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查看: 5271|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 七月天汉清如练,兰夜私语祭婵娟——汉民族传统节日:七夕 [复制链接]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UID
18
阅读权限
150
金钱
52270 充值
帖子
10588
积分
57968

五周年纪念勋章 终极勋章 三周年纪念勋章 爱心帮助勋章 版主勋章 灌水天才勋章 光影帅哥勋章 光影铁杆勋章 活动幸运勋章 开站纪念勋章 梦幻勋章 特殊贡献勋章 优秀版主勋章 在线王勋章 元老勋章 Vip勋章 金牌会员 活动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26 09:46: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ray89573 于 2009-8-26 09:48 编辑

天汉民族文化网(w w w .t i a n h a n .c o m .c n)
百度汉服贴吧(p o s t .b a i d u .c o m)
                                                  ——撰写:蒹葭从风 天风环珮(溪山琴况)


我们的先人似乎很喜欢仰望夜空,他们望着日月星辰编织着天上人间的旖旎风情。失去仰望习惯的今人们,未必再有心境叹那“倬彼云汉,昭回于天”,于是多年以后,那遥远的故事和那遥远的爱情,读来竟有点恍若隔世。
                   ——题记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白居易 《七夕》


目录:

一.七夕文化及传说背景
二. 七夕之节物风俗
三. 七夕节的中国爱情文化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ccmay + 7 感謝收集 學習了

总评分: 金钱 + 7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UID
18
阅读权限
150
金钱
52270 充值
帖子
10588
积分
57968

五周年纪念勋章 终极勋章 三周年纪念勋章 爱心帮助勋章 版主勋章 灌水天才勋章 光影帅哥勋章 光影铁杆勋章 活动幸运勋章 开站纪念勋章 梦幻勋章 特殊贡献勋章 优秀版主勋章 在线王勋章 元老勋章 Vip勋章 金牌会员 活动达人

2#
发表于 2009-8-26 09:57:2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本帖最后由 ray89573 于 2009-8-26 10:05 编辑

一. 七夕文化及传说背景

七月初七日为传统七夕节,夏历七月旧时称为“兰月”,故七夕那天晚上又称为“兰夜”。夏季的星空澄清如水,最适合遐思奇想,上下四方古往今来,可以无边无际。

喜欢仰望星空的民族必然思维深邃、浪漫奔逸。“倬彼云汉,昭回于天”,那条横亘夜空的银色天汉,向来就是华夏先民崇拜的祥瑞,以至后来成为我们这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世界上最庞大的民族的族名。不仅如此,它也成为中国文学系统、神话传说中念念不忘的名词和道具。

七夕文化现象丰富繁杂且流传甚广,特别是优美浪漫的七夕传说,在中国、日本几乎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然而同多数有着古老起源的物事一样,七夕文化内涵,最先起于上古夏人的原始宗教崇拜,融合了天文历法、诗词歌赋、口耳相传,最后才逐步转为我们熟知的文化民俗现象,沉淀为一个约定俗成的传统节日。七夕文化的主体,就是列位于中国四大传说之首的“牵牛织女”故事。

1. 牵牛织女传说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恨河梁。

                      ——魏曹丕《燕歌行》

作为七夕传说的蓝本,牵牛织女及七月初七首先牵扯到上古天文历法及星祀宗教。牵牛织女在具有人格意态前首先是作为二星出现,按照上古神话系统发展规律,先从“星到神”,而后“神到人”,牵牛星又名“河鼓”,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第二宿,有星六颗(正好是希腊神话中的摩羯座六星);与银河另一端的织女星(即天琴座三颗主星)遥遥相望。牵牛星被我们农耕的华夏民族祖先的视为谷物神,织女则传说是天帝之女桑神,谷物神和桑蚕神都是我们这个农耕民族的先民极为看重的神祗。七夕之“七”的记日法是夏历的习惯,上古人们祭祀常常选在一七和二七,祭牲仪品数量也常常为七的倍数。

