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标题: 粤语歌处转型期,雅俗共赏再辉煌 [打印本页]

作者: 有谁共鸣    时间: 2011-10-16 11:17     标题: 粤语歌处转型期,雅俗共赏再辉煌

《光辉岁月》入国语版模式还是粤语版模式?以常理来讲,对于非粤语地区的歌迷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但结果却偏偏是那么多的非两广地区的歌迷,甚至远到西北、塞北和东北的歌迷,都更愿意卷起舌头,以夹杂着普通话发音的方式,去用粤语演唱那些香港歌手的名作,即使有时候唱得惨不忍睹,却让人觉得亲切比字正腔圆的国语版更亲切。为什么这么多的歌迷会在面对粤语歌的时候,弃母语而投他乡之语?又什么同样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台语歌,却始终没有在中国形成过像粤语歌那样的时代影响力?答案当然不是粤语比台语或国语好听,而是粤语歌曲的魅力使然。

当代的粤语流行歌,兴趣于上世纪70年代末,以许冠杰等为代表的香港歌手,融合了一些粤曲的旋律元素,再加上「甲壳虫」和「猫王」等西洋乐队的音乐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在歌词里注入了许多市井巷陌的「俗」内容,所以很快以亲切、时髦和动听,取代了之前英文歌曲在香港流行乐坛的地位。

而将粤语歌真正发扬光大的,则当属有「校长」之称的谭咏麟。正是谭咏麟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以《爱的根源》和《雾之恋》等专辑,才让粤语歌真正达到了一个巅峰,尤其是将许冠杰时代的俚语,改换成更能够让粤语地区以外歌迷也能接受的半文半百歌词,也为粤语歌真正的扩张,奠定了基础。加上罗文、甄妮、关正杰、陈百强、梅艳芳、徐小凤和张国荣等歌手的齐头并进,再加上顾嘉辉、郑国江、卢东尼、黎小田、林振强、潘伟源、潘源良、林敏怡和向雪怀等填词作曲人在幕后的妙笔,才让粤语歌曲在上世纪8、90年代达到了一个发展的高峰。

8、90年代的粤语歌之所以如此受欢迎,首先当然还是旋律好听,虽然那个时代的香港乐坛,最受人诟病的还是原创作曲力量的不足,使得几乎每位歌手的专辑,都必须用翻唱欧美和日本歌曲的方式,才能解决僧多粥少的窘境。也正是如此,歌词的份量也才会在粤语歌曲中的地位更为突出。那个时代的粤语歌词,不仅文笔扎实、而且意境优美,最重要的是,即使是文学色彩非常浓郁,甚至像是一首首的优质散文诗,但这些歌词却往往浅显意懂、雅俗共赏。

而进入90年代中后期之后,由于过度追求两岸三地的一体化,希望在一体化的情况下占领更大的市场,因此很多香港歌手都纷纷推出国语专辑,但由于多数香港歌手在国语发音上有问题,再加上所谓的国语版本大多来自粤语版本的改编,两相比较,粤语歌词里那些半文半白、更接近古典韵味的歌词,显然要比彷佛兑了水的国语版优美许多,这就难怪有许多歌迷宁可为隽永而放弃自己更为熟悉的国语,而愿意为了听歌而去学习陌生的语言了。

这几年的香港歌手,除了一直只发国语专辑的方大同(微博)之外,真正能同时唱响在国语和粤语歌坛的,几乎只剩下了陈奕迅。其实,从「英皇娱乐」的容祖儿(微博)和Twins(微博)时代开始,粤语歌曲虽然在整个华语乐坛开始式微,但林夕和黄伟在文字上的坐镇,加上郭伟亮、陈辉阳、「人山人海」、陈奂仁等新一批音乐人和制作团队更为开放的音乐创作和制作,其实在质量上,同样拥有许多高质的作品。如何韵诗(微博)、陈奕迅和杨千嬅(微博)等歌手的许多国语专辑,亦很容易让人感觉明显不如粤语专辑那么入心入肺。但如果说许冠杰时代的粤语歌曲,是因为太「俗」而不能冲出香港走遍两岸的话,那么这个时代粤语歌的影响力不大,则更主要源于歌词的太「雅」。由于林夕和黄伟文等词人,更多将香港本土的文化贯穿粤语歌词始终,也使得现在许多的粤语歌,对于不了解香港文化的歌迷来讲,显得非常深奥甚至晦涩,并直接造成了共鸣的障碍。

