右岸的树(用红线标出)比左岸(蓝线)更为旺盛。
  埋人体最多的地方是红圈标出紧邻教学区的那座桥的左岸,浓荫蔽日,巨大的树冠象一只巨手将整个地区完全覆盖住了,夏天也不见一丝阳光。
  学医的学生都比较用功,晚上会学习到很晚,这座桥是回宿舍的必经之路。桥边树下有几个小地摊,经年叫卖夜宵。
  有一家卖馄饨的小摊,只有一个女摊主,三十多岁,干瘦,寡言,她卖的馄饨皮薄馅厚,汤头有一种奇特的香味,中人欲醉,而且她从天黑开始卖,一直卖到宿舍楼熄灯,别的摊主都走了,她也不走,还把垃圾都收拾到一起,挖个坑埋掉,这样卖了两年多。
  有一年新生入学以后,有个来自河南西部山区的新生晚上经过这里,发现摊主非常面熟,仔细想想原来是邻村的赤脚医生,就很热情地叫了一声摊主的名字,摊主震了一下,说:“你认错人了,我不叫这个名字,也不是豫西的。”新生说:“怎么会不是?咱俩口音都一模一样。”但摊主就是不承认。新生以为可能是怕认了老乡,白吃她的馄饨不给钱,就没有太在意。直接回宿舍了。
  回到宿舍讲起这件事,别人告诉她那家的馄饨特别香,校外还有人专门跑过来品尝。都是刚认识的新生,她看时间不晚,就叫上宿舍的人一块去尝尝。
  一共四个人,要了四碗馄饨,别人的早上了,她的还迟迟没有端上来,催了好几次,心想这摊主怎么回事,不认老乡,吃个馄饨也这么慢,等她的馄饨上桌,别人已经把馄饨吃得只剩下汤了。
  别人的馄饨汤上都飘着一层半月型黄黄的油花,大老远就飘出一股酥香,香味发甜,发腻,闻起来全身松软,有点象春末发困,昏昏沉沉想睡的感觉,端给她的却一眼能看到碗底,一点香气也没有。
  旁边人一看她的馄饨,说:“你看你老乡多照顾你,清汤白水,啥也没有,你尝尝我的,多香!”
  她接过别人的碗一看,“啊”地大叫一声,碗掉在地上,碎了,馄饨汤洒了一地。
  转身一看,馄饨摊还在,但卖馄饨的摊主已经不见了。
  后来那个摊主再也没有出现过,但那个女生什么也没有说。
[attach]28961[/attach]

