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查看: 17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 丑闻奇闻接二连三 艺术品收藏圈「步步惊心」 [复制链接]

Rank: 5

升级  52.26%

UID
6980
阅读权限
50
金钱
4872 充值
帖子
1477
积分
5613

五周年纪念勋章 铜牌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13 19:37: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有谁共鸣 于 2011-10-13 19:40 编辑

母亲也会错认?9月15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首届研修班的10名学生联名举报:去年6月于「北京九歌」以7280万元拍出的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实为他们同学中某一位1983年的课堂习作,模特乃一个来自江苏农村的女孩,完全不可能是徐悲鸿原夫人蒋碧薇。他们还公布了5幅与《人体·蒋碧薇女士》场景、人物特征相同,也就是同一课堂的习作作为左证。蹊跷的是,从当时发布的拍卖信息看,这幅油画由徐悲鸿长子徐伯阳「背书」:「此幅油画(人体)确系先父徐悲鸿的真迹,先父早期作品,为母亲保留之遗作。」还有他与这幅画的合影。


专家集体「走眼」?滑头商人谢根荣找人自制的「金缕玉衣」,10年前被5个「泰斗级」文物鉴定专家指为「出土真品」,估价24亿。9月6日东窗事发后,专家之一的王文祥承认,当时谢根荣自己说过,「金缕玉衣」是用买来的零散破碎玉片串起来的,「但是,我们觉得玉片零散着,将来很可能被丢弃,能把市场上这些容易丢弃的玉片收集起来,用金线穿成『玉衣』,对国家来说是个贡献,算做了一件好事。」有人针对这令人啼笑皆非的「专家玉成好事」指出:「这样搞鉴定,已经不是专业问题,而是道德问题,将会动摇文物鉴定和收藏界的公信力。」


镇馆之宝「乌龙」?2005年,一件号称唐代长沙窑的人物贴塑大执壶入藏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成为镇馆「壶王」,杭州市政府奖励「壶王」的捐赠者1500万元。今年8月20日,媒体爆出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杨静荣公开质疑「壶王」为赝品;而在长沙窑的发源地湖南长沙铜官镇,一位被同行认为有能力制作「壶王」的民间老艺人,宣称自己在1989年做过这么一批,大概30个。


这样三起事件接连曝光,让许多人更加明白了一个真相:原来貌似高雅的艺术品收藏圈里也有的是「地沟油」。一路看去,可谓步步惊心。


行业声音


还有什么可以值得信任?


专家靠不住。据说业内有这么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当3位专家给出的意见一致时,鉴定被视为可信。但规矩也是用来被打破的。遭到质疑的那个「壶王」,当年就是由4位专家鉴定出来的,均来自文物机构。鉴定那件「金缕玉衣」的5人组合,更个个是中国文博圈里最牛气冲天的专家。


「老友」靠不住。「金缕玉衣」一事被揭穿后,当年参与鉴定的4位还在世的专家,统统将责任推到已故的史树青身上。出了事就忙着推卸责任,让人心寒。一个不对自己言行负责的人,他的鉴定靠得住吗?


亲人也靠不住。徐悲鸿长子徐伯阳妄认父亲作品也就罢了,还能妄认母亲?是不是假画暂且不说,「就算画作确为徐悲鸿画的裸体蒋碧薇,这当是一幅私密性极强的作品,属于家里压箱底的东西,怎会轻易流向市场?尤其徐伯阳明知此画展现的是母亲的裸体,且是母亲自己保留的遗物,他还公然为拍卖公司作证明,这岂不是在出卖长辈隐私,连伦理也不要了?」一位业内人士的评说,戳到了痛处。


就连艺术家本人也靠不住。北京有家拍卖公司打出「保真拍卖」的招牌,声称拍品都请艺术家本人认定。但据了解,如此「保真」同样有问题:一些艺术家不愿承认那些水平不高的旧作出自自己之手,另一些艺术家则是质量不高,非要向对方「勒索」得手才肯认自己的作品,甚至为了拿钱不惜把假的认成真的。


市场真相


爱炫耀的人爱「故事」


许多开价奇高的可疑艺术品,都附带着一个动听的故事。


「这件作品是某某收藏大家的旧藏」、「这件作品曾经挂在某某歌剧院的大厅」、「这件作品从皇宫流出」……卖家煞费苦心编故事,看准了眼下诸多买家的心态,于是送他一份可以说来炫耀的「演讲稿」;而「演讲」的听众往往是同样浅薄的外行,最爱听自己能听懂的花絮。所以买卖艺术品,有时就是在买卖这件作品附带的故事。


蔡康永在《艺术里的金钱游戏》中写道:「萨科齐夫人布吕尼曾经拍过裸照,那张裸照的成交价大约人民币20万元,对大富豪来说并不算昂贵。你说那张照片本身有什么艺术价值?未必有,可是它很有故事。」


近年来从海外回流的东西为什么这样红——每年的入市量接近总量的一半,并且不少拍品的成交价屡创新高?有故事。比如拍得7952万元人民币的宋佚名《宋人摹郭忠恕四猎骑图》手卷,据说是「1922年被溥仪以其弟溥杰名义盗运出宫,而后辗转流到国外,颠沛70余年……」在一个个故事掩护下,「假回流」情况严重,一些回流的东西,其实是国内的新仿品被带到国外转一圈,就像「达芬奇」家具那样。


有些故事分明编得很拙劣,偏也有人信。难怪行家感叹:假艺术品从制作、鉴定到买卖的「连环套」骗局之所以行得通,最终是因为有买家;买家「钱多」、「人傻」,骗子当然就「速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论坛注册

关闭

友情推荐

【特別奉獻】大馬甲超版抄底大分享
【特別奉獻】大馬甲超版抄底大分享
大馬甲超版多年收藏,抄底大分享,只為答謝大家多年的額支持和關注。請關注[DVD原盤分享],支持光影久久......

查看 »

关于我们|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 粤ICP备10240225号 )   联系管理员

GMT+8, 2025-9-22 00:50 , Processed in 0.07909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Theme by Admin987.com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