西周的开国使华夏先民逐渐结束了迷蒙的神祗时代,宗教色彩退去后的牵牛织女开始焕炼出人格色彩,同时也逐渐渗入人文浓郁的文学系统。这类作品可上溯到先秦甚至更早。《诗经·小雅·大东》有: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岐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彼牵牛,不以报箱。”

大意是说:银河两岸的牵牛星、织女星,徒有其名,却不会织布,不能拉车。微言大义的后世注解习惯将其作为一首对西周王室怨恨讽刺的诗,刺其虽身居高位,却无恤民之行。这里的织女、牵牛还没什么故事情节,只是有关日月星辰的简单人格化,不过,这颗文化的种子已经开始萌芽了。

“七夕”的节日在战国时期可能就已经有了,据《物原》记载:“楚怀王初置七夕”。秦汉魏晋是神话志怪的大发展的时期,“牵牛织女”的上古神祗在这时化成优美的传说,经过后来的不断丰富,成为中国四大传说之首。

西汉时,织女、牵牛开始有了人的形态,他们的石像遥遥矗立在彼时长安城的昆明池两畔。班固《西都赋》有句:“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李善注引《汉宫阙疏》云:“昆明池有二石人,牵牛织女像。”他们已从天上来到人间,但仍然远远地隔离在池的两边。这个神话传说的雏形成立于西汉武帝至东汉明帝之间。

爱情的灵感迅速充盈进了这个简单的想象模式,孕育幻化出优美的诗篇和动人的故事。只是这个故事一开始就是以悲剧的形式出现,纵使后世好心的弥补依然无法弥合先天的悲情。《古诗十九首》首先透露了这一信息,见《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问,脉脉不得语。”

这故事在后世的漫漫岁月中酝酿、丰富。到了东汉时慢慢缓和了悲剧的色彩。鹊桥这个非常有创意的元素出现在东汉人应邵编撰的《风俗通义》,同时还提到了七夕的相会,这就使悲情的故事稍微有了一点安慰,其中有一段记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也许是偶然遇见的一只秃头喜鹊所触发的灵感?

牛女故事的爱情情节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代几乎发展完备,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牛郎,嫁后遂废织紝。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天帝似乎是一个严厉的家长,这大概是汉魏时期家族生活、伦理规范的反映。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七夕开始出现节日的气息。《御览》卷三十一引东晋周处《风土记》:“七月初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祈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有光耀五色,以此为征应。见者便拜而愿祈富祈寿,无子祈子,惟得祈一,不可兼求……”

中国文学的特点是以诗文见长,早期神话传说的流传也多以诗词为载体,诗人墨客们伤怀吟哦那相思时的期待,相会时的缱绻,相离后的惆怅,而诗文的优点是可以无限浪漫缥缈,却难有实质性内容,所以,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段里,这一传说情节并无太多进展,这一现象对于什么都想翻拍成电视剧的现代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后来话本志怪小说戏剧的兴盛繁荣,才使得牵牛织女的传说真正拉开了讲故事的驾式,包括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等,眉目清晰,详细完整。

干宝《搜神记》卷一的《董永之妻》便是这个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最早的版本,也是后来《天仙配》的蓝本:董永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天帝派织女下凡与他结为夫妇,助他偿债;另一篇《毛衣女》则讲了一位下凡的羽衣仙女,与豫章新喻县一名男子结为夫妇的故事。后来的《天仙配》大概把二者加上古老的牵牛织女传说揉和起来,最后成形了今天耳熟能详的故事。

《搜神记·董永之妻》原文: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日:“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日:“以钱与君矣。”永日:“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日:“妇人何能?”永日:“能织。”主日:“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嫌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日:“我,夭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

干乘:汉代设置于乘郡,故城在今山东省高青县。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这句是说鹿车载了父亲;自己跟随在车后面。遣之:发送他回家。 俱(ju居):在一起,指同居。必尔者:必定要象你所说的那样。缣(jian兼):细绢。

《搜神记·毛衣女》原文: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走。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据说,该故事中毛衣女下凡的地点为目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新余市西南郊16公里处的仙女湖。这198平方公里的景区,50平方公里的湖面记录了1800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段神仙与凡人缔结婚姻的文字。)