这不由又让人想起粤语歌曲的黄金时代,以谭咏麟为代表,以张学友为终结,这个时代的粤语歌曲,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粤语唱全中国人都能理解的情怀、烦恼、忧愁和快乐。而且由于粤语语系的发音更接近于中国古语,在文字的表达上,在音节的传递上,更能体现出一种传统的东方古典美,而这一点,恰恰是在发音上更为平直、缺乏变化的国语的弱势。所以,粤语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不仅仅只是流通于香港和广东甚或广西的语言,它同样是一种在当代还能够连接中国传统的语言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粤语歌同样不应该仅仅只局限在两广和香港,振兴粤语歌,就不仅仅只是为了追梦和怀旧,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林夕和黄伟文等已经将粤语歌曲带入香港时代的同时,随着他们后来的接班人更为开放的眼界,想必也会在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基础上,以更为开阔的创作视野,从而为现在这个偏雅的粤语歌曲时代,注入更多更新的俗元素,那个时候,也许就是粤语歌曲的第二个辉煌期。


作者: 小碎花旗袍    时间: 2011-10-16 12:28

粤语歌有自己的特点很多歌用粤语表现的确超过用国语,只是目下需要奋起了最主要好作品不多啊。
作者: 北丐    时间: 2011-10-16 12:44

最主要是发音和韵律上的关系,粤语的歌词直接唱成国语有些勉强过得去,但国语歌词唱成粤语就明显不行
作者: 小镜头    时间: 2011-10-16 14:47

90后的粤语歌我基本不能下咽,偶有也仅能勉强接受
作者: 新翠    时间: 2011-10-16 15:01

粵語曲很久历史60至70年代中丽沙 郑錦昌 甚至陳寶珠等也是當時粵語曲红星 粵語歌再眞正起飛是許冠傑的鉄塔凌雲 后香港樂壇百花齐放 人材辈出 整個80至90年代中真是興盛 ... 可惜舊的歌手退下 作詞 作曲人的凋凌 踏入廿一世纪粵語歌巳凋謝......... 現今的  ....  不提也吧
作者: 诹访湖衣    时间: 2011-10-17 08:25

本帖最后由 诹访湖衣 于 2011-10-17 08:26 编辑

60~70好像比较流行国语的,哈哈,70至许冠杰后粤语歌风靡万千啊
作者: 凭栏忆    时间: 2011-10-17 13:52

是啊,好怀念当年那么多经典粤语歌流行的年代啊!谭咏麟、陈百强、张国荣、梅艳芳...可如今粤语歌声势却大不如前了,难得去到KTV去唱一些粤语老歌,然而,夜阑静,问有谁共鸣?
作者: 小怪物    时间: 2011-10-17 21:03

本帖最后由 小怪物 于 2011-10-17 21:03 编辑

粤语歌还是谭咏麟.张国荣那时期的好听.现在的我个人感觉没什么好听
作者: 禾枫    时间: 2011-10-17 23:55

看到 徐小凤 三个字,我就眼发光,金光灿烂徐小凤。
12月16、17日小凤姐要在上海开她内地首次演唱会,一定去支持。
作者: 昱玮    时间: 2011-10-18 10:16

我系广西人 唱惯和听惯粤语歌 粤语对我们来说不成问题 整天说的呢!
作者: 风中叮铃    时间: 2011-10-18 11:55

很多时候听的都是旋律   歌词很多都不懂  比如韩语和英语歌
作者: 新月情怀    时间: 2011-10-18 12:40

诹访湖衣 发表于 2011-10-17 08:25
60~70好像比较流行国语的,哈哈,70至许冠杰后粤语歌风靡万千啊

更贴切的说60年代的香港,流行的大多是英文歌跟国语。后来很多歌手都改唱粤语了,例如甄妮,徐小凤。虽然也有比许冠杰更老一辈的歌手,比如谭炳文,李香琴,文千岁,丽莎,崔妙芝,郑锦昌等等,但真正开始粤语大热的代表作还是仙杜拉的《啼笑姻缘》,但许冠杰确实可以说是讲粤语歌引进一个更被专注的代表歌手,其实,他早期的演唱歌词都是俚语为主。也就是广东话里的口语。
我更推崇的还是80到95年这段时间的粤语歌
作者: 新月情怀    时间: 2011-10-18 12:46

新翠 发表于 2011-10-16 15:01
粵語曲很久历史60至70年代中丽沙 郑錦昌 甚至陳寶珠等也是當時粵語曲红星 粵語歌再眞正起飛是許冠傑的鉄塔凌 ...

