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标题: 搜集来的相声瓦舍的信息 [打印本页]

作者: 光辉    时间: 2013-9-21 00:13     标题: 搜集来的相声瓦舍的信息

昔日眷村“混世魔王”如今宝岛“文艺大腕”
冯翊纲:每个小表情都是父亲留给我的
■台湾著名相声演员,24岁那年,他与宋少卿等人合作创办了台湾相声艺术团体“相声瓦舍”,经过几年苦心经营,“相声瓦舍”已成为台湾知名的艺术组织。     
“我爸爸是将军,我不像他,我喜欢唱戏搞文化。虽然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像他,但是后来演了这个戏,当看到录影带,发现我还是非常像他,每一个小动作小表情都是父亲留给我的。 ” “爸爸是将军,但我不像他”     上海大剧院的台上,老朱冯翊纲一口响亮的山东话相当“拉风”,戏里总共才赵、朱、周三家人,结果凭借这口山东话,老朱家成了笑点最多的一家。结果采访中老周宋少卿爆料,“老赵屈中恒才是正宗山东人,结果戏里却是冯翊纲这个陕西人演活了这个山东人。”     其实冯翊纲和宋少卿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两人挑大梁的相声瓦舍几年前曾让大陆观众领略过台湾相声的独特味道。当然,和王伟忠、万芳一样,他们也是眷村的孩子。“我爸爸是陕西人,妈妈是河北人,我从小在眷村吃百家饭长大。知道为什么戏里要演赵朱周这三家人,三个字读起来像不像?我们长大的村子就是这样,不分你家我家,大家都是一家人。那时候眷村的小孩有三种,一种是后来一直留在村子里的,从小比较听话,跟着爸爸妈妈做事,但那发展就很有限。还有一种是后来出来,在江湖上闯荡,也许就进了黑道。还有一种也是出来,但是能把书念好,有发展的,我很幸运属于这一类。” “看录影带时,发现我还是像父亲”     虽然从小就是孩子王,但冯妈妈管得严,给他买的小人书也是“100个好孩子”那样的故事。     因为喜欢戏剧,冯翊纲后来进了台北艺术大学成为戏剧艺术硕士,现在除了“相声瓦舍”的演出,还兼任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政治大学广电系副教授:“爸爸虽然是将军,但我不像他,我喜欢唱戏搞文化。虽然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像他,但是后来演了这个戏,当看到录影带,发现我还是非常像他,每一个小动作小表情都是父亲留给我的。”2009年9月演出季即将到来的时候,冯翊纲的父亲过世了,“这之后再上台演这出戏,心情变得很奇特”。     这两天在上海演出,剧团住的酒店在虹口,每天冯翊纲都要去吴淞路桥走走,“当年爸爸和妈妈都是从黄浦江上船到台湾,当时爸爸18岁,妈妈才10岁。他们是后来相识结婚,才知道原来当年两个人都在上海虹口这边住过……”
宋少卿:踩得村里没有完整的屋顶
■冯翊纲的搭档,“相声瓦舍”的创始人之一。 “当年父母以为很快会回去,所以一直不想生小孩。他们看到太多带着孩子颠沛流离的景象,不愿意让自己孩子也吃这样的苦。”     让宋少卿这个东北人学上海话还不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眷村让每个人对语言都有特殊的敏感。我从小在眷村长大,环境要比大家在戏里看到的好一些,父亲是军官,我是独子,因为那时候父母以为很快会回去,所以一直不想生小孩。他们看到太多带着孩子颠沛流离的景象,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这样的苦。”
    剧中老赵的儿子小毛一出场粗口惊人,宋少卿爆料,小毛的台词“我X你妈,哦,对不起周妈”其实是他小时候的段子,“那时候很喜欢李小龙,一心想练轻功,结果村里就有一个大哥哥骗我,要在屋瓦接缝中游走,就能练得一身好轻功,结果我真的这么做了,踩得村里的屋子没有一家有完整的屋顶,一下雨就漏水,家里的妈妈们只好用盆子接,直到今天老邻居还会跟我妈说,一看到屋顶被踩坏的瓦片,就会想到你儿子。有一次,我又把邻居刘姥姥的屋顶踩坏了,她家儿子比我大6岁,混黑道的,结果就在村里大骂‘我X你妈’,正好看到我妈走过来,立刻说‘对不起,宋妈’。”

作者: 戒定慧    时间: 2013-9-21 06:58

还真是没听说过此人。有时间找来听一听。




欢迎光临 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http://gy99.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