从织女奉命执行公务到私自下凡,而后不得不含恨而去,显得冲突更加尖锐化;牛郎私藏仙女之羽衣,颇有新意;天帝改成王母娘娘,重要的反面角色从幕后黑手直接跃然纸上,出镜机会也大大增加。王母还很创意地用发簪划出天河,使二人生生相隔。最值得一提的是,故事后来还出现一位重要角色,就是那头神奇的老牛——这条通人性、懂人语老牛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牛郎的好伙伴、好助手、好智囊:嫂嫂要毒害牛郎,是老牛让他不要吃嫂嫂做的馅饼;当织女下湖洗澡时,是老牛指点他偷得衣衫,从而抱得美人归;当织女被抓回天宫时,又是老牛献身,让牛郎杀了自己,披着它的牛皮飞上天。有的传说对老牛的作用,更是强调尤加,比如说牛郎的哥嫂常背着牛郎自己做扁食、蒸包子、炸油糕等好吃的食物,由于老牛的帮助,每次都能让牛郎回家赶上……显然,人民群众是最好的编剧,这故事的现今版本完全符合小说体裁文学作品的“矛盾突出突出再突出,人物鲜明鲜明再鲜明,情节曲折曲折再曲折”的三大原则。

位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首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以及“七夕节”这一最有民族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西元七世纪传入了日本,影响深远。日本第一部和歌集《万叶集》即是一部以七夕为主题的七夕星歌,该诗集对日本文学影响深远,以至于很多一部分日本人坚定地认为七夕故事乃是本土文化。但实际深入研究的不少人也承认中国作为起源地的观点。1991年就有一批日本的游客根据《万叶集》中的注释说“牛郎织女”相会的地点“天河口”即湖北襄樊的老河口,称此地是“汉水连天河”,因而专程来“老河口”拜访“牛郎织女”的遗迹,可惜当时襄樊人对此没有研究,这些热心的日本人空跑了一趟。


2. 汉武帝与西王母的传说

这个故事与浪漫的牵牛织女相比就相形见绌多了,虽然也有仙人,不过没感觉到缥缈的空灵感觉,世俗的浊气也多了一些——《博物志》卷三记载:西王母于七月七夜见汉武帝,还带了七枚仙桃与帝分食。叹气,似乎西王母很喜欢接见中原的天子,记得她不是在八百年前刚刚会见过周天子穆王么?

附:“七”的宗教文化色彩


  七和月亮的关系密切,七日一变﹕七日“上弦月”,即半月;再七日“满月”,再七日“下弦月”,再七日,太阳东升的时候,就往西沉下去。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shu1)﹐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时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神话中的浑沌神死了,而可以“视听食息”的人则诞生。

  人们对“七”这一数字的崇拜可以说无独有偶,似乎是世界范围内的:

  佛教有释迦牟尼面壁七天顿成正果的传说。

  基督教中说,上帝创造万物是在七天之内完成的,因而有一周七天之分。

  伊斯兰教把天堂依次分为纯银、纯金、珍珠、白金、红宝石和不可企及、无法言喻的圣光等七层。

  古代的巴比伦人、埃及人和中国人都认为天上存在着七颗神圣的星:太阳、月亮、木星、金星、水星、火星、土星。顺便说一下,这七星在中国古代称为“七曜”,一曜代表一天,一个轮回便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星期。不过如今国人用上了西方的星期,而将传统“七曜”扔进了故纸堆。

  现在西方世界仍尊重所谓“七德”,回避所谓“七种会遭天罚的罪过”;阿拉伯人至今喜以“七”起誓;日本人常祈祷所谓“七福神”降福;我国谓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光有“七谱”:赤、橙、黄、绿、青、蓝、紫;音谱有“七声”: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商;瑰宝有“七珍”: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此外,扯得远一点,立体化学理论中有“七味”,人的记忆量常数为7……这也许真是一个自然界的奇妙数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UID
18
阅读权限
150
金钱
52270 充值
帖子
10588
积分
57968

