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搜索

tag 标签: 香港电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爱电影,爱香港电影
酒醉人更欢 2013-4-24 19:56
为完成任务··。
4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转】哪些经典的香港电影
严子瑜 2013-4-24 13:25
NO1.《英雄本色》   无论何时清点香港的黑帮电影,《英雄本色》都应当首屈一指。自它诞生以后,整个香港乃至东南亚都被其深深的震撼了,以至后来拍摄的N多黑帮片,都或多或少地带着《英雄本色》里面的痕迹。如果要选一部香港版《教父》非次片莫属。   想当年,小马哥穿着黑色风衣,戴着墨镜,咬着牙签,手持双枪杀入敌阵的风范,成为多少青少年的座右铭。“我不想一辈子让人踩到脚下!你以为我是臭要饭的?我倒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要证明我比别人了不起,我只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亲手拿回来!”在社庙里,小马哥喊出的这段话,又让多少失意的男儿热泪盈眶,并重新鼓起拼搏奋斗的勇气啊! NO2.《暗花》   这部电影简直是古龙小说的翻版,故事之紧张刺激,悬念之紧密巧妙,人物之细腻生动,对白之诡异神秘,让人叹为观止。   影片中,许多场景即使看过一遍,也难以忘怀。比如,在囚室里谈话那段,蓝白刺眼的光线照在两人的脸上,空气中飘满迷蒙的尘灰,一个弹球在两人之间倏忽来去,宿命色彩浓烈。还有最后的那场对决,两个人屹立在黑暗的角落,在刺眼的光线里,无数的镜子鳞次栉比,画面里分辨不出哪一个是真实的人,那是两个棋子的生死挣扎,隐喻深远。   在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暗花》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等五项提名,最终却空手而回,简直让人跌破眼镜,使人情不自禁想到《肖申克的救赎》在1995年奥斯卡奖上铩羽而归的遗憾。 NO3.《无间道》   《涅槃经》第十九卷:“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影片刚一开始,就毫不留情地将我们带入宿命思辨的黑色架构,让我们随之一起震动,一起唏嘘,一起颤栗。   该片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结构悬念合情合理,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更让人振奋的是,演员阵容空前强大,四位主角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曾志伟俱是影帝级人物。主角的阵容已足以征服全中国的影迷,配角的魅力也令人难以抵挡。除了新秀陈冠希、余文乐外,郑秀文、陈慧琳、萧亚轩三位天后级人物的出演,令影片的阵容几乎达到完美的地步。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黑帮电影,为低迷的香港电影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NO4.《枪火》   《枪火》仅以250万的成本,在19个工作日里拍摄完成,却称得上是“杜琪峰最屌的一部电影”,也是香港黑帮电影史上的巅峰之作。在这部电影里,杜琪峰以静制动,以小博大,以极度内敛的姿态,向我们阐释了一种静态黑色美学。   影片的几位演员,全是港台影坛的老戏骨,表演张弛有度,收发自如,令人赏心悦目。说到表演,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荃湾商场的枪战。这场戏的背景是五位保镖陪文哥去谈判,在商场中遭到伏击,于是五位保镖立刻进入高度戒备状态,演绎了一段精彩绝伦、意味无穷的对决。五人像武士般分别持枪站位,敛声屏气,凝如山岳,渲染出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极具视觉美感。这段精彩的镜头可以作为了解“银河映象”黑色风格的标签,永远在香港电影史中留下辉煌的一笔! NO5.《暗战》   这里虽然没有恢弘壮阔的爆炸,没有气势磅礴的激战,没有肌肉健硕的猛男,没有性感撩人的美女,只有一个弥留之际的罪犯,在同一个精明干练的警察玩一场七十二小时的游戏,可是,一旦真正地投入进去,跟着杜琪峰和韦家辉的线索,随着刘德华和刘青云的精彩演绎,却可以体味到另一种深刻的紧张和刺激,快乐和感叹。   这是杜琪峰向经典《盗火线》的一次致敬。但相比于艾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的精彩演绎,刘德华和刘青云的对手戏也是毫不逊色;比之于爱情,《暗战》反倒胜上一筹。   对于其他女孩来说,与罪犯遭遇,肯定是挥之不去的噩梦,但对于蒙嘉慧而言,遭遇刘德华,却是记忆终生的最美的邂逅。当两人相偎相依,当他们一起走进那家小店,没有人再怀疑,爱情之花已在悄悄地如火如荼地绽放,可死亡的阴影却悄然袭来。未及相诉衷情,便即匆匆而别,永诀今生,直看得人心神恻然。后来,影迷们把《暗战》里的爱情称为“清浅之爱”,永久传唱。 NO6.《野兽刑警》   上世纪末,内外交困的香港电影从巅峰滑落低谷。出于对电影工业和周遭一切的不满和无奈,陈嘉上拍出了这部极具颠覆性的《野兽刑警》,震惊四座。   黄秋生在此片中的表演炉火纯青,时而戏谑,时而严肃,时而放荡不羁,时而深情款款,尤其是最后为兄弟报仇的那段,蹒跚摇晃的步子,迷离凶狠的眼神,梦魇呓语的喊叫,令人如同身临其境,毛骨悚然,实在不愧超级影帝的称号。作为后起之秀,谭耀文和影帝黄秋生演起对手戏一点也不含糊,把图钉华这个城府很深的古惑仔演绎得是入木三分,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这部电影在1999年的香港金像奖上大放异彩,击败《暗花》这样的强劲对手,一举夺得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五项大奖,称得上是实至名归。 NO7.《古惑仔》系列   《古惑仔》系列共有以下六部:《人在江湖》、《猛龙过江》、《只手遮天》、《战无不胜》、《龙争虎斗》、《胜者为王》。此外,还有几部电影可作为《古惑仔》特别版,如《山鸡故事》、《洪兴十三妹》、《旺角揸Fit人》、《少年激斗篇》等。   它的魅力在于,古惑仔们为了兄弟情义,或者为了地位和财富,敢以血肉之躯在现代街市厮杀,以平凡人的身手来面对死亡的恐惧,使影片弥漫着真实的血腥气息,让人看着感同身受,热血沸腾。影片的另一看点就是,群星璀璨,不仅有郑伊健、陈小春、黎姿、李嘉欣这样的偶像派明星,更有黄秋生、吴镇宇、任达华、张耀扬这样的老戏骨,令人目不暇接,惊喜不断。   《古惑仔》系列推出后,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对社会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后来,港台又推出了不少以黑社会为题材的电影,但至今也无法超越《古惑仔》的影响力。 NO8.《纵横四海》   只听名字都知道这片子多霸气了。再加上吴宇森的导演,周润发、张国荣、钟楚红的精彩演绎,浪漫的法国气息,细腻而又奔放的情感,绝对称得上经典影片。   其中最经典的场面,莫过于周润发、张国荣和钟楚红这三名青梅竹马的神偷到巴黎****名画的片段,借此,吴宇森肆意挥霍了一下他的浪漫情怀和幽默雅趣。最喜欢钵仔糕放荡不羁的性格,洒脱不俗的身手,以及他那些幽默诙谐的表白。记下他的经典语录吧:“有时候太照顾别人的感受,会失去自我的,你知道吗?其实你们都了解我的性格,我喜欢东逛逛,西逛逛,我喜欢流浪,爱一个人不一定要跟她一辈子的,我喜欢一朵花,并不一定要把它摘下来;我喜欢风,难道叫风停下来,你让我闻一闻?我喜欢云,难道让云飘下来,来罩着我?我喜欢海,难道叫我去跳海?” NO9.《天若有情》   看看这部电影的制作班底(监制:杜琪峰,策划:林岭东、王晶,导演:陈木胜,音乐:罗大佑),就知道,《天若有情》注定要在香港电影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这部电影经典与否,姑且不论,但至少令人难以忘怀。那时候的刘德华,年轻帅气,英气逼人,而他塑造的华弟也成为香港电影的经典形象,几乎与周润发的小马哥齐名,提起华弟这个名字,影迷们想到的就是侠肝义胆、情深似海。影片最后,刘德华骑着摩托,载着吴倩莲在公路上飞驰,刘德华鼻血滴落,染红了吴倩莲洁白的婚纱,成为这部电影中最动人的一幕,不知让多少痴情人流下热泪。   多年后,当初的班底各奔西东,成为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获奖无数。但这部没有获奖的影片,却留给了影迷们更长久的记忆,因为在那个年代,他们付出了最纯真的感动。 NO10.《一个字头的诞生》   这是韦家辉继《和平饭店》后的又一力作,其黑色幽默之荒谬,隐喻反讽之高超、拍摄手法之狂放,演员表演之生动,为当时的香港影坛带来了一阵清风,该片也因此被誉为“香港史上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作品”。   影片的故事结构类似于汤姆-提克威的《罗拉快跑》, 都采用了三段式叙事法,故事的主角都是社会边缘的小混混式的人物。黑帮人物阿狗在32岁时的交口,面临着两个抉择,要么胡混下去,二是轰轰烈烈大干一场,故事由此展开假设。影片的主题基调荒谬,人物的性格也很古怪,在摇摇晃晃的镜头下的所作所为,带有明显的反潮流情绪,流露出一种命运不可把握的宿命感,看后令人不胜唏嘘。 (function(w, d, g, J) { var e = J.stringify || J.encode; d = d || {}; d = d || function() { w.postMessage(e({'msg': {'g': g, 'm':'s'}}), location.href); } })(window, document, '__huaban', JSON);
0 个评论
分享 香港电影
随风而逝 2012-4-25 19:42
从小一直接触电影,最熟悉的就是港片。现在大多数港片已绝迹,期待能够找出这些经典。
0 个评论
分享 情节:松散与拖拉(2)香港电影的秘密---大卫·波德威尔
猪悟静 2012-2-27 04:42
情节:松散与拖拉   即使香港电影铺排剧情的技巧未及好莱坞,他们亦非胡乱堆砌故事与奇观,亦不是作后现代片段式拼凑。他们说故事的方式,貌似简单又漫不经心,但其实是建基于某些由来已久、感染力强的做法。 以影展电影的标准衡量,港片的叙事方式可算是十年如一日的简单与幼稚。西方观众已在欣赏安哲罗普洛斯的《流浪艺人》(The Travelling Players,1975)、拉乌·卢易兹的《中止的使命》(La vocation suspendue,1977)、奇斯洛夫斯基的《盲打误撞》(Blind Chance,1981)、彼得·格连纳韦的《绘图师的合约》(The Draughtsman's Contract,1982)、里奥·卡拉斯的《男与女》(Boy Meets Girl,1983)、冯·特艾尔的《罪之源》(TheElement of Crime,1984)及艾丽丝·瓦尔达的《天涯是我家》(Sans toit ni loi,1985)等影片,香港的大众电影却仍然留恋令人尴尬的平铺直叙,甚至草率马虎的说故事方式。正如佐弗利·奥拜仁称,典型港片是将事件拼凑起来,犹如急就章,其结果是“即兴的凌乱”,影评人李焯桃也说,港片挥之不去的弱点,在于“不擅处理剧情”。 有电影学者认为所有大众娱乐,都是把吸引人的东西堆砌起来,港片对他们来说也许别具吸引力,他们觉得欣赏角度不在整体连贯性,而在于奇观(spectacle)与叙事(narrative)之间的张力。故事若只是由前因与后果、行为与反应结合而成,那么,没有故事内容时,大家不得不只是看和听的时候怎么办?若以原型的歌舞片为例,那剧情就如一条晾衣绳,五彩缤纷的歌舞便晾挂其间。若从这个角度理解叙事与奇观的关系,所有影片便都好像歌舞片了。一场打斗或追逐,一串笑料,壮观布景或如画风光,不都是奇观么?而经常出现的明星特写画面,字幕出现时加上动人配乐的段落,也都作如是观。套用汤姆·靳宁那影响深远的字眼,所有娱乐电影都是“招徕式电影”(cinema of attractions),因此情节的存在只是借口,目的不外乎展览连串吸引人的壮观场面。 官能刺激理所当然是大众电影不可或缺的一环,但若仅以叙事、奇观二分法分析这个情况,也许并不恰当。理由在于,叙事与奇观若一分为二,叙事的定义便变得很狭隘,事实上,大众影片说故事的过程不会停下来,奇观的时刻通常也是情节的组成部分。恋人表达爱意,不一定要频频打情骂俏,寄意一曲《Dancing in the Dark》[此美国流行曲于《龙凤花车》(The Band wagon,1953)中佛烈·雅士提与施·瑞丽在公园无声共舞一场给用作配乐。——译者注]也一样奏效;凝定在玛琳·黛德丽脸上的特写,把角色性感沉思的一面带出来,且有着重大的叙事功能。飞车、火并、爆炸的场面,往往只被视为奇观的东西,但亦同时可以是推进剧情、考验主角、令歹角的奸计出乱子,甚或导致配角死亡等的情节。部分内容看似无关宏旨,如一连串无厘头笑料,但别忘记故事也需要承托与铺展。民间故事就是要有三兄弟、三个愿望或三次考验。纵然把数目减少一或两个,亦无不可。文学理论家维多·沙克洛夫斯基称这种叙事方式为“梯形”(stepped)结构或“减慢节奏”(deceleration),任何讲故事的,都要把故事讲得长短适中,故得把形形色色的材料拼凑进去,所以才有重复、搞笑、枝节或拖拉。与其把奇观与叙事看成对立的二元关系,我们不如视电影为一连续体,一端是剧情紧凑的,另一端是松散、片段式的。 大众电影跳跃于叙事与奇观两极之间的说法,有与之相近的观点,就是认为60年代或以后的“后经典”好莱坞片,紧凑统一的叙事方式已然破产。后现代主义的评论家便很喜欢此一观点,因为他们的理论如商品化的兴起,分心和断续的观赏习惯,以及对当前世界的理解彻底崩溃等,都和这观点不谋而合。观众四分五裂,经验分崩离析,正好和文本支离破碎互相呼应。   因此,香港电影可视为后现代混乱状态的一个典范。 不过若细心研究,便会发现问题往往不是那么简单。后现代影评人眼中支离破碎的影片,其实不过是片段式的,这种叙事方式,也非新鲜事儿。更何况,今天的影片故事并非全属片段式,近年好些影片,如《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及《偷天情缘》(1993)所表现的精彩结构,比诸《将军号》(The General,1927)、《星期五女郎》(His Girl Friday,1940)及《普天同庆艳霓裳》(The Pajama Game,1957)等经典旧片,亦毫不逊色。好莱坞片故事不必要地统一的现象,已持续好一段日子。导演炮制具有节奏及平衡作用的含蓄细节,似乎都不是为主题服务(这些特别形式往往没有深化影片信息),这是因为对导演而言,设计复杂的布局会产生快感,加添枝节又是一种挑战,更可向同行炫耀技巧。好莱坞片大都倾向中产品味,也许如今他们已吸饱了高级艺术的养分,故对18及19世纪美学观所推崇的三一律及统一性珍而重之。 即使香港电影铺排剧情的技巧未及好莱坞,他们亦非胡乱堆砌故事与奇观,亦不是作后现代片段式拼凑。他们说故事的方式,貌似简单又漫不经心,但其实是建基于某些由来已久、感染力强的做法。 形式往往取决于格式,规模大小于是能决定故事结构,短篇故事的布局因此亦有别于连载小说。香港导演划一片长,一般为90-100分钟,或九至十本拷贝之间,戏院便可每隔两小时放映一场,务求一天之内安排最密的场次,增加票房收益。正如前文所述,导演把九本作为铺排剧情的单位,第一本首先抓住观众注意力,第四本开展一条重要的剧情线,第六或第七本出现另一个重大转折,最后二至三本是延宕的高潮与结局,即若落幕后仍余音袅袅,以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有时故事结构分三部分:第一至第三本为起始,以塑造角色为主。第四至第六本为铺展,以展现故事主要内容,并在开场约一小时后出现危机,第七至第九本为高潮,即影片最后的半小时。这种故事结构的原则,亦见于如《投奔怒海》(1982)与《胭脂扣》(1988)等“艺术片”。虽然有导演声称不再依从以九本为单位的公式,但不少人仍旧这样做。譬如黄志强便要求编剧给他准备分作九段的剧本,每段写入一本(即十分钟)的情节,传统故事结构在成龙《A计划》(1982)里很是典型,第一本介绍成龙出场,把他塑造为乐天的水警,却面对工作上的难题:香港水域海盗猖獗,港英政府担心不已,但水警与陆警却为了权限问题争执不休。第一本结尾上演一幕酒吧打斗闹剧,成龙因此与警长之子元彪结下梁子。第二本剧情发展转缓,讲海盗内应匿藏于英国人的私人会所,同时介绍诡计多端的江湖骗子洪金宝出场。第三本多添些喜剧成分,讲成龙等人调到陆警,给元彪施以虐待狂式操练,苦不堪言。 第四本开始,才出现动作大场面,成龙与元彪联手闯进会所,生擒海盗的党羽。成龙不耻警方胆小怕事的反应,愤而摘下警章,反与洪金宝一道施计试图活捉余党。在第五及第六本,成龙与洪金宝欲骗匪帮上当,怎料弄得一团糟,引起连场追逐与打斗。多数观众认为这一大段最是吸引人,惟综观整体布局,那不过是依循格式的做法而已。 《A计划》按公式铺排,第七本剧情峰回路转,海盗掠走英国船,挟持英海军少将,成龙负起营救任务。他假扮勾结海盗的奸商,领着洪金宝与元彪登陆海盗的小岛。第八及第九本讲包围海盗大本营,最后以大量篇幅描述与海盗首领大打出手的经过,尾声一场明快交代成龙一伙坐上木筏,把获救的英国俘虏拖回岸上。   港片逐本铺排剧情的方法,能使序幕更显生动精采。《最佳拍挡》是典型的现代式故事结构,幕开便见主角艺高人胆大的盗宝场面,并带出全片故事。有时,序幕会和发展下去的剧情没有什么关联,如《人吓人》(1982)开场便上演一幕闹鬼活剧,虽借此介绍了洪金宝这个好管闲事的老好人,也定下全片基调,但那丈夫鬼魂和给捉奸在床的妻子,却与主线剧情无关。 九本格式亦使衬托的枝节铺排得更巧妙。任何编剧都知道创意过早用光会出现问题,而剧力到了第二或第三幕已疲态毕露亦是弊病。但若把前面11~30分钟的篇幅用作介绍及点缀,便可在稍后才插入首个转折,余下的故事亦可铺排得更紧凑。换言之,铺排衬托的枝节宜早不宜迟,以腾出充裕时间发展戏剧处境,如《人吓人》第三本都花在洪金宝把诈死的午马翻来覆去验“尸”,第四本才发展主要剧情,又如《天罗地网》(1988)第三本讲枪战之后,丁君璧对遇害队长的追念,以及巡捕房改由军方接管;到了第四本,丁君璧才与打仗时的战友重逢,开邀他们一起当巡捕,与毒贩展开殊死战。喜剧《家有喜事》(1992)首三本都用作铺排多条剧情线,之后才出现主要处境:大哥(黄百鸣)为气妻子(吴君如),把情妇(陈淑兰)接到家中,而他两个弟弟亦找到情人。 港片在第四本以后,常出现更多点缀的情节。《倩女幽魂》(1987)第四本出现重大转折,讲树妖操控聂小倩,迫她杀害恋人宁采臣,并在三天之内下嫁黑山老妖。但到了第五本笔锋一转,大都充斥再现的枝节:道士燕赤霞(午马)一边舞剑一边狂歌一曲《道》讴歌道家与剑术,树妖姥姥接着再开杀戒,又添一个亡魂,此外还响起一首抒情的歌曲,配上先前出现过的画面蒙太奇。直至第六本,影片才重拾故事主线,聂小倩终于向宁采臣剖白自己是女鬼的真正身份,燕赤霞提议宁采臣做饵,诱捕树妖。另外,中段各本亦可加添剧情转折与制造小高潮,如《皇家女将》(1990)决定性的第四本中,女警首次与越南帮正面交手,又干掉其首领的亲弟,这一段埋下第五本越南帮报仇杀死黄宗保(梁家辉)的伏笔。除此,第五本亦有扣人心弦的一幕,就是宗保妻子(高丽虹)与妹妹(刘嘉玲)在他母亲生日那天,隐瞒宗保死讯。 新艺城鼓励导演每场戏都搞得有声有色,加入特技、打斗、追逐及搞笑噱头,然后用不同颜色标示在逐本绘制的图表上。高志森忆述,要是有哪一场戏的图表上没有任何颜色标记,就需加强效果甚至要扔掉。也许有人认为,所有这些元素,都涉及自由浮动的“奇观”打散“叙事”(即故事线)。然而,若以片段式结构的公式分析这种做法,其实更加贴切。编剧似乎没有任何指引,为中段小高潮及充斥每一本的卖点找寻动机,因此,剧情欠缺长线的脉络,不会在目标的形成、受阻、重订及实现过程中大造文章。取而代之,如《A计划》及《倩女幽魂》,剧情都只是短线式的,各条故事线都是相对封闭的。因此,剧情的各种曲折变化都是逐一拆解,没有汇聚起来推上单一的高潮。《瘦虎肥龙》(1990)第四本尾段,孖警(麦嘉、洪金宝)合力侦破贩毒案;第五本讲他们到新加坡度假,并决定离开警队,开设卡拉OK酒廊,可到了第六本,他们却巧遇先前追捕的大毒贩,再度展开追逐。 剧情发展许多时会戛然而止,然后又重新开始,因此往往需要制造巧合的情境把故事连贯起来。巧合这普及叙事文学皆偏爱的叙事方式,变成连戏的主要手法。