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SN
-
- QQ
- 275245736
- 记录
- 2
- 贡献
- 15
- 好友
- 150
- 日志
- 0
- 相册
- 1
- 分享
- 0
- 主题
- 472
- 精华
- 0
- 生肖
- 虎
- 星座
- 天蝎座
- UID
- 18
- 阅读权限
- 150
- 威望
- 202
- 金钱
- 52270
- 破坏度
- 0
- 帖子
- 10588
- 积分
- 57968
- 在线时间
- 665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6-27
- 最后登录
- 2021-9-22
   
 - UID
- 18
- 阅读权限
- 150
- 金钱
- 52270 充值
- 帖子
- 10588
- 积分
- 57968
|
本帖最后由 ray89573 于 2009-10-12 18:30 编辑
1
说是有一回,徐文长去隔壁王氏家串门,一进王家门,见王氏正埋头针线活,就问:王嫂,今儿个叫你一猜,猜中的话请你吃香蕉,猜不中嘛,哈哈....我问你,我刚才进来是左脚先跨进呢?还是右脚?
话音刚落,只见王氏慢慢立起,活计一放,径直走向马桶,翻开盖子扒下裤子一坐,问道:那你猜猜看,我现在是拉稀呢还是拉污?
2
徐文长名字的传说
绍兴人都知道这里曾经出了个名人叫徐文长,但不知道他名字的由来.
明代文学家徐文长,本名徐渭,很有学问和才华,十二岁便能落笔成章.他不想做官,但是两上哥哥逼他去应考.有一次考试,他看过题目便一挥而就.文章虽短,却很精辟.剩下许多时间没事干,他便在卷子空白外先画上神像,又画上供桌和祭品,还画上他自己穿着举人的服装在祭祖.画完后,又写上:"不过如此"四个字.主考官看了卷子,很佩服他的短文,后来看到那幅画后,却连连摇头.最后在他卷子上批道:"文章太短脸皮厚,名次排在孙山后."当然没考取了.
三年后家里人又叫徐文长去赴考.谁知又遇到原先的那个主考官.徐渭心里很火,便在卷子上大作文章,列举了科举中种种弊病和黑暗,他越写越火,越火文章就写得越长,试卷写不下,就写在桌面上抽屉边上凳子上,最后连凳子脚上都写满了.交卷时间到了,徐渭就把试卷连同桌子凳子一齐背上去交给主考官.主考官大吃一惊:"你要干什么?"徐渭笑道:"你不是喜欢长文章吗?我就写篇长文章给你看看吧!"徐渭讽刺戏弄权势的这件奇闻,很快传了出去,从此,他被人叫做"徐文长"了.
3
题画改诗
明朝成历年间,会稽山下有座古寺,寺里有个当家和尚,他生得把头大耳,人们都称他大头和尚,久而久之,连他原来的法号也无人知晓了.
有一年,一位老秀才路过寺院,天色已晚,就到寺院求宿,大头和尚盛情相待,使这位秀才很过意不去,老秀才自幼擅长画像,为了酬谢大头和尚的美意,临别前特意为他画了一幅像,大头和尚很高兴.但一想,有了画,总得配首诗,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专程来到城里请徐文长题诗.
徐文长和大头和尚也有交往,见大头和尚拿了画像来要他题诗,当然答应.他略一思索,提笔蘸墨,在画上题了这样四句话:
相貌堂堂,
挂在禅房.
若问此人,
大头和尚.
大头和尚十分高兴,请人装裱后,就挂在禅房里,每天做罢功课,都要自得其乐看上一阵,不入,临近寺院的和尚闻得他请人描了真容,都赶来观赏.但是奇怪的是,来人看了以后,往往一笑就走.大头和尚感到纳闷.最后还是一位知已给他揭开了这个谜,原来这幅画画得虽好,就是把大头和尚画得过于年轻了,倒有些像大头和尚的阿弟.
大头和尚想想也有道理,因此,又上城来找徐文长.见了徐文长,他顾不上客套,就如此这般地说一遍,徐文长考虑画上已经写上的诗句不好涂改,于是他沉思片刻,说声"有了"就拿起毛笔,在原诗的每句话后各加了两个字:
相貌堂堂无比,
挂在禅房笃底.
若问此人是谁,
大头和尚阿弟.
大头和尚千谢万谢告别了徐文长,就差人把像送到他弟弟那里,他想:弟弟收到这幅像一定会很高兴的,可是,没想到弟弟嫌画得过分苍老不像自己,第二天一早,就叫小和尚把原画送还回去,这下大头和尚为难啦,他左思右想,没个主意,只好卷起这幅画像,再求徐文长帮忙.
徐文长问明情由,说:"区区小事,何须发悉,师父且稍坐片刻,等我再加上数字,包你满意."
说完就提笔在每句诗下又加了两个字:
相貌堂堂无比威风,
挂在禅房笃底当中.
若问此人是谁尊容,
大头和尚阿弟之兄.
而且笔力遒劲,看去浑如一气呵成,乐得大头和尚眉开眼笑.
后来当人们在大头和尚禅房里看到这幅画像的时候,莫不称赞徐文长博学多才.
4
徐渭
在民间传说中,徐文长是一位带有喜剧色彩的幽默大师,而在历史上他却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艺术家和文学家,他才华横溢,但一生困顿,最后在贫病交加中以悲剧告终.
徐文长本名徐渭,文长是他的字,别号天沁\青藤,明代正德十六年(公元一五二一年)生于山阴县观桥大乘庵东边的观庵内(即现在的绍兴市青藤书屋),殁于公元一五九三年.他擅长书法、绘画、诗文和戏曲,有着多方面的造诣,后世对他的书画评价尤高。
徐渭的画卓然自成一家。他特长花鸟,用笔放纵,水墨淋漓,对后世写意花卉很有影响,近代花草中浒的润笔写意的泼墨画法,就是从他开始发展起来的。
徐渭的书法亦是一绝,他继承宋代书法家米芾,便更为放纵,笔法苍劲而姿媚欲出,结体茂密,富有魄力和气势,字如其人,在钩划之中,显示他的强铁骨和磊落不平之气。
他的诗文豪气豁达,才情过人,他曾在《榴实图》上题了这样一首诗,“山深熟石榴,向日便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寄情于物,倾诉了他英雄失路、插足无门的悲愤。
他创作的杂剧《四声狼》、《歌代啸》等,打破了历代的陈规,创造了短小精悍的体裁,他还写有戏曲论著《南词叙录》,在戏曲史的研究方面也全出了重大的贡献。
徐渭的创作同他一生坎坷的经历密切有关,他二十岁后,曾连着应八次乡试,都没有考中,终身不能得志于功名。他当过幕友,参加过反倭寇的战争,并立了功;又参加过反奸相严嵩的斗争,但一再遭到打击,宦海浮沉,严峻的经历,使他几乎受迫发狂,曾坐牢六年多,先后因受刺激自杀九次的。他鄙视权贵,“深恶诸富贵人”,具有嫉恶如仇的反抗精神,即使在贫困之中也不接见来拜访他的达官贵人,不给他们作画写字,徐渭的这种耿直性格,使他不为时人所重,以致一生穷困潦倒。五十岁后,他开始旄游历名山大川,辽宁、山西、北京、南京等地,这使他眼界更为广阔,凡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等等,都倾注于书画、诗文之中、他的后期作品有了更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更高超的艺术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