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注册 登录
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返回首页

猪悟静的个人空间 http://gy99.org/bbs/?1097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重涉影坛:邵氏地位堪比武学少林

已有 352 次阅读2012-2-27 04:38 |

 如果把香港电影界比作金庸笔下的江湖的话,邵氏的“大佬”地位大概与武林盟主少林寺相仿佛。     

    最近有两则跟邵氏有关的消息颇值得一说。头一个,成立于两年前的香港 
天映电影频道目前在大陆落地,据悉,天映已斥资数亿元购买了全球最大的华语片库--邵氏出品的760多部精选影片的永久版权,并对这些电影进行了修复,目前已经有60%的影片修复完毕。这些影片除通过天映电影频道向全世界播出外,还将制成DVD在全球发行。 

    此外,上个月,天映在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声称计划翻拍部分邵氏经典。其中,已有眉目的一部乃是大导演张彻的名作《独臂刀》,曾以《杀死比尔》一片向邵氏武侠电影致敬的昆汀·塔伦蒂诺将很有可能亲自执导。 

    遥想当年,邵氏在几乎每一部自家制作的电影上都特意贴上八字标签--“邵氏出品,必属佳片”,固然免不了有些许夸饰的嫌疑,但实在地说,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也惟独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邵氏能有资格夸下如此海口。某种程度上,这句话背后,更隐藏着那一时代香港电影不用仰人鼻息的亚洲老大地位,以及显然是不需要刻意掩盖的傲慢自信。 

    话说回来,邵氏毕竟一度沉寂多年。要想证实“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可靠性,重新翻检片库中的存货的确大有必要。 

    不妨略为梳理一下邵氏的历史。1925年由邵醉翁创建于上海的天一公司,通常被视为邵氏的前身。1934年,邵醉翁转移至香港发展,1950年,“邵氏”一名首度问世,1950年代到1980年代这30余年间,邵氏奠定了香港电影甚至亚洲电影业的中流砥柱资格。1987年后,邵氏宣布停产转战电视业,昭告了邵氏电影黄金时代的结束。 

    期待一时风光无两的邵氏重振雄风或许尚待时日,但光凭这压箱底的数千部电影拷贝“遗产”,也足以让其在华语电影史上占据一个不朽的位置了。大致说来,邵氏的“精神遗产”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邵氏构建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工业化的电影生产体系。邵逸夫接手邵氏后,率先引进了好莱坞的大片厂制,大肆网罗人才,旗下如胡金铨、李翰祥、楚原、张彻、刘家良等导演皆极一时之选,1961年建成邵氏影城,更充分显示出志存高远的魄力。只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到了1970年代,邵氏体制渐趋僵化,演员及导演签一年至数年的“包身约”,而天皇巨星级的人物不愿受制于人,随着一批大将的出走,邵氏也步入没落期。大导演李翰祥曾两度与邵氏分手,其实早就透露出邵氏高层以强势姿态控制创作及拍摄权的症结。有趣的是,近年来,大明星骇人听闻的片酬已经成为电影难题,邵氏时代的某些做法其实值得借鉴。 

    再一个,毫不夸张地说,邵氏为后来的香港类型片奠定了基调。《纽约时报》影评对港产功夫片有一个考评说:“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掌握不好火候的这个毛病,差不多是多数香港商业电影的特色。港片往往有佳句而无佳构,邵氏汗牛充栋的作品同样良莠不齐。尽管如此,邵氏的武侠片、风月片、神怪片、青春片等等,至今仍为香港电影所承袭,始创之功,毕竟不可轻易抹杀。 

    最后一条,邵氏之后,香港影坛上响当当的人物,或多或少都与邵氏有些牵连。单数出自邵氏门下的导演,信手拈来就是一大把,王晶、刘伟强、吴宇森、许冠文、袁和平、许鞍华、尔东升、程小东……哪一个不曾在邵氏摸爬滚打过一番。即便是邵氏转到电视业发展后,其麾下的无线培训班毕业的学生中,如梁朝伟、周星驰、刘德华、韦家辉、杜琪峰等,全是眼下香港电影多少显出一点“中兴”气象的有功之臣。此外,香港导演或武指甚至在国际影坛也取得了一席之地,严格说来,邵氏时代的“人才遗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邵氏的“遗产”着实不容小觑。2001年,邵氏兴起收复失地的雄心,邵逸夫与方逸华夫妇于是年成立“电影动力有限公司”和“星艺映画电影公司”,更斥资11亿港元兴建“香港电影城”,并且预定大量拍片计划,其所图者大,自不待言。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论坛注册

关于我们|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 粤ICP备10240225号 )   联系管理员

GMT+8, 2024-5-4 14:17 , Processed in 0.09086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Theme by Admin987.com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