《杀手蝴蝶梦》(1989)里,女主角(王祖贤)被迫做了黑社会头子(陈惠敏)的情妇,而她的旧男友(钟镇涛)竟成了黑社会头子的杀手;杀手干罢一单交易后,在街头再遇旧女友。《马永贞》(1997)有一场,主角(金城武)身受重伤,再被人从桥上推落水,幸给经过渔船救起,主角的旧情人(宣萱)碰巧住在船上。历险类型更常见这种作法:英雄人物都有运气逢凶化吉;而坏人,则有可能在危急关头射光子弹。 有香港影评人认为片段式的故事结构,可追溯到战后的说教粤语片传统,但那亦有可能是沿用更早期的技巧。从口述史诗到通俗历险故事,零碎的叙事方式向来都很受欢迎。大多数功夫片都像民间故事,主角二话不说便打将起来,事件又不厌其烦地重复,坏人则一个比一个厉害,笑料更肆无忌惮地随意穿插。凡是方言文学,大抵都有结构松散的倾向。古往今来,片段的紧凑或激情,显然比整体的严密结构更能讨得多数观众的欢心。玛德琳·杜兰(Madeleine Doran)对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潮流有这样的描述:“以几个片段为中心把众多事件组织起来,事件之间的联系则随意松散”。这样的描述,对多数港片倒贴切得很。好莱坞的故事发展背后都有很详尽的动机,并同时顾及多条剧情线,可那却是大众电影不常见的作法。 港片情节的大众源头,可见于编剧对易容、易服、恶作剧及阴谋败露的偏爱,这些,亦都是16~18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以至默片等不少叙事传统所乐于采用的。此外,人与人的误解及时间的误差,亦用以增强喜剧感与剧力。   民间故事那种对主角气力、能力与意志力的考验,以及来自陌生人的挑战,均不仅见于功夫武侠片,还是赌片所爱用的,赌片更把赌局拍得花样百出使人目眩。除此,松散的结构亦可以使片刻的剧情变得生动,而且事情在毫无先兆下发生,可给观众带来意外惊喜。事实上,那亦是一种写实的独特况味,因为生活里,恼人的事情总是接二连三的发生。《十万火急》(1997)的消防员,日常生活就经常给突如其来的事故打断,如升降机遇困,汽车失事等,更有每个成员私生活上的难题。虽然他们也曾在高潮时刻,合力扑灭一宗灾情严重的火警,但那拯救行动不过是他们生命中的又一件事,如果换了是好莱坞片,说不定就能解决了他们的所有问题。 同样,主要角色亦不会依从好莱坞“人物弧线”般发展,《义胆雄心》的李斯经历一次又一次教训后,学会变通与务实,但丁君璧在《天罗地网》中却被写成只会肃贪和扫毒,并为伙伴报仇雪恨。《生死时速》或许使人联想到成龙,但片中对心理成长的刻画,却是港片所罕见的:杰克(基努·里夫斯)要改掉有勇无谋的冲动性子,用智谋斗赢对手。香港动作片以复仇做故事重心,不外乎为确保攻击与反击的连环节奏,个中毋须角色改变性格,此外,主角一般都身负重任,为自己的荣辱或原则置生死于度外,而且从来不怎样怀疑自己。主角交上的好运,如巧遇救星或敌人射光子弹等等,都成为“诗的正义”(poetic justice)。人世间的意外事件,犹似很自然地顺应着他那义无反顾的性格。 片段式故事结构亦有利于调子突变,粗俗喜剧因此亦可搞出悲情与悬疑。王晶的《赌神2》(1994)开幕一场,高进妻儿遇害,他因此走上复仇的不归路,但影片讲他到了中国内地后却变成喜剧,出现利用大剪刀与胯下制造笑料的追逐镜头,也有指涉周润发在《赌神》后发胖的娱乐圈话题。影片高潮一场牌局,双雄决战紧张刺激,但中途却插入高进两同伴低声讲到《龙珠》漫画与爱滋病的题外话。同样,元奎的《马永贞》本是一本正经的黑帮通俗剧,但当哥哥(元华)和老友(元奎)开始撒谎哄马永贞忘掉血海深仇,影片即变得夸张胡闹兼荒诞离奇,如把30年代的黑帮头子变成流行歌星,还给他配上90年代的舞台灯光效果。《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1993)就更离奇,饭店老板杀人的残暴画面,竟和探长频换女友的露骨搞笑场面交替出现。 说到结局,片段式故事结构的结局,比多数好莱坞片都出人意表。进口港片的美商Helen Soo指出,“香港电影里任何事情都可以发生。美国片的英雄决不会死,也决不会杀小孩,而美国人大多喜爱大团圆结局;可港片的结局却很难预知,猜也猜不透,这正是他们有趣的地方。”像《搏扎》(1980)、《赤脚小子》(1993)等众多功夫片,主角都与奸角同归于尽。《执法先锋》(1986)的原装版,有一场打手开枪杀小孩,而两主角(元彪、罗芙洛)在结局更双双死去。喜剧《八星报喜》(1988)虽然没有死人场面,而是每个男人到最后都找到梦中情人的大团圆结局,可其中一个却在尾声没好下场,情人跑了。类似意料之外的场面,你可以说是写实,也可以是一种叙事手段,所引发的感情更波动,但却是美国片所不见容的。 上述最后一例,亦显示港片也像别的大众电影一样,都有双重结局,纵然难以令人入信,但却使大众影片唤起观众更多酸甜苦辣的感受。《抢钱夫妻》(1993)讲新闻报道员(许冠文)受癌病折磨,漫长送别场面过后,主题曲《Always on My Mind》(该片英文片名)响起,配上催泪的画面蒙太奇,可在最后一场,主角却忽然康复过来,还和家人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急冻奇侠》(1989)在这方面走得更远,这是一部时光旅程的狂想曲,高潮一幕,御前侍卫(元彪)返回明朝,离开张曼玉饰演的妓女,可到了尾声,张曼玉却不再为娼,转在小食店工作,然后,一个害羞的年轻学生与她擦身而过,原来就是元彪——显然是投胎转世的,她捉紧对方,喜不自胜,影片随即落幕。和《秋天的童话》的第二个结局相比,这结局更加突如其来,简直全无伏线可言。 双重结局也会以相反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先有大团圆,后化喜为悲,如拳击片《浪漫风暴》为得女友Gloria(李若彤)的爱,可他同时却因多年拳击的伤患,猝然去世。观众虽喜见他收复失地,却没法感受圆满的结局。 有尾声的影片,其实并不常见。不少70年代的功夫片都在决战结束之际,来一个凝镜作结,其他情节内容都一概任由悬空下去。逐本构思故事的其中一个前提,就是要结局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导演不爱搞尾声,也许是午夜场观众使然,因为观众会按倷不住,交谈有之,离场有之,换了是凝镜完场,影片到最后一刻仍能紧抓观众注意力。   舒琪认为,港片导演是受了《神枪手与智多星》(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1969)完场的凝镜所影响。说到底,都怪《精武门》最后一镜.剧力迫人,那最后动作的凝镜,结果成为牢不可破的本土传统。 陈嘉上忆述,80年代间,编剧曾就如何附加尾声以传达主题信息展开连番辩论。陈嘉上自己亦为《逃学威龙》(1991)拍摄了尾声,最后却剪掉了。类似《急冻奇侠》、《抢钱夫妻》及《秋天的童话》等影片一旦附加尾声,用意在于为结局加添一个转折,而不似典型的好莱坞片那样,用尾声来进一步肯定剧情已达致的稳定状态。《异形》(Alien,1979)的尾声即为一例,薛歌妮·韦华整个人滑进睡眠囊,太空船则同时飘进太空去。徐克的《上海之夜》(1984)及吴宇森的《喋血双雄》(1980)为避免过于突兀,最后都刻画了角色对结局转折的反应。到了90年代,导演处理结尾镜头时都显得从容不迫,如《方世玉》(1993)、《点指兵兵之青年干探》(1994)、《冲锋队怒火街头》(1996)及《热血最强》(1997)。 即使情节由个别片段组成,也有办法令全片结构保持统一,那就是运用两种长期行之有效的叙事策略:对应情境及母题(或基调,motif)联想。当然,两种策略都不是片段式故事结构所专有的,但假如影片欠缺贯彻始终的因果关系,这些策略便特别派上用场,而且更能以出人意表的精采方式,把各片段统一起来。 对应情境可驾驭会计的故事线,如《八星报喜》(1988)及《追男仔》(1993)等爱情喜剧,便是两至三个求爱故事互相穿插,《家有喜事》(1992)则轮流描述三段男女关系,后在两老的八十寿宴上,一切都迎刃而解[大哥追回大嫂这一线,其实要到最后卡拉OK一场才功德圆满。——译者注]。《豪门夜宴》(1991)分述两死对头地产商,各有一名助手及一个情人,又各施奇谋哄骗欲在海湾战争后重建科威特的富商。对应情境亦可以搞出更丰富的民间故事色彩,如《人吓人》便以不同方式刻画死去的丈夫,还魂惩戒不忠的妻子。 像《天下第一拳》(1972)那样的功夫片,经常以对应场面刻画水火不容的门派,一派是孝子与贤师,另一派是冷血徒弟与更奸险的师父。由弗里茨·朗的《M》(1931),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劲探狂奔》(Tightrope,1984),到《天罗地网》及迈克尔·曼的《盗火线》(Heat,1995),警匪片差人与坏蛋之间的对应场面,更成为类型的常规。吴宇森的黑帮英雄片,则沉迷于塑造主角成双成对,以杰出的视觉元素突显对应关系。对应角色或对应故事线其实都是由来已久的技巧,对任何情节都管用,而且,关系松散的片段也会因此显得紧密起来。 对应元素通常以反复出现的母题表达,如对话或灯光,衣饰、道具或布景,小动作或几段音乐等任何可突出与重复的东西。有的母题在所有娱乐电影中一用再用,诸如心上人的照片,有时用来凝视自我陶醉一番,有时一怒之下给撕个稀巴烂。也有富于民间故事色彩的母题,如可让人实现三个愿望的魔神(《珠光宝气》(1994),或香港动作片常炮制的对应伤处。《至尊无上》(1989)的蟹哥(刘德华)左手受伤再被毒杀,挚友罗森(谭咏麟)便要仇人宫木押上其子太郎(龙方)的右手和右脚做赌注,对方则要他押上妻子(陈玉莲)的右手。 有时母题既简单且明显,又只在局部才出现。《天若有情》(1990)里,华弟(刘德华)把澳门买来的羽毛枕送给Jojo(吴倩莲),Jojo后来在水翼船码头扔出羽毛枕赶退父母,枕头爆开,羽毛四散。《女人,四十》(1995)英文片名是Summer Snow(夏日的雪),已一语道破中心母题。“夏日的雪”最初出现时,阿娥(萧芳芳)与患上老人痴呆症的家翁(乔宏)离开诊疗所,那雪其实是空中飘落的花瓣。影片将尽时,两人身在天台,前嫌冰释,白鸽羽毛在空中飞舞。有时,母题亦会隐晦含蓄,《浪漫风暴》的拳击手Ken在拳击场上初遇Gloria,当时她正给他在绳边的对手递来一瓶水,其后Ken比赛时错手把Gloria的哥哥打死,她愤而用水瓶打他。《赌神》(1989)里的高进受伤,额缠绷带,绷带证中染上小片血迹,状似中间有日出的日本绑头汗巾,使人记起他代表日本人出赛的承诺。类似的视觉母题,皆显示大众电影极之倚重的纯画面表达方式。 音乐化为母题,亦可产生强大感染力。80年代以来,作曲家深受新浪潮导演影响,开始为整部片谱写原创的电影配乐。电子合成器出现以后,作曲变得又快又便宜,电影配乐一下子大量增加。《东方不败风云再起》(1993)全片无配乐的画面约只有5分钟,而且,所有画面不出一分钟,定会响起音乐。 脑筋动得快的导演,开始利用音乐把故事各片段连结起来。   徐克《刀马旦》(1986)的片头字幕,已宣示配乐的重要性:绘上脸谱的演员随着音乐节拍转动眼睛,片名“刀马旦”三字随着主题曲歌声唱到激昂处逐字弹出,节奏强劲的歌曲,马上使人期待快速的动作,字幕更替的速度亦与主题曲的抑扬顿挫配合无间。片中,除有衬托悬疑与追逐场面的例牌配乐外,更有用于发展故事的特殊音乐母题。如那首旋律幽幽且亦懒洋洋的主题音乐,原是将军女儿曹云出场时响起的,但很快便又用在一整群年轻主角身上,后来甚至成为适用于所有感情场面的主旋律;她对蛮横父亲的感情,以及他们一伙之间没机会开花结果的爱情感觉,都在该旋律的带引下产生对应。到后来,这主题音乐甚至使人联想起北京城,第一次是三女角观察地球仪之际,其后则是与剧院诀别之时。 与主题音乐相间的,还有两个音乐的母题:其一是节奏轻快的插曲《雪花飘》,最初是冬日寒夜里三女角给赶到屋外,雪花飘下时响起,后用来衬托她们商量色诱盗匙的诡计,另一是片首字幕那节奏强劲的主题曲,在二男二女藏身剧院大被同眠时再度悄然响起,到了尾声五人各自上路时再以强劲的节奏倾泻而出。三个音乐母题都有不同编曲、不同节奏的变奏,其中又以懒洋洋的主题音乐最细腻,每回响起总是选段,而且总比上一次多一至两小节,至曹云为背叛父亲感到悲痛时,全曲始完整奏出。《刀马旦》情节颇松散,幸亏配乐将全片接合起来。 上述例子亦说明了声音或画面的母题,可以怎样强化情感。母题首次出现时,便可灌注情感,再出现时,可将情感变得更丰富,更具体,或更细腻。《新难兄难弟》中的儿子(梁朝伟),有一条具纪念价值的链坠,是年老双亲送的,可那其实是代表两老作出的牺牲,他却懵然不知。后来他离奇地回到过去,碰上年轻时的父母(梁家辉、刘嘉玲),发现父亲爱替左邻右舍出头,母亲则为了爱情离开富裕家庭。他变得很尊敬他俩,更把链坠相赠以作纪念。观众感到有趣的,不仅是年轻父母对他的举动大惑不解,还有是日后两人会把链坠送(还)给儿子,而且,儿子此后会珍惜那纪念品。 《赌神》的母题,则有不一样的感情轨迹。刻画高进的母题有二:他的玉指环和他心爱的金装朱古力,暗示他除有上流品味外,还与中国传统(金与玉)不离不弃,同时,也是他成熟(指环)与孩子气(爱吃朱古力)的双重性格的平衡。影片接着分别把两母题推而广之,变出大段情节。高进孩子气的一面,在他头部受创失忆后变得极端,甚至回复到婴孩般依赖身旁的人的性格,惟有朱古力能解除他突如其来的恐惧。玉指环的母题发展得较迂回,高进原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当担心手上的一副纸牌时,便会碰触自己指环,对手研究过他赌博过程的录影带后,也发现这点。但在赌局决战的时刻,高进却知道对方已晓得自己习惯,于是故意抚擦指环,使对方判断出错。观众喜欢看到熟悉元素变出新花样:男人对朱古力的偏好,变成小孩子般需索不断;我们看到的小动作也给对手发现了,可高进却比对手更加高明,也大出我们意料之外。 因为还有续集,所以母题、暗示及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局限于一部影片。影评人通常非议续集,认为那只是向钱看的跟风作,但续篇与前传却可以把观众早已熟知的母题改头换面,加入新的联想使肌理变得更丰富。《赌神3之少年睹神》(1996)揭露高进一头烫贴发型(效法阿兰·德龙)及玉指环(年轻时爱人送的吉祥物)的由来。野心更大的徐克,在《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中一举扭转吴宇森在前两集营造的男儿世界,小马哥的商标如飘扬的风衣、黑眼镜及两手开枪等,变成是在从前训练他的女人(梅艳芳)身上学回来的。类似的前传,不会叫观众重新估计前作的内容,而是在新的脉络中看那些内容如何取得新的意义。高进触摸指环的习惯我们早知道了,但在前传,那不仅是小动作或诡计,也变成是他忆念早逝至爱的行为。我们又早已领略小马哥的足智多谋骁勇善战,但前传里,他的个人风格却可追溯至一个既坚强又聪明的女人,影片因此开辟了感情的新天地。观众不会摒弃他们喜欢的角色,因此,要搞好续集,就要利用偶像人物旧有的性情,变出新的感觉。 母题带出的感情回响,尤见于港片与众不同的两种叙事策略之中。其一是片刻的闪回,不仅有往事重提的作用,还可加强感染力。这种手法,早自默片时代便已出现,后来西方渐渐弃用,但香港至今仍乐此不疲,而且搞得生气勃勃。《百分百感觉》(1996)高潮一幕,Cherrie(郑秀文)挽起吉它轻奏了一首旧歌,她和着唱时,画面淡入她过去跟Jerry(郑伊健)相处的日子,但她不肯定是否仍爱他。吴宇森的《喋血双雄》(1989),也一样有抒情的闪回片段。另一策略,是片末打出字幕时重现先前的镜头,用西方标准看,也属过时的作法。重复的影像,一般都是令人回味的镜头,又或是贯彻全片的母题,片末字幕因此或多或少给我们“重新阅读”影片的机会。《皇家女将》重现影像的重点,是男人的鲁莽行为、女人的姊妹情谊,还有儿子、丈夫、兄弟的暴毙,失去至亲的伤痛时刻。   《上海之夜》(1984)结局是另一个叶倩文来到上海,片末字幕出现时亦重现片初叶情文初抵上海街头的连串影像,故事仿佛没完没了,教人回味再三。 由此可见,运用对应情境与连贯母题(音乐、视觉及语言的),把松散情节结合起来的做法,是港片一项艺术成就。张彻、胡金铨、吴宇森、徐克、梁柏坚及好些杰出导演,都晓得运用这道板斧,增强影片感性的回响。可如果故事结构更加紧密,这些技艺亦一样奏效。幸有90年代初的一批电影工作者,香港电影的情节铺排始变得较缜密。 再拿倒叙为例,现在的港片,已不限于用数个画面交代的闪回,来讲片中人饱受昔日痛苦回忆折磨,又或功夫片主角猛然想起退敌绝招。近年,有影片运用大量倒叙铺排剧情,其中有的更制造出迂回情节,教人叹为观止。刘宇鸣[即刘镇伟。——译者注]的《天长地久》(1993),内容讲电影公司欲重拍一部旧片,影片的助理阿茵(徐濠萦),从片场的人口中得知神秘父亲的二三事。她父亲是明星方德胜(刘德华),也是旧片的男主角,画面出现片刻的闪回,同时夹杂她画外的独白。故事发展至此,似乎平平无奇,可渐渐,这个追查生父事迹的背景故事给抛在脑后,画面展现的倒叙极之冗长,直到方德胜跳楼自杀,此刻,更首次在片中听到胜的内心独白——女儿明白父亲自杀原因后,影片观点亦随之转移。 邱礼涛执导、李修贤监制的《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1993)中血淋淋的一段关键性的倒叙,更使观众同情又不是,愤恨又不是。变态杀人狂施暴的场面,和警队草率的调查过程交替出现,一方施虐作乐,一方处事失当,都得不到观众同情。后来凶徒落网,警察严刑迫供,一个精神病患者吃尽苦头,惹人怜悯,可其后却接上新一段片初灭门惨案的闪回画面,只见凶徒残忍地把一家人逐个斩杀。观众的同情心结果没处安放,凶徒最后自杀,没半句为自己开脱的话,但他亦罪无可赦,结局令人不安。 近年也有一些影片,对应场面与母题都运用得极巧妙,《金枝玉叶》(1994)是个中典范。影片讲林子颖(袁咏仪)崇拜歌坛偶像玫瑰(刘嘉玲),玫瑰与其作曲家兼唱片监制顾家明(张国荣)相恋已久,更成为颖心目中理想的一对。颖为接近玫瑰与家明,不惜女扮男装参加撰拔新秀歌手的试音。她其实没半点天分,但家明为显示自己有点石成金的本领,竟选中颖。细意包装之后,化身男儿的她终于做了少男少女的偶像。家明的工作伙伴,都把男性化的颖当作男同性恋,颖搬去与家明同住后,家明竟发现自己爱上这个他要栽培的新人,顿感不安起来,又担心自己变成同性恋,于是离开玫瑰,更避开颖。颖破坏了两个偶像的关系后肝肠寸断,回到同居好友鱼佬(陈小春)身边。鱼佬劝她找回家明,并表露女性身份。家明最后见到颖,开腔便说:“男也好,女也好,我只知道我很爱你。” 开拍期间,纵然导演陈可辛与编剧阮世生仍不断重写剧本,但剧情铺排结果条理分明,恰到好处。影片开始,电视转播玫瑰获选为年度最受欢迎女歌手,她更借此向家明致谢;影片结束,刚好是一年后,电视又转播新一届得奖消息,再次捧奖的玫瑰宣布跟家明关系告吹。两次颁奖仪式后举行的名人派对,突出了前后不一样的故事,第一次派对暗示家明不满玫瑰,第二次却见他怀念失踪了的颖。鱼佬之前教颖男孩走路的样子;到影片的高潮,他却教她女孩跑步的姿态。此外,片中又有鲜明的人物弧线,就是家明对颖的天真性子的反应,由厌烦转友善,最后更变成苦恋,而颖亦渐渐甩掉歌迷的幻想心态,假扮男人的生硬神态亦渐渐褪色,最后一幕更变回少女。即便是玫瑰,原可以给塑造成引人发噱的泼妇,但她最后接受失恋的事实,表现既成熟亦不失尊严。玫瑰在第一次派对,给家明送上滑稽性感的汗衫,但第二次却给他递来非洲的机票——他一直欲往非洲寻找创作灵感,剧本刻薄地要他说:“像保罗·西蒙那样子”。 影片亦利用物件铺排情节:玫瑰喜欢的玫瑰花,家明愈来愈有过敏反应;颖的芝麻街布偶,代她说出心底话,家明的钢琴,给他用来编写颖创作了四段音符的一曲《追》。此外,还有歌迷在演唱会挥动的萤光棒,颖亦多的是,她扮男孩对甚至把一束萤光棒捆起,放在裤档让它鼓鼓胀起,好装得更像。她和家明一同困在升降机,漆黑一片,家明恐慌,她便抽出萤光棒来安抚他。最后一幕,颖与家明在升降机内拥吻,然后像老式好莱坞情节一样,升降机又告失灵,可这一回,黑暗中传来一句:“管它!” 《金枝玉叶》是UFO自觉要搞精致的高档作品,故事结构匠心独运,是全片魅力所在。   陈可辛及其创作班子,都晓得节奏与呼应,伏笔与转折,以及相得益彰的对应场面,统统可塑造感情。颖拿出萤光棒照亮停电而漆黑的升降机时,观众都开怀大笑,颖最后想找家明,在街上狂奔时,幕上响起家明为颖所作的《追》:“只想追赶生命里一分一秒”,观众心情也随着歌声起伏而有刺痛的感觉。派对上,家明没劲地看着玫瑰在室内穿来插去,镜头接上颖为了找他,在街头狂奔。三个镜头之间,呈现对比(玫瑰世故、颖单纯),并点燃两人重会的希望(交叉剪接),也暗示家明离开玫瑰,欲与颖一起的愿望。设计有力的故事结构,可制订逐步加强的节奏与强烈宣泄的效果,亦可放进一些回想起来合情合理的意外惊喜。这样的布局,与松散故事结构的强烈突变对比,带来不一样的观影乐趣。偏爱后现代零碎情调的影评人,往往对紧密情节的作品不屑一顾,然而港片即使有着叙事松散的传统,但结构紧密的作品,亦具有很高的娱乐艺术价值。 功夫武侠片也极之生动地展示香港电影不少独特的叙事方式。这种毫不造作的作品。说明了大众电影如何以本土素材,构思出轮廓鲜明的独特情节。 中国武术的有关典故与传奇故事,一如亚瑟王的圆桌武士传说与美国西部拓荒的故事,都是构思剧情的宝库。早在公元前300年的战国时代,诸侯已重视技击之术,其后达摩祖师把佛教禅宗传到中国,也将武术一并带来。