作者: 老牛    时间: 2011-9-29 14:22

这个应该有些恐惧吧。。。。。。。。。。。。。
作者: 赵明明    时间: 2011-9-29 14:26

老牛 发表于 2011-9-29 14:22
这个应该有些恐惧吧。。。。。。。。。。。。。

大老爷们还怕这么。多锻炼锻炼哦
作者: 老牛    时间: 2011-9-29 14:30

赵明明 发表于 2011-9-29 14:26
大老爷们还怕这么。多锻炼锻炼哦

这个很正常,,,,农村的小孩一般都是这样的,
作者: 天星银影    时间: 2011-9-30 07:37

不是吧,赶上连载了,不过最害怕鬼故事了,闪一边了。
作者: 老田    时间: 2011-9-30 07:46

鬼气森森啊

楼主继续


哈哈哈
作者: 勇往直前    时间: 2011-9-30 10:47

好像是在讲鬼故事啊,哈哈。
作者: 勇往直前    时间: 2011-9-30 10:48

边缘 发表于 2011-9-28 11:37
楼主有语音版吗?看着太累眼了。

哈哈,你可以去下载张震讲故事听了
作者: 我爱梅艳芳    时间: 2011-9-30 11:42

故事的情节不错,很引人入胜,值得研究一下。
作者: 赵明明    时间: 2011-9-30 13:19

之六:女生寝室234
  沿着金水河从医学院向西南走,是郑州大学女生宿舍楼8号楼(图上方红圈),整个郑大文科区的女生都住在这幢楼上,234寝室在最东端,二楼。这几件事情发生之后,直到现在,那个寝室也没有住过人。
  当时的宿舍是一年或两年一换,但234寝室的人始终没有换过,从大一住到大四。这个寝室归中文系住。学校规定,男生不能上楼,有事楼下的女门卫用喇叭喊:“中文系!234!”喇叭声音很大,喊一遍,整个楼就全能听到。
  大二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楼下的大喇叭叫了一声:“中文系!234!”是找一个姓钟的女生,这个女生的父亲是河南某市的教育局长,来的人是她的高中同学,因为没有考上大学,一直呆在老家。姓钟的女生很热情,一看是老乡来了,就陪他一起外出。
  一夜未归。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有人在8号楼对面,金水河南岸(图下方红圈标出)发现一具女尸。凶手很快就抓到了,就是她的那个同学。作案动机是高中时那个男生学习比女生好很多,反而没有考上大学,他怀疑女生的父亲走了后门,因恨杀人。这件事很哄动,当时有很多报道,现在也还可以在网上搜索得到。
  大三的时候,还是一天傍晚,楼下的大喇叭又叫起来了:“中文系!234!”这次是找一个姓文的女生,这个女生家是本地的,大约有七八个她的高中同学,有男有女,来找她为一个同学庆贺生日。郑大校园内没什么可玩的,她们沿着金水河南岸走到眉湖(见图右方大圈),眉湖很浅的,水只能没膝,湖上没有游船,有几只竹子扎的竹筏出租。她们就租了两只竹筏划。天黑透要走的时候,才发现姓文的女生不见了,大家以为她提前回去了,就去她寝室,可没找到。大家都很奇怪她去哪了,谁也没想到她已经沉睡湖底了。
  尸体是第二天才发现的,这是眉湖挖成以来死的第一个人,真是应了一句话:有水的地方就会有淹死的人。
  234寝室连出两起人命,巧的是一个姓钟,一个姓文,一个死在二年级,一个死在三年级,不过还好,剩下来的五个人名字里没有一个发“系”音的,包括小名、曾用名,全都没有,但系里当时有一个女生名字带一个“茜”字,住416寝室,虽然她念倩音,但这个字是多音字,也可以念“西”,大家心中都暗暗替她担心,她也求神拜佛,惴惴不安。
  234的人都觉得楼下的门卫喊“中文系!234!”听起来象“中文系!接二连三地死!”以后任何人找,也不让门卫喊她们,女生楼从此没有听过“中文系!234!”。
  大四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半年,上半期上课,下半期实习,从下半期开始,234寝室就房门紧锁,没有人住了。大四这一年平平安安地过去了,临近毕业,拍完毕业照,大家各奔东西,因为东西全要搬完,会有很多人来帮忙。
  234寝室有一个姓孙的女生,接的人是她哥哥,按规定男的都不能进女生楼,楼下的门卫一年没有喊过“中文系!234!”了,好象把这个忌讳忘了,对着大喇叭就是一嗓子,整个楼的人都听到,据说当时听到的人好多心里都格登一下,但转念一想,大四毕业了,肯定什么事也不会有了。
  事情出在8号楼后面的那座桥上(地图中部),那座桥因为建在金水河上,有很多社会辆通行,肇事的是一辆摩托,桥上速度本来不会太快,但摩托把姓孙的女生撞了一个弧线,头朝下摔在桥栏杆上,当场脑浆崩裂。
  她死之后大家忽然想到,她是河南省西峡县人。“中文系!234!”象一句咒语,完全应验了。
[attach]29009[/attach]

作者: 赵明明    时间: 2011-9-30 13:23

老牛 发表于 2011-9-29 14:30
这个很正常,,,,农村的小孩一般都是这样的,

农村小孩一般都是不怕的,只有城里小孩才会怕吧。。
作者: 我们这样长大    时间: 2011-9-30 14:17

应该是文学作品吧,那年头有那么多出租车
作者: 垄上行    时间: 2011-9-30 17:47

我是郑州紫荆山附近的,看着很亲切,顶一下楼主表示支持
作者: 垄上行    时间: 2011-9-30 18:08

看完故事,挺恐怖的,情节还可以
作者: 轻舟山万重    时间: 2011-9-30 20:59

不知道你们看了什么感受,我是相信的,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作者: 武昌鱼    时间: 2011-10-1 07:32

楼主说的可能是真的吧,但我们不希望再有这样玄乎的事发生
作者: 人在他乡    时间: 2011-10-1 07:41

本人不太相信这个,当是奇闻异事而已。
作者: 蒲公音    时间: 2011-10-1 10:09

听起来忽隐忽现,神神秘秘的。这种事情多,都是人的思想左右的吧

作者: 八步二愣子    时间: 2011-10-1 11:27

俗话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作者: 赵明明    时间: 2011-10-7 08:12