五周年纪念勋章 终极勋章 三周年纪念勋章 爱心帮助勋章 版主勋章 灌水天才勋章 光影帅哥勋章 光影铁杆勋章 活动幸运勋章 开站纪念勋章 梦幻勋章 特殊贡献勋章 优秀版主勋章 在线王勋章 元老勋章 Vip勋章 金牌会员 活动达人

3#
发表于 2009-8-26 10:08:46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本帖最后由 ray89573 于 2009-8-26 10:11 编辑

二. 七夕之节物风俗

·祭月之仪

夏人的文化里上古遗传的祭祀月神,多在朔日,即一七、二七,有认为盛于汉代的十五祭月,也是对二七日的小小修正。古时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习俗,在传统文化里,月亮始终是女子的祥瑞。她们常常对月祈愿或倾诉心事。古来自有女子拜月的传统,尤其是七夕、中秋。貂蝉祭月的传说大约是最动人的画面了。

·婚育恋曲

先人于朔日祭月,本身就是一种乞求繁衍生息意愿的反映,盖因月之盈长暗喻了长生与兴旺。夏历之尚七习俗孑遗下来,发展成为生长、长生的标志,而七月七更是长生又长生,故此这一日被称为“人日”。《汉书》称汉武帝七月初七生于漪兰殿,诞于人日这一天必然有着种族繁荣、子民昌盛的吉兆。

传统文化里,爱情基本上都要和婚育相连。在七夕的节物风俗里,这两件事的关联是很自然的。七夕节俗中最神秘的大概要算“夜半无人,天河私语”了。

1.天河夜话:

七夕兰夜,许多少女会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传说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在社会风气开放的时代,也有情人们携手一起躲在瓜棚下偷听天河私语的。

2.拜织女会:

这是七夕节女眷们的聚会,叫做“拜织女”。少女、少妇们大都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3.化生求子

七夕人们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其中有一种蜡制的婴儿人偶,叫做“化生”。妇女们买回家浮于水土,为宜子之祥。

·乞巧之俗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王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盆。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 祖咏

诗中这位女子虔诚地向天而祈,直到深夜阑珊。乞巧这一习俗如何成为七夕的主要节俗了呢?双星传说如何与之相连?表面上看,姑娘们乞巧,总是笼统说来是为了使自己心灵手巧。然而对于精于女红的乞望竟如此迫切。古人观念中,女子擅长于女红于男子富于文采几乎是同等重要,所以不难看出乞巧的潜在动机是为了获求婚姻美满,家庭幸福。正因为如此,两千年来的姑娘们,才如此虔诚地在七夕之夜拜祭婵娟与星空,向着织女乞巧,向象征着爱情忠贞的牛女双星祈祷。

可以说,乞巧之习俗本是来源于七夕的爱情婚育文化,而后发展成为最主要的七夕节俗游艺活动。

宋代时,七夕乞巧已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代人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嘉右中,有以私忿易乞巧市乘马行者,开封尹得其人窜之远方。目后再就潘楼,其次丽景、保康诸门,及睦亲门外亦乞巧市,然终不及潘楼之繁盛也。”好一番热闹的节景,人们从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人声鼎沸,车马难行,即便贵人也只能步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

乞巧风俗日渐兴盛,还发展出了许多“流派”:

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记载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荆楚岁时记》有:“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家人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舆地志》载:“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3.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明田汝成《熙朝乐事》:“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小小蛛网,历代验巧之法也稍有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4.兰夜斗巧

起源於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七夕杂俗

纵观七夕杂俗,也多与七夕节俗两大主题“乞巧”“婚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几乎是从这二大习俗发展出的新的趣味和习俗。

1. 晒书/晒衣裳

正式记载民俗活动的,始自东汉,《四民月令》(成书于166年)有这样的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作干糗,采蕙耳也。”曝书和衣裳的习俗一直到明清都还有。

2.七菜羹/人形彩帛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相遗。”(华胜即花胜, 古代妇女戴的一种首饰, 剪五色绸做成)

