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中说,官府分六个职能来进行管治。第一是「治职」,主要是「平邦国,均万民」,这是一个总的纲领。「均万民」,是一个很美好的大前景。那时的统治者心中有这么一个美好的观念,真是太不容易了。 管治社会,「治职」,只是《周礼》中提出的六职之一。还有五职是:教职、礼职、政职、刑职、事职。一个社会中的主要问题都归纳在这里面了。「治职」已经提出了总的理想,接下来「教职」是提高教育水平,「礼职」是建立社会的精神秩序(这里除了要「以谐万民,以事鬼神」,还有「以和邦国」的任务,应该就是外交。那时的外交事务应该也很多)。第四是「政职」,政职的任务除了管治政务,还要求「以聚百物」,这是要搞好经济。第五是「刑职」,以一定的刑罚来「纠万民」,「除盗贼」,好比今天的公安部门。第六「事职」,再次强调要使社会富裕,「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 这六职,把建立一个安定社会的各个主要方面都顾及了。在实际执行上做到了甚么地步,不能详知。但一个社会的管治者能够以此为目标,就有了很好的方向。应该也有了不错的成绩。周朝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说明这个长时间的历史时期相当安定,能够有这样长期安定,与当时的管治水平自然有直接关系,管治者有一个好的方向,再加上分工仔细,有条有理的管治秩序,于是周朝历经八百七十四年。后来的朝代如唐宋,可能更加兴盛,但是政权的年份差得远了。 《周礼》一开始,说的就是「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设置各种官职,分工管理,执行公认的社会秩序)。这一层层的官职,分得很具体,很细。例如「治官」条下官职之分,就有「大宰」「宫正」「宫伯」等等大的分职,「大宰」是直接掌理政务的,属于大宰的系统就有:卿(最高负责人)一人;「小宰」二人,是中大夫;「宰夫」四人,等等。最低一级「徒」,二十人。小宰是大宰的副职,徒是勤杂人员,等等。一切规定得这样仔细,可见当时的统治阶层是那样的有条有理。不是只靠地位的高低,权力也有一定的分工与限制。社会秩序也应该相应地上轨道。 在那么古远的时期,已经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秩序,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水平,建立得这样早,这样古。说我们是一个古老的文明民族,是可以举出这样古早的而又高水平的社会结构为实例的。 《周礼》是一部很古老的书,不会混入后代的记载和观念。每个时代习惯使用的文字,都必有那个时代的风格与限制。清代有人提出《周礼》是汉代人的作品,但仔细一看,先秦的多种古籍中引用《周礼》文字的已很多。《周礼》是很早的古书,可以肯定。 话题回到《周礼》本身。《周礼》纪录了那时的社会秩序,详细,有条不紊。举一个例,掌握山林事务的,就有「山师」,他的专业是分辨山林产品的用处与等级,珍异的产品就进贡到上级。那时有这么详尽的纪录,真是不容易有的古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