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查看: 13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银河系存在百亿颗环绕红矮星的“宜居行星” [复制链接]

金牌会员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Rank: 7Rank: 7Rank: 7

升级  4.62%

UID
7501
阅读权限
70
金钱
13467 充值
帖子
4407
积分
15693

金牌会员 五周年纪念勋章 银牌会员 三周年纪念勋章 光影帅哥勋章 铜牌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9 11:25: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最新评估环绕银河系内普通恒星的宜居行星数量,将对搜寻太空生命具有重要影响。依据一项最新研究,环绕红矮星的数百亿颗行星可能包含着液态水,从而显著增强地球之外其他星体潜在发现生命迹象的可能性。
               
依据一项最新研究,环绕红矮星的数百亿颗行星可能包含着液态水,从而显著增强地球之外其他星体潜在发现生命迹象的可能性
天文学家称,红矮星是比太阳较昏暗、寒冷且质量较小的恒星,这些恒星的寿命比太阳等G类型恒星更长,在银河系内占据80%的恒星数量。
红矮星通常并未被认为是拥有宜居行星的可行性候选者,由于红矮星质量较小,且较昏暗,环绕该恒星的宜居区域(表面保持液态水的环绕行星)非常接近它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搜寻地外文明研究所(SETI)资深天文学家塞斯-肖斯塔克(Seth Shostak)说:“宜居地带非常小,因此人们真实发现与恒星保持适当距离潜在孕育生命的任何行星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但是目前基于欧洲宇航局高精度径向速度行星搜索仪的数据分析显示,基于102颗红矮星样本,可评估41%的昏暗恒星可能潜藏着宜居行星。肖斯塔克在接受美国太空网站采访时说:“宜居行星的数量可增加8-10倍。”
科学家对于环绕红矮星的行星较多顾忌的一点是辐射量,一颗红矮星的宜居区域通常比太阳系中水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更近,因此当红矮星释放风暴时,行星将接收较强的冲击波粒子。肖斯塔克说:“从本质上讲,红矮星系统内的行星表面将接收到较强的辐射,这对于生命体是致命的。”
然而,如果一颗系外行星拥有磁场,它将具有一定的保护性。因此,在海洋之下生命体能够进化形成,受海水的保护可屏蔽隔离大量的辐射。肖斯塔克说:“这对于搜寻地外文明研究所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我们并不能完全确定水下环境存在着生命,若要进行此类勘测,将需要建造无线电发射机倾听它们。尽管较为复杂,但从技术理论上是可行的。”
另一个问题是紧密束缚在主恒星的行星存在着一种现象——“潮汐锁定”,行星的一侧永久性朝向恒星,持续接收热量。但这并不是迄今所考虑的最严重问题,首先,过去几年里通过研究已证实其他一些行星的引力作用可减缓主恒星对某行星的潮汐锁定束缚性,从而避免某颗行星处于完全束缚状态。
此外,如果一颗行星拥有大气层,则可能拥有风流,从而移动炽热大气层至光线昏暗的一侧,移动寒冷大气层至阳光照射的一侧。肖斯塔克说:“毫无问题地,如果某颗行星一侧过于寒冷,而另一侧过于炽热,在它们的交界处可能存在着宜居区域,适宜任何生命建造它们的栖息地。”即使存在着一些挑战,但数以百亿计的宜居行星将显著提高发现地外生命的可能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论坛注册

关闭

友情推荐

【特別奉獻】大馬甲超版抄底大分享
【特別奉獻】大馬甲超版抄底大分享
大馬甲超版多年收藏,抄底大分享,只為答謝大家多年的額支持和關注。請關注[DVD原盤分享],支持光影久久......

查看 »

关于我们|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 粤ICP备10240225号 )   联系管理员

GMT+8, 2025-9-23 23:01 , Processed in 0.068846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Theme by Admin987.com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