3.天河泪

江浙一带,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4.种生/泡巧

在七夕前几天,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七月初一泡好巧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

5.树液洗头发,花草染指甲

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多是少女与儿童们。

6.做巧食

巧果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7.贺牛生日

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

8. 供“摩侯罗”(磨喝乐)

“捏塑彩画一团泥,妆点金珠配华衣。小儿把玩得笑乐,少妇供养盼良嗣。”这是关于宋代七夕节物摩侯罗(磨喝乐)的写照。宋元玩具很有节庆性和时令性。在东京,每逢初六日、七日晚,市民多结彩楼于庭,唤作“乞巧楼”,为的是放置“魔合罗”。如元曲中所说:“今宵两星相会期,正乞巧投机。沈李浮瓜肴馔美,把几个摩呵罗儿摆起。齐拜礼,端的是塑得来可嬉。” 所谓“魔合罗”,又可称之为“摩诃罗”“磨喝乐”等,是梵语的音译,是佛经中的神名,传自西域。在宋代小说、元杂剧中,魔合罗成为漂亮可爱的化身。如《十三郎五岁朝天》:“又是一个眉清目秀,脣红齿白,魔合罗般一个能言能语,百问百答。”这些在《东京梦华录》《梦梁录》中都有记述。

一般来讲,魔合罗是小的泥塑偶,但用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装罩。也有将魔合罗装饰得金珠牙翠,所以贵重得值数千钱。《武林旧事》记皇家的魔喉罗“大约高至3尺,或用象牙雕镂,或用龙涎佛手香制造,全用镂金珠翠,衣褶、金钱、钗镯、佩环、真珠、头须及手中所拿的戏具,都是‘七金’做成”。 最为广泛的还是泥塑的魔合罗,在宋元俗称为“泥孩儿”。在魔合罗的塑造上,以宋代苏州地区制作最为精巧,这在《岁时广记》、《方舆胜览》中都有明确记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UID
18
阅读权限
150
金钱
52270 充值
帖子
10588
积分
57968

五周年纪念勋章 终极勋章 三周年纪念勋章 爱心帮助勋章 版主勋章 灌水天才勋章 光影帅哥勋章 光影铁杆勋章 活动幸运勋章 开站纪念勋章 梦幻勋章 特殊贡献勋章 优秀版主勋章 在线王勋章 元老勋章 Vip勋章 金牌会员 活动达人

4#
发表于 2009-8-26 10:14:58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本帖最后由 ray89573 于 2009-8-26 10:24 编辑

三. 银汉迢迢,鹊桥归路——七夕蕴涵的中国爱情文化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在诸多中国传统佳节中,难得有爱情文化浓郁如斯的。七夕节的文化背景注定了它的“情人节”定位。虽然“中国情人节”的呼声也是一种西方思维模式的类比解释,就像人们热衷将关汉卿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将粱祝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但暂且让我们反观有着相似指向的西方的情人节“圣瓦仑丁日”,中国的情人文化则与之有着截然不同的起因与情节。古罗马的基督教殉难者留给后世情人们云开雾散的解放的爱情,悲壮的故事之后便是轻松,而华夏先民传说中的情人们,却要永生相望、相守。他们没有拼死拼活的激烈,却留下了永恒的沉重的悲情。

有人说中国的爱情故事没劲,一惯平平淡淡、沉闷压抑。的确,西方文化擅长以跌宕起伏、畅快淋漓来冲撞人心,而中国的故事往往只是娓娓道来——不论是爱情还是悲情,不论是眼泪还是微笑,不论是“有美一人,宛如清扬”的怦然心动,还是“心悦君兮君不知”的怅然若失……少有激烈的疯狂,却有着静默的思守;少有惊人的绝恋,却有无期的相随。华美古装剧《大明宫词》说:爱情,就是长相守……然而,永隔之水是否载得动一河的悲情?而这种的爱情之悲经过了千年的洗炼,更化作千秋流水,默不作声地流入心底深处。看不见波澜起伏,却是更加深远悠长了——君不见,天河一去三千年,日日思君明镜前……