相传公元500年左右,达摩留驻嵩山山麓的少林寺,给僧人传授打坐、气功及武技,从此确立了中国武术传统。 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象征,有关传说给一部又一部影片用个没完。该寺据说住着1500僧人,其中500人练就一身武艺,数百年来,武艺高强的僧人偶尔会奉旨出征,助皇帝一臂之力,而少林功夫更传遍东亚各地。1674年,清朝下令火烧少林寺,传说逃过大难的五个僧人成为“少林五祖”,今天的黑社会即衍生自他们暗中创立的洪门[火烧少林寺一事无正史可考,传说嵩山少林寺毁于清雍正十三年(1736),逃出的少林五祖亦非僧人而是俗家弟子。——译者注]。事实上,避过火烧少林一劫的僧人为数不少,有的沦落街头卖艺,有的则当上京剧演员。其后少林夺得以重建,惟于1928年再因地方军阀开战,战火中又付诸一炬。 武术到了日本,迅速与当地武士社会结合起来,可在中国,却只能在地下活动。满清(1644~1911)以外族身份入主中原,自然害怕汉人习武反清复明,遂颁令禁绝武术。有的武术家因此变成艺人娱乐大众,卖艺有之,舞狮有之,演出京剧有之,醉心武学的弟子则走进地下,钻研出一套又一套独门功夫。功夫片的情节往往不离以下公式,门派之间势不两立,徒儿若不是要为师父报仇,便是因师兄弟走火入魔而要清理门户,或者要学绝世武功。 大众文学亦多见挪用武术传说。中国的侠义传奇已流传了数个世纪,及至像《水浒传》等民间史诗的出现,才把此等传奇化零为整。清朝年间,据此发展出的文学类型百花齐放,于是出现了学艺走江湖、侠义爱情及神怪武侠等故事,并且成为中国19~20世纪初通俗小说的主流。 武侠小说20年代在上海流行起来,其中不乏民族主义色彩浓烈、讲述华人反击西方帝国主义者的故事,另外,也有英雄人物身怀放飞剑绝技,又会骑在巨鸟背上飞翔,甚至有斩妖除魔的本领。有一部小说写剑侠与巨蟒搏斗,把剑变成一道光,然后驾着剑光飞身到悬崖边,会合那儿的女主角齐灵云。巨蟒向两人喷出火球,但灵云扔出秘密武器“天黄珠”,把巨蟒炸个粉碎。诚然,那很像徐克电影的场面,但没那么神怪的小说,英雄人物也会懂得轻功,或练成铁砂掌。有些武术门派声称,这些功夫确是可以经苦练学回来的(义和团正是深信这一套,才以为身体能抵挡西方人的枪弹)。任何武术片都有一些接近凡人能力极限,外人看来容易以为只是妙想天开的描写。 二次世界大战后,武侠小说继续盛行于港台两地,还有新派武侠小说的出现,通常讲孤独的英雄,由武艺到人格皆渐渐成长的故事。个中不乏反英雄色彩,不仅质疑权威,还批判主人翁的自私与贪婪。台湾作家古龙推出一系列主角或进取或遁世的小说,不少给改编成电影,如楚原的《流星蝴蝶剑》(1976)及《天涯明月刀》(1976)。新派武侠小说最著名的代表人物,首推香港作家金庸(即查良镛)。金庸首创残缺主角的类型,也就是后来电影中独臂刀的原型,他的流行作品极受欢迎,70年代给改编成好些电影。   近年如王家卫的《东邪西毒》(1994)及刘镇伟搞笑的《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1993),灵感都来自金庸小说。 塑造已逝的英雄神话世界,除有小说及电影外,还有另一种叙事形式,那就是京剧。京剧早于19世纪冒起而成为独特的娱乐形式,其极富节奏的音乐、美轮美奂的戏服与化装,尤其是唱念做打样样皆能的演员,在在迷住了观众的心。京剧独创一系列的排场,不断套用在一个又一个故事里,演员演绎精采片段及公式的细腻变化时,若达至完美无暇境界,便是功力所在。京剧团一如其后的香港导演,手上都无剧本,他们把成规拼合,变出新的剧情,又把新歌词写进传统曲谱。香港发展起来的粤剧则是京剧的变种,少了细腻但却较为讨好,亦是沿用京剧的一套创作模式。小说也好,舞台也好,电影也好,香港大众文化都给武侠类型一一渗透,电视剧集不断以传奇侠士与功夫大师做题材,漫画书亦充斥飞檐走壁的英雄人物。也不能全怪那是男孩的玩意,毕竟女性亦是故事主角,这在欧洲或英美的历险故事中是没法得见的。从上海默片的女侠,到茅瑛及胡金铨镜头下的徐枫,再到《皇家师姐》(1985)的杨紫琼及《九一神雕侠侣》(1991)的梅艳芳,一直皆见香港动作片歌颂女侠的调子。 观众为何喜欢昔日的传奇故事?究其原因,会发现这些故事或多或少缔造了一个为流亡者而设的中国,高思雅称功夫武侠片为海外华侨的“神话回忆”,一种合情合理的幻想世界。不管现实的中国历史令人多么痛心,大家心目中仍有自己所属的国度:那国度有稳固的传统,但既不属于法律也不属于政府,而是关乎光明磊落的个人操守。武侠故事里的荣辱,是家庭与门派的事情,甚至最终是属于个人气节的问题。 这些神话故事不断给每一代人翻新,香港影评人亦往往指出,一种重复的英雄情节逐渐出现。武侠英雄是个典型人物,武功天分高,尽管杀人无数,却总站在正义一方。英雄人物效忠的对象是家人、朋友和师父,为保护他们不惜对抗社会认可的暴力。美国西部片的英雄若非搬出文明社会的公义,便没法把漏网的坏人正之以法,但中国却没有超越个人及客观的法律传统,林语堂曾写道:“作为一个国家,我国政治传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无宪法,也无公民权利的观念。”英雄必须行侠仗义,这是因为外面的社会没法可依,而且更往往由坏人操控,暴力于是变成解决问题的惟一办法。这个传统甚至延续至香港的警察片,火爆的差人不分男女,都用非法手段查案,以恐吓及严刑迫供,有时甚至会公报私仇3。 假如家人、朋友或师父受到伤害,主角都有责任为他们报仇雪恨;大多数武侠片与枪战片的基调,亦正是复仇。奸角为什么会奸?主角为什么有正义感?类似的心理背景通常都含混不清。   此外,复仇就像天经地义,罕见有质疑其道德理据,或觉得那会令品格蒙污。很少港片会像《五郎八卦棍》(1984)般,复仇者乱了性,变得沉迷复仇,甚至滥杀无辜。通常复仇惟一要付出的代价,是迫于无奈手刃挚友或至亲。吴宇森的《喋血双雄》(1989)里小庄的故事,主要是关于背信弃义的老友(中间人冯刚)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怎样给可敬的敌人(警探李鹰)所取代,他的痛苦除源于误伤无辜女子Jenny,也源于没法狠下心肠惩戒出卖他的冯刚。 复仇有时亦会成为全片剧情的依归,一如詹姆斯一世时期的悲剧,坏人作恶或卖友求荣之举,可驱使主角由始至终皆不惜一切的去报复。不然,亦会因比武或争地盘,甚至为争女人(较少见)而结怨,此外,仇恨亦常常源于主角的至爱受伤,又或主角给公开羞辱而丢脸,接着下来,所有行动都因复仇而激发。这种铺排,可以便节奏渐变紧凑,因为必须付出更多,得报大仇时才更有满足感。美国片的复仇主角往往到结局时毋须亲自动手,把肮脏的事情交由命运决定;但港片的主角却可以很残忍。《致命武器》(1987)近高潮一幕,丹尼·高化(Danny Glover)放手让意外被困的坏蛋给炸死;但《执法先锋》(1986)的元彪却开枪令汽车焚毁,亲手惩治杀人者。 这种男儿的荣辱观念诚属一种儿戏的道德观,可惟其儿戏,才别具感染力。先别管社会文明与否,假如要选择全世界都懂得的一种戏剧动机,那么,报复就是首选。港片故事的跨文化吸引力,显然在于复仇所占的主要位置,对男观众尤其如此。如果观众身处社会的公义,一如旧中国社会那么不可靠,那影片的感染力大抵就更厉害。 复仇的情节,可以使布局变得曲折离奇,一如英国剧作家韦伯斯特(Webster)的《马尔菲公爵夫人》(Duchess of Malfi),但港片的复仇,往往加强片段式故事的倾向。港片的存在理由,常在于它们的动作,导演把动作放在不大连贯的各个精采场面之中,动作之间的篇幅,就运用拖延手法,如敌对门派或帮会勾心斗角、奇技武功的表演、主角同伴受伤或遇害、次要奸角出现(不同奸角要分几场来收拾)等片段。不管哪一类型,连串苦难或杀戮等的拖延设计,皆可使奸人更加罪有应得,而调子却不必一致。功夫片都有通俗喜剧那种插科打诨的弊病,80年代的警匪片亦承袭此一特色。 60年代武侠片的情节往往峰回路转,但70年代功夫片的情节却只剩下最简单的骨干,即连场武打,主角要么沉着应战一步步解决大群敌人(李小龙式),要么一番苦练后一步步解决大群敌人(王羽、成龙式)。可不管哪种功夫片,高潮一段都是主角与反派漫长的决斗场面,而且主角总是暂时处于下风,到最后才仗着或技高一筹、或独门秘笈、或救兵杀到而克敌(联手击败强敌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现代警察片也相去不远,剧情模式离不开发现有叛徒,无辜证人遇害,主角又公开受辱,最后是一场可长达两本的决一死战。 60年代的编剧,也许没察觉他们强调打斗场面的同时,却牺牲了剧情结构。有人忆述:“我们希望达到黑泽明的效果,譬如说《穿心剑》及《用心棒》,结尾三船敏郎和仲代达矢的决斗,我们在谈电影的时候会说:‘嘿,我们要这样的效果’,只想到效果方面,不会想到整个大结构和人物关系。”时至今日,香港多数动作片也出现类似情况,但情节简单却对卖埠有帮助。有时,亦会有耐人寻味的变奏,譬如说,有多个主角,《方世玉与胡惠乾》(1976)便有五个之多,如此,情节大可按“数目递减”之类的方式铺排。《鹰爪铁布衫》(1977)的反派(黄正利)看似刀枪不入,但其实有五处要害(画面示以闪动的红点),主角必须一一找出,逐个击破。此外,复仇故事有时会逐个出现,正如前文所述,片段式剧情铺排的好处,便是可以在对应故事线之间,制造调子的生动对比。《龙之忍者》(1982)里的忍者玄武(真田广之)来到中国报父仇,仇人是脱离忍者组织的老师父福伯。除这个认真的复仇情节外,影片亦同时铺排另一复仇故事,就是福伯给玄武杀死后,少壮武师孙靖(李元霸)要为他报仇。父与子的母题后来却发展成搞笑版,孙靖与玄武因为羞辱神打师父(黄正利)的儿子而与他结怨,最后两人联手把神打师父打个落花流水。一如不少流行文化传统,武术片情节常常显露其天马行空的特有想像力。 现代城市动作片另有把片段连贯起来的方式,就是焦点非集中在一个主角身上,而是不同角色的故事互相穿插。那可能有写实用意,可亦促使导演制造更多对应场面及重复出现的母题。   赵祟基执导的警察查案片《三个受伤的警察》(1996)犹如警察个人问题的横切面,有工作过分狂热、刚愎自用的硬朗督察(王敏德),有错手杀死黑帮少年后变得神经兮兮的新丁(林晓峰),也有发现妻子与上司偷情而心痛不已的顽固老差骨[港语,指经验老到、油滑的警察。——译者注](郑则仕)。片名正好道出影片强调三者的对应关系。虽然激烈动作场面引发出每人的危机,但个中不无反省与反讽的时刻,如督察与疑犯一同困在囚室,督察曾打过疑犯,如今但觉渐愧,可疑犯却以德报怨,因为他已信了耶酥。该片正如别的警察查案片一样压缩剧情,办法就是把三线情节放在短暂的时限之中,即踏入九七年之前的除夕夜。三个失败者统统打算回归后留在香港,他们的命运,与那些有海外作后路的殖民地高官亦产生对比。 查传谊的《去吧!揸Fit人兵团》(1996)有三线的犯罪片布局,运用的也是压缩时间的手段,以突出场面之间反讽的对应。刀仔(吴镇宇)是片中一个神经兮兮的皮条客,闲来宁愿搓麻雀而懒去撩是斗非,黑帮烂仔恐龙(张耀扬)奉所向无敌的大佬刀神为偶像,年轻的反黑组探员发瘟(张达明)尽忠职守,做起事来有条不紊。通过交替剪接,影片前段三分之一带出三人对比:刀仔懦弱;恐龙疯狂追逐英雄感;发瘟尽责谨慎,却欠缺情趣。三人另外亦各有女人:刀仔有冒失妓女J.J.,恐龙有流行音乐迷女友Deda,发瘟有怀孕的妻子晶晶。两敌对帮会在旺角对峙,三对男女的生命交叠起来:刀仔与恐龙本是朋友,如今各为其主身处街头叫嚣的两帮人马之中,发瘟则与别的警察在大街小巷奔走,力图制止这场黑帮大斯杀。刀仔与恐龙无意中惹起黑帮火并,影片在这主要的篇幅里,以绝不浪漫的方式展示附近民居大受蹂躏。刀仔设法置身事外,无奈为保护J.J.必须现身。各方人马厮杀过后,恐龙发现己方兄弟伤亡殆尽,自己亦满身鲜血。发瘟则以为妻子受了伤,到处寻找芳踪。各线故事最后在生动的高潮一幕告终:发瘟发现妻子没有受伤;恐龙听着Deda的随身听响起辛晓琪的《领悟》时断了气;刀仔在荒诞的喜剧手法处理下,奉命暗杀敌帮首领。影片以刀仔机警脱身作结,尾声更极尽搞笑。   《去吧!揸Fit人兵团》以细心经营的调子,把基本风格类型的悬疑与打斗糅合起来,亦说明了港片所偏爱的片段式叙事,适宜制造连串对应场面。影片每一线故事都有各异的情感,身体的痛苦、内心的忧伤及幽默的调子互相交织。香港影评人认为,查传谊这作品戳破时下影片对蛊惑仔的歌颂,通过对比的多线故事,影片不仅拆解了英雄片忠义的传统,也颠覆了“古惑仔”电影潮流。 情节互相穿插,松与紧之间由是取得平衡。梁柏坚的《热血最强》(1997)每一线皆以警探为视点的情节,都不乏激情与幽默之处,各线故事以开放式手法铺展,而浪漫化的敌对关系总像雾里看花,煞是诱人。陈果的《香港制造》(1997)主要角色分成两批,一批包括追债少年屠中秋(李灿森)、中秋的双亲及友人等,另一批有少女许宝珊及许的家人朋友。故事围绕中秋发生,讲他勉强与母亲相处,又保护弱智兄弟阿龙,与女友发展恋情,以及和黑社会保持距离等。阿龙目睹宝珊跳楼自杀后,拿着她遗下染满血渍的两封信给中秋看。中秋为交还两封信大费周章,结果变成追查宝珊自杀的原因。阿龙与中秋女友阿屏相继枉死后,中秋便像宝珊一样变得绝望。他把自己的遗言也放进宝珊的信里,然后寄给宝珊父母,自己跟着自杀。主角渐渐发现自己对成人世界梦想的幻灭,竟跟陌生人的感受一样,影片对青少年愤世嫉俗的描述由是变得更为深刻。 情节松散也好,紧凑也好,港片都让人把大众电影剧情铺排的手法看得一清二楚,犹如照过X光一样。这些手法也许看似简单,但导演在制作节奏的压力下,不时将之换上新包装。有时,手法带出的熟悉感,能使人对分毫不差的效果大感兴奋。《至尊无上》(1989)里的罗森曾有负于妻子好友,为报仇雪恨,那成败攸关的一局必不可输。他褪下婚戒,好使手指更加灵活。镜头接上特写,指环在前景滑下,身后旁观的妻子忧心仲仲。这种直截了当的场面,能使观众忆起先前发生的事,从而猜测角色那一刻集失落、冒险与希望于一身的感情状态。为挽救婚姻,罗森必须脱下指环——准有暂时放下盟誓,才可取胜。那一刻的场面生动精采,既带出新鲜的感觉却又深深扎根于传统,这其实都是因为叙事与演出的成规、风格及类型所致。影片用不着为了提高观众的兴趣,便来颠覆普及娱乐的形式与公式。这些形式与公式已受过时间验证,能真真正正吸引观众耳目及感情的投入。
10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公式、形式、成规(1)香港电影的秘密---大卫·波德威尔
猪悟静 2012-2-27 04:41
公式、形式、成规   大众娱乐的工作者都得面对一些难关:既要循规蹈矩又要有异于人,既要制造亲切感又要引人新意思。种种成规与形式(forms),不仅是帮助导演创作的框架,也是他们发展技艺的大好机会。 大家往往会把大众电影的常规(conventions)视为掣肘,我倒怀疑没有发现个中机会的导演,才真正受到掣肘。常规其实是一道方便之门,观众会受那种亲切感吸引,导演亦有框架可依,从而发挥一己天份。若传统已有某些定规,如创作三十二小节的乐曲、十四行诗,或结束语激昂的三幕剧,那么,剩下的选择才最重要。大众艺术作品不会完全重复另一作品,因此,即若规限最严的常规,也容许自由创作的空间。 大众娱乐的工作者都得面对一些难关,既要循规蹈矩又要有异于人,既要制造亲切感又要引入新意思。他们反复试验,终于找到可以百变的几种成规(norms)。本章集中讨论香港电影三套主要成规,类型常规、明星制及视觉风格,下章探讨港片叙事的一般原则。种种成规与形式,不仅是帮助导演创作的框架,也是他们发展技艺的大好机会。 影片未开拍又如何能销往海外?你要借助的,若非演员,就是类型——任何试过而成功的东西。 一一王家卫 大量生产的影业,需要有源源不绝的制作,因此,预知成果的压力经常存在。影业据原型生产,非按样本复制,娱乐片监制得为每个计划冒上颇大风险,一部新片很难像“Windows 98”那样可保成功在望。有人指出大众艺术受重复所累,但他们往往忘记了没有投资,唱片公司或电影公司根本没法生存,监制于是有责任尽量确保投资稳当。类型与明星既可减低风险,也能提高预期产品的产量。一般观众的口味,基本上亦离不开他们心爱的类型与明星,因而亦出现相关的影迷杂志。美国发行商也以这些成分为标准,厘定影片卖掉的价钱。   香港那些试走怀旧路线的作品《天长地久》(1993)、《山水有相逢》(1995)及《人间有情》(1995)等,皆美化及陶醉于昔日的类型与明星,证明这些东西的吸引力,依然非同凡响。 任何类型的核心部分,都是熟悉与新鲜、常规与创意的结合。类型是跨媒体的,因此电影类型,都源自文学及戏剧所遵循的常规。在香港,50及60年代的电影便以粤语戏曲为主:李翰祥70年代执导的风月片,也多取材自文学及民间故事2。任侠的爱情、侦探、神怪武侠及盖世武功等故事给电影收编以前,都属于文学类型。鬼怪和僵尸也是先见于民间故事与中国戏曲,才溜进电影世界。 外国进口片也启发出新类型。邦德片在香港极受欢迎,故1967年制作的约105部粤语片中,间谍片就占去20部。好莱坞自《辣手神探夺命枪》(Dirty Hany,1971)及《秘探霹雳火》(The French Connection,1971)开始,大搞高成本警察片,香港亦步亦趋,由《跳灰》(1976)首开先河,出现极受欢迎与长寿的警察片类型。70年代的港产喜闹剧,亦可能受梅尔·布鲁斯(Mel Brooks)与市莱克·爱华斯(Blake Edwards)的影响2。 一地电影的类型有等级之分。多年来,香港的歌舞喜剧片都是票房毒药(这些影片都不缺流行歌星助阵,有此结果着实离奇),泰迪罗宾制作的60年代怀旧歌舞片《香江花月夜》(1995),以及以儿童合唱团为题的《仙乐飘飘》(1995),票房皆一败涂地。《夜半歌声》(1995)这部重拍上海经典的作品卖座较佳,是由于金碧辉煌的制作和包装,加上强大的明星号召力。 70年代中开始,喜剧及动作片(包括功夫片、警匪片及武侠片)两类型一直遥遥领先。80年代香港电影现代化以后,某些传统类型渐受淘汰,像以帝王风流韵事为题的古装片。邵氏导演李翰祥60年代以制作宫闱片见称,但大型片场关闭之后,宫闱片成本变得过高[李翰祥80年代的官闱片如《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1983),便北上故宫实景拍摄。——译者注]。纵然许鞍华瑰丽的制作《书剑恩仇录》(1987)勉强可称宫闺片,但该类型始终回天乏术。 有的类型提高制作质量后,再度大受欢迎。徐克的《新蜀山剑侠》(1983)在崭新特技效果下,影像都活现漫画神采,神怪武侠片地位随之扶摇直上。徐克实验新式特技,到《倩女幽魂》(1987)终于大放异采,使神怪武侠片复苏,及至刘伟强的《风云雄霸天下》(1998),更发展出数字化的特技效果。另外,灵幻片亦借助香港电影技术的现代化流行起来。中国传统认为大自然亦存在看不见的力量,民间一直对还阳作恶的妖魔鬼怪心存戒惧。   70年代中,香港导演借鉴好莱坞提升本土恐怖片的质量,《魔女》(1974)便翻抄了《驱魔人》(Thc Exorcist,1973)。但直至80年代,灵幻片才成为气候,个中有赖洪金宝把功夫喜剧与鬼怪故事合而为一,拍出《鬼打鬼》(1980)及《人吓人》(1982),提高了灵幻片的制作技巧。 洪金宝又为嘉禾监制了《僵尸先生》(1985),此片有如摇钱树,不仅连拍三部续集,还推出闪卡及连环画,论趣味性,至今仍是同类型作品的典型代表。影片讲茅山师父九叔(林正英)叫两徒儿(许冠英、钱小豪)守住一具因墓地风水欠佳须起棺迁葬的尸体,徒儿竟让尸体逃脱变成僵尸。中国民间相传,僵尸阴阳失调,要吸活人阳气活命。他们不是温文尔雅的西方僵尸,而是手脚僵硬的腐尸,只会弹来弹去追逐猎物。影片中,要防范僵尸袭击,可在其额压上黄纸符,或闭住呼吸,或利用墨斗线,但最佳方法则跟西方没有两样,便是用尖木贯心杀死僵尸。这些元素一一成为《僵尸先生》的搞笑手段,此外,该片还挪用了一些徐克式的特技效果。 80年代初,类型片的等级次序又有新的变化。监制为满足本土及海外广泛观众,便制作“混合类型”影片,动作喜剧片《最佳拍档》(1982)是个中典型,影评人石填亦认为周星驰的《赌圣》(1990)能够疯狂卖座,是因为有笑有赌,有动作有爱情,更有大陆来客及特异功能。香港电影压根儿没有纯粹的类型作品,每部影片或多或少都有笑料出现,有时甚至为迎合海外市场,言情文艺小品也加插打斗与追逐镜头。 我们可从类型的兴衰交替,透视当地制作与区内发行的历史。功夫片热潮退却后,进口软性色情片《艾曼姐》(Emmanuelle,1974)引起哄动,不少监制马上转拍小本色情片。   90年代,港片抄袭风炽烈,跟风作特多,枭雄片即为一例。这些教父式电影,大都描述过去20年间知名罪犯的发迹史,如《坡豪》(1991)的黑帮头子、《五亿探长雷洛传》(1991)及《四大探长》(1992的贪污警察。枭雄片历史细节丰富,大卖50及60年代的怀旧及发达至上的观念,以吸引观众。 港片由酝酿到摄制进度神速,潮流的寿命因此往往极短。《赌神》(1989)之前固然曾有赌千片流行一时,但由它引发的一系列赌片,扩散速度快得惊人,除正式系列外(包括1990及1991年两部续集),计有以下多部: 1990年:《赌圣》、《赌王》; 1991年:《赌尊》、《赌霸》、《表姐,你玩嘢!》、《赢钱专家》、《洪福齐天》; 1992年:《赌城大亨之新哥传奇》、《赌城大亨II之至尊无敌》、《胜者为王》。 另一潮流的摄制速度,快得更加惊人,那便是历史功夫片,由徐克的《黄飞鸿》(1991)及《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1992)打头阵,令该类型卷土重来。