之七:河南博物院雷劈事件
  这件事我不敢乱讲,只能点到为止,刚才去网上搜索,已经搜索不到相关内容,好在这件事发生没有几年,很多人都会有印象。
  作为一个文物大省,河南省收集贮存展览这些文物的地方就是河南博物院。我们说的文物只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传世,就是祖祖辈辈世代相传,这种文物一般都在主人家里保存着,不会献出来给你;另一种就是考古挖掘,其实就是挖墓,更恶的说法是刨人祖坟,这是文物的主要来源,所以存放文物的地方气场一定要足够强大,绝对要压得住。
  博物院的人整天和死人鬼物打交道,当然比我们寻常百姓更明白这一点。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博物院没有升格,还叫博物馆的时候,紫荆山旧址前有一座伟人石像,但那个地方是郑州的市中心吗?是党政机关吗?在伟人有生之年把伟人像立在死气沉沉的博物馆前面,难道不怕被说成这是让伟人作古?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初立石像的人知道:只有当今的伟人才能横扫历史上的一切妖魔鬼怪!为什么郑州拆迁翻天覆地,伟人像从来没有动过位置,我会单列一节和大家探讨。
  那现在的博物院靠什么镇住阵脚呢?靠它的外形----金字塔。金字塔是一种非常神秘的建筑,但它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国王的陵墓,用国王陵墓的外形存放文物再合适没有了,但博物院的金字塔是上下两个一大一小一正一反结合在一起,下方大金字塔的塔尖做了改动,用一个小金字塔倒扣过来加在上面,它的作用是汲取宇宙的能量,同时把下面的大金字塔向宇宙发散的能量凝聚起来,这样在金字塔中工作的生人就不会受到影响。强调一下:博物院还有很多地方采用金字塔外形,也颇有深意。
  从天空俯视,博物院还有8个大的鳞状突起,这些突起虽然也是金字塔形状,但其实它的外形是要做成龙鳞。博物院房间开窗的时候是从下向上推,推开以后,从外面看,也是形成一个个小龙鳞。因为文物全部来自古代,龙是天子的象征,九五之尊就是真龙天子, 只有天子才能威伏天下。博物院大门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圆球,就是龙目。
  博物院的门却是狮形口,为什么不是虎形口呢?因为门上沿是三角形,向上挑高很多,挑高的部分其实就是狮子鼻,而虎形的鼻子很低,而且狮子一直有辟邪的说法,如天安门前、中山公园社稷坛门外,都是用狮子镇伏。而且开了狮形门,一是门前不用安放石狮,二是参观的人众会源源不断地“羊入狮口”。
  进博物院要经过一个广场,广场两端各有两个建筑,一个是建设银行,一个是电影院和娱乐场所,这是哼哈二将的位置,不多说了。
  有一年夏天,从下午三点整开始,天空忽然变得阴沉沉的,正常的天阴,是天空开始黑暗,但那天下午整个天空红彤彤的,向地心的岩浆在燃烧,闷雷一声接一声地响,仿佛地层深处传来的战鼓声。晚上六点开始,天空忽然下了一阵冰雹,有花生大小,下的有十多分钟,就停了。但天色还没有变,晚上七点钟开始,刺眼的闪电突然象洪水一样暴发了,一个紧追一个,全都劈向博物院上方的小金字塔,刺的人心惊肉跳。风雨交加,一直持续到晚上九点整,一声巨大的炸雷,象核爆炸一样,感觉整个地球都震动了。随即,雨住云歇,天空放晴,过了一会月亮也出来了。
  第二天,发现了两件事:博物院上方小金字塔被雷劈掉一块,现在从图上还可以看出后来修补的痕迹;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有一把玉柄铁剑,剑身不知什么原因损毁了,但玉柄还好好的。
  这一篇太敏感了,大家最好当成小说看,是我胡编的,不要相信。
  第二张图是铁剑,只剩下玉柄了。