中国自古没有情人节的提法,也不大习惯宣扬肆无忌惮、没有来由的爱情。于单纯的情爱之外还有重要的伦理与道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不仅是刻骨铭心,更是夫妇间平淡的忠诚不渝;伦理之外还有道义,即使在质朴的先秦,露水相逢的男女之好也不能不讲“义”,否则便不会有“尾生存信、抱柱而死”的故事了。我们的爱情,还深深蕴藏着着固有文化中的舍生取义和义无反顾。

爱情几乎是人类的本能,率性而发,如同田野的芳华,美好却短暂。捕捉瞬间的灿烂固然让人心动,而持久的美好却往往为我们所忽略,中国文化中的爱情最看重持续,先人认为爱情是很有必要上升到夫妇之义的,这也是多么自然的一件事——春华渐替秋实以至冬藏,以尽天道人和。换句话说,如果两情相悦,那为什么不长相厮守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从此生死相依,从此家族延续。

很多人对中国古时的媒妁之言嗤之以鼻,叹古人不会自有恋爱从而不知幸福为何物。实际上爱情婚姻这东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我们将近一百年间对的传统文化的肆意焚烧之后,不知是否还记得那劫火之后的遗珠?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中有一段木兰出嫁前的内心独白,也许算得中国女性传统爱情观最好的写照了:


“在这种爱里,没有梦绕魂牵,只是正常青年男女以身相许,互相敬重,做将来生活上的伴侣,只是这么一种自然的情况。只要双方正常健康,其余就是顺乎自然而已矣。若想使妻子永远像天使天仙一样,永远具有使人意乱情迷的魔力,使她那既是情人又是丈夫的男人永远沉醉在她的诱惑之下,或者使丈夫也永远有同样力量,并不容易,自属真实;但是老天爷确已赋予了年轻夫妇一种自然的和好相处的方法,这种方法就犹如情爱的水泥,由于赋予男女双方对于对方所有而自己所无的某些品质的需求,由于赋予了男女双方对于彼此各独自具有的吸引力,就能修补微小的裂缝,能熨平婚姻的衣裳上的绉痕,每天随晨光俱来的,又是一件新衣裳。性的迷惑存在于正式的婚姻之内,也存在于正式婚姻之外,而人类终必化为尘土的肉体,在婚姻生活上终必丧失性的诱惑力,真是可堪一哭。”

几年曾经前流行过一句话:“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那畅快淋漓喊出这句话的人们,又怎能领略那种绵长无声的爱情之美?那种天各一方、永隔一水之痛,世上又有哪种爱情文化可与之相提并论?有时候,真正的震撼恰恰在于这种绵绵无期、细致入微的隐忍之痛。那是“我欲与君相知,长久无绝衰”,那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那是“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那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既然当今有了“中国情人节”这一提法的呼声,那么最有情人文化的七夕节自然首当其冲入选了,其实,要说它作为情人节还有点勉为其难,因为牵牛织女的传说最初完全是一个永恒的悲剧——“河广尚可越,怨此汉无梁”,用西方的语言说类似“永生的诅咒”。七夕的爱情传说,似乎悲苦多了几分,温馨遥不可及。它最初只是一个离散情人凄苦的忌日,为人嗟叹讳言。纵使后世美好心愿的弥补,也难改这个传说天然而来的悲情。牵牛织女临水而立,盈盈相顾,一顾三千年。不过,或许悲剧更能让人懂得珍惜。这个有着淡淡哀愁的传说,这个发生在天上人间的久远故事,告诉着几千年的人们关于爱恋、思念和别离;在每年的这个日子里,不论是磐石蒲苇的坚韧夫妻,还是情窦初开的青涩恋人,希望都能一起仰望星空,天河如练,长空如水,我们再口耳相传那三千年的聚散思恋,同时思索,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我们自己的爱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UID
18
阅读权限
150
金钱
52270 充值
帖子
10588
积分
57968