1993年,以旧中国为背景的功夫英雄传奇片每月都有新作,又多数由李连杰主演,包括:《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2月5日)、《方世玉》(3月4日)、《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及《黄飞鸿对黄飞鸿》(两模仿作同于4月1日公映)、《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6月10日)、《方世玉续集》(7月30日)及《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9月3日)。潮流当道之下,年轻导演会利用包装,把不相关的影片变成一个系列。擅长制作恐怖片的宝耀公司,便以特别日期为一系列影片改名,如用孟兰节命名的《七月十四》(1993)、元宵节命名的《正月十五之一生一世》(1994)及《二月三十》(1995)。 跟风现象说明大众电影需要在熟悉框架内,才可创新,70年代末期冒起的新浪潮,便是明显例子。新浪潮导演大都以更新既有类型作为起点,惊险片的例子如许鞍华的《疯劫》(1979)、严浩的《夜车》(1980),武侠片如徐克的《蝶变》(1979)、谭家明的《名剑》(1980)。即若喜剧片,如徐克的《鬼马智多星》(1981)及严浩的《公子娇》(1981),或多或少都有别于一般喜剧片。张建德称,“新浪潮导演都靠类型电影起家,他们把既有传统及形式,重新作严谨及风格化的处理,以追上80年代观众的新口味。”许鞍华拍类型,从悬疑片(《疯劫》),到鬼怪喜剧(《撞到正》,1980),到犯罪惊悚片(《胡越的故事》,1981),到女性通俗剧(《客途秋恨》,1990),每回都追求类型中更深入的感情层次。 类型的发展,容易理解为社会趋势的反映,但如果我们同时考虑电影制作的习惯及类型的特殊传统,便有更合理的解释。就拿本土影评嗤之以鼻、西方迷哥迷姐却如痴如醉的女警片为例。有人或许认为《皇家师姐》(1985)、《皇家战士》(1986)、《天使行动》(1987)、《霸王花》(1988)及《皇家女将》(1990)等女人加枪的影片,反映女性在当地的经济地位渐渐提升。然而,其他解释却更接近事实,首先是普及娱乐具有同源不同版的特性:某类型一旦风行,众多可能性便随之出现。恐怖片导演打起魔鬼小童的主意,是因为什么魔鬼少年、魔鬼怪人、魔鬼汽车、魔鬼宠物等等,一一都给同行抢拍过了。同理,男警片一旦走势凌厉,有人便会向性格硬朗的女警打主意。   此外,女警片亦在本土传统中找到立足点,盖武侠片与功夫片都推崇侠女与打女,而70年代众多色情片中,女性遭施暴后会展开暴力大报复。更何况,干劲十足的女性也会吸引女性观众,而本土观众中女性其实占去半数,即若动作片亦不例外2。首掀女英豪热潮的是德宝,那是一家后起的独立公司,欲在市场争一席位。洪金宝建议改用女性,套用孖警片的公式,而德宝老板潘迪生则找到一颗明日之星,即前马来西亚小姐杨紫琼。杨紫琼下嫁潘迪生后宣布息影,德宝便继续发掘其他女打星。 类型身上纵有文化对话的痕迹,但他们彼此之间,其实亦存在对话,一种“文本互换”的形式很自然便出现,如黑帮抽沙龙或红包万宝路的道具象征手法,又如《旺角风云》(1996)的黑帮热烈讨论《英雄本色》(1986)及片中的手足情义。这些注脚累积起来,可改写类型传统。《英雄本色》讲的是男性社会及男性之间的倾慕,《旺角风云》的男同性恋意味更呼之欲出,片中茶餐厅伙记良炳(梁汉文)仰慕黑社会大佬青哥(张耀扬),在厕所跟他碰面,又跟他唱卡拉OK情歌的女声部分,青哥结果“看上”良炳,良炳便“跟了”他。良炳后来给敌对黑帮掳去,被迫替其首领(黄秋生)口交。《旺角风云》等数部影片在与同类型旧作的对话中,戳破了超浪漫的“喋血英雄”甚至“古惑仔”系列所建构的神话。 类型片里头,同类型旧作会受敬重,但亦会受批判,同期竞争对手则会成为参照对象,还遭诸般嘲弄。可不论何种情况,类型片都会突出与众不同的地方,自我炫耀一番。要达到这个目的,谐仿是惯用手段,俄罗斯形式主义学派的文学批评老早已指出这一点。《92黑玫瑰对黑玫瑰》(1992)及《玫瑰玫瑰我爱你》(1993)皆借着谐仿60年代流行的"黑玫瑰"电影,而异于其他喜剧竞争对手。成龙影片《点只功夫咁简单》(1978/1980)的序幕,嘲弄其他功夫片出现字幕时煞有介事表演拳式的镜头。于香港电影而言,艺术创新一个不变的来源,便是谐仿,它可以提供讨好观众的喜剧调剂。 受欢迎的类型当然亦受市场状况影响,某类型盛行,非主流导演会搞出别的选择与之竞争。   80年代末期影业兴旺,小规模电影公司却纷纷倒闭,因为卖埠台湾的高成本影片垄断了市场。不欲拍武侠或黑帮动作片的导演,惟有另辟躁径。而以温馨爱情或家庭生活为题的影片似乎亦有可为。“关系电影”由是出现。潘迪生深信本土观众会喜欢以优皮为主角的港片,故德宝电影公司除出品女性动作片外,还拍摄如《秋天的童话》(1987)及《二人世界》(1988)等中型制作。可惜德宝的策略未竟成功,公司更于1992年停产,但UFO承接其路线,制作继续以同类观众为对象。其后海外市场萎缩,UFO更努力发掘本土口味,结合温情喜剧与文艺,炮制出《风尘三侠》(1993)、《新难兄难弟》(1993)及《金枝玉叶》(1994)等“关系电影”。 类型推陈出新固然影响重大,但影响同样深远的,也许是1988年出笼的电影分级制。分级制设有第三级影片,禁止18岁以下人士人场观看,但结果却为低成本影片制造了生机,盖一般港片对血腥、性爱、排泄及呕吐物等,都很包容,被列为第三级的影片,定必走得更远。分级制引发下价市场色情片及变态性虐片涌现,但像嘉禾发行的《聊斋艳谭》(1990)及《玉蒲团之偷情宝鉴》(1991),皆包装华丽卖座鼎盛,为三级片挽回一点面子。王晶的三级片《赤裸羔羊》(1992)在香港说不上卖座,但在西方却成为cult片经典,故事讲性无能兼心理受创的警员(每想到开枪便呕吐),与一群同性恋女杀手之间的角力(图6.3)。王晶接着拍了《香港奇案之强奸》(1993),当年最卖座的30部电影中,三级片占去4部,此即为其一。 知名度和李修贤或任达华同级的好莱坞影星,决不会主演那类影片,但李修贤接着还炮制了《贼王》(1995),像《八仙饭店》般详细刻画犯罪及查案的一部警匪片。任达华饰演凶残大贼,警察迫供时施加的酷刑,更是骇人听闻。三级残酷变态片热潮就像好些低成本电影一样,不少都据真人真事改编,但却极尽煽情,再加上摄制技巧夺目,令人极度不安。另外亦有同是描述变态杀手,但却较温和的影片,开此风的是邱礼涛,且大都由黄秋生担演(《的士判官》,1993;《香港奇案之吸血贵利王》,1994),而黄秋生自己亦执导了一部(《新房客》,1995)。 血腥潮流拍到尾声之际,不少第三级影片都以录影带形式直接推出市场,可三级片这个标签,亦非全都是不光彩的。尔冬升与罗志良合导的《色情男女》(1996)以摄制三级片遇上重重困难为主线,在谐仿色情片之余,亦肯定了色情片。曾当脱星的舒淇在《色情男女》中演绎脱星,结果连夺1997年香港电影金像奖两个奖项。即使是三级片,亦同时需要亲切感与新鲜感,也要受技艺及市场压力框限。 另外又出现具有cult片潜质的“三级残酷变态片”潮流,始作俑者包括演员黄秋生及任达华、亦演亦导的李修贤,以及导演邱礼涛及邓衍成等人的组合。李修贤与邓衍成亦合导了《羔羊医生》(1992),内容讲的士司机跟踪流鸳成僻,还将她们杀害与肢解,进而奸尸,他把肢解照片拿到照相馆冲印,结果就逮。《羔羊医生》票房为是年三级片之冠,甚至更超越好些知名的主流片。李修贤为此大受鼓舞,再接再厉监制了由邱礼涛执导的《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1993),票房成绩更胜《羔羊医生》,黄秋生凭着演绎澳门杀人狂徒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   此外,邓衍成同年再度与任达华及李修贤合作,炮制职业杀手故事《乌鼠机密档案》,片中场面之凶残,可谓香港电影之最。某影迷的描述切中要害,“程峰(任达华)火烧小女孩,还强迫她爸爸肥祥(郑则仕)目睹整个过程,及后把烧焦的尸体搬到肥祥跟前,还扮小女孩声音道:‘爸爸,我晒得这么黑,你还认得我么?’反胃场面,进一步演变成难以忍受的低级趣味。”大众电影少不了明星,亦基于同一道理。香港观众出奇专一,正如张国荣说,日本与美国观众反覆多变,“但香港观众一且迷上你,就久久不会变心”。由童星开始演戏的萧芳芳,至今仍受全港市民推崇。1997年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功夫片长青演员石坚亮相,全场观众起立鼓掌。影星不仅是本土名人,对海外市场亦举足轻重,在80至90年代港片起飞阶段时尤甚。周星驰除受本土欢迎,亦受台湾拥戴,李连杰与杨紫琼在韩国亦吸引大批观众。动作片女星如李赛凤及大岛由加利在香港尽管吸引力不大,但在海外的叫座力却不弱。区内当红影星为此收入丰厚,如周星驰及李连杰,片酬便高达1200万港元。 好莱坞有监制说过:“要搞起一地影业,就要刻意制造明星。”香港有制造明星的多种渠道,首先,粤语流行曲乐坛成名已久的歌垦如张学友、张国荣、郭富城及黎明等,统统进军影业而名成利就,新一代明星郑伊健与郑秀文等,也是歌星起家。另一明星的来源是电视,许氏兄弟、刘德华、周润发、任达华、郑裕玲、梁朝伟,以及出道时主持儿童节目的周星驰,都是先在电视走红。此外,武术界进军影坛的红人除李小龙,还有成龙、罗芙洛、李连杰及甄子丹等,而选美会,特别是香港小姐选举,则发掘了张曼玉、袁咏仪等不少女星。 港片鲜见同时推出玩具或电子游戏等商品赚钱,明星于是成为他们最有用的生财工具。因此,影迷杂志、时装照、明信片、海报、月历、游戏、拼图、购物袋及写真集等,统统都以明星做卖点。他们不停公开亮相,除上电视做嘉宾,还出席慈善活动、首映礼及走埠登台,此外,照片还不停刊登于一般消闲杂志上。在商品的促销及亮相电视的帮助下,明星便可维系东南亚各地的拥趸。大明星如成龙及李连杰等,更有权自订拍片计划,聘用导演及监督制作。李连杰首三部“黄飞鸿”作品取得成功后,便与徐克拆伙自组公司摄制《方世玉》(1993),他除了自行拣选导演及专人配乐外,还邀得许鞍华担任策划。 究竟明星熟悉的面孔、声音,甚至身体,如何塑造娱乐的艺术?笼统地说,类型片需要类型人物的配合,故影星必须或多或少吻合定型的角色,如天真烂漫的少女、中年的情场浪子,以及嘴唇丰满女星梅艳芳所代表的“怨女”。等。喜剧更需以类型角色做卖点,如好色丈夫、十三点女孩、醋妻及男人婆等。但明星制度有趣的地方是,传统角色与明星形象之间并无必然关系。香港不少二线影星可忠可奸,亦庄亦谐,如李子雄与吴孟达便是。大明星如李连杰、周星驰、张曼玉、杨紫琼等纵使定必演正派,但正派角色亦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细微变化。 明星很少空有美貌,故能突破单一定型的框限。他们外貌都有某些特征,且往往极其显著。张国荣有假哨牙,但却恰到好处,有种稍微翘嘴的不羁味道,梁家辉个子高高,下巴轮廓鲜明,像个木刨。张曼玉眼睛距离远远的,老是很警觉的样子,周星驰傻笑见赖皮,周润发笑时眼睛眯成一线,一个鬼马淘气,一个稚气温文。   另外,有人或会揶揄梅艳芳平胸,刘青云肤色太黑,但影片索性会拿这些特点来借题发挥。 明星的特质会主宰每一部片,使他们像是永远扮演同一角色。约翰·韦恩不也总是做回自己?但事实可非如此,《关山飞渡》(1939)的叛逆青年与《搜索者》(TheSearchers,1956)中内心受煎熬的种族主义者,相去其实甚远。李修贤爱演年警察,但他演绎的警察,个性有时轻恍、道德界线含糊(《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1993),有时深受良心责备(《公仆》,1984),有时则精明自持(《喋血双雄》,1989)。周星驰往往扮演拥有一技之长的傻小子,但每部片的特长都不一样,《逃学威龙》(1991)懂功夫,《审死官》(1992)会告状,《食神》(1996)则精通厨艺;他外貌的各项特征,大可分别用在特定角色身上。张国荣与梁家辉都演过情场浪子与同性恋,可不同角色分别借用他们面孔、身体与声音稍为不同的特点,而大造文章。 大众电影一部又一部作品,不断在重塑明星。——即使这样做的原因,仅是为了有别于其他作品。只需为明星换上新发型、新装扮或新角色,拍几张宣传照,观众便会觉得焕然一新《大三元》(1996)给张国荣换上神父装扮及猫王装束,给刘青云添上胡子和雪茄,又把玉女袁咏仪变成抽烟的妓女;《有面俾》(1995)的洪金宝束起马尾,元彪则蓄了羊咩须。要全情投入《东方不败风云再起》(1993)及《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1993)的世界,观众就得欣赏打扮得古灵精怪的大明星在镜头前走来走去的光景。新片乐趣之一,在于心爱演员的新鲜形象。 除演员扮相外,大众电影还有无数利用明星形象的方式,达致多姿多采的效果。明星在片中出现的位置纵不起眼,但仍很快给认出来:只要他们在影片初段亮相,不管有多低调,即显示此角重要。《八圣战风云》(1990)的关之琳最初只是人群中一名记者,后来却是关键人物,捧读小说,是不会有此经验的。而且,也因观影前观众大抵知道演员名单,故大可利用所谓“明星省略”效应,情节交代可以较含蓄和节制。陈可辛的《甜蜜蜜》(1996)最初两场,曾志伟饰演的黑帮头子出现画面时稍纵即逝。曾志伟擅演喜剧,镜头若停留在他身上,观众很易发笑,所以画面不断接上其他角色,以保持认真气氛。   此外,我们还可利用大家心目中曾志伟的明星形象,以助塑造角色。曾志伟很少演歹角,因此大家很快会觉得这黑帮其实算是好人,他第三场出现时镜头落在他身上的时候较多,同时亦强化了观众认为他是好人的印象。 影片情节亦可把玩明星形象,手法之奇可令人意想不到。最明显方式是不按定型选角,其中又以明星扮演未演过的定型角色最常见。单是此策,已能引发观众的期望。郑裕玲多见扮演爽朗可爱的爱情故事女主角,但如果她放下身段,改演踏足香港的古板内地女公安又如何(《表姐,你好嘢!》,1990)温婉文静的张曼玉若变成满口粗话的铁骑士又怎样(《东方三侠》,1993)?她们的演出,成为事先张扬的伪装,观众宛如参加了她们的私人派对,看两人在撒野。另外还要一提香港电影的性别兜乱,其源流来自传统戏曲——男人在京剧里扮花旦,女人在粤剧及上海越剧里是小生。林青霞在《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1992)及《东方不败风云再起》,饰演由男变女的东方不败,更发挥了两个层次的演技。 此外,利用剧情重塑明星形象的方法,也有不那么明显的。李连杰演戏时人尽皆知表情不多,且擅演面对女性时稚气腼腆的坚忍式英雄人物。《中南海保镖》(1994)起初把他塑造成冷酷无情的硬汉,故事发展到后来,他保护的女人(钟丽缇)爱上他,李连杰明星形象羞怯的一面使表现出来,对情事一知半解的他,此时便神经兮兮,不知所措。通过这种做法。明星形象也可预先张扬角色的变化。在《天长地久》(1993),刘德华角色的性格发展下去,变成了我们认识的刘德华形象,一个内心痛苦,自我中心,但却真挚诚恳的年轻人。 明星形象的不同面貌,亦可分别活用在剧情的不同部分,周润发扮演的角色,往往如是。脸型近乎圆胖的周润发,唇型突出,眼神深情闪烁,是个极富才华的多面演员。他大抵是香港80年代最杰出的明星,不管是白痴笑片或剧力万钧的文艺片,演来一样出色。他会西装笔挺,也会穿上格仔裤束起吊带,且不会羞于演绎任何角色,如在《八星报喜》(1988)饰演情场浪子,假扮同性恋吸引没戒心的女人。周润发的明星形象多姿多采,剧情转折时便可派上用场。他现身《老虎出更》(1988)序幕时,只是个搞笑警察,身穿色彩刺眼的恤衫,头戴令人想起玛丽·关的红色小胶帽,但故事发展下去转趋严肃,后来他变成大英雄,用散弹枪与大砍刀对付坏蛋。他在《赌神》(1989)开场时是深沉的职业赌徒高进,后高进失忆倒退回童稚状态,周润发演来生动趣怪,讨人欢喜。他利用对比强烈的小动作演绎此角,如在赌桌上把朱古力威化送到嘴里,在失忆状态下又狂吃朱古力,弄得一脸都是,在关键时刻,小孩高进必须装做老成持重的高进,周润发更得把两种性格同时表现出来。 周润发示范了夸张的演员风格,一样可以层次丰富。戏剧史学者史葛(A. C. Scott)观察所得,中国人“观剧的乐趣,往往在于演员表现的感官即时效果”。   武侠功夫片及70年代复苏的粤语片,演戏方式都很外露,例如全挤眉弄眼,泪盈于睫,或搔首弄姿。那也许是顾及卖埠使然,影片销往外地,必须面向各处的观众,故需要把内心情感表露得一清二楚。最外露的演绎要算是京剧传统,成龙与洪金宝便深受影响,但即使不那么造作的演出风格,用西方标准看仍略嫌夸张。香港不论动作片、通俗剧或搞笑片,都纷陈不囿于地域的面部表情,如恐惧、生气、忧伤、厌恶、鄙视及愉快等,不同文化的观众要理解亦毫无问题3。 明星演员所表现的灵活性,反映了大众电影的创意有多强。类型与明星制度绝非紧箍咒,而是供给准备就绪的导演运用的架构。不满这些娱乐成分的艺术工作者,通常不会懂得利用成规达到他们的目的。谁晓得运用这些既稳固又灵活的公式搞出新意思,谁便受惠于此一制度。 于一般观众而言,类型与明星制度的成规显然易见,电影技巧的成规却不易察觉,风格虽然没那么着迹,但却举足轻重。电影之为大众艺术,其中一重点是,自默片时代开始,各导演已有默契和共识,无论场面设计、拍摄及剪接,大家都运用同一手法。这套手法给称为“蒙太奇风格”(continuity style)或“经典模式”,到1917年美国将之发扬光大,全球各地很快也跟着采用。 经典式拍法把每场故事内容分作几个镜头处理,包括一提供定位的远景(主景镜头),以及各式近景,以便在适当时候强调角色及物件。灯光、构图及影机运动都以人物做中心,更具体的说,所有场面都是按“动作轴线”(axis of action)拍摄。所谓动作轴线,是把主要演员贯穿起来的一条想像的轴线,所有影机位置,不管远景或特写,一般都保持在轴线的一边。这方法能制造空间连续性,如镜头出现男人望向左面,女人在下一个镜头回望他时,便会望向右面。若要锁定空间,大可运用“带肩镜头”,并可选择把对话场面的重心放在某个角色身上,这也是“对割镜头”最普遍的一种形式。《盗火线》的一个段落便示范了动作轴线的几种技巧。角色走动时,也服从同一原则,前一个镜头从左面走出画面,下一个镜头自右面走进画面。这种处理又同时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因此,除对话外,追逐与打斗场面亦遵守动作轴线的原则。   然而,那却非拍片惟一方法。另一常见作法,是把每场视为一段连贯的时间与空间,一镜拍完。这种做法或许呆板,但在1910年代中以前的欧美,却很盛行,而且产生了一些惊人成绩。其后蒙太奇体系取代了此一作法,且成为全球电影的通用语言及稳固的技艺传统,导演有了它,说故事更清晰更动听。这传统如今已历史悠久,且相信在多年以后,依然是拍片的安全保证。但那不表示它一成不变,事实上,变通往往是有可能的,如有日本导演便以挺漂亮的手法,使这一成规焕然一新。 中国电影在20年代以后,对蒙太奇式拍法亦步亦趋。上海电影代表作之一《恋爱与义务》(1931),无论场面设计、拍摄或剪接,都依足洛杉矶片场的“经典”方式。蒙太奇传统辗转来到香港,《春之梦》(1947)、《歌女之歌》(1948)、《珠江泪》(1950)及《中秋月》(1953)等制作精美的影片,都依从成规拍摄,而次级制作如《古园妖姬》(1949)亦不例外。战后影片又大量运用对割镜,只偶然改以二人同一画面对话的长镜头。此外,多数场面部拍棚内置,镜头在灯光及录音受到控制下,平均可轻易延续达10秒以上。其时的制作水平尽管不及同期的日本或印度电影,但胜在水准稳定(虽然有时流于古板),蒙太奇技艺亦予他们尽情发挥说故事及表演的技巧。 港片于50年代末横扫区内市场,制作成本及质量其后均见提升,布景设计更趋讲究,导演此际亦开始多拍外景,于是在《六月新娘》(1960)及《小儿女》(1963)中,便出现舒畅宽广的户外景色。导演技法不再那么拘谨,也许亦因受西方“新电影”影响。60年代后期的武侠片,往往风格瑰丽,其他类型片亦提高对技巧的自觉。龙刚的《英雄本色》(1967)大搞手提摄影及节奏明快的剪接,尤以打斗场面为甚。唐书璇的《董夫人》(1970)亦非常风格化,野心勃勃经营纵深的场面调度。到了70年代,外景场面增加,因为以外景拍功夫片与犯罪片,成本低廉。许冠文的喜剧亦利用户外实景,序幕画面多见人群营营役役,忙碌于闹市街头。 世界各地导演,运用经典蒙太奇招法时都追求更强烈的表现力,而简易的一道板斧,就是在剪辑节奏上搞变化。60年代好些港片,特别是戏曲片,仍然把镜头固定较长时间,有的则节奏较快,龙刚的《英雄本色》每个镜头平均持续5秒,与60年代任何国家的影片相比,都属节奏明快。张彻及胡金铨亦首开先河,动作片剪接节奏变得愈来愈快。整个70年代,粤语港产片都挖空心思讨好午夜场观众,舒琪指出,此一取向导致剪接节奏加快。鉴于当时影片所有场面拍摄时都不收音,导演剪片时便可尽情制造动感强烈的视觉效果,在混声阶段才配上少量对白。此外,院商放映习惯亦影响影片节奏,为了一天内挤满更多场次,他们把标准放映速度调快至每秒26格,有时甚至更快至28格! 因此,在70年代,节奏急促、使人喘不过气的纪元宣告来临,至今还与港片结下不解缘。