[attach]29729[/attach]
[attach]29730[/attach]
[attach]29731[/attach]
续七:
  河南博物院雷劈事件我无法太过详细地讲解,但我提到的两件事全是有据可查。关于玉柄铁剑,我可以多说一点,玉柄和铁质剑身本来全都是完整的,而且作为是镇馆之宝,它的保存措施非常严密,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接近,更别提破坏和盗取了,但雷劈之后,它的铁剑身只剩短短一截,象被高温熔炼成一个铁疙瘩了,现在残存的部分从大小、长短、体积来看,根本不会是全部剑身,图上看非常明显,原来完整的铁剑断了,但是断掉的那部分剑身去哪了?没有人知道,也没有找到。
  房顶掉角大家有目共睹,这是没办法捂住的,但铁剑的事民间知之甚少,首先这涉及到博物院的保管措施,我没有当天晚上博物院内的监控录象,毫无事实根据,跨省拘查或关上几年可不是玩玩的,所以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是胡编的。
  民间认为是有妖邪要取用宝物,神妖大战,天雷劈掉了房角,铁剑可能就是妖邪要取的宝物,也可能是剑仙仰仗它打败了妖邪。大家当成无稽之谈吧。
  但房角的事欢迎大家核实。


作者: 赵明明    时间: 2011-10-7 08:21

经咨询法律人士,以上八个郑州的怪事,并不违法,但从之九开始,本篇将更名为《郑州找鬼地图》,强调一下:所有内容纯属杜撰。
  以上八个事件,我尽可能多地提供了我所掌握的部分线索,不知道哪位朋友进行过考证?
  
  之九:为什么二七塔周围的商家不火
  郑州二七广场是老郑州的中心,广场正中的二七大罢工纪念塔曾经是这个城市的象征。
  二七塔这个地方最早叫长春桥,1951年建了一座木塔,1971年才改成现在的水泥塔身。1923年二七大罢工之后,京汉铁路工人运动持续不断,1926年10月,京汉铁路总工会郑州分会的两位负责人汪胜发、司文德(大家把两位烈士的姓连在一起看)被杀害,头颅砍下后,就挂在长春桥的电线杆上。
  二七塔周围的商家从人流和地理位置上讲占尽地利,可地旺并未能带动财旺,上个世纪所谓二七商圈的商战只是昙花一现,现在郑州知名的百货公司已经没有一家郑州本土的了。二七广场周围的商家换得如走马灯一般。这不是一件怪事吗?
  二七塔高14层,以佛家言,塔高一般为七或十三层,而且塔周围有四家清真寺和一家天主教堂。所以紧邻塔的商家,生意都不会持续火爆。
  二七塔顶有六面钟,这六面钟的方向都不是正向(见图一),钟在顺时针旋转的时候,它们象接力一样,源源不断地把塔西和塔南的财气输送到人民路和二七路上(见图二红线),所以在人民路和二七路形成两个生意旺相的商业街,再进一步说,这两条商业街以二七塔为起点,终点在哪里呢?终点都是金水河!正是金水河的河堤做坝,围成了这两条路的财库。
  二七商圈周围只有亚细亚大酒店(图二黄圈位置)门前安放了两个石狮,这个用意很明显,有人以此为二七广场之首,是意图屯住二七的风水财源,但为首也好,为尾也好,都不可能以亚细亚大酒店为坐标,所以安放的石狮反而更促成它的倒闭,而且有了塔顶六面钟的搬运,塔周围的风水始终在变,真的是风水轮流转了。
  以上为本人研究小得,权做谈资,下面我们开讲二七广场的鬼故事。

[attach]29734[/attach]
[attach]29735[/attach]