还有九十年代主要拍电视剧为主的李香琴,谭炳文,卢海鹏,薛家燕等等

对于95年之后的粤语歌,只能叹辉煌已去。

不可否认,我最喜欢的还是香港80年代初期的那种古色古香的音乐,比较典型的就是黎小田,顾嘉辉,周启生等人的流水行云般的曲子,对于后来的东洋引进曲,虽然也喜欢,但没有到那种程度。
作者: 新月情怀    时间: 2011-10-18 12:53

凭栏忆 发表于 2011-10-17 13:52
是啊,好怀念当年那么多经典粤语歌流行的年代啊!谭咏麟、陈百强、张国荣、梅艳芳...可如今粤语歌声势却大不 ...

我喜欢哥哥比校长多,喜欢慧娴比梅姐多,至于丹尼,阿Sam,阿Lam,都是很有个人音乐才华的歌手,非常欣赏,至于唱功的话,最欣赏的几个歌手是陈慧娴,林忆莲,林子祥,张学友,黄家驹。
作者: 新月情怀    时间: 2011-10-18 13:05

禾枫 发表于 2011-10-17 23:55
看到 徐小凤 三个字,我就眼发光,金光灿烂徐小凤。
12月16、17日小凤姐要在上海开她内地首次演唱会,一定 ...

雍容华贵的小凤姐,向来演唱会上就有一种霸气。歌坛常青树的她在歌坛辉煌了30载。

说实话,现在我们去看她的演唱会,只能算是对偶像的支持,一瞻其巨星风采。有点盲目性,

毕竟现在她的唱腔能否保持当初那红酒般的香醇,值得考究呀!

不管怎么说,我始终支持她,早期的国语也很好听,特别喜欢那首《小时候》。还有90年代的《心恋》
作者: 凭栏忆    时间: 2011-10-18 16:55

新月情怀 发表于 2011-10-18 12:53
我喜欢哥哥比校长多,喜欢慧娴比梅姐多,至于丹尼,阿Sam,阿Lam,都是很有个人音乐才华的歌手,非常欣赏, ...

是啊!那时候的香港歌坛百花齐放、群星辈出!阿伦、阿B、罗文、林子祥、许冠杰、关正杰、蔡国权、张学友、李克勤、杜德伟等都是实力派歌手;哥哥、丹尼绝对是偶像加实力。女歌手老一点的小凤姐、甄妮、关菊英都不错,80年代中期的四大天后:阿梅、陈慧娴、林忆莲、叶倩文演唱个个都很有特色;乐队方面:达明一派和BEYOND的许多作品的境界和思想到现时都没有其他BOND能超越。
作者: 新月情怀    时间: 2011-10-18 18:48

凭栏忆 发表于 2011-10-18 16:55
是啊!那时候的香港歌坛百花齐放、群星辈出!阿伦、阿B、罗文、林子祥、许冠杰、关正杰、蔡国权、张学友、 ...

八十年代早期是电视剧歌曲时代。当时的(郑少秋,汪明荃),(关正杰关菊英)。(叶振棠叶丽仪),
(罗文甄妮)都是很流行的对唱歌手。到了84年,随着张国荣的莫妮卡的一声“初生之虎将你睇低”,开始渐渐进入了三足鼎立,也可以说谭张争霸时代。随着87年校长宣布从此不再领奖,到88年的二线女歌手白热化搏上位的竞争,当时的甄妮和小凤已经是前辈,阿梅虽然是大姐大,但这两年的歌曲并不见得比这几个女歌手出色。她们分别是“陈慧娴,叶倩文,林忆莲,邝美云,刘美君”,可惜,随着1989年12月慧娴的暂别歌坛演唱会,91年林忆莲开始出走台湾。恰恰把香港歌坛一姐的位置落在了叶倩文的身上。至于BANG,从85年的第一屆“嘉士伯流行音樂節”舉行,香港乐队就进入了黄金时期,虽然达明一派在香港很叫好,但我个人还是喜欢别安多一点。其他的太极,RAIDAS,蓝战士都还过得去,不过我比较喜欢女子组合,face to face,梦剧院,Echo.