港片因而出现旋风似的动作场面,演员边走路边说话,摄影机动个不停,镜头角度更是快速多变。香港电影,变成停不了的电影。片中,压根儿没有人是一动不动的,除非那人已死(但亦说不准)。更甚者,往往一个人镜的动作就已抓住那节奏,因为许多时都是人头大特写跳进画面,甚至会刺激地从画面底部闯进来。此外,变焦距镜头(200m,俗称松镜)不仅使打斗更有生气,甚至交代剧情的简单场面亦因此生动起来。到了80年代,低角度广角镜变得寻常,多用在动作场面上的慢镜头,已能带出感情上重要的闪回片段,而导演亦从多方面试验不同速度的快镜头。 港片运用色彩时也注重它们的表现力。早于1979年,章国明的《点指兵兵》已展露香港独特的夜色,染上蓝调的街头掩映斑驳红光。《刀马旦》最后一场,运用舞台上瞩目的红、蓝与粉红,对比板凳上观戏警察那一身不祥的棕黑色衣服。好莱坞认为写实需要灰沉的泥土色调,可他们的银幕更趋灰暗,色彩设计日益低调之际,香港电影人运用的色彩却斑澜夺目。 港片剪接的节奏,亦愈搞愈快。   到了90年代初,不管哪种类型,镜头平均持续4~6秒亦是平常。许冠文1981年喜剧《摩登保镖》每个镜头平均约7秒,但其1990年作品《新半斤八两》快到只有4秒。而快得无可再快的动作场面,也一样剪得更快,李小龙与日本反派在《精武门》(1972)的高潮决战,每个镜头快至只有2.7秒,可重拍陈真故事的《精武英雄》(1994)的对等场面,不仅长了两倍,每个镜头更平均只有1.6秒。期间,港片形体及动作的剪辑变得极为精细,其他国家亦望尘莫及。若不相信,只需一看《神枪手与咖哩鸡》(1992)货仓一场结局,镜子构图与对称的推拉镜头互相配合,剪接技巧续密精确之余更富于想像力,堪与20年代欧洲前卫电影嫡美。成熟的港片教晓大家大众电影主要的一课,只要风格光芒四射,剧情粗制滥造亦不会有影响。 港片剪辑快如闪电的同时,好莱坞的节奏亦加快,可结果却惨淡。好莱坞导演在音乐录像与数字剪辑高科技带动下,加快剪接节奏,但却忽略了畅顺结合各部分的工夫。须知推销一首歌或是只拍一场打斗,一种模糊的刺激动感及视觉花巧已经足够。可放在整部电影里,结果是出现没来由的神经质剪接,像90年代的邦德片与迈克尔·贝(MichaelBay)的《石破天惊》(TheRock,1996)及《绝世天劫》(Armageddon,1998)。好莱坞滥用了快速剪接,我们据此低贬该技巧是捉错用神。港片的剪辑技巧在在说明了任何电影技巧只要运用得宜,都会变得生动活泼,扣人心弦。 80年代期间,香港导演把蒙太奇手法推向表现力澎湃的极致。港片佳作无论是演员举手投足、画面构图、色彩或音乐的结台,都紧密得天衣无缝,在西方电影中难得一见(动画却是例外)。一个演员转身,姿势凝住,然后一声爆炸,接上一个充满动感的构图,甚至是一闪而过的鲜明色调,都产生震撼的视觉效果。在《金枝玉叶》(1994)中,林子颖(衰咏仪)与同住的鱼佬(陈小春)扭打,还把他推向窗外观众的方向,突然,鱼佬的白色汗衫给街灯染得通黄。此一镜头由嘈吵转入推撞,最后以突如其来迸发的色彩作结。 更复杂的例子见于《九一神雕侠侣》(1991)。城市雇佣兵美君(梅艳芳)目睹战友小川(钟镇涛)遭杀害,并知道另一战友逞哥(刘德华)及小川的妹妹惠香会成为下个遇害目标。为转移敌人视线,她不得不离开他们。其中一场,她信步进门,他们在走廊待着,她对逞哥说不爱他,然后掉头走了。这是未来主义武侠片,导演元奎与黎大炜大可不理现实把互补色调放在一起。该场头一段,逞哥与惠香哀痛小川之死,灯光、墙壁,甚至逞哥的服饰都以悦目的纯蓝为主调,重重背景则微现暗淡的绿,只惠香棒球队衣衣袖上有少许橙红,起着强化效果。美君进来时,身上起角的斗篷亦是夺目的蓝;她向逞哥拒爱后便大踏步离开,逞哥则在她背后淌泪。 但当美君穿过一道门时,画面接上她面向镜头走来——慢动作的影像,配上璀璨夺目的色彩:紧密构图下,大门的暗黄填满画面,与方才弥漫的蓝形成鲜明对比;美君渐走渐近变大特写时,来历不明的灯光映出她一身光亮的橙。小号乐声有节奏地伴随这连串色彩变幻及美君的步履,画外音同时响起:“逞哥,对不起。只有这个方法才可以令你脱离危险。”美君头发亦出现色彩回响,突地泛起一抹赤褐的亮光——之前逞哥向她求婚,以及她俯身靠向垂死的小川时,身上也显现同一色彩。影像与声音配合起来,活现美君深受内疚煎熬的痛苦。 这大胆的表现方式,肯定受粤剧艺术的影响。粤剧有歌有舞,每一动作几乎都有音乐配衬,尤其锣鼓,演员亦会突然掀起戏服展露某些色彩,以强化连串音乐与动作。   戏曲片有时更利用配合节奏的剪接与镜头运动,加强声画同步的效果。爱森斯坦提及歌舞伎有一种倾向,就是把情感“转移”到另一领域。某种情感于某一范畴的表现力如已达至顶点,便能传递到产生同感的另一范畴,他如是说:“任何有口难言的话,我便用手来讲。”爱森斯坦此一观察,对中国戏曲如是,对港片亦如是。《九一神雕侠侣》的忧伤调子,通过雨水及下雨的淅沥声,也借着弥漫画面的蓝与绿表现出来。美君别离的伤痛,由梅艳芳的演出层层传递到音乐、动作,以及眩目的色彩变化。难怪当地导演仰慕沙治奥·里昂尼(Sergio Leone),一个要眼睛抽搐,尖叫怒吼同步出现的导演。 这种高度凝聚的表现力,亦能以快速的剪接及精巧的场面设计互相配合而制造出来。《倩女幽魂》(1987)的收账少年宁采臣(张国荣)爱上女鬼聂小倩(王祖贤),但小倩却注定要服侍阴阳树妖姥姥;姥姥靠一条好几丈长的舌头捕猎男人,赖他们的阳气活命。一天,采臣突然摸到小倩闺房,但听到小倩妹妹小青的脚步声,便潜入浴盆水底躲藏。姥姥紧随小青而至,又鞭打小倩,迫她下嫁黑山老妖。这一场余下的时间,都是小倩拼命遮掩,不让小青和姥姥发现采臣。她阻挡小青走向浴盆,又把浴巾抛进去,姥姥走近浴盆时她撕破衣服引开她,甚至为遮盖采臣,自己上身俯进浴盆,还在水底吻他好输送氧气。小青与姥姥终于给她打发掉,她把采臣拖出水面,助他逃走。 小倩闺房一场的处理从容不迫,技巧精湛,观众看得赏心悦目。虽然徐克也许插手帮忙,但程小东无疑具有这样的功力。该段戏只五分钟多一点,但却有170个镜头,每个镜头平均不到两秒,其实稍有差池便会犯上迈克尔·贝的毛病,整场戏变得零零碎碎。更甚者,导演还提高连戏的难度,仅用数个主景镜头,其余几乎全是中镜及大特写;此外更运用分段拍摄,每一镜头的摄影机位置看起来跟别的都不一样,因此观众须不断调校视点。最后,甚至弄来几个倾斜镜头,制造失衡的画面构图,观众得多花点时间适应。这一场每一步都按照连戏式拍法,但导演却在表现力及清晰度方面,都刻意为自己制造难题。 可幸难题都一一迎刃而解。这一场的动作都给细分成结构紧密的小段,多数镜头强调视线或动作的方向,有些画面则以设计巧妙的景深,表现两元素的动态关系。这一段落的拍法,依赖对割镜的巧妙运用,以及视线的配合,即使无主景镜头,观众亦确知谁看着谁,而更重要的是,谁望向浴盆。每一刻的戏都清清楚楚,那操控着实无解可击。小倩解开衣衫正要跳进浴盆,镜头首先突出她的姿态,然后把画面一角腾给采臣,但见他冒出水面,看得目瞪口呆。   此外,演员动作彼此呼应,使这场戏紧密畅顺。小青满腹疑团望向浴盆时,出现一组很有动感的对称动作:两女人微微转头,视线接触浴盆,再望向别处。有一刻,姥姥转身走向浴盆,为了使其身体动作连接上一个镜头眼睛转动的视线,画面牺牲了动作轴线的连续性。两姊妹接着站起来,一连串合拍的动作,令小倩轻易便遮掩了采臣。最后一个倾斜镜,小青扑向浴盆,却给小倩不慌不忙地引开了,两人旋转动作互相配合,煞是好看。我相信好莱坞芸芸导演之中,不管在1987年或是今天,谁都没法弄出这么富有节奏感的精准动作。香港功夫武侠片所提供的磨炼,已改变当地导演对银幕上动作的理解。这方面的技艺,好莱坞导演从来是一窍不通的。 爱森斯坦的情感“转移”于各表现元素之说,在《倩女幽魂》这一场亦成立。该场的质感主要是液态的,不仅表现于浴盆的水,还有聂小倩在全片飘动的头纱与衣衫。布料的流动感初见于小倩把浴巾抛在水面,其后姥姥朝着镜头挥动长袍,犹如翻起深红的海浪。小倩穿衣的动作,在突然响起的配乐(属于她的主题音乐)与大特写下(手臂滑入衣袖及系腰带的影像),很是突出。但不一会儿,她褪去袍子,优雅地俯身水中送上一吻。小青亦犹如触电般滑向浴盆,展露活脱鬼魂的姿态,但和小倩凌空飞跃的动作相比,犹带凡尘气味。每一种液态动感,都有凡尘的动作衬托,以产生较移作用。姥姥在画面外咆哮,同步出现小青不屑的表情,显然加强了鄙视的效果。在西方,除了动画片导演,也除了爱森斯坦之外,实在没有人可以把一角色表意的声音及另一角色传情的动作,如此准确无误地接合起来。 画面纵然见角色不停活动,却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倩女幽魂》此一段落,展现80年代港片典型的一种形式格调的精确性。龙刚的《英雄本色》尽管节奏也快,但场面设计与剪接却突兀,1967年的本土导演,尚未懂得把简短的镜头拍得明快清晰,也没法把整体弄得生动有致。20年后,当地导演已从蒙太奇体系变化出既流畅亦生动的拍法,他们对自己的技巧信心十足,敢于自设技术上的挑战,再以漂亮手法克服困难。 纯熟技巧一直令当地导演自豪,但有的导演却另辟蹊径,舍弃清脆利落、简洁有力的镜头,转而经营较柔和的影像和朦胧的慢动作,及自觉地抽象的画面。个中最知名者莫如王家卫,但较早的例子,则有谭家明的黑社会题材佳作《最后胜利》(1987)及《杀手蝴蝶梦》(1989)。王家卫的《重庆森林》(1994)出现之后,这种追求感觉情调的“软件”技巧,在多种类型中都有袭用。 此外亦有人摸索不那么修饰的风格,动手研究现场录音,到了90年代后期,此作法甚至成为影片的品质标记。在《甜蜜蜜》中,黎小军(黎明)替李翘(张曼玉)系紧外套钮扣时,幕上除了背景的汽车声,钮扣碰刮的声响亦清晰可闻。另外,有导演则经营时间较长的镜头,不再那么依赖剪辑技巧,有些类型片全片皆延长镜头对准演员的时间。陈可辛的《金枝玉叶》及其续篇《金枝玉叶2》(1996),每个镜头平均介乎10~11秒之间。而财政亦如常构成压力,由于制作预算紧缩,现场录音与长拍镜头便派上用场,因可省却后期制作所需时间。舒琪在不得已赶拍《爱情Amoeba》(1997)的情况下,刻意延长镜头时间,平均每个镜头长达13秒。 就我所见,用这种拍摄手法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是张之亮的《笼民》(1992)。片中情节大都发生在无家可归者租住的挤迫笼屋内,影片歌颂笼民守望相助的精神,一众角色宁可忍受恶劣环境,也不愿入住公屋各散东西。现场环境狭窄,换了是港片早期作法,导演由头至尾会以简短重复的取景位置拍摄,但张之亮却背道而驰,每个镜头竟然平均长达42秒,每一场平均只换了六个镜头,有些镜头甚至持续数分钟,仅靠灵巧的影机运动,蜿蜒穿插于笼屋通道之间。   《笼民》还运用摄影机稳定器(Steadicam)拍摄,在当时的香港是新鲜事。张之亮的长镜头画面,都充塞着面孔、身体、铁丝网,以及笼民凌乱的杂物。故事由于围绕群体发展,所以很少集中在任何一个角色身上。张之亮很巧妙的把景深、人物动作及镜头运动互相配合,勾划出挤拥空间内跌宕的戏剧张力。 上述手法,显出港片与好莱坞最后一点重大分别,我发现好莱坞片在过去20年来,没有一部影片的镜头平均持续9秒以上。美国导演大都迷信快速剪接,故从来不晓得怎样用持续镜头设计一段较复杂的群戏。没错,迪帕尔马的《天眼追凶》(Snake Eyes,1998)开场出现马拉松式影机运动,他亦为此而自豪;西科塞斯的《盗亦有道》(GoodFellas,1990)也以长镜头捕捉黑手党大刺刺步入餐厅的兴奋情绪,借此感染观众。但这些都是技巧纯熟的追踪镜头,早期有声片尤其拿手,如《三便士歌剧》(The Threepenny Opera,1931)及《疤脸大盗》(Scarface,1932),他们所需的本领是精确的计算,而非画面构图。试问今天的美国导演,有谁可以在狭窄布景内拍摄一个持续数分钟的纵深镜头?更遑论像时间拿捏精确的《笼民》般,调度十多个演员于同一画面演出。香港导演纵然喜爱快速剪接,但仍有人不只在动作片中,保留了设计复杂动作的技巧。那再次证明蒙太奇体系对娱乐电影拍摄而言,既是稳定的,也是灵活的框架,不仅令影片经济简洁,条理清晰,还容许创意的发挥——影片需要的,只是导演扎实的技艺而已。 柯林伍德(R. G. Colngwood)批评大众艺术依赖公式的言论人尽皆知,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品是既不可还原又独一无二的。诺艾·卡罗(Noel Carroll)极质疑这种说法,并指出各种艺术往往依凭“承袭传统的类型格式”。流行音乐作曲家要按照规限得不寻常的形式作曲,但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也一样依老板指示作画,古典音乐作曲家亦要按法则编写古步舞曲,他们原则上都是没有分别的。高级也好,低等也好,所有艺术与成规的关系皆错综复杂,所以复杂,是因为每一作品既有熟悉的东西,也有创新的意念。 大众艺术单是对技艺的追求,已可产生新意。艺术工作者运用自己学懂的技巧时,就须依循技艺的作法,而那些有警觉有要求的,当会面对铺陈细节上的复杂问题,机会由是涌现:这儿或可加入对称或对应的东西,那儿或可来一些什么,与先前一幕起平衡对照作用;再就是或可创新细节情绪变化的表达方式。如前文讨论《九一神雕侠侣》及《倩女幽魂》的段落,就有类似的细节微妙变化,情况一如音乐装饰乐章的旋律,虽然仍按常规表达,但处理方式却引人入胜。娱乐有其修饰,甚至执着于独特风格的一面,香港大众电影就是不断将这一面发挥出来。      脸圆圆的王晶不玩电子游戏的时候便拍电影,如是者一年拍十来部,若不是王晶创作室的作品,便是他和导演刘伟强及编剧兼监制文隽共组的最佳拍档的制作。香港本土至今仍是王晶觊觎的最大市场,但监制有本领在开戏前“卖片花”到亚洲各地的,目前只那么三五个,王晶便是其中之一。台湾市场是王晶必争之地,他起用受当地欢迎的影星,配套制作影片,还定期亲赴当地了解市况。王晶信赖宣传,打从公布拍片计划的一刻,便会集中火力引发观众的兴趣,除开拍前已为影片造势外,还邀请传媒到拍摄现场探班,采访明星。这种做法,在香港极不寻常,一般来说,影片快推出午夜场之前,才展开宣传工作。王晶很会吊观众的胃口,周润发卷土重来的《赌神2》(1994)的戏院宣传片内,周润发只有一个镜头。他又为赌神前传《赌神3之少年赌神》(1996)在报章写连载短篇小说,影片公映前还把小说交给漫画商连载出版,影星黎明的发型与服饰更一直保持神秘,至开映前数天才公告天下。 王晶近年已很少执导,反而多写剧本,交别人拍,所以他旗下各摄制组可同时开拍几部片,他一天可巡视几处拍摄场地。要是他亲自操刀,拍摄进度极快,因他采用第二组制度,武打追逐场面交武术指导全权负责,自己只专注拍文戏,如是者,只消十天便可完工。据他说,最爱拍赌片高潮时在赌桌上斗个难分难解的局面,那会包括无数纸牌、手部及眼神大特写,拍起来既简单又快捷。至于剪片与配音工作,一周便可完成。王晶以高效率的作业流程,于1991与1992年分别执导了5部作品,1993年更多至9部,1994年6部。 十年来,王晶战无不胜,不管是充塞档期的低成本制作,或第三级煽色腥低成本电影,或周润发、成龙、周星驰、李连杰等巨星主演的“大片”,都受观众欢迎。1993年,王晶出品占去港片票房总收入15%,1996年他有份参与的15部影片,更占去全年三成票房总收入。虽然盗版猖獗成风,最佳拍档的《风云雄霸天下》(1998)的本土票房收入,除《泰坦尼克号》外超越所有美国片,同年,坊间传出政府拨地兴建新片场设施,王晶大有可能入主大展拳脚。 王晶作品奉行黄志强提过的一套,时刻都在讨好所有人[本章原文以“Whatever You Want”命名,其实话带相关,那本是《珠光宝气》的英文片名,这里也表示王晶喜欢“投其所好”。——译者注],所以喜剧、动作及煽情汇于一身。其电影更是集体创作剧本的典型,噱头层出不穷,开场即叫人喘不过气,60秒内若非出现笑料,便有追逐或悬疑场面。《赌神》(1989)序幕先在拉斯维加斯的赌桌介绍主角出场,后即见他与日本人赌局决胜负的漫长过程,尽管低调却扣人心弦。《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1993)是戏谑徐克“黄飞鸿”系列的谐仿英雄版,幕开便见吊在半空的巨型灯笼穿过树林追逐妇女,最后爪型铁勾把她们逮个正着,例牌的片头字幕接着打断画面,字幕过后王晶再来轰炸观众,送上一场渡轮码头打斗戏。《鼠胆龙威》(1995)开场只14秒,即见一群暴徒持机枪炸弹进袭小学校园。 噱头接着还陆续有来,片中绝少只有剧情,也绝少只有任何单一的东西。王晶喜剧,基本上是各种胡闹笑料的穿插,包括恶作剧与认错人,蒙骗与失忆,以及人体排泄的洋洋大观。他把汗水、口水及鼻涕统统变成趣剧,但搞得最出色的,却是厕所的例行公事,如《整蛊专家》(1991)一开场便施展他的杀手锏,整蛊专家周星驰把整蛊对象困在厕座上,厕格四堵墙向男人靠拢,又射得他一身是水,突然后墙飞脱,男人连人带马桶一起飞射到商场中央。其后王晶饰演的写字楼职员戏弄周星驰,骗他误进女厕,但周星驰马上醒觉,把进来的女人骗到男厕。周星驰又在戏里用厕纸当做面纸,递给王晶,还在王晶擦脸时补上一句:“我(从马桶)捞上来的,放心,我已把它烘干了。”粗俗电影吓死人复笑死人的地方,莫此为最。   在好莱坞,王晶的前身大抵会是鲍勃·霍普(Bob Hope)、杰瑞·李维斯(Jerry Lewis)及简·亚伯拉罕斯与瑟加兄弟(Jim AbrahamS与Zucker brothers,代表作《逢凶化吉满天飞》 及《白头神探勇救事头婆》(The Naked Gun!]),惟是这些笑匠与王晶比较起来,犹带有悲情调子,王晶摒弃可信性、角色连贯性及好品味的态度是决绝的。周星驰被骗误人女厕后,若无其事拿出唇膏涂擦。《城市猎人》(1993)把成龙一打斗场面设计得像电子游戏,还不时给酒廊女孩轻声合唱“Citeee Hunter”的画面打断,此时成龙就会停下来,在镜头前理好头发,并淘气地展露笑容。李连杰在《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舞狮一场,与刀脚蜈蚣对打不敌,片末李连杰一身公鸡打扮,以新练成的“铁鸡功”击败对手。 此外,幼稚东西亦应有尽有,如可乐内放催情药,孖烟囱内放身痕粉,而大玩口水及强力胶的场面,亦层出不穷。《鹿鼎记》(1992)不断拿男性性器官开玩笑,更加插阳具主观镜头。《珠光宝气》(1994)的好色广告公司职员淫剑辉(陈小春)恳求珠神阿宝(王敏德)变给他长及地面的阳具,珠神如他所愿,不过是把他双脚变短。《追男仔》(1993)举办黑帮奥运会,会上有啦啦队助阵,帮中的叛徒则给标枪当做靶子,起步信号枪则变成AK-47机关枪。中国传统亦用来搞笑,片中一众角色在表演京剧腿功时,突然唱起戏来,还大念台辞,舞狮既罢,一对狮子竟吻个不停。 收起搞笑作风的王晶,其实很会说故事。以王晶自己认真的剧情片《至尊无上》(1989)为蓝本的《赌神》,虽借助失忆的情节使高进(周润发)落人小老千刀仔(刘德华)之手,但整体剧情尚算严谨,爽朗的打斗场面增添笑料后更可观,高进在地铁遇袭,龙五(向华强)出手解围,高时认为那些施袭者和龙五是一丘之貉,都是越南人,龙五回答说:“他们是从北越来的。”赌神高进笑容灿烂,头发呈黑色雪糕状,与稚气失忆的高进之间的差异,制造了好些笑料。高进在枪战中回复记忆后,立即变成像吴宇森镜头下连珠弹发的英雄。赌局决胜负的场面,其实是纸牌与骰子的功夫大战,特写镜头的节奏拿捏准确,还卖弄景深效果。 没多久,王晶冷不防把“赌神”系列的风格转变为疯狂喜剧,那很可能是因为另一电影公司已谐仿了《赌神》,那就是《赌圣》(1990)。该片由周星驰饰演星仔,是内地新移民,拥有X光透视能力,还可施展特异功能改变纸牌。他三叔(吴孟达)要他学赌技,除要他穿起黑西装,抹上发油外,还要观看《赌神》录影带,研究高进慢动作走进赌场的镜头。后来,星仔照样昂首阔步以漫动作走进赌场,但周围的人却是以正常速度走动,片末,这个大陆来客吐气扬眉,再用慢动作大踏步走,但穿起白色中山装的他这回却光芒四射。   王晶也来搞本土文本对话,反过来以《赌侠》(1990)抄回《赌圣》的桥段。高进在《赌侠》中已退隐江湖,刀仔(刘德华)在序幕即以高进传人“赌侠”的形象现身。昆仔其后与三叔出现,并施展特异功能赢钱。刀仔的死对头也请来大陆特异功能大师,与星仔决一高下,两人在赌桌上互斗特异功能改变骰子与对方纸牌。最后一个镜头,垦仔与刀仔双双向高进挥手,高进在《赌神》中拍下没用的画面一闪而过。王晶反过来翻新《赌圣》,正是他最擅长的创作公式。那其实正常不过,王晶也许是偷回自己的王晶风格而已。 王晶继续以自己专利抄下去,把“赌神”系列变得更搞笑,场面更大。星仔在《赌侠2之上海滩赌圣》(1991)中回到1937年,继续与该内地大师斗法,但为忘掉相思之苦,他开了一家麦当劳,更播出猪柳包的宣传歌。高进在《赌神2》中给杀死其妻的凶手迫害,退隐江湖,但却学会催眠的赌技。《赌神》前传《赌神3之少年赌神》加入煽情元素,但导技敏锐且克制,如最后15分钟赌局决战一场,镜头技巧便十分高超。 这些影片的中心思想都是“蛊惑”(骗术),其中最彻底的喜剧例子是《整蛊专家》,一如英国幽默喜剧大师琼森(Ben Jonson)般大开玩笑与大搞恶作剧——基本上人人都互相整蛊。众赌片不过是把这意念作戏剧化的处理而已,但系列方式却使王晶有机会把骗术、障眼法及以牙还牙的场面拍得一部比一部细腻。每部“赌神”片,除预期观众想起上一集的蛊惑招数外,更推陈出新,而非照搬旧招式。譬如说,星仔在上一集用传心术改变纸牌内容,在续集却力有不逮,只能改变上半截纸牌,高进在再下一集犹如受星仔这一幕的启发,催眠对手使对方以为他用了换牌术。