作者: 左左    时间: 2011-10-7 22:39

好多字。。这个点看和好眼晕。。。
作者: 赵明明    时间: 2011-10-9 17:13

之十:二七广场的路灯
  自从京汉铁路有了郑州站(原名郑县站),原来的二七广场一带就开始有人气聚集,其实现在二七广场最老的建筑是那的工商银行解放路支行(见图中红圈位置),这家银行曾经发生过一起金库被盗事件。银行业改革之前,统一叫中国人民银行,这家工行也叫人行,它有个地下金库,是以前郑州市全部银行网点的金库。
  解放以前,郑州路灯很少,都是一个大灯泡,光线黯淡,照不了几米。不过二七广场的路灯和其它地方不一样,上面挂过人头(已在之九讲过,有史料记载),下面死过老头。
  以前捉到小偷要游街示众,冬天的一天傍晚,太阳已经落山,四个五花大绑的小偷脖子上挂着大木牌,被人拿着枪押着游了一天街,走到长春桥(现在的二七广场)。小偷看着很可怜,一天不能吃不能喝,一边游街还要一边挨打。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拿着一个白面馒头,远远跟着他们,却不敢靠得太近。
  说是有一个南方蛮子,大约六十多岁,穿着极其破烂,可能是路过的,拦住男孩,要他的馒头。男孩哭着说,俺爹游街游了一天,啥也没吃,自己拿身上所有的钱买了一个白馒头,他自己一天没吃东西,也没舍得吃一口,哪能给老头啊。
  老头说,你也救不了你爹,天这么冷,我一个老头活不了几天,你还不如把馒头给我,救我一命算了。
  小男孩一看押解的人没注意,不顾和老头说话,赶紧追上去,拿着馒头就往其中一个人的嘴里塞,边塞边说:“爹,你吃一口吧”,那人刚咬了一口,押解的人一枪托把男孩打倒,馒头也滚落一旁。
  那个老头过来,扶起小孩对押解的人用蛮子话说了几句,谁也听不懂,大意可能是他爹偷东西不能打小孩。小偷在当时是最招人恨的,押解的人听不懂他的话,但是明白他的意思,一看是个乞丐,二话不说给了老头一枪托,把他打倒在地。
  这个时候,路灯亮了。
  老头站起来,走到一根路灯杆下面,怒视着打他的人。小男孩捡起地上的馒头,吹吹上面的土,拿到老头面前,说,俺爹也吃不成了,你一个老头这么可怜,你吃了吧。俺爹没偷东西,让人冤枉,都够可怜了,你白挨一顿打,比俺还可怜。
  老头拿过馒头,他吃一口,他头顶的路灯闪一下,吃了八口,他头顶的路灯闪了八次。另一个押解的人一看,拉开枪栓,对着老头,砰地一枪,当场把老头打死了。
  老头临死前,左手从衣服里拿出一个干辣椒,右手把辣椒捏破,往地上一个一个地放辣椒籽,一次放一个,放到第六个,人咽气了。
  没人知道他是哪的,就把他的尸体埋到老坟岗了。
  后来,当时押解的两个人都到银行的金库干起了保卫,就在老头死的二七广场旁边的大金库,白天休息,晚上值班。
  老头死的第六年,打死老头的保卫晚上和平常一样去上班,路过老头死的那根电线杆,路灯啪地响了一声,灯泡炸了,他突然觉得胃里辣得难受,一个劲地打嗝,眼泪直流,感觉像有人不停地往他嘴里塞辣椒。他闭紧嘴,咬紧牙,可感觉象有一双巨大的手撕开他的嘴,用一个大棒棰,向他的肚子里使劲杵辣椒,胃里象火烧一样,疼得满地打滚,满嘴吐血,牙齿竟然也带着血一个接一个地吐出来。血吐完了,人死的时候捂着肚子捂着没牙的脸,蜷成一团。
  当晚,另一个打过老头的保卫并不知道同伴死的事情,还和平常一样晚上值班,金库一直很安全,从未出过任何事情,值班也就是睡睡觉。
  当晚,他想睡睡不着,没有吃任何辣的东西,但胃里就是觉得辣得难受,辣得眼睛充血,不停地喝水,一闭眼睛就看到一个穿着破烂的老头站在一片坟地里向他招手,看场景怎么象是老坟岗?折腾了半夜,他实在受不了了,想站起来,突然头一晕,象挨了一枪托,一头栽在地上,头烂了一个大洞,人事不省。
  当晚,金库莫名其妙丢了九根金条,因为他解释不清自己头上的洞怎么来的,别的值班人员都放了,他作为最大的怀疑对象,被关押了很长时间。吃了一些苦,但命保住了。
  金库失盗的案子好象至今未破。
  我现在从二七广场经过,从来不敢看那里的路灯。
作者: 赵明明    时间: 2011-10-9 17:16