香港歌坛的事,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还是不多言了 。
作者: 禾枫    时间: 2011-10-18 19:00

新月情怀 发表于 2011-10-18 13:05
雍容华贵的小凤姐,向来演唱会上就有一种霸气。歌坛常青树的她在歌坛辉煌了30载。

说实话,现在我们去 ...

《小时候》是81年《逍遥四方》专辑里的,没想到你喜欢这首歌。
作者: 新月情怀    时间: 2011-10-18 19:52

禾枫 发表于 2011-10-18 19:00
《小时候》是81年《逍遥四方》专辑里的,没想到你喜欢这首歌。

没想到的还多着呢,我还喜欢《漫天风雨》《冬》《行人路上》,这些想得到吗?
作者: 好人好梦    时间: 2011-10-18 20:06

本帖最后由 好人好梦 于 2011-10-18 20:10 编辑

听说粤语歌曲的开山鼻祖是许冠杰;谭校长,李克勤,陈慧娴,等等都是以粤语歌曲为主,我也听过一些粤语歌曲,觉得粤语歌曲比国语歌曲更能表达个人情怀。香港虽然是特区,但大陆与香港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个别一线城市甚至赶上香港了,再加上大陆人多地广,市场比香港大得多,另外还有一个不可抗拒的原因就不在多说了,会牵涉到一些不应该牵涉的问题,由此推论:粤语歌曲将会继续低迷,以致彻底终结;以上只代表个人观点,不要攻击我哦,我上网只为广交善友,开怀畅聊,互寻乐趣。
作者: 禾枫    时间: 2011-10-18 21:02

新月情怀 发表于 2011-10-18 19:52
没想到的还多着呢,我还喜欢《漫天风雨》《冬》《行人路上》,这些想得到吗?

这几首都能想到,《冬》这首我也喜欢。不过大家熟知的可能是《每一步》《婚纱背后》《顺流逆流》等。
作者: 新月情怀    时间: 2011-10-18 21:46

禾枫 发表于 2011-10-18 21:02
这几首都能想到,《冬》这首我也喜欢。不过大家熟知的可能是《每一步》《婚纱背后》《顺流逆流》等。

大家太熟悉的我基本上不听了,因为很早就听过了。现在对于粤语歌,涉及的比较深了,

所以喜欢淘冷门。不过漫天风雨,似乎喜欢的人很少哦。还忘记说了,我特别喜欢一首《变色感情》
作者: 禾枫    时间: 2011-10-18 22:11

新月情怀 发表于 2011-10-18 21:46
大家太熟悉的我基本上不听了,因为很早就听过了。现在对于粤语歌,涉及的比较深了,

所以喜欢淘冷门。 ...

《变色感情》小凤姐在宝丽金二十周年时有唱,这歌收录在《一生所爱》专辑内,我也喜欢。
呵呵,喜欢她太多歌了。
作者: 星之所在    时间: 2011-10-19 01:31

挺多好歌的,影视金曲更是琅琅上口,只是没落了不是。。。方大同也是唱国语来的- -
作者: 丰刀心    时间: 2011-10-19 01:59

真正的粤语歌还是许冠杰的 哈哈  
作者: 小碎花旗袍    时间: 2011-10-19 02:55

徐小凤的歌声很棒啊记得她还上过央视的春晚台风气质都很好
作者: 新翠    时间: 2011-10-19 09:12

原來有這么多有心人对粵語歌曲的心得如此深度 !所以再想加些感想 香港粵語曲輝煌年代除一班實力歌手外
人材辈出的作詞人 作曲人供献功不可沒。黎彼得,鄧偉雄 ,黃沾,鄭国江等等




欢迎光临 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http://gy99.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