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标题:
二月二龙抬头——春龙节
[打印本页]
作者:
ray89573
时间:
2010-3-17 17:38
标题:
二月二龙抬头——春龙节
本帖最后由 ray89573 于 2010-3-17 18:00 编辑
节日名称:春龙节
节日别名:青龙节 龙头节 二月二 龙抬头 踏青节 挑菜节等
节日时间:农历二月初二
[attach]6339[/attach]
图:春龙节
作者:
ray89573
时间:
2010-3-17 17:54
本帖最后由 ray89573 于 2010-3-17 17:58 编辑
春龙节的文化内涵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虽然现在二月二的风俗已经基本流失殆尽,但这句俗
语仍然在民间广泛流传。农历每年二月初二是春龙节,又叫龙抬头日。古时还有挑菜节、迎富日等
称谓,南方也称作踏青节。
[attach]6340[/attach]
图:龙王面塑
二月二为什么龙抬头呢?学者许树安先生曾在报纸上撰写专文详细阐述了这个问题。据介绍,
“二月二龙抬头”正式形成民俗节日是在元朝。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家,气候的好坏对农业收成起着
决定作用。这个节日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春雨的企盼,希望春天有足够的雨水,为秋天的丰收打下基
础。
为什么要“二月二”才龙抬头呢?因为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
萌动,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
了,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
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
为什么是龙“抬头”呢?因为二月初处于惊蛰前后,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
所活动了。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不过,这种说法是一般人
对“二月二龙抬头”的通常解释,通俗易懂。然而对于“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这
往往被人忽略。
古人以为地球是不动的,是太阳在运动。早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人们就把太阳在恒星之间的
周年运动轨迹视为一个圆,称为黄道。再利用某些恒星把这个圆分为28 个等分,形成28 个区间,
称为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如果观察月亮的运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 宿轮流住
完,大约一个月,所以称“宿”。把这28 宿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平分,每个方位便有7 个宿。对
这28 宿,都给它们起了名字。在东方的7 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们构
成一组,称之为东方苍龙。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黄昏以后也看不见它们。至二
月初,黄昏来临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
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说文解字》在解释“龙”字时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
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都是指这苍龙7 宿在天空的隐现变化,并非是真有一
条动物之龙在变换。“春分而登天”是指春分时期,角宿开始出现在天空,东方苍龙初露头角,即
是龙抬头。
“龙抬头”一说,最早见于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龙抬头,蒸元旦,祭馀饼。”
二月二的民间传说很多,关于二月二的来历,相传,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遂命令
龙王三年不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逐出天宫,压于大
山之下。黎民百姓感激龙王降雨之恩,天天对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帝,于二月二将龙王释放,于
是龙王又抬起头来耕云播雨,滋润禾苗,造福农人。
春龙节的主要风俗大致有:
①、引龙回、祭龙神、耍龙灯
在节日清晨,人们黎明前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把草木灰、谷糠等自河边、井边一路
撒来,直到家中的水缸边,以求风调雨顺。回家后要点灯,焚香设供,祭拜龙神。仅仅有降雨还不
放心,必定要把水引入家中,让雨降在自家的田地里,方才如愿。人们还在这一天耍龙灯,也是祈
雨之意。
[attach]6341[/attach]
图:耍龙灯
②、爆玉米花、龙须面、吃龙鳞、蒸龙蛋
二月二民间有爆玉米花的习俗,这也有传说故事。传说,龙王被玉帝打下凡间压在山下。玉帝
还传谕天下,“金豆开花龙王方可重返天廷”。人们为报龙王救命之恩,到处寻找开花金豆。当二月
初二这天翻晒玉米种子时,有人猛然想到,把玉米豆炒开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都爆起玉
米花,并在院中设案焚香,供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就形成了农历二月初二爆玉米花的习俗。民
谚云,“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
此日吃面,称龙须面。蒸饼称吃龙鳞。蒸菜团子,叫蒸龙蛋。总之,都要以龙的身体命名。
[attach]6342[/attach]
图:龙须面
③、宴饮挑菜
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
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
罚。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
[attach]6343[/attach]
④、熏虫、炒豆
《帝京景物略》曰“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史书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
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
炒豆又叫炒蝎豆,多为黄豆,以糖炒之,香甜可口。
⑤、嫁女住春、童子开笔、停针线
此日,将出嫁的女儿接回家居住,称为“住春”。童子于此日行开笔礼。《燕京岁时记》载,
二月二日,“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
==============
(摘自《溪山琴况文集》 原作者:溪山琴况 蒹葭从风
作者:
后街男孩
时间:
2010-3-18 12:40
好,长见识了,谢谢RAY!
作者:
马旭
时间:
2010-4-5 22:16
长见识了,谢谢分享。
作者:
小方
时间:
2010-8-12 17:24
身在城市 不知道还有这知识了
欢迎光临 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http://gy99.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