此例再次证明“集体创作”果然管用,一整队编剧困在斗室齐来绞尽脑汁,结果往往想出更刁钻的曲折情节。 王晶影片犹如捡破烂般七拼八凑,交互参照更是常态。小圈子笑话用起来但求方便,可绝对谈不上致敬。王晶在《赌神》中自演一角,周润发恐吓要阉割他。《整蛊专家》中他饰演的角色想勾搭一女人,邀她上戏院看《赌侠》。星仔认出内地来的赌博大师时,马上响起“笑傲江湖”系列的音乐,后来他更使对方产生幻觉,以为自己在扮演《方世玉》(1993)其中一角——不过是个女的。《追男仔》舞男夜总会一幕,女人落单叫舞男演出知名电影片段,梁家辉突然走进来,模仿周润发在《英雄本色》中威风凛凛举起双枪开火的慢镜,但此举却引起客人林青霞误会,开火还击,梁大声抗议:“我不过是扮小马哥,又不是扮李小龙的儿子。”话里暗指当时刚逝世的李国豪,幼稚的笑料愈玩愈烂,最后更变得毫无品味,使人难堪。 即使是三级片,王晶亦不脱搞笑本色,霍耀良执导的《赤裸羔羊》在西方是热门cult片,可谓一部精心设计的阳具电影。女杀手公主(吴家丽)与猫仔(邱淑贞)开枪及飞刀的目标,都是男人那话儿,而且,香肠笑话一再出现,警探铁男(任达华)因错手枪杀亲兄成了性无能。其中一幕众角色大谈阳具,但却频频以刺耳信号声遮盖那不文词儿,以戏谑导演避免作品给列人三级片时惯用的伎俩。最后一幕,男主角拥吻女主角,又突地举枪引爆煤气,两人结果双双毙命。 《珠光宝气》(1994)疯狂胡闹,对流行文化及低俗娱乐大加赞赏。   王晶撷取《金枝玉叶》(1994)试音的蒙太奇,再塞入一堆50年代粤语片陈套的大杂烩。袁咏仪幻想自己像《生死时速》(1994)那样,驾驶失控巴士飞越汽车天桥断裂的路面。她有这样的幻想,都是因为晚晚看录影带,有一晚竟一连看了八部,她说,那都是王晶的戏,所以可用快格看。她遇上珠神阿宝,阿宝具有犹如录像机摇控器的本领,除可把现实情景定格,还能把别人定格,自己则走开一会儿,且更可回带,以另一种行为改变事态发展。 此外,片中不时出现一位名叫王晶卫的导演,不仅装模作样以墨镜示人,还一副痛苦敏感的表情。袁咏仪在他开拍《重庆呻吟》时遇上他,戏里男演员(罗家英)穿起雨衣并戴上蓬松金色假发,假扮女人。袁咏仪仓促从王晶卫手上拿过亲笔签名,他在后面不悦道:“没半点个人风格!”其后她去看王晶卫另一作品《东蛇西鹿》,银幕上,同一演员罗家英正慵懒地瘫软在牛背上(以挪揄王家卫的《东邪西毒》,(1994)。戏院内一影评人大赞王晶卫的电影富象征性,给闷倒的观众其后错认他是导演,上前揍他,他高声抗议说:“你们不懂后现代文化的玄机!”这不是无伤大雅的讽刺,而是厚颜无耻的夸张挖苦,但夸张到这个程度也实在好笑。较早前一幕,袁咏仪在街上跑,身边人人却都以慢动作在飘浮,明显是嘲讽王家卫闻名的视觉风格。 对好桥段不会一次作罢的王晶,在《精装难兄难弟》(1997)中再度尽情嘲弄王家卫。艺术片导演王晶卫此时已走入歧途,翻录盗版录像光碟外,又宣称自己不喜欢粤语残片。他无端给送到60年代,为了返回1997年,他必须为一貌似邵逸夫的电影业巨子摄制一部卖座片。王晶卫很想迎合大众品味,甚至创出吊线动作的特技,但卖座片拍不成,拍出的也只是《阿飞正传》和《东邪西毒》的原始版本。可王晶卫对艺术的忠诚,却吸引到一个拥趸,那是个异于常人的胖男孩,名字叫——王晶。小王晶不断苦缠王晶卫,更表示自己长大后要拍艺术片,王晶卫则告诉他要拍就只管拍赌片及色情喜剧,还说愈多屎尿愈好,“你不低俗怎显得我的高格调?” 《鼠胆龙威》对其他电影的扭曲程度更进一步。这是高成本动作喜剧,把不少好莱坞片与港片套路共冶一炉。序幕一场,学童给反锁在装有炸弹的校车内,意念其实来自《生死时速》,分别只在于拆弹专家李杰(李连杰)错手引爆了炸弹,害死自己妻儿。沉痛引子之后笔锋一转,介绍龙威(张学友)出现,他是动作片明星,却不可一世,声称所有特技都亲自上阵,其实都找来李杰做替身。龙威这角色,其实是成龙(傻呼呼兼爱扮鬼扮马,又很依赖经理人)、李小龙(打斗风格、双节棍、黄色紧身衫裤、打斗叫声及《龙争虎斗》的音乐),甚至李连杰(时而响起的音乐使人联想起黄飞鸿)等人汇于一身。 众角色在珠宝展中倾巢而出,绰号“医生”的犯罪首领密谋盗宝。未几影片变得犹如《虎胆龙威》香港版,由角色到配乐都来个照板煮碗。龙威胆小又笨手笨脚,犹如布鲁斯·威利斯的反英雄版,在混战一幕中落荒而逃,只不过他甩掉的不是鞋子,而是裤子。混战一场香港的功夫片传统被无情挖苦,用作搞笑。龙威在群殴的高潮里装出李小龙自负的表情此外又大搞胯下笑话,借此挖苦成龙的滑稽功夫,而反派解释他的双节棍从何而来时说:“在你店里买的,有九折。”李杰有一副硬朗的好身手,驾小型客货车穿过酒店大堂直上电梯一幕,与龙威的花拳绣腿构成鲜明对比。龙威最后像动画情节般突然大发神威,成功脱险,这一幕教人联想起《师弟出马》(1980)。 《鼠胆龙威》是王晶式大杂烩,有屎尿及色情笑话,有元奎极之生动的动作设计,有如泉涌现的笑料,有不讲章法的调子急转弯,如酒店大堂向守卫大开杀戒一场,男人伤重爬到龙威藏身之处,龙威吓得半死,男人死命抓着龙威那话儿,求他相救。此外,也出现全然出乎意料之外的场面,如饰演记者的邱淑贞躲起来(不用多说,当然躲在厕所),自以为安全,坏人却在暗笑,转头把一大袋毒蛇都放进了厕所。   容易兴奋的影评人处于庸俗现代主义情绪时,或会称许王晶作品为率真电影,认为他过量凑合一切的疯狂作法,定会产生乖张新意思——普普后现代主义(pop postmodernism)。然而,若把王晶的电影理解为主流电影的偏锋,会更豁然开朗。王晶喜剧不过是把由来已久的片段式结构发挥到喧哗的极致,他的抄袭、谐仿与修改,一如霍普与克罗士比(Hope Crosby)的“公路”电影[此系列主要拍于40年代,外景地由新加坡、摩洛哥、阿拉斯加、里约热内卢、巴厘岛到香港不等。香港一集即《香港奇谭》(The Road to Hong Kong,1962)。——译者注],彻头彻尾是用最传统的方法,把流行电影传统翻新,使之重现生气。王晶对赌技及障眼法的肯定,处处证明他的电影并非放任率性,而是机关算尽。 《鼠胆龙威》结尾,龙威被视为英雄,他宣布会把这次受困的过程拍成电影,所有收益将拨归死伤者[龙威这番话是按英文字幕翻出的,与原来意思有别。张学友在配音对白中说的,其实是要把这次受困过程拍成电影《鼠胆龙威》,观众凭票根可到超级市场换领三卷厕纸。——译者注]。王晶自我宣传时毫无愧色的作风,与龙威不逞多让,他利用低俗粗鄙、荒诞不经的元素,以及信心十足的技巧,建立起自己的电影事业。《珠光宝气》里袁咏仪的好色上司淫剑辉为自己在工作时看“咸带”辩称:“淫,是人类本能,而不是好像一般世俗人那样将淫变成一种玩意。像我,不过将淫变成一种艺术,好等大家慢慢享受到淫这种意识同形态。”难保这不是王晶本人的信条。
9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影响世界影坛的十大香港电影
猪悟静 2012-2-25 19:36
走过曲折的百年,香港 电影 成为一种文化在深深影响着华人地区以及全世界,港产电影风起云涌的年代,平均一年就要生产300部左右的影片,现在港产片不复往昔的风光,但影响力依旧不可低估。在过往的几十年中,香港电影走向了全世界,而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如下10部电影—— 影响世界影坛港片之一:《英雄本色》 导演: 吴宇森 主演: 周润发 、狄龙 影响评析:《英雄本色》所展现的兄弟情义几乎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这部影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获得一致的好评,欧美地区也视这部作品为港产电影中的翘楚,吴宇森和周润发这对黄金组合也是从这部影片开始书写神话的,《英雄本色》是港产电影巅峰岁月的产物,其工整的艺术性和完美的娱乐性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这部影片无疑也是最能够代表港产片风格的经典之作。 经典瞬间:周润发和狄龙的再度相见。 影响世界影坛港片之二:《卧虎藏龙》 导演: 李安 主演:周润发、 章子怡 、 杨紫琼 、张震 影响评析:《卧虎藏龙》并非是一部实打实的港产片,因为导演是李安,主要还有章子怡和张震,但谁也不能否认这部影片中所展现出来的港产片风骨,因为《卧虎藏龙》大体上的幕后阵容都是来自于香港,没有香港电影人的支持,也绝对不会有这般精彩的《卧虎藏龙》。这部影片是华语电影史上首部拿到 奥斯卡 最佳外语片的作品,其历史意义无需赘言,该片在北美地区拿下了8000万美元的 票房 ,这部影片为后来的中国古装大片敲响了战鼓,也为之后的中国大片进军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 经典瞬间:章子怡在武当山上的纵身一跃。 影响世界影坛港片之三:《龙虎风云》 导演:林岭东 主演:周润发、李修贤 影响评析:美国经典名片《落水狗》的片尾一场戏直接就把《龙虎风云》的情节给拷贝了,《落水狗》的导演昆汀·塔伦蒂诺说这是在向林岭东致敬,由此可见该片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之大。《龙虎风云》提供了一个边缘人生活的状态,卧底警察高秋在黑白两道中间挣扎不已,为了职责,他不断出卖朋友,受到良心指责的同时,还要遭受黑道的生命威胁。周润发的表演是精湛的,他那种在正义和情感之间的纠结让人心痛,这种相通的情感让该片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好评。 经典瞬间:周润发结尾的死不瞑目。 影响世界影坛港片之四:《花样年华》 导演:王家卫 主演:梁朝伟、张曼玉 影响评析:作为一部文艺片来说,《花样年华》在世界影坛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就连美国导演索菲亚·科波拉也承认其在拍摄《迷失东京》时,受到了《花样年华》的很大影响。该片让梁朝伟成为香港有史以来第一位戛纳影帝,也真正让香港的文艺电影走向了世界,也是因为这部影片,王家卫成为了海内外公认的艺术大师。 经典瞬间:梁朝伟在吴哥窟窃窃私语。 影响世界影坛港片之五:《红番区》 导演:唐季礼 主演:成龙、梅艳芳 影响评析:成龙这部拍摄于1994年的动作电影在整个亚洲地区获得了很好的影响,紧接着,该片获得了在北美地区2200家影院的放映规模,该片随即在美国斩获数千万美元的票房,成龙也终于凭借此片正式打入好莱坞,成为好莱坞的一线明星,之后的好莱坞大制作影片《尖峰时刻》为他打开了全球市场,而《红番区》则是这一切的起点。 经典瞬间:成龙跳过大楼。 影响世界影坛港片之六:《阮玲玉》 导演:关锦鹏 主演:张曼玉、梁家辉 影响评析:主演张曼玉凭借该片拿下了柏林电影节影后,这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国际影后,张曼玉的国际巨星之路由此开启。《阮玲玉》展现的是旧上海30年代的风貌,片中描绘的也是30年代中国电影人群像,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阮玲玉》在舒缓的节奏之中展现了旧中国一代影后的风采,世界各国的观众不仅在这部影片中看到张曼玉精彩的表演,也看到了中国电影成长的一个缩影。 经典瞬间:张曼玉在花丛中长眠。 影响世界影坛港片之七:《黄飞鸿》 导演:徐克 主演:李连杰、关之琳、元彪 影响评析:“黄飞鸿”这个名字几乎成为港产动作电影中的一个图腾,虽然早在50年代就已经有关于“黄飞鸿”的动作影片大量涌现,但徐克这部主导的经典作品无疑是将这个传奇人物推向了世界。在徐克版《黄飞鸿》面世之后,香港电影跟风似得赶拍了数十部类似的黄飞鸿电影,就连徐克本人也先后投拍了4部续集和多部电视剧集,使黄飞鸿这个人物再度成为国人耳濡目染的武侠影响。在世界范围内,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已经获得全球功夫片影迷的认可,这部影片诞生距今已有18年的时间,但李连杰所饰演的这一版黄飞鸿依然没有被后来者所超越。 经典瞬间:李连杰与任世官的竹梯大战。 影响世界影坛港片之八:《新龙门客栈》 导演:李惠民 主演:张曼玉、梁家辉、林青霞 影响评析:徐克作为影片的监制几乎掌控了剧组大权,所以我们也可以将这部电影看作是徐克作品。《新龙门客栈》虽然没有在海内外获得过大奖,但影片超绝的剧情冲突和一望无际的大漠风光,都使得该片在欧美备受推崇,甚至有的媒体直接称赞该片为香港古装版的《北非谍影》。 经典瞬间:甄子丹与梁家辉等人的沙漠之战。 影响世界影坛港片之九:《喋血双雄》 导演:吴宇森 主演:周润发、李修贤 影响赏析:从电影的表现手法纯属上来说,《喋血双雄》是吴宇森在香港完成的最好作品,这部影片虽然一直延续他的情义主题,但显然他对人物内心戏的把握更加精准了,还有对枪战场面的处理也堪称天衣无缝,《喋血双雄》等同于一部完美的电影,至少在枪战片中,《喋血双雄》是很难找出瑕疵的。该片在欧美等国的地位之高令人惊讶,许多欧美专业影评人都夸奖该片为香港最好的枪战电影。 经典瞬间:周润发和李修贤在医院中的正面交锋。 影响世界影坛港片之十:《无间道》 导演:刘伟强、麦兆辉 主演:刘德华、梁朝伟、曾志伟、黄秋生 影响赏析:《无间道》简直掀起了一场风暴,该片出世时正值港产片的低潮时期,却还能逆市收得5000万港币的本地票房,这完全属于神作级别了。之后影片在华语影坛斩获奖项无数,也使得该片的威名遍及海内外,最终被电影大师马丁·西科塞斯拍成美国版《无间行者》,之后帮助大师完成了奥斯卡的梦想,《无间道》遂也成为了港产片中不世出的经典作品,以至于后来日韩等过都争相购买版权要求翻拍。 经典瞬间:刘德华和梁朝伟的天台对决。
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香港电影70年代——楚原的风月与侠情
猪悟静 2012-2-25 19:30
看 TVB 电视剧,常能看到一个脑袋圆圆、和蔼可亲的老者,或是一号法庭里的大法官,或是《美味天王》里的餐厅老板,或是《谈判专家》里的绝症老人,不了解的观众会想,哦,又是一位港片里常见的老年男性龙套。但是,就是这位老人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是站在镜头前,而是站在镜头后。他就是与演员狄龙、编剧古龙搭档,组成了武侠片票房“铁三角”的导演楚原。六七十年代,邵氏开创的武侠新世纪对于当时乃至以后的香港电影和香港武侠片都影响甚巨,胡金铨和张彻作为武侠片两大名导,一个深沉内敛,一个热血阳刚,两人都以鲜明的风格书写武侠二字,同属邵氏的楚原则另辟蹊径,以古龙悬疑绮丽的武侠小说为蓝本,拍出了独具瑰丽浪漫色彩的武侠片,更为与众不同的是,偏爱文艺浪漫气质的他,还拍出了在香港乃至世界都很有影响力的一部风月武侠片《爱奴》。 楚原与胡金铨和张彻都不同,作为土生土长的粤人,他并不是拍武侠片起家,而是善拍粤语长片。在签约邵氏之前,楚原已经拍了几十部粤语片,可随着粤语片的式微,楚原顺应潮流,也加入到国语武侠片的创作队伍中。当时,香港电影没有分级,李翰祥这样在大陆以拍清宫正剧闻名的大导演为了提高票房号召力,也拍了不少抓人眼球的风月片。而后来将观众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已走向衰败的新武侠片面前的楚原,在到邵氏的第二年,拍出了邵氏风月片的开山之作《爱奴》。 爱奴的剧情并不复杂,容貌秀丽且性格倔犟的少女爱奴因家境贫寒被卖入妓院,几番逃脱未果,无奈投身欢场并成为花魁。貌美心毒且武艺高强的妓院老板春姨只爱女娇娘不爱男儿郎,被爱奴的美貌与倔强深深吸引,心生恋慕并教其武功。爱奴学成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先将曾让自己饱受屈辱的几个嫖客一一杀死,而后将四季春的罪恶勾当公诸于众,最后与春姨展开殊死较量。春姨受伤不敌,将死之时,恳请爱奴给予最后一吻。爱奴虽表白对春姨只有恨没有爱,但心中尚存一丝温柔,成全了春姨最后的心愿。不料春姨口中藏毒,借最后一吻将爱奴一起拉入黄泉。就是这部融武打、艳情、悬疑于一体的《爱奴》,让我等诸多后辈影迷对楚原前辈的大胆、前瞻叹为观止。要知道,那可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只能在张彻的铁血武打片中探寻 GAY 片情节的“纯真”年代,楚大师一出手,就直接端出到蕾丝边、虐恋、血腥搏杀等硬菜,并且,更为惊才绝艳的是,一部风月片,拍得艳而不俗,非常具有古典美。饰演爱奴的何莉莉和饰演春姨的贝蒂,一正一邪,却都美得不得了,大众公认,再无哪部作品将何莉莉拍得那么美,也再无哪个女星,能把春姨爱与阴狠并存的特性演得似贝蒂那般传神。片中两人床榻相对要吻未吻的画面,也是影史上的经典镜头。可惜,这部作品当年过于“前卫”,在香港的票房并不好,而拿到国际上,却叫国际影坛大为激赏,而放到今日再观,我只能说,不看《爱奴》,枉看风月。 拍完《爱奴》的第二年,也就是 1973 年,粤语片又在香港影坛再度复兴,楚原推出粤语喜剧片《七十二家房客》,刷新了票房纪录,吸引无数观众涌入影院一睹为快。关于这部作品,现在的观众只要看过周星驰的《功夫》就不会觉得陌生。里面猪笼寨的芸芸众生,就脱胎于七十二家房客。 不过,喜剧片终非楚原所爱,也非楚原所长,那种具有瑰丽色彩和浪漫气质的作品才是他心头所好。 1976 年,楚原从古龙的新派武侠小说中找到了表达自己美学观念的最佳载体。古龙与金庸的武侠可以说是华语文学作品中阅读者最众、阅读范围最广的作品。与金庸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大气不同,古龙的作品重在悬疑、重在曲折离奇。(这里叫我忍不住想说些题外话。古龙的许多作品里都提到一个百晓生的兵器谱,白话来说实际就是武林大排名,类似于现在的某某 TOP 10 ,但是,这个排名,细究起来没啥科学根据。排名靠后的往往在千钧一发之际能打败排名靠前的。而连排名都不够资格上榜的人,在古龙先生的笔下,武功也相当了得。譬如面包爸爸当年看《绝代双骄》,由于只看了几页,便一直认为天下武功第一人乃轩辕三光,后来再看到电影《东方不败》里用绣花针打败众人的东方不败,仍认为比起轩辕三光的筷子也不过尔尔。金庸作品中往往最大的大坏蛋其实是表面看来最正气凛然的大侠,而古龙作品中最坏的坏蛋也偶有可爱之处,最好的好蛋则一定有让人深恶痛绝的恶习。比较之下,楚原拍摄古龙作品较金庸作品更多一事,多少能看出点楚大导的美学观和价值观。)楚原与古龙一拍即合 ,从 1976 年的《流星蝴蝶剑》一直合作到 1982 年的《 浣花洗剑 》,将一个个绮丽诡谲的武侠故事搬上银幕,演绎了与金庸等其他武侠名家皆有所不同的“侠情”。当年邵氏拍摄武侠片,都是在布景棚中进行,假山假水假楼阁,流水线作业,有不少劣作今天看来假得惨不忍睹、粗糙得令人发指。而楚原却在布景和环境营造上很下功夫,将段段真情在一片精致得真假难辨的布景中拍得美轮美奂、引人深思、令人垂泪。一时之间,楚原、古龙、狄龙这个新派武侠“铁三角”成了票房保证。但在 1985 年,先后发生了两件大事, 5 月古龙病逝台湾, 6 月狄龙离开邵氏,“铁三角”荡然无存,楚原的武侠生涯也到此画上句号。 时至今日,看到港剧里那个胖胖的圆脸老者,可会想到,当年,在楚原大师的镜头前,曾诞生了多少叫人迷离、欲罢不能的风月与侠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想,这大概就是电影至为吸引人的地方之一,银幕前后,皆是故事。
5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70年代香港电影
猪悟静 2012-2-17 19:14