五周年纪念勋章 终极勋章 三周年纪念勋章 爱心帮助勋章 版主勋章 灌水天才勋章 光影帅哥勋章 光影铁杆勋章 活动幸运勋章 开站纪念勋章 梦幻勋章 特殊贡献勋章 优秀版主勋章 在线王勋章 元老勋章 Vip勋章 金牌会员 活动达人

5#
发表于 2009-8-26 10:22:05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本帖最后由 ray89573 于 2009-8-26 10:23 编辑

附:七夕诗词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乐府诗集 卷四十五清商曲辞二 七日夜女歌九首】

三春怨离泣,九秋欣期歌。驾鸾行日时,月明济长河。
长河起秋云,汉渚风凉发。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
金风起汉曲,素月明河边。七章未成匹,飞燕起长川。
春离隔寒暑,明秋暂一会。两叹别日长,双情若饥渴。
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画夜长悬丝。
灵匹怨离处,索居隔长河。玄云不应雷,是侬啼叹歌。
振玉下金阶,拭眼瞩星兰。惆怅登云轺,悲恨两情殚。
风骖不驾缨,翼人立中庭。箫管且停吹,展我叙离情。
紫霞烟翠盖,斜月照绮窗。衔悲握离袂,易尔还年容。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 南北朝 谢惠连】

落日隐櫩楹,升月照帘栊。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蹀足循广除,瞬目矖曾穹。云汉有灵匹,弥年阙相从。遐川阻昵爱,修渚旷清容。弄杼不成藻,耸辔骛前踪。昔离秋已两,今聚夕无双。倾河易回斡,欵情难久悰。沃若灵驾旋,寂寥云幄空。留情顾华寝,遥心逐奔龙。沉吟为尔感,情深意弥重。


【七夕 唐 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白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 长恨歌(唐)白居易 】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 七夕 (唐)白居易 】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 七夕 (唐)罗隐 】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 七夕(唐)宋之问 】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 他乡七夕 (唐)孟浩然 】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 七夕 (唐)曹松 】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 秋夕 (唐)杜牧 】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七夕二首 (唐)刘禹锡 】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 七夕 (唐)沈佺期 】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 七夕诗 (唐)赵璜 】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
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云月掩楼台。
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


【 七夕 (唐)祖咏 】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 七夕 (唐)杨朴 】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 七夕 (唐)徐凝 】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 菩萨蛮 (宋)苏轼 】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闻月堕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 鹊桥仙 (宋)秦观 】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鹧鸪天 (宋)晏几道 】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 二郎神 (宋)柳永 】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 古别离(宋)庚肩吾】

古人谩歌西飞燕,十年不见狂夫面。
三更风作切梦刀,万转愁成系肠线。
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见


【 行香子 (宋) 李清照 】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乞巧歌

之一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之二

天皇皇地皇皇, 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

之三

巧芽芽,生的怪。盆盆生,手中盖;七月七日摘下来,姐姐妹妹照影来。又像花,又像菜,看谁心灵手儿快



               (全文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升级  31.97%

UID
10
阅读权限
60
金钱
7858 充值
帖子
1323
积分
10238

五周年纪念勋章 银牌会员 铜牌会员 版主勋章 光影帅哥勋章 开站纪念勋章 优秀会员 Vip勋章

6#
发表于 2009-8-26 10:27:13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兄弟七夕快乐
拿个沙发慢慢看文章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ray89573 + 3 感谢兄弟的支持!

总评分: 金钱 + 3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UID
18
阅读权限
150
金钱
52270 充值
帖子
10588
积分
57968

五周年纪念勋章 终极勋章 三周年纪念勋章 爱心帮助勋章 版主勋章 灌水天才勋章 光影帅哥勋章 光影铁杆勋章 活动幸运勋章 开站纪念勋章 梦幻勋章 特殊贡献勋章 优秀版主勋章 在线王勋章 元老勋章 Vip勋章 金牌会员 活动达人

7#
发表于 2009-8-26 11:14: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有点晕了。。到底哪个算得上是中国的“情人节”?元宵?上巳?端午?七夕?争议很多啊。“七夕”可不可以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是个有待商榷的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升级  25.15%