二七附近的事情很多,最有名的并不是这个鬼老头,而是我们下面说的这个花邪。
[attach]29988[/attach]
之十一:二七广场的花邪
  新中国成立以前,郑州的“八大胡同”是在现今的二七广场华联商厦往西这一带,解放以后,这里建成了郑州市新华书店(见图中红方框位置),郑州人都叫解放路书店。
  八大胡同里有妈妈、有姑娘(八大胡同的主角,不用解释)、有茶壶(给姑娘服务的男佣)、有丫头,当然还有客人,据说花邪生前是个供人使唤的下人丫头,因为她活着的时候受了太多的罪,吃了太多的苦,所有的人都欺负她,所以她变成鬼以后,有人以为她会仇恨所有的人,但她太善良了,从未伤害过任何人。但她是二七广场闹时间最长的鬼,据说现在还在这一带。
  花邪变成鬼的时候只有十四、五岁,花邪不是她的名字,是她变成鬼以后大家这么叫的,她生前的名字已经没有人知道了。不知道花邪是从哪来的,口音是南方人,甚至她的年纪也是别人猜的。她不知道是哪年哪月被卖到这里的,个子很低,皮肤粗黑,瘦小干枯,头上长过疮,头发快掉完了。妈妈不给她一分钱工钱,让她吃饭她才能吃饭,而且她永远只能吃剩饭,永远不会吃饱饭。八大胡同的姑娘天生就是受人欺负的,受惯欺负的人更会欺负人,哪个姑娘都可以把气撒到她身上,抬手打,张口骂。她就是粪坑里的一块烂石头,客人不顺心,一脚把她跺翻都是抬举她。她又小又瘦又难看,根本不可能成为姑娘,茶壶使唤她都象对待一条狗。别的丫头大多是本地的,别人还有希望回家,一个连家在哪都不知道的人,只能一辈子呆在八大胡同了,所以,所有人都有理由欺负她。
  当时郑州人一天是吃一早一晚两顿饭,有挑担卖烧饼点心一类的穿街走巷,中间饿的话可以去买。某年冬天,据说花邪前一天才被妈妈打过,遍体是伤,血粘在衣服起了痂,疼得起不了床,她伺候的姑娘饿了,让花邪去买个烧饼,天寒地冻,那天偏偏外面卖烧饼的不知在哪儿,花邪走了好远才买到。她担心回去烧饼凉了,就把烧饼放在胸前衣服里暖着。妈妈不给她衣服穿,花邪穿的衣服很少,所以烧饼直接贴在胸前,沾上了一点血。
  把烧饼交给姑娘,姑娘吃了几口,发现烧饼上沾了血丝,忽然一阵恶心,吃下去东西全吐了出来,姑娘没有想到是花邪的血,骂了几句花邪买个烧饼买不好,把吃了几口的烧饼丢在呕吐物上,蒙头睡去了。
  花邪太饿了,把姑娘吐出来的东西偷偷捡起来吃了一口,太好吃了! 是她从来没有吃过的美味!花邪一口气把姑娘吐的全吃了下去,剩的烧饼她没敢动,但想着姑娘不会再吃,就偷偷揣在怀里。
  过了一会儿,妈妈让花邪去伺候别的姑娘,花邪怀中的烧饼不小心掉了出来。烧饼啊,花邪哪来的烧饼钱?当然是一顿暴打,打完之后,妈妈说:“你还想吃烧饼?喂狗都不会让你吃!”说着把烧饼就喂了狗。
  花邪忍住伤痛,对妈妈说:“我死都比活着舒服!”
  妈妈骂她:“你去死吧,你死了,喂狗,狗都不吃!”
  花邪说:“我死了肯定会变成鬼!”
  花邪走不成路,爬出去,用剪刀自尽了。死的时候是扎的肚子,扎了很多下才死,临死也受了无边无尽的苦。真可怜啊!
  据说花邪死后并没有找妈妈报仇,后来那个妈妈又虐待死了两个丫头,当时的政府要抓,她害怕,先自杀了。
  二七广场改造之前这一带全是服装店,但都是小街背巷,走在里面阴森可怖,据说有上年纪的知情人还经常看到她的影子,但花邪太可怜了,做鬼也没有害过人,所以传说法师从这里抓走了很多鬼魂,但没有一个法师忍心收她。
  现在,很多年轻女孩喜欢在二七广场这一带逛街、吃东西、喝饮料、买饰品,据说花邪变成鬼的时候和她们一样的年纪,一样的爱好,一样地对生活充满期望,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遭遇:有时候会觉得被人撞了一下,但仔细看看,又找不到人;有时候会觉得正在喝的饮料,好象忽然自己“咕咕噜噜”地响几声,再一看,少了一些;有时候哪只手里拿着吃的,那只手会忽然象被人拉住,不能动弹,好象有人要咬吃的东西;有时候正在挑的衣服会自己动几下,好象一只无形的手也在和你一起挑衣服;买饰品的时候会听到一个南方口音在你耳边说好看或不好看,左右找找却没有人;有时候会有一阵莫名其妙地心慌,甚至紧张得起鸡皮疙瘩,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可能就是花邪还在这一带晃悠。
  据说现在花邪最喜欢去的是二七广场东北方向的某个市场,收她走的法师还没有出现。







欢迎光临 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http://gy99.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