1970香港电影票房   1 龙虎斗 207万 王羽 汪萍 罗烈 ★★★★ (回顾香港电影汗青,王羽和罗烈是很重要的主角。这是当年香港影坛一哥王羽在邵氏出走后的一次辉煌。)   2 十二金牌 144万 焦姣 秦萍 井淼 谷峰 樊梅生 ★★★ (邵氏经典)   3 五虎屠龙 140万 郑佩佩 金汉 张翼 罗烈 ★★★ (邵氏经典)   4 十三太保 139万 姜大卫 狄龙 王钟 谷峰 ★★★ (邵氏经典。姜大卫可是70年代的大明星)   5 小煞星 100万 姜大卫 汪萍 狄龙 袁和平 冯淬帆 ★★ (邵氏作品, 狄龙那时是年轻的小帅哥)   6 喜怒哀乐 95万 李丽华 杨群 甄珍 ★★★ (本片为喜、怒、哀、乐四部短篇影片集,分别由李翰祥、白景瑞、胡金铨、李行等四位大师级导演执导。)   7 路客与刀客 91万 杨群 崔福生 孙越 ★★ (中国大陆的影片)   8 七擒七纵七金刚 88万 狄娜 谭炳文 郑君绵 李香琴 ★★ (不错的弄笑片)   9 荒江女侠 80万 郑佩佩 岳华 黄宗迅 ★★★(邵氏作品)   10 游侠儿 77万 姜大卫 李莉莉 张佩山 ★★ (张彻执导了好多六七十年代的武侠片,这是其中之一。)   14 新不了情 64万 胡燕妮 凌云 林嘉 黄宗迅 ★★ (不是1993年大名鼎鼎的《新不了情》)   57 董夫人 16万 乔宏 卢燕 周萱 文秀 ★★★★★(本片是另类前卫女导演唐书璇的代表作。获得1971年获台湾第9届金马奖最富创意特别奖等多项奖。本片被认为可与印度影圣萨耶哲雷写女性心理的杰作比美。美学上的突破性,使之成为七十年代新潮的第一波。)   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香港的影坛都是邵氏一家独大,但在这一年,邵氏的最重要功臣邹文怀带大队离开邵氏自组“嘉禾影片公司”,新的格局就要形成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由邵逸夫担任总裁,其标志(公司LOGO)是“SB”,让现在的人们有“傻*B”感觉的条件反射。其实邵氏公司是非常聪明才智的,其发展眼光和管理战略出类拔萃。邵氏电影公司在中国电影史的贡献和作用非常大,四大导演李翰祥、胡金铨、张彻、楚原执导出众多经典影片,也培养出更多优秀导演!可以说没有邵氏,就没有后来的香港电影!在七十年代之前,邵氏就有《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后门》、《万古流芳》、《蓝与黑》、《珊珊》、《独臂刀》、《玉面飞狐》、《千面大盗》、《死角》、《三笑》等非常经典的作品了。“邵逸夫”这名如雷灌耳,邵氏电影的片头起首出现的几乎都是“邵逸夫监制”,相信好多人儿时是有印象的。   相信看惯80年代香港所谓当红或美女明星米雪和翁美玲之后,你完全想像不到六、七十年代香港电影的众多女主角是如此艳丽,甚至和21世纪的美女相比不遑多让!难道香港对美女的审美观是在走下坡路?   1971香港电影票房   1 唐山大兄 319万 李小龙 田俊 衣依 苗可秀 ★★★★★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李小龙登场了,其第一部功夫片就出手不凡,震惊世人!虽然其“功夫”还不够成熟,但嘉禾电影公司凭借这一部电影,就有能力跟邵氏抗衡了。)   2 拳击 172万 狄龙 姜大卫 井莉 井淼 ★★★★ (狄龙和姜大卫合作了许多影片,可以说是导演张彻的两个干儿子。张彻导演可说是香港六、七十年代武侠片的标志,其新派武侠片热潮,同时催化了国语片迅速冒升。)   3 新独臂刀 159万 姜大卫 狄龙 谷峰 王钟 郑雷 ★★★★ (该片是张彻导演的代表作,拍得很唯美,展现了暴力和男性的阳刚之美。之前,香港女主角地位比男主角高很多,张彻扭转了这个情况。男人阳刚的武侠电影,这后来深刻影响到了吴宇森对江湖的整个看法。)   4 大决斗 137万 姜大卫 狄龙 陈观泰 汪萍 ★★★(汪萍的漂亮在现在看起来都非常美!导演张彻是香港六、七十年代影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香港人把他称为“香港电影一代枭雄”)   5 无名英雄 120万 姜大卫 狄龙 井莉 ★★★ (邵氏的经典之作)   6 骗术奇谭 107万 甄珍 谢贤 张冲 李昆 ★★ (李翰祥作品)   7 影子神鞭 104万 郑佩佩 岳华 田丰 谷峰 ★★★ (有六、七十年代武侠片主流演员田丰、谷峰及王侠,而在80年代我们根本就不认识,当时我们只认得成龙、洪金宝、周润发和四大天王等明星。)   8 缇萦 102万 王引 甄珍 谢贤 归亚蕾 ★★★★ (李翰祥在拍汉朝历史剧,获得第九届台湾金马奖多项大奖,包括最佳男主角。)   9 独臂拳王 102万 王羽 柯受良 田野 ★★★ (王羽在邵氏果《独臂刀》成名,离开邵氏后继续利用“独臂”的剩余价值,将“刀”改为“拳”,又继续拍摄了三四部和“独臂”有关的电影。)   10 淘气姑娘 944万 甄珍 汤兰花 江彬 曾江 ★★ (不错)   21 侠女 67万 乔宏 石隽 缓枫 林正英 ★★★★★ (这部改编自《聊斋》的中国武侠电影扛鼎之作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冷静悬疑的气氛、熟练精准的技巧和渗透其中的禅思哲理而受到了如潮好评,一举夺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将中国武侠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推向了顶峰,为华语电影写下了里程碑式的一页。胡金铨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第一个“作者”导演,也是香港电影界最接近大师的一位。   香港电影教父邹文怀,他成功的打造出世界巨星李小龙,他创造了香港的电影界奇迹。无邵逸夫的勤劳,香港电影不能如此“高速起飞”,形成继好莱坞之后的“制造梦境的工场”;无邹文怀的头脑,香港电影就不免会有一个时期处于低潮。两人先后相承、维持了香港电影二十余年的繁荣局面。   1972香港电影票房   1 猛龙过江 530万 李小龙 苗可秀 罗礼士 ★★★★★★ (功夫巨星推出世人皆服的超级功夫片!故事情节不复杂,但其炉火纯青的真功夫惊煞世界,且招招动作是永恒的经典。几乎所有的人将这部片排在《精武门》和《龙争虎斗》之下,我认为是完全错误的,《猛龙过江》的几场武戏才是影史第一,才是真正震撼外国人心灵的大作,对西方人震撼可用“惊世骇俗”来形容。)   2 精武门 430万 李小龙 田丰 苗可秀 罗伯碧亚 ★★★★★★ (是李小龙第二部主演的电影,其饰演功夫比其第一部《唐山大兄》精彩很多。故事精彩有撼力,双节棍风靡世界,踢馆和剧情成为经典!真不敢想像香港没有李小龙的话,会是什么样子)   3 大军阀 346万 狄娜 胡锦 何莉莉 许冠文 ★★★★(《大军阀》是李翰祥回归邵氏后拍摄的第一部作品。本片以嬉笑怒骂的方式,讽刺了那些北洋政府时代鱼肉百姓的军阀头目们。夺得第19届亚洲影展描写人物最成功喜剧片奖。该影片的另一大贡献是捧红了香港近20年来最重要的喜剧演员许冠文。)   4 十四女英豪 256万 李菁 凌波 卢燕 何莉莉 ★★★★ (《十四女英豪》拍摄历时两载,动用邵氏全体女星,战争场面浩大,并囊括第十一届金马奖优等剧情片、最佳导演(程刚)、最佳女配角(卢燕)以及第十九届亚洲影展特殊超越表演女主角(何莉莉)等多个奖项,是一部千锤百炼的巨制。)   5 风月奇谭 202万 夏雯 王侠 林玑 ★★★★ (本片为李翰祥的经典风月艳情作品!真是羡慕香港,70年代就有艳情片了!)   6 马永贞 200万 陈观泰 姜大卫 谷峰 井莉 ★★★★★ (该片还开创了日后香港黑帮片热潮及“上海滩争霸”题材模式的先河。《马永贞》的意义还在于令“十里洋场”成为银幕黑帮争霸的集中地,启发了后来蔚然成风的“上海滩”题材影视剧的陆续出现。)   7 水浒传 160万 姜大卫 狄龙 陈观泰 樊梅生 谷峰 何莉莉 ★★★ (狄龙演武松,樊梅生演李逵,有看头。)   8 饿虎狂龙 124万 黄元申 陈星 陈惠敏 梁小龙 ★★ (导演吴思远)   9 黑名单 123万 陈惠敏 陈星 于洋 ★★   10 年轻人 122万 姜大卫 狄龙 陈观泰 陈美龄 ★★★(那时的午马好年轻。姜大卫、狄龙和陈观泰三人演现代青春校园影片了)   20 仇连环 105万 陈观泰 井莉 ★★★ (那个时代的女主角井莉比今天的女明星还漂亮还时尚,要知道我们大陆90年代我们还在惊艳米雪)   28 天下第一拳 76万 罗烈 汪萍 王金凤 ★★★★ (那时罗烈演的功夫片,不在狄龙和姜大卫之下)   49 雨中花 36万 凌云 何莉莉 ★★★ (雨中花的女主角好漂亮,标车和当舞女也是最先的经典故事。凌云是70年代港台电影巨星,何莉莉不亚于21世纪哪一个美貌女明星。真是佩服香港70年代对女孩子的审美观,领先大陆20年以上。)   姜大卫在当时香港电影界占据了最重要的一席,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巨星之一。狄龙,本名谭富荣,后与李小龙、梁小龙、成龙并称香港“四小龙”。但在1972年,香港在李小龙的光芒四射下,邵氏和所有巨星都显得暗然无光。1972年的世界,注定只属于李小龙!   1973香港电影票房   1 七十二家房客 562万 岳华 胡锦 井莉 沈殿霞 ★★★★★★ (本片阵容浩大,在邵氏群星出演的基础上还首次邀请无线“欢喜今宵”的艺员合演。李修贤只是演里面一个贼仔,郑少秋和许冠英只是演一个消防员。《七十二家房客》本是国语片,楚原坚持粤语对白,邵逸夫想了一个晚上才答应。这部电影的成功,使国语片主导的香港影坛,掀起粤语片的一个拍摄高潮。)   2 龙争虎斗 330万 李小龙 约翰·萨克逊 石坚 杰·凯利 ★★★★★ (李小龙第四部作品,故事稍显复杂。成龙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被李小龙花了十几秒就解决了的反派打手。此部电影对外国的影响要比对中国大得多,其投资只用80多万美元,在好莱坞属于“C级制作”,但上映后却狂卷2.3亿票房,挫败了同一时期好莱坞的众多巨资A级制作美国。《Total Film》杂志选出67部改变世界的电影,其中李小龙主演的《龙争虎斗》入围,杂志指该片带起了七十年代的美国功夫热潮。)   3 应召女郎 307万 丁佩 恬妮 李琳琳 金霏 陈曼玲 ★★★ (七十年代初香港黄潮泛滥,电影题材也相应而出。许多人看了之后,都无法想象此片产于70年代,可以其超前。)   4 一乐也 301万 许冠文 胡锦 谷峰 ★★★ (可以说是许冠文第一次演主角,也是一部喜剧。)   5 风流韵事 238万 岳华 井淼 房勉 卢迪 ★★★ (李翰祥大受迎接之作)   6 北地胭脂 210万 何莉莉 岳华 胡锦 汪禹 井淼 ★★★ (乃李翰祥编导的典型艳情喜剧,看来对香港未来三级片的形成贡献最大的当属李翰祥了)   7 冷面虎 203万 王羽 罗维 田俊 田丰 ★★   8 马路小英雄 156万 林小楼 李国修 袁祥仁 狄威 ★★★ (嘉禾一部久远的经典)   9 毒女 135万 陈萍 罗烈 陈菁 盈盈 许绍雄 ★★   10 刺马 128万 狄龙 陈观泰 姜大卫 ★★★★ (改编自清朝四大奇案之一,导演是张彻。吴宇森作为张彻的副导演,喜欢张彻的多部电影,吴宇森最喜欢这部《刺马》,他的《喋血街头》和《喋血双雄》,就学自《刺马》。后来改编自《刺马》的《投名状》,相比之下又赢在哪里呢?)   26 叛逆 69万 姜大卫 陈美龄 狄龙 ★★★★ (姜大卫代表作之一。1973年在张彻导演的《叛逆》中姜大卫获第十九届亚洲影展最具性格演员奖)   邵氏的鞭子戏(清朝背景),唯一不足的就是男人都没有剃成半个头,都是从额头到耳边都有头发,这是最大的遗憾。李小龙意外的逝世,意味着香港其他电影明星有新的机会出头了。从新洗牌是一定的,下一年许冠文在嘉禾出走并自组公司,正是基于这一原因。   1974香港电影票房   1 鬼马双星 625万 许冠文、许冠杰、许冠英 乔宏 ★★★★★ (许冠文甚至许氏兄弟的喜剧片时代拉开序幕,他以震撼一代华人的气势登场。《鬼马双星》大放异彩,继而成为香港七八十年代最杰出的喜剧巨星。许冠文被冠“冷面笑匠”,是香港影史上最重要的喜剧演员之一。)   2 天网 216万 罗烈 胡锦 刘午琪 樊梅生 ★★★★ (根据香港真实故事“三狼绑架案”改编的电影,当然吸引人。值得注意的是樊梅生是樊少皇的老爸,大家知道不?)   3 声色犬马 210万 许冠文 白小曼 胡锦 张冲 ★★★ (《声色犬马》是风月大导李翰祥代表作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女主角白小曼,她本来是李翰祥发掘的新星,但影片还未及上映,她便自杀丧生,死时年仅十八岁,处女作亦变成最后遗作。许冠文拍完这部片也就从邵氏出走了)   4 金瓶双艳 184万 杨群、胡锦、恬妮、陈萍 ★★★★ (《金瓶双艳》改编拍摄于古典名著《金瓶梅》,由风月片大师李翰祥编导,影帝杨群以及胡锦、恬妮、陈萍三大邵氏最有名的艳星主演,另有田青、石天等资深老戏骨的加盟。成龙也在这部艳情片中混口饭吃,他出演郓哥。本片明星阵容强大,剧情香艳离奇,完美重现了《金瓶梅》原著,是李翰祥最有名的一部风月片,曾引起巨大轰动。演出了《金瓶双艳》之后,成龙在影圈中渐渐为人所关注,开始崭露头角了。)   5 少林五祖 169万 姜大卫 狄龙 傅声 戚冠军 孟飞 刘家辉 ★★★★ (我认为这部片比后来的《少林三十六房》还好看,地趟拳VS连环披褂掌、实心拳VS鹿步螳螂拳、少林风魔杖VS飞斧、三节鞭VS辫子功和虎鹤双形VS梅花环掌,这是我们儿时最喜欢看的各种拳法了。其功夫形式成为教科书式的武侠影片,甚至一度成为香港和国内后来一些武打片追风模拟的范本。)   6 绰头状元 167万 许冠杰 苗可秀 李昆 丁佩 恬妮 ★★ (说不上经典,但许冠杰来了)   7 贩卖人口 159万 胡锦 高雄 石坚 丁佩 ★★   8 天堂 154万 (资料暂缺) ★   9 成记茶楼 143万 陈观泰 汪禹 佟林 ★★★ (“大哥成”的故事,很好看)   10 小英雄大闹唐人街 141万 许冠杰 上官灵凤 张艾嘉 钱月笙 林正英 ★★ (值得一看的故事)   11 朱门怨 140万 李菁 凌云 井莉 井淼 汪萍 ★★★ (这几个人演的任何故事就是要看一下)   12 方世玉与洪熙官 136万 陈观泰 傅声 ★★★ (经典的邵氏和张彻作品)   14 海鸥飞处 129万 甄珍 邓光荣 秦汉 谢贤 ★★★★ (是七十年代琼瑶电影重创辉煌的奠基作品,不光动用了当时最具外埠影响的琼瑶片女星甄珍,招揽了当时在台湾颇为受宠的文艺小生秦汉,与香港最具人气的偶像小生邓光荣与谢贤,真可谓是阵容强大,当年上映时还造成轰动呢。)   15 洪拳与咏春 128万 傅声 戚冠军 刘家辉 ★★★ (汉人和满清的抗争,一直来自香港早期电影。此片也是典型的邵氏武打片。)   16 丑闻 123万 许冠文 恬妮 谷峰 井淼 ★★ (许冠文的早期喜剧)   17 阿牛入城记 111万 野峰 王沙 ★★★ (“阿牛”系列开始上演,非常滑稽和漫画式的电影,很值得一看)   这一年,邵氏捧红的许冠文之前曾将《鬼马双星》这个剧本交给邵逸夫,希望能和邵氏合资拍片等分利润,一向“独裁”的邵逸夫认为要求过分而断然谢绝,因此被嘉禾捡到一个宝。因为许冠杰当时已是嘉禾的签约艺人,并且事业正在发展期,嘉禾老板邹文怀答应帮助许氏兄弟创办电影公司,于是许冠文转投嘉禾。   1974年,许家三兄弟许冠文、许冠英、许冠杰成立许氏兄弟电影公司。本来李小龙的离世让嘉禾少了半壁江山,但是当时鸿运正当头的邹文怀很快又找到了另一票房灵丹---许冠文,从此香港电影进入嘉禾时代。   除此之外,一手捧红许冠文的李翰祥的风月片仍未逞退势,他导演而许冠文主演的《声色犬马》排票房榜第三位,不过,该片也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合作。   1975香港电影票房   1 天才与痴人 455万 许冠文 许冠杰 乔宏 ★★★★ (许冠文的影片挽救了当时形同末路的粤语片,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的十余年时间里,许氏喜剧是当时唯一能与功夫片相抗衡的片种,它让观众大笑之外,也让观众有共鸣感。当然,这部早期之作,还有许多幼稚的设想和喜剧笑话。)   2 廉政风暴 254万 凌汉 冯敏 金标 闵敏 ★★ (思远影业作品)   3 倾国倾城 243万 狄龙 卢燕 姜大卫 ★★★★ (狄龙饰光绪皇帝。本片是导演李翰祥的宏伟巨作,获得第12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最佳女主角(卢燕)、有续集《瀛台泣血》)   4 大家乐 190万 谭咏麟 钟镇涛 彭健新 ★★   5 大哥成 156万 陈观泰 汪禹 佟林 叶灵芝 ★★★ (《成记茶楼》的续集)   6 港澳传奇 144万 石修 刘丹 郑康业 胡锦 陈萍 ★★ (有艳情因素)   7 神打 141万 汪禹 林珍奇 狄龙 陈观泰 ★★★★ (本片是汪禹的成名作,是刘家良出任导演后执导的第一部作品。《神打》的成功让刘家良成为邵氏旗下另一位知名的武侠名导。)   8 洪拳小子 131万 傅声 戚冠军 冯克安 ★★★★ (颇为舒畅的一部片)   9 双星伴月 128万 李菁 野峰 王沙 ★★★ (邵氏经典喜剧由野峰、王沙来演,一定是有特色的)   10 三笑姻缘 126万 龙剑笙 梅雪诗 朱剑丹 梁醒波 ★★★ (是戏曲类电影。原来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的歌曲就是从这部电影来的。)   52 新啼笑姻缘 41万 宗华 井莉 冯淬帆 ★★★ (动听的粤语歌,典雅的民国背景,戏剧性的故事,认真的拍摄态度。本片获1965年第三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李丽华)和最佳男配角(井淼)奖。)   嘉禾是最早打入好莱坞的亚洲制片公司,至今已融资并制作了600多部电影,创作发明出李小龙和成龙这两位享誉世界的超级巨星和无数演艺明星。嘉禾不但使华语功夫电影扬名世界,还创造出香港弄笑片和动作喜剧电影,其领风骚的当然就是许冠文和许冠杰兄弟了,接下来几年,他们将更疯狂。   1976香港电影票房   1 半斤八两 853万 许冠文、许冠杰、许冠英 ★★★★★★ (当时香港的都市生活片,打劫、嫖娼、无赖、骗子等因素全包了,没想到70年代中期就有这种影片,那时我们大陆文革才刚结束呢。许冠文非常弄笑,就算以后的周星驰也不能将他比下去,效果同样是忍俊不禁。《半斤八两》是许氏兄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电影,使许冠杰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天皇巨星。这部影片一上映就打破了当时的票房纪录,在日本也掀起一阵热潮,曾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部经典电影评选。)   2 她的爸的妈妈的 581万 卢海鹏 黄杏秀 苏杏璇 ★★ (从网上的搜索看,没有达到经典。)   3 跳灰 387万 梁嘉伦 萧芳芳 陈惠敏 林伟祺 ★★   4 帝女花 344万 雏凤鸣 龙剑笙 梅雪诗 ★★★ (是重拍59年的《帝女花》)   5 乾隆皇奇遇记 175万 刘永 汪禹 田青 史仲田 ★★★ (乾隆皇下江南的题材电影哪会放过,当然也趣味十足。)   6 官人!我要 163万 邵音音 杨群 恬妮 ★★★★ (最早的经典三级片?反正电影名是非常让人吐血,不看都不行。邵音音被封杀,是色情电影业的一大损失)   7 流星蝴蝶剑 159万 宗华 井莉 谷峰 凌云 岳华 ★★★★ (武侠电影自此不再是从前那种以武功高下决定江湖地位的老套路,“斗智”与“斗志”成为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元素。楚原绝对可以称得上拍摄古龙奇诡武侠题材的第一导演。)   8 拈花惹草 153万 陈萍 胡锦 余莎莉 ★★ (两个偷情的故事,肯定好看了)   9 七百万大劫案 151万 张方 孟海 张弓 林文伟 ★★★ (一九七三年成立思远影业公司,除动作片外,又导演了新闻写实影片,开创了香港警匪写实片之先河,代表作有轰动一时的《廉政风暴》、《七百万元大劫案》。后来《省港旗兵》显然受其启发。)   10 陆阿采与黄飞鸿 141万 刘家辉 陈观泰 汪禹 李丽丽 ★★★ (典型的刘家辉作品)   14 独臂拳王大破血滴子126万 ★★★★ 王羽 刘家荣 王龙威 (70年代经典的武侠片,从“独臂拳”和“血滴子”两大神功就知道是一部肯定会成功的影片)   15 少林寺 122万 姜大卫 施思 狄龙 傅声 ★★★★ (张彻所导。少林寺题材的电影其实在70年代的香港邵氏就发扬光大了,只是当时得过好多年后,我们大陆人才能看到。)   30 瀛台泣血万 88万 狄龙 卢燕 汪禹 岳华 ★★★★ (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出品的清宫历史巨作《瀛台泣血》,由大师李翰祥编导,汇集了狄龙、卢燕、萧瑶、汪禹、岳华、凌云、陈萍等一干当红得令的明星,是《倾国倾城》续集。)   38 碧云天 77万 张艾嘉 秦汉 林凤娇 ★★★ (张艾嘉凭《碧云天》获得第十三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41 一枝光棍走天涯 73万 刘家荣 乔宏 黄家达 (麦嘉首导,《一枝光棍走天涯》是香港光棍喜剧的开山祖师,除了开发诙谐功夫的戏剧模式,还有趣怪的恶弄---刘家荣和黄家达的打扮就颇似独臂刀与盲侠)   58 少林木人巷 47万 成龙 元彪 ★★★ (《少林木人巷》由陈志华导演,主演是成龙,是成龙早期电影中极具魅力的一部。)   60 新精武门 45万 成龙 苗可秀 陈星 ★ (1973年李小龙猝然暴毙,整个华语影坛都在急切的寻找功夫接棒人,罗维将目光投身成龙,可惜影片一经推出就遭受惨败。)   68 蛇王子 36万 狄龙 林珍奇 汪禹 缓少强 ★★ (在当时,这该当算是一部大制作和高科技电影吧?)   00 阿牛发达记 00万 野峰 王沙 ★★★ (王沙扮演更野峰的大叔真是绝配,王沙在教阿牛唱歌时的模样真是经典,非常之滑稽!)   1976年《半斤八两》是香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一部喜剧,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其歌曲也是经典之作。