UID
329
阅读权限
40
金钱
1194 充值
帖子
371
积分
1503

五周年纪念勋章 光影原创贵宾勋章

8#
发表于 2009-8-26 11:19: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ay89573 于 2009-8-26 11:20 编辑
有点晕了。。到底哪个算得上是中国的“情人节”??元宵?上巳?端午?七夕?争议很多啊。“七夕”可不可以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是个有待商榷的问题。
ray89573 发表于 2009-8-26 11:14


个人认为元宵,
因为只有这天,闺秀们才能出门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ray89573 + 5 貌似网上大部分都认为是元宵

总评分: 金钱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UID
18
阅读权限
150
金钱
52270 充值
帖子
10588
积分
57968

五周年纪念勋章 终极勋章 三周年纪念勋章 爱心帮助勋章 版主勋章 灌水天才勋章 光影帅哥勋章 光影铁杆勋章 活动幸运勋章 开站纪念勋章 梦幻勋章 特殊贡献勋章 优秀版主勋章 在线王勋章 元老勋章 Vip勋章 金牌会员 活动达人

9#
发表于 2009-8-26 13:09:45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哎。撰写这篇文章的天风环珮现如今已不在人世了!才30岁!那个蒹葭从风,是个很有才学的MM,也在网络上消失了。网上悼念天风的祭文一大把一大把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5

UID
12
阅读权限
200
金钱
53822 充值
帖子
10498
积分
59847

五周年纪念勋章 终极勋章 三周年纪念勋章 光影原创贵宾勋章 光影龙头勋章 光影圣手勋章 光影侠客勋章 梦幻勋章 特殊贡献勋章 音乐精灵勋章 影视精英勋章 元老勋章

10#
发表于 2009-8-26 13:36:25 |只看该作者
哇 內容太多了 看到眼花呀
相送當門有修竹 為君葉葉起清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Rank: 3

升级  81.88%

UID
252
阅读权限
30
金钱
687 充值
帖子
304
积分
855

五周年纪念勋章

11#
发表于 2009-8-26 20:55:08 |只看该作者
很强啊
虽然没耐心看但先收藏了
奢华糜烂和挥霍 空虚不安和堕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

升级  6.42%

UID
512
阅读权限
50
金钱
2650 充值
帖子
1425
积分
3321

五周年纪念勋章 铜牌会员

12#
发表于 2009-8-26 21:55:32 |只看该作者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ray89573 + 2 字有点大了

总评分: 金钱 +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UID
18
阅读权限
150
金钱
52270 充值
帖子
10588
积分
57968

五周年纪念勋章 终极勋章 三周年纪念勋章 爱心帮助勋章 版主勋章 灌水天才勋章 光影帅哥勋章 光影铁杆勋章 活动幸运勋章 开站纪念勋章 梦幻勋章 特殊贡献勋章 优秀版主勋章 在线王勋章 元老勋章 Vip勋章 金牌会员 活动达人

13#
发表于 2009-10-2 20:46:37 |只看该作者 |楼主
顶上去。嘿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升级  66.6%

UID
3766
阅读权限
40
金钱
2044 充值
帖子
568
积分
2332

五周年纪念勋章

14#
发表于 2010-8-14 07:34:43 |只看该作者
又長見識了,謝謝樓主的詳細介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升级  49.2%

UID
2099
阅读权限
40
金钱
1560 充值
帖子
828
积分
1984

五周年纪念勋章 元老勋章

15#
发表于 2010-8-14 12:19:50 |只看该作者
这还是09年的帖子,又是一年七夕时

点评

ray89573  又是一年七夕时,2011年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8-6 16:12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论坛注册

关闭

友情推荐

【特別奉獻】大馬甲超版抄底大分享
【特別奉獻】大馬甲超版抄底大分享
大馬甲超版多年收藏,抄底大分享,只為答謝大家多年的額支持和關注。請關注[DVD原盤分享],支持光影久久......

查看 »

关于我们|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 粤ICP备10240225号 )   联系管理员

GMT+8, 2025-9-15 01:35 , Processed in 0.08489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Theme by Admin987.com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