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标题: 体味茶的意境 [打印本页]

作者: 水立方方    时间: 2013-5-28 08:56     标题: 体味茶的意境

体味茶的意境

茶之道,源远流长,最能体现中华文明之妙。茶之境在于“逸”字。逸气在胸者,方能品茶,方能悟其精要。逸者:有静谧之气。故茶之气主静。气静 方能怡神、又能陶性、终可养心。酒主燥、茶主静,故豪士饮酒、逸士品茶。自古品茶之人,轩冕才贤为多,多为文人雅士。因其气主静,气息相通也。品茶之中滋养灵性,故从事雅事者、文士者,可多品茶,必受其益。

茶之道,贵在雅、静、洁、敬。

雅:其环境要雅,忌粗宅闹市,燥气横生。茶器要雅,自能陶情怡性,忌粗水恶器。否则,即使香茗在手亦暴殄天物。其人要雅,谈吐要雅,举止要雅,宜轻拿轻放,忌粗婢恶童。否则,室燥声喧,茶兴寡矣。 故品茗可选雅室、雅器、雅女、雅乐、雅画、雅友共为之,方能领略其中之雅趣也。

静:品茶之人,心要静,方能静品其香;品茶之室,声要静,方能尽享其雅。人室俱静,方能静而忘喧、涤除尘滤,方能悟返璞归真之境也。

洁:品茶之室要洁、手要洁、水要洁、器要洁、人要洁。唐韦应物有诗曰: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喜武丘园中茶生诗》)。品茶之室:宜红木桌椅,茗壶茶盏要洁净无尘,方能品茶之芳香清气;手要洁:泡、品茶之人均不宜用化妆品。手要洁净勿有异味,如此方能不污茶香。水要洁:香茗用水至关重要,古人曾有言“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十分之茶遇八分之水,茶亦八分”,锺惺有“水为茶之神,饮木意良足”之句, 可见水之要。其水质要洁,性要洁,方能于茶溶为一体,不添异味。器要洁:泡茶器皿均要洁净,不同茶种宜用不同器物存放,不同茶壶宜分茶冲泡,方能享其味、品其醇。人要洁:品茶之人,莫吃腥荤之物,莫食辛辣之食,尤不能食蒜,否则舌之味觉已变迟钝,纵使好茶好水亦难以领略。况大蒜杀舌之味觉纵几天之久,其害甚大。若然做到以上几点,则离茶之道不远矣。

茶内涵所包容者:虔诚之“敬”字。敬乃互动之意,有禅味,包容以人为本之文化精神。沏茶时应虔诚谨慎,要体现对周遭事物人、事、物的尊敬。无求于人,虔以敬之。尤应排除功利之心耳。以禅心为之,则可进物我两忘腋下清风之高境焉!

山水一壶茶,邀得清风共雅性。

明代茶人许次纾在《茶疏》就曾提出“鼓琴看画、明窗净几、风日晴和、茂林修竹 清幽寺观、小桥画舫”等二十多个适合品茗的幽雅环境。若然品茶时与赏画、听曲、谈诗、论词、谈禅悟道、赏花品月等事共融,则雅趣愈高矣、兴致愈浓矣。

然须注意,品茶之人不可太多,最好三两位知己或与红粉佳人对饮,则妙趣无穷。故古人有“茶三酒四”之说。其意在品茶不要超过三人,其旨在静;饮酒不要少于四人,其意在欢矣。故茶酒之别,一为静,一为燥。故豪士饮酒,逸士品茶也。

古人茶书著述颇多,予摘取几句,予以记之。陆平泉《茶寮记》曰:品茶非浪漫,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独传于高流隐逸,有云霞泉石,磊块胸次者。是云茶之人也。

陈眉公《秘笈》:凉台静室,明窗净几,僧寮道院,竹月松风,晏坐行吟,清谈把卷,茶侯也。翰卿墨客,淄流羽士,逸老散人,或轩冕而超逸世味者,茶侣也。是云茶之境也。

高深甫《八笺》:饮茶,一人独啜为上;二人次之;三人又次之;四五六人,是名施茶。是云饮之境也。

然,茶之进技于道者,文化也。陆羽“精行俭德”之说,宋徽宗“致清导和”之寓,刘贞亮“茶可行道”“茶可雅志”之理,皆可包容中华文化之思想内蕴。茶之事在于格物,格物在于致知,致知在于养德也。


作者: 卡卡西    时间: 2013-5-28 09:23

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唉喝茶的比较多吧,呼呼,看看吧
作者: 落花飞雪    时间: 2013-5-28 10:59

看来真正能体味还需要时间的,暂时就只会牛喝水的
作者: 戒定慧    时间: 2013-5-28 13:22

喜欢喝茶,但不会品茶。
现代人忙碌的生活节奏,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坐下来品茶的。
作者: 我心飞翔    时间: 2013-5-28 22:06

我们这边倒是天天喝茶哈哈,茶具茶盅什么的


作者: 凭栏忆    时间: 2013-5-28 23:11

喝茶有益健康,可是真正懂得品茶的不多。
作者: 我是一只羊    时间: 2013-5-29 00:29

哈哈,表示从小喝茶大的哈。哇嘎嘎
作者: 张旭东    时间: 2013-5-29 08:57

我不一定总喝茶,上一次看到一个老板用茶具,然后用好茶来招待我们。我总觉得品茶是那种有钱人的生活,而我们只有喝茶的份!




欢迎光临 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http://gy99.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