许氏兄弟再度创造香港影史的票房新记录,直接跳过700万,成功跨越800万大关,在那时候,香港人已将每年进电影院看许氏兄弟的电影当成必做的事了。另外,这一年陈港生正式更名成龙,并加入罗维影视公司,开始他大有作为的第一步!   1977香港电影票房   1 俏探女娇娃 704万 丹娜 刘永 史仲田 伊芙莲嘉 邵音音 ★★★★ (70年代香港版的《霹雳娇娃》,又名《女神探勇破钻石党》。这是邵氏作品再夺回票房第一。)   2 发钱寒 506万 吴耀汉 许冠英 赵雅芝 张瑛 ★★★★ (这一年最有名的作品,导演是吴宇森,嘉禾出口。这时候的赵雅芝还是年轻美女。)   3 面懵心精269万 洪金宝 吴耀汉 陈仪馨 ★★★ (麦嘉再导再战)   4 洪熙官 265万 陈观泰 罗烈 刘家辉 汪禹 ★★★ (罗烈饰演清廷走狗白眉道人是不是印象很深刻呢?还有虎拳鹤拳,都是儿时最爱看的。)   5 楚留香 250万 狄龙 岳华 凌云 苗可秀 ★★★ (邵氏作品还是那个味儿,狄龙还算年轻)   6 三德和尚与舂米六 238万 陈星 洪金宝 卢海鹏 石天 ★★★★ (本片可以说为功夫喜剧片打响头炮。洪金宝第一部当导演和第一男主角的电影!没有洪金宝的电影还会热闹吗?洪金宝闪亮登场了!)   7 狐蝠 213万 亨利·席尔瓦 陈欣健 Roy Chao ★ (由中国人投资制作的而在题材上走国际路线的一部典型的间谍动作片。本片忽视中国观众的口味。并缺乏了朴质的血肉之感。)   8 金玉良缘红楼梦 208万 林青霞 张艾嘉 狄波拉 米雪 ★★ (在天映频道看此影片时,被动听的戏曲迷住了。真不敢想像,林青霞演宝玉就算了,几年后的男人婆张艾嘉竟然演林黛玉。不过林青霞和张艾嘉这一年也出头了,香港电影注定要热闹了。)   9 乾隆下江南 195万 汪禹 刘永 詹森 李昆 井淼 ★★★ (中规中距)   10 应召名册 189万 余莎莉 思维 陈萍 李修贤 ★★★ (天啊,女明星卖淫的故事早就搬上屏幕了,我们21世纪都过了好几年,还在对揭发出来的女明星卖春惊奇不已)   27 猩猩王 125万 李修贤 伊芙莲嘉 袁和平 谷峰 ★★★★ (《猩猩王》为中国版的《金刚》,是当年邵氏投资最大(制作成本上千万)的一部影片,打定了要做世界性发行的主意,所以自然也不惜血本,不仅从日本请来第一流的特技指导,还特地从德国请来女明星伊芙莲嘉。单是从国外购得的那部幕前摄影系统机器就花了五百万港币,听说这部机器当时全美只有四架。要知道,即便是当年的香港票房冠军收入也上不了千万。)   29 鹰爪铁布衫 191万 刘忠良 王将 黄正利 ★★★ (我记得是大陆90年代前后经常播放的一电影,是袁和平早期当武导的几部影片之一)   31 功夫小子 112万 汪禹 刘家辉 ★★★ (本片外借汪禹、刘家辉两大邵氏最当红的武打小生联袂主演,武打精彩,剧情轻松活泼,笑料百出,为不可多得的功夫喜剧佳作。)   这一年可谓百家齐放,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电影。但洪金宝和成龙开始要来大放异彩了!!!   1978香港电影票房   1 卖身契 782万 许冠文 许冠杰 许冠英 鲍翠铃 ★★★★★ (许氏三兄弟合作得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在21世纪的今天来看,依然让人吃惊不已!许冠文才是鬼才,王晶差多了。)   2 醉拳 676万 成龙 袁小田 黄正利 ★★★★★★ (成龙的代表作,甚至是成名作!成龙将开启自己的时代,虽然接下来几年还要争扎一阵,但要做影视界大哥的日子是有势头的了。另外缓克在今年执导《蛇拳》(蛇形刁手)和《醉拳》两部功夫喜剧,也将自己推上大导演和著名武术指导的位子。虽然这部影片在今天看起来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他的意义和影响力非常巨大!)   3 大煞星与小妹头 359万 吴宇森 乔宏 冯克安 ★★ (这部滑稽动作片并没有什么合理的故事情节,剧情也非常简单,只是很多人不太相信吴宇森当过主角)   4 死亡游戏 343万 李小龙 唐龙 吉格·扬 贾巴尔 ★★★★ (遗憾得不得了,这是李小龙构想最伟大、功夫最成熟、对打最精彩的一部影片,可惜才拍摄几段镜头就逝世了。有时我想,他要是将《死亡游戏》拍摄完再逝世,那这部影片一定是世界最伟大最精彩的影片,肯定是10颗星的。虽然后来用唐龙补拍了一些不伦不类的工具凑上,但看在最后三场经典武打的份上,这影片还是属经典范畴的。)   5 少林三十六房 296万 刘家辉 汪禹 罗烈 刘家荣 ★★★★★★ (人们普遍认为少林寺功夫的扬名是李连杰带起来的,其实是错的。比《少林寺》早几年的《少林三十六房》,其影响力不稍于《少林寺》多少,而其意义更深。此片为刘家班的少林武打经典之作,同年获得亚洲影展最佳动作效果奖,成为同辈及后辈的武术指导争相仿效的对象。刘家辉更使凭借此片中的表演走向世界,是刘家辉的代表作!片中描述少林僧人练武之过程,当时在电影界及武术界影响很深。   6 赞先生与找钱华 283万 洪金宝 梁家仁 卡萨伐 林正英 石天 ★★★★★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功夫经典,反复观赏度很高。故事虽依旧是拜师报仇的老套,但也微妙有趣。)   7 八彩林亚珍 271万 萧芳芳 许冠英 罗文 陈星 ★★★ (嘉禾和吴宇森的一部喜剧)   8 蛇形刁手 270万 成龙 袁小田 黄正利 石天 ★★★★★ (这是成龙获得成功的第一部作品!《蛇形刁手》是掀起港产功夫喜剧风潮的石破天惊之作。上映后随即轰动香港、日本、东南亚,成绩直追李小龙,开创功夫喜剧片潮流,历数十年不衰。本片的武打场面为袁和平风格的代表作,硬桥硬马真功夫加上谐趣幽默的动作设计,完全突显成龙的灵活身手,令人看得血脉沸腾,拍桌惊叹!)   9 茄哩啡 260万 陈玉莲 李海生 伊雷 ★★ (生活和爱情这等庸俗又耐看的故事,还是不错的。)   10 中华丈夫 246万 刘家辉 仓田保昭 水野结花 郑康业 ★★★ (中日武术较量)   11 老虎田鸡 245万 洪金宝 刘家荣 麦嘉 石天 林正英 ★★★ (这几个角色演的影片如果你都不想看,那么什么电影都不用看了,这个时候的洪金宝我最喜欢了,弄笑能力突出,又很可爱!本片由导演麦嘉执导。)   67 乌龙济公 59万 野峰 华伦 夏萍 ★★ (原来78年影视中就有济公这个形象了,我还以为游本昌是最先的原创。)   00 冷血十三鹰 00万 狄龙 傅声 谷峰 惠天赐 元彬 ★★★★ (这是七十年代著名导演孙仲最得意的作品,荣获第十六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剪辑奖,其中狄龙更凭此片获得第二十五届亚洲影展的演技最突出男主角奖。整部电影用口角摄影来强调江湖的冷漠无情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彷徨挣扎,是一部值得观赏的好电影。)   这一年,佳作如潮,但许氏依然独占鳌头!成龙的崛起是这一年最重要的事,功夫喜剧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这当然包括洪金宝,洪金宝的功夫喜剧输给谁了?《少林三十六房》的风靡和成绩,说明邵氏电影风行东南亚不是靠吹的,而是实力十足。导演方面,袁和和蔼麦嘉的成功,意味着香港电影繁华时代的到来。   1979香港电影票房   1 笑拳怪招 544万 成龙 田俊 李昆 石天 ★★★★ (去年的成功,让成龙有底气了,参与导演这部影片。这是去年功夫喜剧片大热时的趁热打铁之作,也是很成功的,只是意义就差了些!)   2 墙内墙外 479万 朱江 陈欣建 陈惠敏 胡茵梦 ★★ (片中的墙是指监狱的墙)   3 神偷妙探手多多 408万 吴耀汉 乔宏 缪骞人 苗可秀 ★★★ (为什么吴耀汉这个老男人有那么多扮演主角的电影,而吴孟达和成奎安等基本没有呢!这是经典喜剧片!)   4 绝代双骄 400万 傅声 伍卫国 文雪儿 唐菁 ★★ (邵氏典型的武侠片,就快被淘汰了)   5 林世荣 394万 洪金宝 元彪 钟发 关德兴 樊梅生 ★★★★ (袁和平是导演,关德兴演黄飞洪,洪金宝演猪肉荣,樊梅生继续扮演粗老乞丐型的高人,煞是好看!90年代前后录像厅经常播放此类影片,没有人不被迷住的!)   6 点指兵兵 349万 王钟 许炳安 金兴贤 张国强 ★★★ (导演章国明,相信好多并不认识。在2009年“香港警匪片20年主题论坛”上,李修贤、陈嘉上等人更称章国明为元老,赞其执导的《点指兵兵》为香港现代警匪片的开山之作,足以可见其分量之重。)   7 林亚珍老虎鱼虾蟹 317万 萧芳芳 伊雷 胡大为 ★★ (由黄华麒导演)   8 搏命单刀夺命枪 296万 洪金宝 陈龙 梁家仁 石天 林正英 ★★★★ (这几年洪金宝的功夫喜剧很给力,可以说是百看不厌!)   9 无名小卒 291万 刘家荣 梁家仁 钟发 石天 林正英 ★★★★ (石天扮演的女人相和女人拳让人惊为天人,更是捧腹不已!他就是当时的周星驰!)   10 南北醉拳 286万 袁小田 袁信义 黄正利 任世官 元奎 ★★★★ (本片拍摄于1979年,是早期功夫片的代表作之一,是袁和平的早期作品。)   11 杂家小子 283万 元彪 洪金宝 刘家荣 梁家仁 ★★★★ (洪金宝1979年拍摄的《杂家小子》捧红了自己的小师弟元彪。元彪能否进香港电影史20大最重要的演员?难!但进30大,是有可能的。)   16 疯劫 213万 张艾嘉 赵雅芝 缓少强 万梓良 ★★★★ (许鞍华的处女作,四星)   18 疯猴 200万 罗烈 小侯 刘家良 惠英红 ★★★★ (《疯猴》为80年代最风行的“象形”功夫题材,刘家良有着很深的功夫身底,他设计的猴拳主要以灵活轻巧为主,模拟的是猿猴爬跃滚跑的形体动作及表情神态。明快的节奏,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达到了当时“实打”功夫片的一个高峰,其它武术指导纷纷仿效。他的一班武师同行合称“刘家班”,洪金宝的“洪家班”,与成龙的“成家班”堪称一时瑜亮。)   25 无招胜有招 163万 刘家勇 李丽丽 石天 ★★★★ (这部片在90年代前后各村广场上播放得很多,那时还不认识石天,他神经质的表演让人捧腹大笑,最后在海边的鱿鱼拳让人笑到流眼泪!香港七八十年代有石天这个演员,是电影界非常幸运的事!)   35 空山灵雨 徐枫 田丰 石隽129万 ★★★ (电影《空山灵雨》是武侠片巨匠胡金铨创作晚期的作品之一。胡金铨是最早在戛纳电影节拿奖的中国导演,后来拍摄《卧虎躲龙》的李安也经常借鉴了胡金铨的电影场面。   43 蝶变 115万 刘兆铭 米雪 黄树棠 张国柱 ★★★★★ (作为徐克的第一部电影作品,《蝶变》的确令人回味无穷。《蝶变》是徐克1979年首次执导的奇幻武侠电影,在新浪潮众片中一定最卖钱,却可能是影响最深远的一部。)   49 广东铁桥三 102万 王钟 高飞 丁华宠 梁家仁 ★★   53 出笼马骝 99万 关锋 程小东 罗马 ★★★★ (邵氏经典!本片为着名导演兼武术指导程小东於演员时代的代表作。)   71 山中传奇 73万 张艾嘉 石隽 徐枫 田丰 ★★★★ (本片中,大导演胡金铨远赴韩国取景,尽得山水之奇。胡金铨充份发挥中国传统艺术家精粹,意境深远,堪称鬼怪电影压卷之作!本片于1979年获第十六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奖等六项大奖)   成龙的电影第一次成为年度票房冠军,这只是他的初阶!但在80年代初成龙还只是在许氏兄弟和“大哥大”洪金宝的竞争下偶露峥嵘。这一年元彪也出头了,直至坐上“七小福”第三把高椅了。许冠文在本年度又无新作问世。   1980香港电影票房   1 师弟出马 成龙、元彪、石坚 1102万 ★★★★★ (也有人将此片归进1981年。这是成龙加入嘉禾公司早期拍摄的首部功夫喜剧大制作,充分展露他的敏捷身手和小人物打不死的勇气。成龙首次自编自导自演,为自己量身订造了一部极具个人特色的娱乐佳作。压轴戏拍摄成龙与黄仁植的决斗,将“死缠烂打”一词诠释得淋漓尽致。)   2 惨痛的战争/战争的残酷 942万 ★★★ (制作人和导演都是江志文,《惨痛的战争》当年在美国买了很多的纪录片回来,然后剪接而成,上映后票房很火,是1980年亚军,真的很成功,片中还辑入了南京大屠杀的场面)   3 杀手壕 577万 成龙 何塞·费雷尔 马考 罗沙琳德·晁 ★★ (《杀手壕》是嘉禾公司在80年代为将成龙推向国际市场而特地摄制的影片。美国人也把成龙幻想成李小龙之后的新一代功夫巨星来制作,但这部片内外不讨好,美国和香港对其口碑都平平。)   4 钱作怪 415万 许冠英 古国华 陈琪琪 林正英 ★★★★ (喜剧,但竞是吴宇森执导。这是一部经典的喜剧片)   5 摩登土佬 407万 古国华 井莉 林子祥 郑则仕 ★★ (《摩登土佬》是见证香港电影进入现代化的重要作品)   6 撞到正 359万 郑文雅 萧芳芳 钟镇涛 ★★★★★ (许鞍华新浪潮的经典之作)   7 锡晒你 330万 陈宝洋 郑则仕 ★★ (由江龙导演,喜剧片)   8 咸鱼翻生 328万 钟发 洪金宝 林正英 麦嘉 石天 曾志伟 ★★★★ (这几个“活宝”组合在一起,不经典行吗?)   9 只手遮天 320万 吕瑞容 田丰 朱铁和 罗浩楷 ★★   10 邪斗邪 314万 伊雷 贝如花 梁珍妮 ★★ (喜剧,鬼片)   11 疯狂大翻戏 312万 石天 麦嘉 容惠雯 陈龙 ★★★ (石天和麦嘉在民国初的智斗搞笑片真的大获成功)   12 第一类型危险 224万 罗烈 林珍奇 车保罗 吕良伟 ★★★★★ (这部影片是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鬼才徐克当年的大手笔之作,但是由于影片太过于暴力和灰暗,在上映时有所改动。)   57 插翅难飞 110万 狄龙 白彪 井莉 刘永 ★★★ (狄龙的影片余威未尽,还没有被淘汰)   77 情侠追风剑 94万 汪禹 妞妞 凌云 罗烈 惠英红 ★★★ (改自金庸名著《碧血剑》,除了人名改得跟原著不同,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都跟原著一致。80年代邵氏的武侠片已经有些老土了。)   第一部票房上千万的电影在成龙影片起首降生了,这谛造了香港影史新的卖座记录,当然也有票价上涨的原因。本年度还有一件足以引起影坛地震的大事发生,那就是麦嘉、石天、黄百鸣在金公主公司的支持下,成立了一间新的电影公司,它的名字叫 --- 新艺城。   1981香港电影票房   1 摩登保镖 1776万 许冠文 许冠杰 许冠英 冯淬帆 董骠 ★★★★★ (许氏电影两年后重获冠军,人们那时对许冠文电影的盼望就像现在对周星驰电影的盼望——伸长脖子。《摩登保镖》是由许冠文自导自演的一部影片。许冠文荣获第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2 追女仔 946万 石天 曾志伟 刘蓝溪 ★★★★★ (没想到石天演现代片正常人也如此搞笑。新艺城当时还是个小公司,三位小老板倾巢出动,除石天外,黄百鸣饰演一无良汽车经纪,本片展现了新兴势力的蓬勃朝气和集体智慧的力量,全片节奏明快,剧情紧凑,精彩桥段层出不穷,足够王晶拍两部追女仔再加一部追男仔电影,当然后来的这些影片也属跟风之作。)   3 鬼马智多星 747万 林子祥 麦嘉 泰迪罗宾 曾志伟 ★★★★★ (近现代神探和私家侦探题材,既漫画化又喜剧化,这再一步证明香港电影类型的多种多样和百花齐放。如果林子祥没有这部影片,又没有后来的《我爱夜来香》,那么他在香港电影界和电影史将不值一提!)   4 鬼打鬼 567万 洪金宝 钟发 陈龙 林正英 午马 ★★★★★★ (本片是洪金宝创立的宝禾电影公司的创业之作,影片也开创了一条香港娱乐功夫喜剧的新途径。影片开创了“灵幻功夫片”的潮流,作为当时该题材影片的先驱者,《鬼打鬼》被誉为80年代港片黄金年代灵幻功夫片的经典代表作。编剧同时注重中国传统鬼神习俗趣味的发掘,加进了大量的茅山术驱鬼以及避鬼延寿、人鬼互戏的搞笑神奇桥段,在当时来说具有极强的娱乐性。)   5 勇者无惧 561万 梁家仁 袁祥仁 元彪 关德兴 ★★★★ (袁和平执导,又是一部民国时候的功夫片,影片中戏班躲了恶人高手白额虎……大家有印象了吧?经典的一部电影)   6蛊 522万 艾飞 芬妮 黄锦鍪 ★★★ (邵氏一部恐怖鬼邪电影,为桂治洪所导,值得电影迷观看)   7 滑稽时代 518万 石天 午马 李海生 麦嘉 ★★★★★ (厉害,这部81年的电影,我在94年看到时就笑死肚子疼,而且继续看了N年。石天演的卓别林,比真实的卓别林喜剧还要好N倍,到现在还没有看到另一部哑剧或主角哑剧的电影能及这部电影的万分之一。《滑稽时代》是新艺城成立后的第一部作品,难怪新艺城会取得巨大成功!)   8 欢喜神仙窝 510万 石天 麦嘉 午马 廖安丽 ★★★★ (警员包大鼻(麦嘉饰)奉命捉拿窃匪多只手(石天饰),但对方诡计多端,轻易逃脱。其实多只手是劫富济贫的侠盗,还收养了七名孤儿……此影片是最适合儿童观看的经典影片,当时我看到这部片的时候,还以为是台湾的制作)   9 千王斗千霸 508万 汪禹 谢贤 陈观泰 黄杏秀 ★★★★ (本片为王晶之导演处女作,集赌博千术、动作、枪战、喜剧多种元素于一体,剧情紧张悬疑又轻松搞笑,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名震千坛之罗四海由谢贤扮演,自称小千王的雷力由汪禹扮饰。)   10 武馆 507万 刘家辉 谷峰 惠英红 麦德罗 ★★★ (又是一部关于黄飞鸿的电影,为导演刘家良的代表作之一。)   15 魔剑侠情 430万 狄龙 尔冬升 傅声 楚湘云 井莉 ★★★★ (还有好多当时的巨星加盟,阵容强大,是狄龙的代表作!)   25 长辈 334万 刘家良 惠英红 王龙威 刘家辉 ★★★★ (民国江湖卖艺的故事。本片惠英红荣获第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46 死亡塔 195万 ★★ (《死亡塔》导演吴思远,主角是唐龙,拿了一些李小龙在《死亡游戏》中的片段来编辑电影,但电影功夫和剧情显得不伦不类,这部影片只能说明李小龙对香港的号召力而已。)   52 猫头鹰 157万 姜大卫 卫子云 曾志伟 秦沛 ★★★★ (对古龙小说中的著名人物和桥段进行了疯狂颠覆与嘲弄,无厘头到了极点。有“无厘头”电影的开山祖师之称。)   54 父子情 148万 石磊 郑裕柯 ★★★★ (《父子情》在1982年首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中被评为最佳影片,导演方育平也被评为最佳导演。)   57 碧血剑 142万 郭追 文雪儿 龙天翔 井莉 ★★ (《碧血剑》的版本真多,这是张彻拍摄的)   这一年的香港电影质量和成绩很好,也发些很多大事。许氏兄弟风云再起,共创票房新记录,是香港电影票房最大的奔腾之一。《摩登保镖》是许冠文最后一部巅峰之作,原因是翌年新艺城花创纪录的200万挖走许冠杰。风水轮流转,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了。刚刚创业的新艺城势单力薄,缺少资源,却偷偷请来嘉禾的合约导演吴宇森化名吴尚飞拍摄了创业作《滑稽时代》,没想到卖座奇佳,随后吴宇森推荐好友徐克加盟新艺城,导演喜剧片《鬼马智多星》,亦夺得同档期卖座冠军。   当年“新艺城”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集体创作、集思广益居功至尾,由麦嘉、石天、黄百鸣、徐克、施南生、曾志伟、泰迪罗宾组成的七人创作小组(即著名的“新艺城七怪”),碰撞出不少火花,新艺城前期的经典之作几乎都是他们群策群力的成绩。本年度,新艺城出品的《追女仔》、《鬼马智多星》和《欢喜神仙窝》分别占据了票房榜的第二、第三位和第五位,已全面超过了邵氏,开始接近嘉禾。   在这一年里,还有件影坛瞩目的事发生,一个长期在电视台混吃骗喝的胖子也学他父亲进军电影界,拍了第一部电影就是黄、赌、毒中的赌片《千王斗千霸》,这个胖子的名字叫王晶。   这一年洪金宝也没闲着,《鬼打鬼》这部融合功夫喜剧类型的鬼怪片之后,产生了很多模拟该片成功的鬼系列故事,香港的惊悚鬼怪电影真正大行其道,可谓票房鼎盛、极受迎接!
10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我们|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 粤ICP备10240225号 )   联系管理员

GMT+8, 2024-5-4 00:31 , Processed in 0.08605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Theme by Admin987.com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